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专家对语文版教科书的评价 | 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9年级)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评审专家在l-2年级四册教科书的审查意见中指出:
该教材认真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用)》的改革理念,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出发,致力于探索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教材,在语大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努力落实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
一、整体设计较为合理,编写思路简明清晰,自身特点比较明显。教材对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做了统筹安排,比较合理地分散在四册课本之中。识字与写字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有所侧重:第一册以拼音教学为主,其余三册则以识字教学为主。汉字的写、认再分两条线,认字在先,写字稍后;四册要求的认字、写字量均接近课程标准规定的上线。《课后题》和“阅读欣赏”重在加强阅读,“语文生活”则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写话融合在一起,所以纵向的发展和横向的联系、线索都比较清楚。尤其突出的是。识字教学的安排既不同于先学拼音的教材,也不同于先学汉字的教材,而是采用先学课文,然后分散学习拼音的做法.使课文成为拼音教学良好的语境。这不但有利于扩大阅读量也符合“多识字,少写字”的改革要求。
二、单元设置数量适中,单元编排基本有序,每单元四篇课文(一上每单元三篇),数量适中。单元的编排,基本上做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每个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内容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三、教材选文新。不少文章是其他同类教材所没有的,旧课文所占比例少。许多课文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反映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很美,适合学生学习。如《信》《快乐银行》等,可读性强,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给人以美的熏陶。同时,教材在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也注意了开掘,如选编了《剪窗花》《十二属相图》《二十四节气歌》等,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文化内涵。有些课文的改编也很有特点,如(一上)的《乌鸦与狐狸》、(二下)的《木兰从军》等。
四、《课后题》“识字”和“语文乐园”的设计编排,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探索发现,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经验。如(一下)“春来了,请你把看到的景色说一说,画一画”;(二上)的《字谜小故事》《对韵歌》等,生动、活泼、有趣,且能激发学生思考,开启他们的智力。再如(一下广语文生活了中的《吹泡泡》《面对陌生人》等设计,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来,也颇具匠心。 评审专家在7-9年级六册教科书的审查
意见中指出:
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富于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套教科书在选文、课后练习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新颖灵巧,在编写体例、编写语言等方面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人女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性,是一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贯彻课程改革精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的好语文教材。
一、新课文开发力度大,成绩突出。教科书超过三分之二的课文首次见于7-9年级语文教科书,超过五分之四的现代文课文首次见于7-9年级语文教科书。
二、课文文质兼美,既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内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跳动着生活的脉搏,又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可读性强,适合学生学习。从教科书人选的课文,可以看出编者选文的独到的眼力,值得充分肯定。
三、课后练习设计新颖灵巧,富于启发性,既注重激活学生思维,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四、写作要求能同单元学习要求结合,并能重视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
五、“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有特色,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密切语文同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注意跟单元学习的内在联系,要求具体,操作性强。
六、能从适应时代需要、体现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选取古代诗文,且难易度和背诵量均较为适当。
七、附录的知识短文写得简明扼要,应用文示例安排“合同”和“诉讼状”颇具匠心。
八、编写体例清晰,编排注意读写听说沟通,颇具匠心。
九、编写语言简洁明快,版式实用、优美,插图精美、清晰,且很好地配合了课文内容。
注:中国教育报(2003年2月27日)第6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