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贵祥:思考应该大于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4 03:5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贵祥:思考应该大于阅读

 一个人一辈子要读多少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个人一辈子要用到多少书?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些书读了终生受益,有些书读了到死也用不上。我们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总是被谆谆告诫,要多读书,所以不管什么书,不管有没有兴趣,不管能不能读得下去,只要是大人或老师推荐过来的书,一律照单全收生吞活剥。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生命已被耗去一半乃至一多半。

  我们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读书呢?是因为要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我们对于知识的贪婪就好比吃饭,我们的身体需要甚少,据说每天只需要一个鸡蛋的营养,但是我们吃下的饭菜却往往很多。但读书同吃饭又有区别,身体不需要的营养可以排泄,而我们生命中不需要的那些知识垃圾,却长久地留在我们的思维世界,占据我们的大脑空间,妨碍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长,有些可能会成为终身的精神包袱。所以我说,读书多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读书多并不等于获取有用的知识多,即便是获取有用的知识很多,也并不等于能力很强。

  记得当年搞业余创作的时候,军创作组有个干部,戴着厚厚的眼镜,年龄大约比我们大七八岁,既是老师,又是领导。此人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特别好学,已经到了极端的地步,什么书都读,什么课都听。我们的习作里有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他也抄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又可谓虚怀若谷,可是最后他一事无成。为什么?就是因为死学问做多了,而且不加选择,囫囵吞枣,学究气太浓了,想象力被禁锢了,创造力被捆住了,悟性被封锁了。以我之浅见,我们的思考,应该大于阅读。

  知识这东西,就像水,可以适量储蓄,储蓄是为了灌溉,为了滋润作物生长,这个作物就是创造力。但储蓄不能过满,更不能死水一潭,过满则泛滥,泛滥则扼杀作物;死水一潭更会让作物腐烂。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讲要大家少读书,都把希望寄托在无师自通上面,我只谈个人的体会,我的体会是,读书在精不在多,好书一部顶十部。我们大家常讲,一本好书,往往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也是这个道理。有的书可以反复读,读一辈子,每读一遍,就会有新的感受。当然,读到最后,你的收获就不是从书中得到的了,而是通过读书读出了你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达成人书合一的效果。传说中的天书大概就是这样的吧?人间到底有没有天书?我认为有,至少也应该有接近天书的书,那么这种书从哪里找呢?就从你的感觉里找,找到你最有兴趣读、最适合你读的书,那就是你的天书。

  我认为读书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一个人命中注定要读哪些书,说不定真有缘分在其中。1982年年底我到武汉去修改我的第一个短篇,那篇作品被编辑讲得一无是处,但我还是坚持要修改。武汉那年冬天奇冷,我作为一个奋斗了好几年的正排级文学青年,连在军区内部刊物发表一个短篇都困难,心情自然好不了。有一天在武汉的大街上闲逛,基本上没有选择地买回了一堆杂志,其中有一本《苏俄文学》,里面有一部中篇小说,是小托尔斯泰写的,名字叫《蝮蛇》,我看了好几遍,当时确实有顿悟的感觉。这部作品并非名著,后来好像名气也不怎么大,只不过当时一看就看下去了,也就是说,它适合我阅读。它给我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对于战争中的人性和人性中的战争的双重思考,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对于一个军队文学青年来讲,显然是至关重要的。我后来对于苏联卫国战争作品尤其是中短篇情有独钟,就是从这部作品开的头。

  在文坛上有一个现象,叫做跟风。这是指写作。其实阅读也有跟风现象,一段时间内,作家们都去读福克纳,都去读海明威,都去读加西亚·马尔克斯。不管读懂读不懂或者喜欢不喜欢,似乎不读就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不时尚。可是我在读《百年孤独》的时候,就很缺乏快感。当时有人讲,不读《百年孤独》就不算作家,可是我还是放弃了或者说暂时放弃了。不是说他写得不好,主要是那种魔幻现实主义不适合我,也许还有翻译的问题。倒是马尔克斯的另一部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很喜欢,从故事到语言,阅读之后我还特意又买了一本送给朋友。我买的版本是黑龙江出版的,翻译得很好,故事很别致,语言很精彩。还有茨威格的小说,我觉得太适合我阅读了,尤其是《象棋的故事》,我读过好几个版本,对照着读。

  可以讲,我是把我的阅读面选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我可以买很多的书,但最终我只读很少的书。一言以蔽之,我只读那些我有兴趣、我能读懂或者必须读懂的书。

  来源:《京华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25 , Processed in 0.08568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