什么是职业青春?我想它是一种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和向往,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做好工作的热情、欲望和冲动,而教师的职业青春里还包含着永不泯灭的童心、对学生的爱、对创造性教育教学生活的追求。对于教师来说,职业青春与教龄并非相关......保持这种“职业青春”的原动力就在于这种责任感。
青春张思明
我觉得人的命运充满着辩证道理。你生活得太优越了, 退化的就是你的生存能力。遇到挫折时, 我就想这是命运对自己 的又一次考验。它剥夺了你很多东西, 但只要你努力, 它还会再给你很多东西。
磨难是财富
对于生活, 我们不能抱怨什么。因为它就是生活, 这就是你的生活。坐在对面的张思明淡定自若地说。他有资格这么说。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生活给他的磨难太多了, 生活对他似乎太不公平了。1970 年, 张思明一家被下放江西的一所五七干校。从此 , 都阳湖畔, 闪动着一个身高只有1.40 米13 岁的" 全劳力 " 的身影。那瘦弱的身材, 挑着担子晃晃悠悠地一一那担子, 足有30 多公斤重。生活让他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怜悯。 父亲有一天突然就出事了, 是车祸, 平静的鄱阳湖吞噬了严厉的父亲。
从此,13 岁的小小少年挑起了一副更重的担子....."你不能埋怨社会对你不公.....生活其实是在以它最朴实的方式教给你道理· ....." 磨难, 是你的财富。" 三十多年过去了, 年届不惑的张思明重话这一段磨难, 平和而坚韧。
我觉得青年教师更应把自己当作一支有生命的"烛", 一边燃烧, 一边"生长", 向书本、向社会、向老教师、向自己的学生们学习 , 使自己能有更高的" 燃烧值" 和更亮的“照度”。
只有爱 , 教会爱
1975 年, 不满18 岁的张思明在自己的母校北大附中作了一名数学教师。他自称有多重角色:在学校里是"大孩子" 般的老师 , 还曾是被称为"小八路" 的班主任 ; 在课后是一名四处求学的学生。为师不久, 有一位学生在上交的作业本的封面上写下这样的话:" 你是哪一个庙里的和尚, 自己的经都念不好, 还敢来教我们?"
"我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 就暗下决心, 一定要学完大学数学专业的全部课程." 张思明说。1981 年, 他报名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参加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 考试时, 张思明两次未能通过。于是, 张思明对自己说给学生讲过许多遍的道理: 在困难面前不拼一拼是要后悔一辈子的。曾经, 为了找到一本指定的教材, 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城的书店和图书馆;摞起来足有一米多高的学习笔记, 几十场考试的甜酸苦辣, 终于换来了沉甸甸的果实----1984年冬, 在中南海怀仁堂 , 张思明从国家副主席的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大学毕业证书 , 编号为002 ——那一年全北京市高自考只有三个人通过了大学本科的全部课程。
自学考试使我培养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明白了终身学习的道理。这是比文凭更可宝贵的。张思明说。1989年, 张思明同时考上了首都师大的硕士研究生和赴日教师研修生。一年多后, 他以全班第一的总成绩结业。回国后, 他又用两年多的时间, 以全优成绩完成了硕士学业和两篇论文。这期间, 他还一直担任着班主任, 每周有8 至12 课时的工作量。
张思明认为, 教师师德的重要体现是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只有爱可以教会爱, 只有爱可以换回爱。他说, 当学生需要温暖时, 不要总是给他点起火来, 直接给他温暖。而是可以告诉更多的学生能为他做点什么; 或者给他一把柴刀说" 你可以用它去打柴。不会打, 我可以告诉你怎么打" 。直到他能用自己打来的柴把火点燃。
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任的爱。因为它让学生感受到 的不仅仅是教师对一个学生定向的爱., 而是一个爱的"场": 它看不见, 也摸不着, 但是每一个身处其间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它的" 力量", 并能自主产生和奉献" 温暖"。
我觉得, 好的教学成果并不是知识本身, 而是体现在学生经过遗忘后所剩的那些东西上。一一我不企盼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 但若通过我的教学, 能使我的学生有一种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数学去思维的观念和习惯, 使他们得以培养一种勤奋求实、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用自己的爆炸引爆学生
有一段时间, 张思明痛苦地发现: 不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爱学数学。他让学生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数学, 其中有两个回答深深地刺痛了他:" 数学——居心巨测的成年人为学生挖的陷阱"、" 数学问题一一仅仅出现在课本和试卷上的,让某些老师看着学生崴脚而感到窃喜的东西。
"这是" 魔鬼辞典" 还是"黑色幽默"? 张思明问自己。难道教师的聪明才智只是表现为" 挖坑布雷" 的高手吗? 难道教所给学生的问题只能是一些充满" 学究气" 的问题吗?
