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科研究:教师成长的基础工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5 21:2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科研究:教师成长的基础工程

江苏省苏州中学 黄厚江
  
    如果说这么多年来自己多少有些长进,有一点成绩,除了运气好有“贵人”相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比较早地有了学科研究的意识。
   
                       一
    那么,一个教师的学科研究应该研究什么呢?
    1.研究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这里面又包括了几个不同层次:
    首先是课程内容,即要把握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语文是语言的学科,我们的语文是学习我们的母语。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二是承担母语传承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
    其次是研究课程中不同教学领域的教学内容,比如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现代文阅读应该教什么,文言文阅读应该教什么,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种不同的文体应该教什么,等等。
    最后一个层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处理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具体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和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应该确定什么教学内容。这个在其他学科不存在的问题,在语文学科中却是最重要的。同样一个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常常会有很大的差异,这除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不同教学个性的追求,很重要的原因是选择教学内容时着眼点不同。
    2.研究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
    这个“规律”首先是指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其中许多问题的认识,大家还是比较一致的,比如语文素养的提高,特别强调积累,强调习得,强调感悟。当然也有许多问题,大家的认识还不一致,甚至还不清楚。比如阅读能力训练的序列,比如写作训练的体系,比如语言知识系统的价值,等等。但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我们还是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研究,有自己的认识。这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中观层面的教学规律。比如阅读能力如何提高,比如写作能力如何提高,比如各种文体的教学,甚至包括语文的复习迎考,这里面也都有基本规律。违背这些规律教学,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甚至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举例来说,有些老师为了追求高考成绩,从高一开始就进行高三式的题海训练,这就违背了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
    再次是具体内容教学的基本规律,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这里面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有哪些规律?课堂教学中有多重矛盾,这些矛盾是什么关系?再如教学容量问题、教学思路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节奏问题、师生关系问题、阅读教学的文本处理问题、“问题教学”的问题提出问题,等等。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或者说准备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花工夫去研究,力求形成基本正确的理解。
    3.研究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很多场合我都说过,语文教师也是要学会一些基本技术的。这似乎和当下强调理念的时尚不相符合,但却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青年教师的理念似乎很新,但课堂操作能力实在很不理想。有些年轻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得不错,但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却并没有掌握好。
    哪些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呢?这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也没有系统研究,所以只能举例来说。比如教学情景的营造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否快速有效地营造出适宜的教学情景并有效地调动学生进入学习情景,是一个教师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再比如学生问题的引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引发学生的问题。但要引出学生的问题并不容易,我们看得多的是,教师总是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按照他的设计去寻找答案。又比如学生学习行为的及时评价、引导和点拨也是一个教师的看家工夫,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既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遵循学习的规律,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简单肯定、简单否定或者简单的一分为二,都是没有教学意义的。就说诵读指导,能够得其要领的教师,并不很多,自己不敢读不说,对学生诵读的评价也常常不得要领,甚至完全是外行,更没有有效的指导。其他诸如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指导、试卷的命题、作文评讲等学科教学的基本技术,都是应该花工夫去学的。
    4.研究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的教学方法,还要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应该说,对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是熟练运用学科教学方法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自己对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非常丰富,比如阅读,就有整体感知的方法、把握全文结构和思路的方法、理解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方法、分析层次的方法、概括内容的方法、品味语言的方法等。其他每一个学习领域都会有许多具体的学习方法。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不是一个呆板的概念,也不是从哪本书上搬来就能用的现成知识,而是融合了教师个体学习体验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自己必须真的对这些学习方法有切实的体会和深切的理解,否则为方法而方法,只能是隔靴搔痒。这就涉及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如何要求教师自己的语文素养。有人认为,不会游泳照样可以培养出游泳世界冠军,刘翔的教练未必会跨栏。对此不敢苟同。我们虽然不能要求教师的语文素养必须比所有学生都好,虽然不能要求教师都能读很多书,都能写很漂亮的文章,每次作文都和学生一起“下水”,但一个几乎不读书、不写作,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都一般甚至比较差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要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
    学科研究的内涵很丰富,以上四点只是最基本的内容。那么一个教师应该怎样开展学科研究呢?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些想法。
    1.学会孵化自己的思想。
