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
萧山区坎山镇中心小学 李琴
夏天,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在这火热的季节,我们怀着炽热的心踏上了“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期培训,来到了成都市草堂小学。在夏的酷热中,我们满怀喜悦,理想与智慧,置身于这场伟大的新教育风暴中,接受了七天的洗礼。是的,七天,很短很短,眨眼间,她已飞逝;七天,也很长很长,她给我的震撼必将影响我的教育生活……
放眼新教育——诗意的追寻
真的,我们可以改变世界。这虽然将是一个艰辛的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是是值得将生命灌注其中的过程。耳畔响起了里尔克的《预感》:
我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认;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这个过程,是每一个新教育人与自我搏斗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种过程,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渐趋纯粹,我们的事业才会真正地迈向成功,每一个新教育人都会从这种成功中体验到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
新教育是一种纯粹的教育,一种根植于学生生命丰盈,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教育,她深深地吸引着许多像我一样的追梦人。新教育人忙碌着,但幸福着,因为他们是在做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们同样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走进新教育,投身新教育,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也过上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
聚焦草堂小学——诗意的滋养
浣花溪畔曲水流觞,杜甫草堂文韵千年,依于斯并融于斯的成都市草堂小学栖居于人杰地灵的锦城之西。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成就了草堂小学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与七十余年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是一所流淌诗歌的学校:校门口,有“杜甫”的注视;校园的小路上,有杜甫的诗;教室走廊,有孩子们创作的诗;教室里,有孩子们成长的轨迹;活动室里,孩子们书写着自己……真的,孩子们浸润在诗意里,在诗意中成长着,过着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
孩子们在诗歌的氤氲中生命一步步走向丰盈而深邃。草堂小学孩子的标志就是:每一个孩子无论他的家庭背景如何,无论他的性格喜好如何,只要找到一名六年级的孩子,他都会背“杜甫爷爷”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所有草小孩子的毕业礼,那是爷爷的变化,也是社会现实呈现的变化!诗意的教育也会有面对苦难的勇气和智慧!
草堂小学的孩子们,有太多的欣喜,09年的新年新诗会开场诗:草小的孩子们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露面,并朗诵表演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小小的生命》。这是央视第五次聚焦草小,诗意育人已经成为了草小的特色。
让我们再来重温那首令人感动的小诗:
《小小的生命》
草堂小学六五班 张纯菁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教室里,一片惊叹,一阵激动,
窗外的树上静静地躺着两个小蛋,小小的……
终于盼到小鸟出壳,
阳光下,小巧的身躯,
好奇地望着我们。
一天夜里,电闪雷鸣,
妈妈回到小鸟身旁,
爱让他们奇迹般地挺过了风雨。
一个初秋的下午,
老树摇晃着枝条,
小鸟拍打翅膀飞向远方……
诗歌是美的,更美的是诗歌背后的故事,还有孕育这故事的土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春风拂面,唤醒了孩子们内在的原动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努力付出中,完善自我、共同进步。
草堂小学,沉醉在草堂文化厚实温情的怀抱中,沐浴在青羊教育锐意进取的和风里。诗意教育不是谁设计的,而是在草小长出来的。与草堂有缘,因诗歌结缘,一切记忆,在这份恒远留痕的诗缘中,如一片轻舞飞扬的金色银杏叶,悠然翩跹……
展望未来教育——诗意的方向
回首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诗教的历史,从文学史上最早记录的文字,到《诗经》《离骚》,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并孕育着民族的伟大精神。从古到今,在各个时期的儿童中,都流行着各种形式简短、琅琅上口、适宜诵唱的歌谣、童诗,它既古老又新鲜。
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的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性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
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诗文竟与我们有些陌生,已成淡淡的身影,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沉淀下去——我们的孩子离诗文越来越远了。童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等童年的杀手,潜伏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准备着吞噬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给予儿童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童年阶段的诗意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它影响人的一生,给孩子们的心灵涂上最初的底色,那是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东西。儿童在念唱或朗诵中,直觉地感受到其中蕴含地趣味,体验到动人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知识、积累经验,陶冶性情,培养对文学的感悟能力。
语言大师吕叔湘和张志公说过,孩子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而充满着灵动的诗文将会开启孩子的心灵,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诗歌对孩子们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素养的提高,是其他样式所不能替代的。我们让诗文充分发挥自身的吸引力,吸引每个孩子都来诵读,都喜欢诵读,在晨诵诗文中遨游,从而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种子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并期盼它早日生根发芽。
灵活多样的经典诗文学习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孩子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促进了孩子们语言的发展,加厚了孩子们的文学底蕴,提高了智力和语文素养。通过诵读学习,儿童能体会到中国经典艺术的博大精深,陶冶了性情、高雅了气质,净化了心灵,提高了人文素养。
诗人圣野曾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兴趣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世界本质上是诗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充实,让我们的情感生活丰富,让我们的想象天地广阔。儿童在诗文中遨游,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这是对孩子们说的,是孩子们要追求的,是我们的期望;也是对我们教育者说的,是我们自己的状态,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新教育,是让生命发展到自由的状态,即种子经历四季开出艳丽花朵的那种自由,是一种诗意的方向……
“心若在,梦就在。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胸中有激情,脚下有行动,我们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新教育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是的,行动,就有收获。付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拥有,没有做过,就不能知道做的结果。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别样的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