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腾飞看了《教师之友网》上转贴的这篇文章,肯定说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5 20:2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京剧名家谱
引 子

百代玄孙京剧,竟与历史悠久的中医、书法鼎足而三、并列国粹,令人困惑。但如果您细品不足两百年的京剧所产生的百余位大师、巨匠,便不足为奇。他们争奇斗艳,共铸辉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以及脍炙人口的掌故、传奇。
“天下兴亡谁人问,满城争说叫天儿”,一句戏言既是对谭老板的写照,也是对京剧的写照,京剧登顶艺术王冠,举世公认。
现以诸家的艺术水准、创造力、影响力,仿水泊罡煞列序。
昨天的辉煌与今天的无奈,广大京剧人、爱好者尴尬无助。读不懂蔚为大观的京剧史,怎能迎接美好的明天?
试想,以程长庚的实用主义,谭鑫培的浪漫主义,梅兰芳的唯美主义与袁世海的现实主义相结合,便可迎来“移步不换型”的崭新时期。加上人们喜闻乐见的强强联合,实践真正的“一棵菜”精神,才有可能与今天商品社会信息时代相适应,古老的京剧才有望焕发新的光彩。
二OO九年五月二十日





一、 谭鑫培,工老生
面如豕,骷如柴。从不在舞台上饰演帝王的他,却在台下尊享伶界大王称号。“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开创生腔新纪元,为身后老生诸流派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余、言、高、马、谭、杨、奚、麒等无不争相效尤,是继程长庚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
斗胆叫天儿占居公明大哥的位置,那么置程大老板何故?徽班领袖,一代伶圣,顺应时代,开创“皮簧”声腔先河。戏曲史上的地位,无人企及。故不将其纳入天罡之列,权做晁天王之灵位,供晚辈顶礼膜拜。


二、梅兰芳,工青衣
以没有特点为特点的梅派艺术,竟成为了中国戏剧(曲)最杰出的代表。梅是京剧旦行的集大成者,同时也使京剧更完善、更科学、更优美、更高雅、更博大、更具民族性、更具影响力。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的崛起,标志着生旦并驾齐驱、争奇斗艳时代的到来。继程、谭之后第三座里程碑,应运而生。
最终,梅成为了京剧史上影响最广、成就最高、声望最大的又一位伶界大王,是中国演艺界的一面旗帜。梅博士一生广交天下客,传道欧、美、日,为京剧和自身一道赢得国际声誉。



三、周信芳,工老生
“欲歌身先行,韵止形未静”的麒派艺术,力压余、言、高、马、谭、杨、奚、唐,立足上海,风靡全国。成为与梅老板南北对峙的两座丰碑。梅是一颗冷静的大脑,周如一颗火热的心脏,似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是中国京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表演风格的杰出代表。
学谭最好的是麒麟童,学麒最好的是袁世海。何止生行,何止京剧,何止申江,麒派艺术影响身后无数巨匠、大师顶礼膜拜,争相效仿。少春、盛戎、金山、赵丹、郑传鉴……



四、杨小楼,工武生
如果说,余叔岩为老生而生,梅兰芳为旦角而生,金少山为花脸而生,那么,杨小楼则是标准的京剧大武生诞世。成就中国京剧巅峰时期的三大贤,不期而遇。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倚重。一代国剧宗师更似假提携之嫌,恩惠于四大名旦、八大须生、三大名净诸辈,并成为后辈武生之经典。
严格讲,杨之后的各路武生名家,能够真正领略宗师真谛,学得其精髓者廖廖。杨之武戏文唱更是与梅、余等相映成辉、相得益彰的旷世杰作。



