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评课的理念、方法和注意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5 20:2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评课的理念、方法和注意要点
 
                     供稿:高教研究所  王公望  孔瑜瑜

    评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养、深化教学改革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任何教学改革的实施都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没有好的评价体系来“催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将会成为“一潭死水”。所以, 只有狠抓课堂教学评价,优化教学形式,才能完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在现实听课-评课工作中却存在着不足,没有发挥评课应有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听后不评。这是听课大忌, 也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二是评课较随意, 对改进工作没有价值。其主要表现为:或评论头头是道,不联系实际;或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或尽说好话,听评双方都没有受益。三是以偏概全。听了一节课就将执教者的上课水平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与评课的目的背道而驰。四是追赶时髦,流行什么新教育理论就赶紧套用, 却没有实质内容。凡此种种,都使评课流于形式。
    评课作为高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实用技术, 有其本身的的规律、原则、内容、方式方法和技巧。
    一、评课的理念
    1、评课内容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作用的分析和评价,即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教师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等,包括课堂上的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教学目标与绩效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等等方面。不光评价教师如何执教,还要看执教效果如何,其中最主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效, 看目标达成度的高低, 即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和感悟教学内容, 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表达。
    2、评课的功能  评课的功能可概括为四方面: 一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三是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四是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最终在教育思想与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功方面实现八个优化。
    3、评课的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评课对于执教者是学习借鉴的机会。评课人只有怀着强烈的责任心,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 评课才有实在的意义。但也要避免因“话重”而影响效果的情况, 所以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评课艺术。
    (2)“心理零距离”原则:评课者要从帮助促进的角度考虑问题, 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 特别要用诚恳的态度,营造一种“心理零距离”的融洽氛围。让执教者感觉善意, 容易接受意见, 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其教学水准。
    (3)突出重点原则: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能抓住重点并理论联系实际,让执教者进入“豁然感悟”的境界。
    (4)激励性原则:评教语言热情诚恳,能激励执教者自我反省、树立自信、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5)因人而异原则:根据不同的执教者、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评价侧重点, 评课要有相应的区别和特色。如对骨干教师的要求可拔高一些, 抓住个性特点, 挖掘教学特长, 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6)艺术性原则:评课要讲究艺术, 掌握心理学理论,斟酌语言技巧,注意评议尺度, 从帮助、促进的角度去考虑, 就课论课,把课评足, 少议论人。
    4、评课的形式
    (1)个别面谈:听课者与执教者面对面单独交流和双向沟通。既可保护执教者自尊心, 探讨问题也容易深入。当然只限于听课人数只有1-2人的情况。
    (2)小组评议:听课人数较多时采取,一般程序为:执教者说课→听者评议→领导或专家总评。
    (3)书面材料:受时间、空间、人员、场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便在公共场合交谈的问题可书面表达见解, 还可以填写举办者设计的评课表。
    (4)调查问卷:有三种形式, 一是学生学习效果调查表,二是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表, 三是教师自评表。这要根据评课者或组织者的需要来决定。
    (5)陈述答辩:执教者先陈述自己的上课设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成败等问题, 可有侧重地谈。接着进行答辩, 评课者提问, 双方各自阐述自己观点, 然后总结,最后权威专家点评。
    (6)点名评议:评课组织者采取点名的方式邀请评课者现场点评。
    (7)师生评议:体现教学民主。执教者评议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合作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等, 多肯定积极因素,少批评。学生主要评议教师上课的精神面貌、自己学习情况, 有没有没搞懂的知识等方面。
    (8)专家会诊:邀请专家对执教者的课进行会诊, 帮助青年教师扬长避短, 尽快成长。专家看问题比较准确、深入,能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
    (9)自我剖析:在听取评价后, 执教者及时反省、修改和优化教案, 进行二度设计。特别要探究失误的原因并及时记录, 以防类似问题再现。
评课应成为高校经常开展的活动, 它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研讨;有助于学校领导更好地诊断、检查教学质量。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水平, 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在于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和不足,营造教学研究方面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对教学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课前根据学情制定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现实中,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很不明确,往往将目标等同于目的。目的是关于教育意图的广泛陈述, 一般用不可直接观察或非行为的术语来表达;而目标则是学习者目标成效的一种明确陈述,尽可能用准确而具体的行为术语来表达, 因而可通过观察做出评价。用目的来代替目标就显得过于笼统和模糊, 缺乏操作性和可测性。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科学表达,让学生明白。在教学之始,教师要明确陈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关注教学目标,注意如何使自己达标。
    1、教学目标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表述是否准确, 要根据知识点与学情来判断,关键是该目标能否在教学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合理的教学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促进教学活动获得最大成效。