1993 年起 , 他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尝试进行数学建模、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在他看来, 生活、社会、宇宙就是数学学乖 发展的最根本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于是有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6月6日是星期六," 六六大顺",于是选择这一天结婚的人很多一一因为这和日子是千载难逢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一类数叫"花数", 如15343+53. 33,163444+64+34+44试给出"花数"的定义, 并找出尽可能多的"花数", 并请支持或否定" 张思明猜想": 花数有无限多个。
2001年, 张思明有机会到西雅图微软总部参观学习, 有一件事情对他触动很大。带领他们参观的美国友人谈起不同国家的人的特点 , 说中国人发表的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的、成熟的看法 , 而印度人则会有许多思想的火花会和大家分享。
印度软件业的发达恐怕是与此有关的, 张思明说, 因为这需要更多的原创精神、超越精神、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恰恰是我们的教育所缺少的。
他经常问自己 , 靠什么来安身立命?
张思明认为, 要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 自己就要努力开凿" 一眼泉", 这是源头活水" 。他把假期作业的形式改成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七类:
一一阅读一本数学科普读物或学习参考书;
一一发现并找出数学学习参考书中的三处非印刷性错误, 并予以更正;
一一利用立体几何展开, 图的知识, 用纸制作模型或工艺品ι
一一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它 ;
一一写一篇数学小论文 ;
一一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 自编三个数学小综合题 ;
一一用计算机自编一个程序, 解决某学科的一个问题。
每一次假期后的开学都成了收获的季节。先后有20 多位同学从十余本正式的数学出版物 , 挑出了60余处错误; 有二十余位同学采集并部分解决了十多个应用数学问题、自编了百余道小综合题; 有20 多位同学编了60 多个计算机程序……在这里, 数学, 不再是面目可憎的陷阱;数学老师, 也不再是居心臣测的成年人。
我想幸福是一种自我的感受。我觉得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 尽心尽力地工作, 去创造最好的工作成绩, 这样的人即使是平凡的、清贫的 , 也是可敬的、伟大的。
心存感激 , 体会幸福
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张思明喜欢这句印度谚语。
有许多次, 他的同学和学生这样劝他: "你怎么还在中学呀? 也不赶紧换一换地方!"" 树挪死, 人挪活。这年头还不赶紧出国、下海 ?" 出国学习结束时, 他也曾有过留在国外的机会; 研究生毕业时, 几所大学和教科研单位也有意让张思明去工作。但是他都没有动心。他觉得, 自己有实实在在闹工作和事业线虽然它很平凡, 毫不显赫? 但它同样能给自己人生的各种体验, 一样有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机会, 一样会结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果实。
张思明有一颗感恩的心, 他常常对生活心存感激。他说 , 很感谢周围的人们,是他们鼓励了我, 在困难时帮助了我, 为我创造了许多条件和机会。我不会忘记为了给我补课而冒雨赶来的老师, 更不会忘记那些老师在课堂上迸发的生命激情; 我听得见打钟的师傅敲出的带着槐花香气的上课钟声; 学校北山农场的果园里, 我和同学们在雨中看守着丰收的果实; 首钢白云石车间的炉衬砖里, 有我扪的汗水; 黑山寨采药的路上, 有我们的歌声: 东升公社炼碳窑上, 有我们背着百多斤重的麻包向上攀登的脚印; 京昌公路上, 有我们夜行军的匆匆的口令声。·· .
四十多年的生活并没有磨钝他的感情, 只是增加了他情感的深度。站在那里 , 春天的阳光笼罩着他 , 空气中充满了温馨。
( 张思明 , 数学特级教师 ," 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优秀教师,现为北大附中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