五、余叔岩,工老生
“学谭最好的是麒麟童”。后人的这句总结,不知继谭之后执老生牛耳的余大贤,有何感想。若地下有知,愤然之?坦然之?不可而知!然其书卷儒雅,中规中矩的创作思想,与周热烈奔放、桀骜不驯的艺术品味,形成了鲜明对比。只可叹,英年早逝,将其应处的位置,拱手麒老牌,虽是余之不幸,确是京剧之大幸。
海派京剧的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为墨守成规的京剧注入了活力,南北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排斥,互吸养分。为京剧达到极致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程砚秋,工青衣
以艺名世、以德照人的程四爷,似砚中至宝,经久耐磨,如菊中极品,抗御寒霜。学梅,不似梅。另辟蹊径,开创了一条幽咽、婉转、低回、凄美的演唱风格。与梅之明亮、清澈、华丽、甜润区别甚大。其圆场、水袖更是天下独步,成为与梅比肩的另一旦行高峰。而与梅风格近似的徐、黄、朱等大师已然是匆匆过客,甚至尚腔早已融入梅张,可有可无,问津者少矣。
以悲剧著称的程师,最终以一部喜剧“锁麟囊”打下了旦行剧目的半壁江山。傲霜自有傲霜骨,不以娇艳论短长。



七、马连良,工老生
“南麒北马关外唐”,麒、马似梅、程,双峰并伫。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近似的剧目、相近的人物、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精气神,共铸辉煌。然马老板舞台上的辉煌,与其应得的荣誉相去甚远。大将的能耐,上将的资格,却被授予了中将,享受了少将待遇。
即使“三大贤”时代,梅、程、周、盖领衔剧坛时期,仍难掩马之风采。观众挚爱,民间艺圣。京剧爱好者言必称马。梅、周高不可攀,程、盖不善交际,唯马属于民间,属于百姓。却无法改变身后凋零。



八、袁世海,工花脸
“千生万旦一净难,架子花脸尤难”。京剧观众慢慢等了近一个半世纪,终于迎来了一位净中奇才。如天马行空,似蛟龙入海,搅乱了原本相安的格局。坚守着“艺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成为了那个星光灿烂时期的一颗恒星。成为了继程、谭、梅之后京剧史上的第四座里程碑。
当人们还在为京剧需要不需要演人物而争论不休时,纵横剧坛近八十年的袁公,塑造、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入木三分、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忠奸善恶,前面皆可冠以活字的人物。



九、肖长华,工文丑
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教育家。京剧史上的万世师表。一代宗师,艺坛至尊。百余年戏曲界几乎成名的大师、大家,无不受其点拨,教诲,而受益终身。或一方诸侯、或挑梁组班、或中流砥柱、或驰名南北。
何因三十六人中又肖而无王瑶卿?系因王瑶老在舞台上的实践,终不及其因材施教成就斐然。梅、尚、程、荀、黄等本世纪杰出的旦角大师,及至中国戏曲学校的旦行学子,无不受王的恩泽雨露,细心教导,其“通天教主”的桂冠又是三十六天罡中,谁人及得。



十、厉慧良,工武生
“南麒北马关外唐,西南有个厉慧良”。不知哪个好事者,竟将少年英才与大师相提并论。不知天高地厚,还是慧眼识才?及至厉成了一代武王,其心方安。集南北各家之所长,融武生、老生各行绝技于一身,杨、尚、盖之后武生之大成,独占鳌头,浓墨重彩,神形兼备。美、漂、帅令孙、杨、张等望尘莫及,精、纯、俏令万、少、高等相形见绌。厉氏杰作----剧目神采飞扬,人物石破惊天。
白云风散尽,红叶水流来。当年,看过厉表演后,李桂老公允暗赞,慧良功力在少春之上。




十一、裘盛戎,工花脸
举世公认,金少山为京剧花脸而生。身材伟岸,音量宏大。那么裘呢?这个不为净角而生的一代净魂,雄踞铜锤首席数十载。裘、袁双峰耸立,剧坛争辉。裘更是以空前绝后的美妙声腔,震惊剧坛。其清纯甘甜,气韵玲珑,引无数“裘迷”竟折腰。
裘的成功除家学渊源,克绍萁裘及博采众长,金、侯俱揽外,于悉数客徒中增长知识,得道成仙,终成正果。裘屈尊袁后,实属无奈,同样的唱念作舞俱佳,同样的手眼身法步,独步天下,怎奈袁更细腻,更真挚。