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技能领域目标。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价值观念体系、价值体系个性化;技能目标包括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和有意沟通。
    2、评价教学目标的表述  理想的教学目标表述应达到以下要求:
    (1)清楚表述学生理想状态下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技能、智慧、情意、思想和品德等), 既不是教师指令性地要求学生做什么, 也不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假设与猜测。具体可分解如下:①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某知识点的概念;掌握相关的的计算方法、操作规程等;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等;③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2)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 可以操作、观察和检测, 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陈述语言。做到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有机结合,体现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共存性。
    (3)表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如认知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水平。
    (4)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等方面。
    教学目标的表述总体上应达到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难度适中、便于检测、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等基本要求。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则应紧扣以下环节:
    (1)认知领域的目标评价  
    知识方面:有否要求学生识别、选择和再现学过的知识,默写背诵、概括描述、给出说明等。
    理解方面:有否要求学生抓住事物本质,把握教学内容核心,对知识进行转换、解释、推断,了解事实与原理, 解释文字资料, 解释图表,转译文字资料为另一种资料形式, 验证方法与过程, 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述, 举例说明所学过的问题等。
    应用方面:有否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相关情境,体现学生的表现、列举、计算、设计、示范、运用、操作和解答实际问题等应用能力。
    分析方面:有否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运用图示、叙述理由、举例说明;对复杂事物的各部分能区别、指明、分解、再分解;能区别事实与推理, 明白推理逻辑错误,判断各种因素的相关性。
    综合方面:有否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联想和创造、实施总结等。如写出一份结构完整的论文提纲;提出一份系统的实验计划或方案等。
    评判方面:有否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给予价值判断。
    以上这六类目标是有层次、有顺序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需把握各类目标的实质,不让指向不明、难以操作、不能达成或达成低效的情况出现。对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时,也要关注同样的问题。
    (2)评价情感领域的目标  主要抓住接受、反应和价值观的组织等方面:①有否简练地用创设情境或相关材料刺激学生, 使之注意到特殊的现象或刺激点;②有否使学生学习时不仅注意到某种现象,而且主动参与,做出反应;③有否要求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④有否指导学生在多种价值观的复杂情境下能加以比较、协调冲突、形成有个人特色的价值观和品性。
    (3)评价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知觉: 有否要求学生运用感官获得信息, 了解与某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和功用, 以便指导动作。
    准备:有否要求学生在知觉的基础上完成技能动作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知觉是其先决条件。
    有指导的反应: 有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现有关的动作行为,包括各种模仿和尝试。如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 直到形成正确的动作等。
    机械动作:有否要求学生经过练习, 直至形成习惯性反应,能熟练自信地完成动作。
    复杂的外显反应:有否要求学生完成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作,其熟练性达到准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
    适应:有否要求学生在动作技能方面具有应变能力, 能修正动作模式以满足具体环境的需要。
    创作:有否要求学生在学习某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新技能的能力。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进行创造。
    3、评价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指向作用:教学目标有否指引教学活动的开展, 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激励作用: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需要相一致。只有教学目标符合学生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再转化为积极参与的动力。
    检测作用:教学目标能否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而教学效果也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对教学目标做必要的调整。
    附: 教学目标示范——中医学“望闻问切”四诊方法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指导学生了解望、闻、问、切四种不同的检查方法。
    2. 方法策略目标: 使学生领悟用“望闻问切”了解病情的基本要领, 培养在实践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3.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4.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应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主动发现与创新等。在评价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否有效”为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学生的学习心境、个性发展、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度、协作能力、技能发展、思维发展、认知状况、学习绩效等。
    1、评价学生的学习心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 这是学好知识的重要条件。心境愉快和思维紧张是辩证的统一体, 二者如果进行最佳组合, 学生必将取得高效的学习结果。评价学习心境要注意愉快心境保持时间、变化原因、影响学习效益的程度。
    愉快心境保持时间:能够持久地保持良好学习心境的学生, 其学习效果一定很理想。但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多的。往往在学习的前阶段表现较好, 然后呈下降趋势。经老师的信号刺激, 会有所改变, 但也不持久的。学生良好学习心境不持久, 其学习质量自然不高。
    愉快心境变化的原因:学生心境发生变化除了其本身的心理、生理原因外, 还可能因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没有新意,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学习心境,建立“想方设法刺激学生良好学习心境”的意识。可通过访谈和查资料来评定, 也可注意教师如何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刺激学习积极性,或者直接观察学生的心情。
    附:学生学习心境调查问卷示范
    ⑴你上某教师的课能坐得住吗?是什么吸引你坐得住?你能坚持听课吗? 什么原因影响了你?
