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8 15:3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综述

作者: 李玲
                     

要:行动研究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作者对cnki期刊1994-2004年的外语教学行动研究文章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外语教师运用行动研究这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研究他们对这一方法运用上的普遍特点和还存在的不足,以更好促进教学工作者进行行动研究的水平。

关键词:行动研究;外语教学;教师

一、前言
(一)关于行动研究
于二次大战结束时起源于美国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新研究模式。自它的出现之日人们便对它的含义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各种不同的阐述和界定,它的内涵根据不同学者的理解也有大有小。《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
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二)行动研究在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中运用的总体状况
行动研究最初被国外社会科学领域所普遍采用,五十年代被引入教育领域。这一研究模式在90年代左右才移植进我国, 1995年吴宗杰先生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的《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是国内外语教育教学领域较早关注这一研究方法的文献,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开始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行动研究法。据不完全统计,从19942004CNKI期刊上关于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文章共30篇左右,涉及阅读、词汇、口语、写作教学;教师培养;师生互动;课堂焦虑等教学各个方面。
二、我国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成就
备受国外学者关注的行动研究已逐渐走入了我国外语教学一线教师的视域,并对这一研究方法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他们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迫切愿望出发,密切关注教育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并主动探索更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研究课堂和学生。行动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师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的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行动研究,外语教师科研的方法意识增强,并对行动研究方法本身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北京外国语学院刘润清教授在他的书中提到我国外语教学研究水平时说:在给我们的《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投来的稿件中,我们发现有90%的稿子是不能刊登的,其中又有80%的文章是因为科研方法有问题而未被采用。这说明,研究方法是我国外语教师进行科研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由于沉重的教学负担,外语教师一般都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研究方法的训练,传统的教育实验研究要求较高,研究过程严密,实验条件严密,令许多教师望而却步。而且整个实验过程是封闭的,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容易与学校教学实际状况相脱离,使教育实验的结论毫无现实意义。而着眼于发现普遍适用的教育原则和教育真理的理论研究又使教师奔命于教学与科研两端,难以两全。因此教师们也缺乏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研究只是迫于压力而勉强为之,因此,感想多,研究少;经验多,分析少;结论多,证明少。总体来说,方法意识不强。
行动研究主张从问题出发,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而进行研究,这使一线教师看到了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可能,也从实践中体会到以科研促教学的必要。他们主动学习行动研究方法,许多研究成果中都可以看出他们对研究方法予以了足够的重视,经过一些自觉的努力和尝试,

还有一些研究者结合外语教学对行动研究方法本身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例如:行动研究的程序不同人有不同表述,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实践探索,对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步骤尝试更细致具体描述
。他们的研究也许还有待深入,但这种努力给开始走进科研领域的广大教师提供了更浅显、可操作的指导,也给研究行动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二)教师对教学本质和过程的自我意识能力明显增加,对教学实践的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更新能力在行动研究中得到提高。
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传统教师对教学的自我意识能力较弱,对学生、课堂、教材和教学方法缺乏理智冷静的反思,遇到困难只能凭经验和直觉艰难摸索。
教学行动研究的尝试使一些教师开始学会有意识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实际中提出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问题,并力图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这样以问题带研究,以研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实践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行动研究中,我们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问题,并在力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发现了新的问题。由于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经常要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切磋讨论,并通过观察、面谈、问卷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信息,以求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三、外语教学行动研究误区
(一)对行动研究认识上的误区
1、忽视理论在行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许多教师认为行动研究既然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因此缺
乏主动获得教学教育理论或学科理论支持的积极性,所进行的研究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
面上。对所研究的问题缺乏科学界说和深入分析,以感觉代替认知。
但行动研究不是日常工作研究,也不同于靠经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行动研究的
主要特点是行动者为提高行动效果在行动中进行的改造实践的活动,改造活动需要有学科理论或教育理论的支持。在行动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紧密结合、互相转化的,从反思具体情景、发现问题、拟订计划到评价研究结果都必须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众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行动研究中,只有研究者广泛深入的研究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才能科学的界定和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范围,分析存在的原因、影响因素等。因此,理论是制定解决方案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如果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仅仅在经验层面上,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教学改革尝试,那他的行动就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提倡行动研究,绝不是轻视理论,丢弃理论。它的用意在于自下而上地沟通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在于通过问题驱动,通过教师自主的研究,唤起行动者的阅读需要和学习理论的兴趣,从而在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问题为出发点,寻求解决途径,这种解决不是从经验到经验的盲目摸索,而是有目的的主动寻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科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验证其实用性。这也是教师迅速丰富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2
、行动研究等同于实验研究

这也是人们对行动研究认识的另一个较普遍出现的误区,某一篇关于速读教学的行动研究文章就基本上是一篇实验研究的报告。

实验研究试图控制相关因素,使受试者环境尽可能单纯以增加试验结果的效度,而行动研究更注重场地情景及各种因素相互的作用,对样本的代表性不做严格要求,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较少,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行动边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极具兼容性的研究法,更准确的说,行动研究是一种工作的方式,而不是某种单一的研究方法,常常结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多种手段。它像量的研究那样,十分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严密性,同时又兼顾了质的研究特点,重视当时当地解决具体教学问题,更重视行动者个人在行动中的体验与反思。