十二、盖叫天,工武生
如果说后辈武生,无人能把握杨宗师的气势神韵,更无人能承袭盖五爷的鬼斧神工。一代武林至尊,剧坛斗士,为了那个难舍的京剧情怀,为了一生的抱负,壮志未酬,自伤肉躯。梅、程、周、盖成了那个时期京剧的标志。纵横剧坛数十秋,当年那个叫板谭大王的小金斗子,在留下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形象后,功成身退。西子湖畔,静卧丛中,遥想着那令人难忘的岁月,那个仿造了一生的英杰。
英雄盖世何止“三岔口”,杰作惊天不仅“十字坡”。




十三、谭富英,工老生
谭门七代剧坛奇观。老谭君临天下,少谭傲视群雄。后辈却鲜见英才,元寿虽通文武,却难与祖、父匹敌。五爷问责二公“你爸爸不如我爸爸,你儿子不如我儿子”!难得承上启下的谭小培,对谭门也算功不可没。
然其循规蹈矩,抱残守缺,纵使谭富英有标本般的天赋,也只得亦步亦趋,壮志难酬。虽幼功扎实、把子精湛、唱念卓著。面对身前麒、马,身后杨、奚,左冲右突难以杀出重围。绝世英才枉负了褒者的一往情深,枉负了他那空前绝后的千古绝唱。



十四、荀慧生,工花旦
天香国色白牡丹。刻苦用功、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促其转型(改唱皮黄)、入围(四大名旦)、登顶(花旦首席)三部曲。乡野村姑、府门丫鬟、小家碧玉,荀师演艺得惟妙惟肖、晶莹剔透、活泼可爱、风靡剧坛。观众如醉如痴,须眉折服、巾帼点首。
三四十年代,进入荀门拜师问艺者络绎不绝,尤其是崛起的众坤伶,有“无旦不荀”一说。后来大多享名剧坛,驰誉江湖,更有佼佼者开宗立派,竞相绽放。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



十五、李少春,工武生
一代人杰,无冕之王。李少春是继马、谭、杨、奚之后最杰出的老生巨擘,却以武功卓绝而成名剧坛。中州神韵举世无双,较余师更凄美,较谭公更深沉,较杨君更甘甜,较冬皇更浓郁。身手不凡出类拔萃,较杨师更儒雅,较毓坤更精致,较老万更大气,较盛春更规范。
并非有嗓子的武生,或会几下把子的老生就可以称文武。李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武全才,领衔新生代数十年。一台剧目往往文武双出,极受欢迎。一部“野猪林”充分体现李氏风格,文武合璧,李袁绝配,剧坛绝唱。



十六、叶盛兰,工小生
一代小生天才,艺苑奇葩。风流倜傥、侠肝义胆、举世无双。京剧百年史生旦争辉,各领风骚。待持才傲物的叶君亮剑出山,便一揽众山小,打出了小生行的一片自由天地。“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叶盛兰两者兼而有之”。翁偶弘语。峥嵘岁月几经沉浮,得意时,挑班领衔,凌驾生旦之上,如梅傲雪,叹为观止:失意时,三路配演,无关紧要,天妒英才,令人叹息。
立雪程门之三虎,叶君后来居上,荣膺小生首席,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十七、张君秋,工青衣
曾几何时,枉言“无旦不张,十净九裘”。以旦行论,张派能占二十几个百分点,已经是十分庞大的队伍了。观众对于旦行的苛刻,令人深思。直至张君横空出世,方获首肯,张的倾城倾国,张的美轮美奂,尽显其声腔的无以伦比。谬赞“无旦不张”亦不无道理,张腔张韵已融入梅、尚、程、荀各派之中。
张居裘、李、叶之后,也是其至梅等身手于不顾之故。观众们也似乎不需要,张集唱、念、做、舞于一身,只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待其张口,一曲歌罢,万人空巷。



十八、李多奎,工老旦
多爷在其驰誉剧坛近半个世纪里,以一人之力辅佐生、旦、净诸家,堪比肖、姜,天降大任。在生、旦、净众流派之外,人们恭祝京剧老旦第一个流派诞生,李师谦逊:已有这么多流派,多我一派何用?于是多爷—多派艺术似中流砥柱,架海金梁而誉满华夏。成了诸贤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酣畅淋漓,美不胜收,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老伶工匠心独具,耐人寻味,风靡大江南北。无论角色大小,时间长短,总能画龙点睛,将剧情推向高潮。身后老旦,无不尊师多爷。百年香火,至今不衰。