    ⑵你觉得某教师的教学内容重要吗? 上课时有过思想开小差情况吗?
    ⑶你看到同学回答问题很精彩、比自己强, 有什么想法?
    ⑷你上课时愿意跟教师互动吗? 如果轮不到自己发言, 会有什么看法或意见?
    ⑸在教学活动中你有成就感或挫折感吗? 自己是如何对待的
    教师得到学生的调查信息后, 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 教会学生善于抑制个人情绪,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保持最佳心境最重要的是自我心理平衡, 保持宽大胸怀, 用积极的态度化解矛盾。
    2、评价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  学生个性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了解掌握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十分重要。评价学生个性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反映学习欲望,表现为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学得有兴趣。
    (2)学生学习主动性:表现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于质疑问难,能积极动手实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和伙伴协作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参与欲望,就会学习态度消极,效果降低。
    (3)学生学习协作性: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主动帮助同伴, 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4)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5)学生的特长发展:教师注意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 可促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6)学生的气质特点:学生气质特征对学习可产生正向/负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心理活动、人际交往与合作等方面。
    3、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必须关注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学习有目标性;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始终有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 会随情况变化而变化。教师要注意培养和维持主要学习动机——成就动机, 使其产生学习内动力。
    4、评价学生的学习参与欲  要倡导教学上的学生主体性, 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欲。评价学生学习参与欲主要指标为:(1)认真聆听;(2)积极思考;(3)勇于发言;(4)大胆质疑;(5)友善合作;(6)积极创新。主要表现为学生能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学习成效;一定程度的自我激励等。评价方法为学生作业或调查等项目, 然后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检查, 得出评价结果。
    5、评价学生自主活动时间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主动参与的时间(包括阅读、写作、操作、表达等)应占1/2~2/3。包括四个方面:个体活动时间;班级活动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师生探讨时间。
    6、评价学生的认知状况  学生参与认知能力怎样才是高水平的呢?学问的真正出发点应该在于敢于怀疑。具体评价指标为:①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②学生能否综合相关知识回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③学生解答开放性问题和一题多解问题的能力;④对于开放性或一题多解问题,能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的学生数;⑤学生回答有创意的人数;⑥学生主动提问的人数。
    7、评价学生团队合作情况  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相互激励优化学习状态,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有很多需要团队合作的教学活动表面热热闹闹, 但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如明确分工;积极参与;高效利用时间;相互帮助。还包括合作方式、合作态度、合作成果等。
    8、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获取新知、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关注点:①学生的学习是否一直被老师所控制?②有无自主探究活动?③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④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有序的吗?⑤学生的活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
    四、对教师素质的评价
    评价教师素质应从教师个性特点出发,从教学基本功入手,因人而异,进行人性化的评价,包括教材内容的把握、板书、教态、语言、操作、组织、调控、应变、指导等方面;一些特殊学科的教学基本功还包括运动、音乐、绘画、实验、制作等基本技能。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态度  教师教学态度犹如“指挥棒”,左右着学生的上课情绪和求知热情。一个对教学负责、严格要求, 又能发扬教学民主的老师肯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表现在: 对教学资料能深入研究, 对学生体现期待和爱心, 开展教学活动有激情, 对学生的探究过程极为重视, 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等。评价方法:调查、访谈、问卷等。
    2、教学方法  虽然教无定法,但必须注意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可带领学生深入实践, 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教学方法的原则是: 实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感受性和理念性相结合。
    3、教学组织安排  基本要求是:抓住知识主线, 层次分明, 思路清晰, 重点突出, 有讲有练, 组织严密, 并实时灵活调整教学计划。这是任何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关键在教学组织的时效性(较短时间内组织最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融洽性(抓住知识主线, 使各教学环节形成流畅的链接)、可调整性(适时调整优化教学计划)。
    4、教学语言  基本要求为:准确、清晰、幽默、技巧、逻辑性强、形象生动、语言感染力好,使教学表述有一种磁性, 能吸引学生听课。说话的技巧因人而异,但教师应当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力争最好的教学效果。
    5、课堂板书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和梳理。其基本要求是:简要工整、布局合理, 脉络清楚。板书版式很多,关键是内容扼要,给人一种简洁美。
    6、教态  包括一般形象要求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亲切、庄重、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夸张、贴近学生等。好的教态会产生特殊的魅力和无形的亲和力,感染学生找到上进的信心,建立师生信任的纽带。
    7、学科专业技能  学科技能是高校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数学的作图运算能力;运用人文社会学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各种专业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等。
    8、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因素是多变的,教师必须具备应变能力,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学活动现场发展与教师预设的矛盾)、教学事故的处理(教学伤害和学生违规)、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教学结构的重组。
