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里发现一点教育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 22:4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里发现一点教育的启示
安徽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238062



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极具创意,不好比较哪个更好。有特色的,就是有独特价值的,自然就会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的地方。
作为教育人,愿意用教育的眼光来看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试图从中寻觅一点对教育有所启示的东西。
一、魅力想像
有一个环节大大让人出乎意料:邦德和“女王”乘坐直升机飞到开幕式现场,微电影显示,“女王”竟然纵身一跃,先邦德一步从飞机上跳伞抵达现场。镜头一转,女王果然穿着与之前微电影里同样的粉色套装出现的贵宾席上。
当然跳下去的只是替身,而这巧妙的穿越式想像,给人带来无限遐想。除了英式浪漫之外,我觉得这也应该是人类所具有的普适心态,给平庸的生活增添一点亮色。而在教育语境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应试教育如火如荼,将学生几乎都逼到了绝境,埋头于题海之中,没有了想像的空间与自由,有的只是临考还打吊瓶,用撕书的方式来表达一下自己的郁闷。
想象的天空星光灿烂。教育人就要让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博大情怀的人,而不只是考试机器。
二、生活化
60秒倒计时,不是一个个机械的数字,而是由门牌号、价格标、球衣号、车牌号等剪辑而成的倒计时数字,都是生活中的真实数字串联而成的。
人们都是奥运会是盛典,感觉是少数精英的狂欢。其实,再盛大的活动,如果少了民众的参与,没有人间烟火味,也会成为符号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而生活化的倒计时数字,将现实生活的鲜活场景一一引入到人们的期待之中,将生活与盛典巧妙有机的统一到一起,耐人寻味。
教育是最需要追求生活化的,教育生活化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陶行知先生所借倡导的生活境界也正是如此,至今仍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多追求的还是符号化,就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对着《考试说明》做知识点的训练题,考出高分就成。没有春游不要紧,不会游泳没关系,近视度数高点不重要,只要会考试,有高分,就是好样的。
再看看开幕式的动物“演员”共计89名,包括40只绵羊、12匹马、3头牛、2只山羊、10只鸡、10只鸭、9只鹅和3只牧羊犬。它们一齐参与了“田园牧歌”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生活化气息扑面而来。
三、无名亦英雄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并没有像媒体此前猜测的由大腕点燃圣火,而是别出心裁地取消了主火炬手,由7名年轻人共同点燃了204个铜花瓣组成的火炬。当各奥运代表团来到伦敦,他们都会收到一枚铜质花瓣,花瓣上刻着国家或地区的名字。各代表团将带着这些铜质花瓣参加入场仪式。7名火炬手聚集在场地中央,各代表团的花瓣被组成了一个大锅形状,火炬手点燃花瓣上的小火炬,小火炬依次燃起,最终合成一个大的奥林匹克主火炬。
象征什么,各有各的说法。7名年轻人的点火,着实让我们惊讶。无名亦英雄,是值得我们回味的。
我们教育是功利的,在这种功利眼光下,无名自然只能是被漠视。于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冠名为“差生”,学校校庆时所谓的杰出校友,要么是官大的要么是钱多的,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则成了“等等”。
教育应该目中有人,而这就需要我们不盯着功利式的成功,真正着眼于人的培养,无论是“总统”还是“种土豆”的人,都令我们尊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1 20:31 , Processed in 0.0930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