3

对行动研究目的的误解


由于受传统研究方法的影响,许多教师千方百计地追求教学最佳途径最好方法,试图总结一整套可供他人模仿、学习、借鉴的原则、模式、策略和操作方法供更大范围内推广运用,似乎不这样,他们的研究便不是科学研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许多研究千方百计的突出自己研究的客观性和可推广意义,结果评估时行动所带来的改善也总是如研究者最初预料的一样,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以说明研究的有效性。然而我们知道,在复杂的多因素影响下的现实教学情境中,客观现实不会总是如此。
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并不是将结果扩大化,或力求将实践和经验提炼、升华为某种科学的实证的教育理论。行动研究的首要目的是解决教师自己实践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和质量。一味追求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就会失去行动研究的真正意义。
行动研究方法论基础是现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行动研究重视具体的实施情景,包括具体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师条件、学生特点等,研究过程也是主观决策的过程,因此研究结论极具主观性、个别性与个体的整体性。其结论与量化研究相比,不具有普遍的解释能力与大面积推广的能力。

但行动研究结论的不可推广性并不能否认行动研究方法的积极意义,这种研究所注重的是过程,研究者如何发现问题,从哪些角度思考影响问题的因素,又以何种思路考虑解决办法,这些研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都给我们有相似困惑的教师有极大的启示,这就是行动研究对别的研究者的意义所在。
(二)在操作上的误区:
1、问题界定不清,原因分析草率
例如,在一篇谈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作用的文章,问题:由于课程限制
原因,泛读、速读课都难以开展,这样无法达到大纲要求。这里作者没有明确界定出问题本质究竟是什么,它的范围涉及有多大,也没有分析问题设计的因素有哪些,考虑从那些方面去干预。这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师缺乏更深入的问题分析,看到现象却不能抓住本质;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妨碍他们进一步用学科理论、教学原理等知识来科学界定问题。

前面提到的那篇英语速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文章,在提出了问题学生阅读能力普遍偏低,阅读速度慢之后,就直接指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只让学生被动的接受一些词汇、语法等知识,忽视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这种经验式的判断是研究的起点,但还不是真正的研究。分析原因或提出原因假设都应该有理论依据或是调查证明,只有这样理性的找出症结之后,才能进一步对症下药,提出有效措施和方案来改进活动。
2、行动方案的制定随意,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指标
在实际运行中,因为研究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较强调行动研究法的简单易行、要
求松缓的一面,而忽视其计划性、系统性和潜在的控制性,使得某些行动研究显得缺乏起码的可靠性和说服力郑金洲先生谈的教育行动研究的某些不足同样适合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现状。
许多研究在制定行动方案显得较为随意,虽然文章中有结合我们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我们确定一下行动方案等交待,但制定方案依据什么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以前的做法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计划是否有明确的操作性定义?这些都研究者需要认真考虑。广泛参考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慎重思考,准确表述研究目标、清楚界定范畴和概念,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制定出有说服力的行动方案是行动研究的重要一环。

3
、实施方案过程中对方案所产生的新情况和课堂学生变化的敏感度不够

许多研究者在设计了行动方案以后,就原样实施下去,然后给出各项成绩提高的数据,认为这些都是由于行动改进的结果,以证明达到行动目标。这样的研究中,似乎所有的行动都是有效的,忽视了行动研究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动态过程,忽视了实际教学情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更缺乏针对这些变化相应的调整措施。
教师行动研究的计划,应该有较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要能够包容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从这一意义上讲,行动研究的所有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强调边行动边修改,注重行动过程中对方案和策略的重新思考和调整,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

4
、缺乏行动后的反思

许多文章在发现提出问题,假设问题原因,并提出行动改进策略,但在行动中或行动后缺乏对行动的进一步反思。

反思贯穿行动研究的其他每一个环节,是行动研究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验证、拟定行动策略。它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

同时,反思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行动中产生的新问题、原有问题的重新假设、行动者研究问题思路的缺陷、所选择理论的适用范围重新思考等。反思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过程和结果;评价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

《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郑敏,陈凤兰,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1)是外语教学行动研究中的成功案例。作者对行动研究的反思包括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自身收获,特别注重了在每一个行动环节中行动者的个人反思和行动调整,体现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积极的探究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教学热情,行动研究的有效性和积极意义得到了较好的明证
四、思考与建议
我国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有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提高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质量呢?我们看到,这些问题不论是认识上的误区,还是实践操作上的缺陷都可以归结到最根本的两个原因:对行动研究方法掌握不够和研究者理论水平不足。

如何解决这两个根本的问题呢?我认为,加强专业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研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行动研究的最初含义,就是合作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以后才扩大到教师自己的反思型探究。但合作性始终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较之其他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有效沟通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线教师可以从研究专家那里获得必要的研究技能,改变对教育教学的职业感情;另一方面研究专家既可从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获得第一手教学改革信息,又可以通过合作而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容易为一线教师接受,较快地应用于教育改革实践。用共同的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实践者的工作。缩短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它摆脱了书斋学者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与理论付诸实施的无奈,也除去了教学工作者凭着热情和经验盲目瞎碰的烦恼。

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外语教学行动研究中专业研究者和教师合作研究的很少。虽然由教师单独进行或与其他教师合作进行的行动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如果教师能与研究者建立有效的合作,发挥各自不同的长处和优势,就能更快提高行动研究的水平和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Husen.T.(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Vol.1·1985·p.35
[2]
刘润清编著:《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3]
王维刚:《行动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新途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
郑敏、陈凤兰:《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1期。
[5]
闻忠:《走出行动研究误区》,《教育科学研究》1997年第3期。
[6]
郑金洲:《行动研究:一种日渐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1:41 , Processed in 0.0799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