    常有老师和我说,你的文章、你的讲座,很多问题我们都注意过,你的很多思想,我们也都想过,但就是没有想这么深,没有好好整理出来。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感受。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都会发现许多问题,冒出许多想法,但可惜的是浪费了这些可贵的资源,轻易地放弃了这些“念头”和“想法”。所以我和他们说“要孵化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念头和想法,千万别轻易扔了,要放在心中“孵化”。时间长了,就会孵化出可爱的思想之鸟。具体方法有:(1)带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孵化。有了想法以后,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印证它,丰富它,修正它。(2)带到别人的教学实践中孵化。听课是一种家常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带到别人的课堂中,看别人对有关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能否找到支撑自己想法的依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别人又是如何处理的。(3)在理论学习中孵化。读一点书,看一些专业杂志,对学科研究无疑很有意义。我的做法是“带着问题学”,虽然是“文革”中学来的方法,但却很有效。借助理论,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引发自己的思考,补充、完善自己的思想。(4)在名家的思想中孵化。很多语文教学名家,尤其是身在一线的名师,大多对语文教学有比较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我们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他们也会注意,我们在读他们的著述和听他们的讲座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进行比照,看他们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的,和自己的做法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这样就能够大大地丰富我们的想法。当然,也不是每个念头和想法都会孵化出能够飞翔的思想之鸟,但这样的孵化过程对我们的学科研究确实非常有意义。
    2.学科研究从课堂开始。
    一个教师的学科研究应该从课堂开始,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因为:(1)在课堂中我们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科研究也是如此。来自问题的问题,来自别人问题的问题,是没有活力的,只有来自自己课堂的问题,才最容易激发出研究激情和思想火花。很多本以为很好的教学设计,一到课堂中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就是我们学科研究的契机。我和青年教师们说,在课堂上无论是好的感觉还是不好的感觉,里面都会有值得研究价值的问题。(2)课堂让我们发现不足。我常常因为学科研究的需要而整理自己的课堂实录。无一例外,每次都感到脸红,都深感羞愧:我居然那样安排教学,居然那样对待学生的回答,居然那样对学生提出要求,居然说出那样愚蠢的话……因此我对身边的年轻教师说,你们要研究学科教学,要提升教学水平,那就回去听自己的课堂录音。等到自己不脸红了,你一定是名师,至少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平时我们或许自我感觉不错,但一到课堂中就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3)课堂中有经验和教训。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课,也都会有失败的课。对于学科研究来说,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4)从课堂中可以获得学科研究的素材。课堂是学科研究的着重点,不仅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目的也在课堂,而且学科研究的很多素材主要是从课堂中获得的。(5)在课堂中可以印证我们学科研究的成果。
    3.积极参与学科研究活动。
    现在有的老师或者是太忙或者是看得太透,参加学科教学研究活动的热情不够。我不是如此。一直到评了特级好多年、多少有了一点虚名之后,我依然热心参加各类学科研究活动。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在我的文章中,有一组我很珍惜,对我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就是提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四项原则的那四篇。这组文章就是在一次活动中被逼出来的。那时我才30岁多一点,刚刚因为几次公开课有一点小名气。我的恩师、区教研室主任丁如愚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另一位更年轻的教师上公开课,让我做一个关于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说真的,这对我这个毛头小伙子来说,真是太勉为其难了。但短暂的犹豫后,我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在研究了许多名家的课堂、梳理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整体原则、适度原则、节奏原则。讲座一结束,丁老师就说:“这个内容你可以一组文章。”后来这组文章先在《江苏教育》上连载,然后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觉得参加各类学科活动有这样几个好处:(1)促使自己思考一些问题。人总是有惰性的。外在的刺激和压力,包括功利之心,常常是很好的动力。我的许多东西,就是为了参加某个活动或完成某个任务逼出来的。先是被动,一旦思考起来,就有了主动的成分。也许思考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成果”,或者所谓成果也没有什么价值。但思考本身就是一个学科研究的过程。(2)使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渐成熟。这一点在前面谈孵动化思想的时候已经说过。参加活动就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有时候能听到很有价值的思想和很好的课。这对我们孵化思想非常有意义。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带着你的感觉和想法走进各种活动现场,在各种你希望听到和不希望听到的声音中,在你希望看到和不希望看到的情景中,你的感觉会逐渐清晰起来,你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会得到深化。(3)在活动中能获得许多新的信息,能激活自己的想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哪怕是质量不高的活动,都会聚集许多对活动有一定兴趣的人,都会有丰富的“活动”,都会形成一个活动“场”。这些人、这些活动,都会带给我们许多新的信息。有时候,这些信息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却激活了我们许多有价值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4.摆正学科教学、学科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关系。
    学科教学和学科研究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关系。学科教学是学科研究的源头,又是学科研究的目的所在;学科研究是提升学科教学的途径,又融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之中。学科研究的问题来自学科教学,学科研究的资源也依托于学科教学。没有学科研究,就不能改进学科教学;没有学科教学,学科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
    不少老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清楚。有些老师说,我又不想写文章,要学科研究干什么。在他们看来,学科研究就是写文章。事实上有些老师的学科研究确实只是写文章。他的所谓思想和成果,既不是来自教学实际,也不实践于教学实际。也有些年轻教师说,我刚刚工作,等我教学过了关,再开展学科研究。这也是把学科教学和学科研究对立起来的认识。一个不进行学科研究的老师,学科教学什么时候才能过关呢?
    这里就要说到写文章和学科研究的关系。应该说,论文是学科教学和学科研究结合的自然产物。打个比方说,学科教学和学科研究就像一对恋人,相爱了,结婚了,自然就会有爱情的结晶。但如果反过来说,恋爱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儿子,那就亵渎了爱情,也颠倒了因果。有些老师,不致力于学科研究,却成天想着写教学论文。这是没有意义的,即使他的文章发表了,获奖了,甚至也因此评了一个什么特级,但毫无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49 , Processed in 0.0720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