    9、教学媒体  教学手段的革新应当与时俱进。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要求是:恰当、规范、高效。评价依据主要看它的实效性, 是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0、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计划,为实现课程的阶段目标, 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评价教学设计的要点为:①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②教学过程的脉络和结构清晰,点到为止地插入启发和学生自主思考场景;③为提高教学效果, 采取有创意的措施和策略。为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介绍相应的学习方式和方法;④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自评和他评。⑤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五、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学论教”。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习成效评价、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和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考察。学习成效评价可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课前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准备;课中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和教学调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评价主要针对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在努力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 还应关心学习的参与度、效度以及学习氛围等内隐性学习行为。同样,评价学习成效也应关注学习热情、学习效度。
    1、评价认知领域的学习成效  主要包括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以及创见等。其中记忆属于较低的认知行为, 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创新等则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行为。
    (1)记忆评价:可用知识点的提问及问卷进行测评。
    (2)理解评价: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归纳、解释其中的特征和含义。具体有以下几点:①转换,将知识材料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用自己的话表达知识的特征和含义;②举例,根据所学知识举出相关的例子;③判断,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理解,对学习材料作相关判断。
    (3)简单应用评价:①巩固知识。模仿性地用知识解决某些问题,重复学习过程而使知识巩固;②解决问题。将知识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入理解知识,并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综合应用评价:用知识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可通过综合运用的练习题或测试题来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综合性问题的理解;对知识各部分之间相关联系的分析;通过对知识原理法则的识别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制试题的基本原则是:①选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②试题编制表述清楚、准确, 力求简明扼要;③题型多样, 讲究实效;④答案力求无争论性, 便于评判;⑤题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避免“生搬硬套”;⑥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查。
    (5)创新评价:创新是思维的最高层次。评价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可关注以下几点:①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观点对学习材料进行整理分类, 从而发现规律;②教师创设情境或设计问题, 看学生能否突破常规的思维格式, 提出独到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③设计思维难度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思考行动方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2、评价情感领域的学习成效  学生学习情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他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教师是否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或看法,能否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和情境,是评价情感领域的学习成效重要依据。
    (1)接受评价:主要看学生在接受老师的暗示或信息刺激时的反应。这种反应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①学生能否主动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对象;②当教师提醒时, 学生是否及时融入课堂教学氛围;③学生是否一直集中注意力观察教师的讲解或演示。④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教师组织的课堂思考。
    (2)思考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反应性:①根据教师指示做出回应;②在老师启发下,联系过去的经验进行思考,作出反应;③思考和反应有明显的主动性和一定的悟性;④思考和反应有较好的悟性和较好的逻辑性、计划性。
    (3)兴趣评价:①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表现出深入研究的意愿;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能愉快地投入教学活动;③当活动结束后, 还不愿意立即停止自己的思考和动作。④对学习知识或技能比较持久地拥有一份激情,希望有新的进步;⑤将兴趣内化成信念,产生对科学或专业学科的献身情感。
    3、评价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成效
    (1)操作设计评价:主要关注点为,①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操作简案;②能根据人员的特点分配本小组成员的工作;③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 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操作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操作过程能够掌握要领;②能将操作东动作转化为语言描述;③对操作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概括;④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概括,并写出实验报告。
    (3)创造性操作评价:①新情境下的操作设计和实现可行性;②为寻求新的发现而思考新的操作方法和途径;③对于新情境下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
    为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教师必须学会提问题。教师该如何提问题,提问有哪些策略,一般认为应注意以下七个方面:
    (1)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当教学目标层次较高时,可准备多个问题。
    (2)避免太一般的问题,如:大家都懂了吗。
    (3)以各种方式提问,以适合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回答,避免回答问题的学生局限化。
    (4)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
    (5)针对学生的回答继续跟踪提问, 如: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以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推理。
    (6)适当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多种答案,形成讨论的氛围,促进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7)不理想的回答不应受到嘲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4:12 , Processed in 0.0776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