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中学:四大素养支撑优秀学生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0 12:5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中学:四大素养支撑优秀学生成长

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倾身和学生交流

是否每个孩子都适合进名校?进名校的孩子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资优学生的培养是否有规律可循?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带领教师团队对该校同一届的百余名优秀学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跟踪和研究,记录下他们三年高中成长轨迹。
这些学生中有科技竞赛的佼佼者,也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先锋,这些孩子的成长,有过困惑与迷茫,但他们能成功地走出迷茫,并找到未来攀登的方向……经过长期跟踪,唐盛昌最后得出结论:优秀孩子的成长有规律可循。
不久前,唐盛昌推出新书《孩子怎样读名校》,讲述优秀学生的成长故事。近日,记者专访唐盛昌,他认为,不在“名校”或还未能在名校就读的孩子及其家长或许能从那些资优生的成长故事中获得启迪。
要素之一:责任与思想境界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学业水平并不是决定孩子发展高度的唯一标准,责任与思想境界才能不断为孩子调整航向。唐校长认为,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责任感,只顾及个人的前途,不能把眼光放在社会、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高度,没有高远的奋斗目标,是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
“凭借自己的力量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现就读于香港大学的小余在上海中学时就常常这样问自己。
在高中时,小余参加了学校的“中华鲟保护小组”并成为负责人,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他决定选择十个中华鲟洄游路线上的城市,在每个城市中选择一所学校与学生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宣传中华鲟的保护知识。然而,让他失望的是,最终只有几所学校给了他回复。挫折并没有使他放弃,经过努力,他们最终联系了崇明中学和宜昌中学交流如何保护中华鲟洄游。
“除了中华鲟,我们还有许多珍稀动物需要保护。”小余感叹,经过这次活动,他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人,使他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加强,也证明了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今年九月,小王如愿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小王的家在黄浦江边,她高一时,江边开始修建闵浦二桥。修建过程中小王目睹了施工给周边居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施工噪音大,影响居民休息;工程垃圾随意堆放,影响车辆通行。
“我能够为居民们做些什么呢?”经过一番思考,小王设计了一份问卷,在闵浦二桥周围居民小区中进行发放和回收。小王根据问卷结果形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并提出了改进方案。这份报告后来得到了上海市大型市政工程建设部的重视,并组织召开了居民听证会。
“责任心的养成与思想境界的提升绝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而是通过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具体言行来显现和内化的,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会、感悟、思考和提升。”唐盛昌始终坚信,责任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孩子必须具备的,当责任心与高远的思想境界融入到孩子的血液中,孩子提升学业就会有“神奇的动力”。



要素之二:志向、兴趣与潜能的匹配是孩子飞跃的推动力量
每个人的兴趣、志向和潜能各不相同,如何让孩子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和兴趣,并与社会的需求对接,如何将众多兴趣最终汇聚成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长点,这是关乎学生一辈子努力方向的大问题。
小徐小学三年级时随父母来到上海。她从小学习钢琴,初中时通过了钢琴十级,爱好文学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对经济和金融也很感兴趣,她对语言学习也颇有天赋,进上海中学后学习了两年法语。
因为良好的学习能力,小徐在各学科学习中游刃有余,并且产生了多个兴趣点。但是,人生要取得成就不能只在各个领域里“蜻蜓点水”,而应当走进某一领域,一探究竟。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徐来说有点困难。
在上高二的时候,她对自己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外语是我的优势学科,但它只是交流的一个有效工具,不适合将它作为我的发展方向,相对而言,我的物理学得不错,或许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当时,小徐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法拉利赛车的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小徐对赛车产生了极大兴趣,后来她对自己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将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汽车业的前景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形成了自身的定位,又在分析了自己各种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发觉机械工程比较适合自己。“我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确立,是与我认识自身的潜能有关的。
因为相对于数学和化学,我更加擅长物理。”经过权衡,小徐决定选择与汽车行业相关的专业,后来,小徐如愿考入美国的南加州大学。
“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们在学习同样的东西,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兴趣、个人志向和潜能三者如何相匹配,这需要他们自我探索。”唐校长分析,孩子的兴趣是广泛的,在一定程度上随着自身所学的知识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孩子的志趣选择与优势潜能匹配,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推动力,也是未来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支撑。只有将志、趣、能完美结合,孩子才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达到相当的高度。
唐校长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多给孩子尝试各种事物,并当好“观察员”,帮他们分析、判断潜能领域到底在哪里。
要素之三:善于认识分析自我并勇于与困难作斗争
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过程都会有一个明显的飞跃期。从起点到终点,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飞跃之前会有一个迷茫和困惑期。
小蔡现在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原先是上海中学科技班的一名学生。刚进高中时,小蔡一下子觉得难以赶上学习进度,深感力不从心。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优秀学生的他,当时产生了强烈的无助感和心理落差。“刚进高中那段时间是我高中三年最‘黑暗’的时期,我甚至有点‘厌世’,当时的我极度无力。”小蔡说。



对于小蔡的情况,唐校长认为这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像小蔡那样的学生,原先是佼佼者,但进入高手如云的上海中学后会有一段迷茫期。“强者和弱者之间相差的往往只是意志品质的强弱,坚韧铸就辉煌,在走出迷茫,走向飞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勇气和毅力与困难斗争。”
有一次,科技班进行了一次机器人比赛,在比赛前夜,小蔡一个人在实验室内不断重复着实验。“那天恰巧是全校狂欢夜,大家都在狂欢,我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已经记不清自己重复练习了多少次。”功不唐捐,在第二天比赛中,他竟获得了小组冠军。
经历了这件事,小蔡明白“工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后来,小蔡的自信心逐渐回升。接踵而至的是,他发现自己在各学科的成绩渐有起色。渐渐地,小蔡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环境和节奏,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也慢慢显现出来。小蔡凭借在机器人制作方面的悟性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高二时获得了华东地区青少年机器人锦标赛二等奖。
对于处在迷茫期的孩子,唐校长认为,只要善于在综合各方面与自我分析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就能“绝地反击”,找到发展的突破点。
要素之四:同伴间的相互激励促进发展
小郑今年九月考入了复旦大学,在上海中学时,他曾经担任班长、学习委员及校文艺部部长。
回忆起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小郑感到幸运,他感触最深的是,有一群胸怀共同的目标、相互激励的同伴。“当时我们班有个公用的邮箱用于共享学习资料。在那里,同学们纷纷上传和共享自己的学习资源。”小郑说,在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但大家关系很和谐。“周围同学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一起努力拼搏,也让我在无形中把同学间的竞争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环境对育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唐校长分析,优秀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照顾与鼓励形成良性竞争,同学间的相互追赶、相互激励,是不断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5:29 , Processed in 0.0650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