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景区发“凉民证”做广告 市民称伤感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3 17:4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景区发“凉民证”做广告 市民称伤感情2012年07月12日

来源:法制日报



湖北利川旅游“我靠重庆”的广告风波未平,恩施旅游广告又引争议。昨日,武汉市民刘先生称:“景区号称要为市民颁发‘凉民证’,创意是谐音于日军侵略时所发的‘良民证’,很伤感情!”恩施旅游局表示,这是广告公司所为,与旅游局无关(7月11日《武汉晚报》)。
“我靠重庆”的风波未平,“凉民证”的炒作又起。从字面意义看,无论是“我靠”还是“凉民”都无可非议。然而出现在商业广告中的这些字眼却远远超出了文本意义,而异化为一种“生搬硬套”的“谐音挑逗”——尽管有关方面再三喊冤抱屈,却也难以摆脱恶俗炒作的嫌疑。
商业社会,炒作促销难以避免;商家逐利,本来无可厚非。但对于商业而言,除了盈利的经济责任之外,还应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广告促销不仅不能触犯法律法规,还要遵从公序良俗,这是基本的要求。而切入现实的语境,我们却无奈地发现,炒作早已没了节制和尺度——“泄停封”、“金喜膳”、“中央一套”……只要能招来眼球并产生“围观效应”,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说“我靠重庆”式的炒作是一种不靠谱的“小聪明”,反衬出的是发展的急功近利和心态的浅薄浮躁,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色彩;那么,“凉民证”则是以历史的悲剧和民族的痛点作为哗众取宠的道具,已经无法用羞耻和恶俗来形容,直接就突破了最后的耻感红线,是道德、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沦丧。 
不是什么都能拿来当噱头,不是什么都可以为炒作而放弃,这已经是最后的底线。一旦这个底线失守,不仅商业丢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社会道德城堡也将面临坍塌之灾。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低俗的商业恶炒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然而,在一些地方,监管者对恶俗商业炒作“不以为耻”,采取默许或者是纵容的态度,有些甚至是政府部门亲自披挂上阵一手操办。 
商业炒作从一哄而上到无序乱舞、再到失去底线,这样一条膨胀性“发展”的轨迹,凸显出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的缺失。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根本改变,眼球经济时代的“凉民证”传奇,不是第一次上演,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上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3:11 , Processed in 0.0587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