十九、杨宝森,工老生
杨派的崛起,苍凉古朴的杨腔风靡全国,可谓剧坛奇观。一代大贤杨宝森,默默无闻的成长历程、平淡无奇的舞台效应、寥寥无几的追捧者、无可奈何的英年辞世,恰伍员、杨业、祢衡,悲剧英雄史诗一般。曲高和寡?苍天无情?既给了杨惊世骇俗的绝技,又不让其尽揽彩声,过早凋谢。
常言,天地无情人有情,寂寞了近四十载的杨氏神韵,终于成就了剧坛奇观。介于清澈淡雅的余师,和苍劲淳朴的麒师之间的杨腔,迎来了举世公认!打下了当今生行的半壁江山。



二十、奚啸伯,工老生
任余贤身手不凡,领衔剧坛;任言翁奇音绕梁,举世无双;任高王昆乱不挡,纵横神州;任麒圣江南为王,俯视群雄;任马师卓尔不群,誉满江湖;任谭公秉承天赋,独步天下;任杨君古韵齐天,后来居上。奚处洞箫神韵,一步步走来,带着名副其实的书卷气质,携着至死不渝的满腔抱负,辖与世无争的人生感悟。出神入化、展尽才气、天上人间,任君翱翔。
博采众长,潜心修炼。苦心经营五十春。花开花落,岁月无情。任诸君身后凋零,洞箫余韵却遍及神州。


二十一、尚小云,工青衣
遥想当年,侠肝义胆的尚小云大师,童伶首席,梅尚并尊,剧坛领.袖。待程荀崛起,虽列四大名旦,却末位居之。尚师竟成了梅、程附属。再后来身困西北,宏图难展,到如今尚腔尚韵,尚的绝世身手已被梅、张兼容。与梅、程、荀、张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形成鲜明对比。如同人们无情地抛弃黄、徐、朱、筱一般,令尚处境尴尬,其优秀的再传弟子王燕、李国静、刘山丽等兼学梅、张。仅偶有露演而!
近代京剧人避重就轻,麒、尚、金、谭等诸派后继乏人,可悲可叹!



二十二、金少山,工花脸
集三、七、九、四于一身的十全大净金少山,人如其名,称霸剧坛,高山仰止。曾起何时,风云沪上,却时运不佳。一生傲骨的金老板因不肯谄媚权贵,几近潦倒上海滩。幸肖翁慧眼识才,梅郎知人善任,侯巴高风亮节,得以重振雄风。一部《霸王别姬》鸿运齐天、所向披靡。待进京北上,车水马龙,万人空巷。国人毫不吝啬地回报鲜花掌声,一代净王从天而降,人中豪杰气冲牛斗。生旦垄断组班领衔的日子成为历史。
赢得了内外一致认可后,命运多舛的净王黯然辞世,了却传奇一生。




二十三、言菊朋,工老生
既已为朋,何故再入梨园?痴迷谭腔的一介穷儒,为了一生的挚爱,为了一生的追求,久久徘徊,最终冲破羁绊,上海下海。无怨无悔。清新悦耳,诗情画意的言腔,一时名播江湖天下绝响,与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并列四大须生,可谓功德圆满。
京剧是一门很奇特的艺术,贵为百艺之首,博大精深。但坐科数载一事无成者有之;业余高手,下海入围,成名成家亦有之。出类拔萃的言菊朋、奚啸伯师徒便是其中佼佼者,开宗立派自成一家,流芳百世。



二十四、侯喜瑞,工花脸
倒仓后的侯喜瑞,心灰意冷,万念俱焚。欲退出梨园,幸肖翁惜才,带其观摩黄润甫。台上黄三不以唱念取胜,却身手不凡,一招一式,生龙活虎,精妙绝伦,满台生辉。侯不觉眼前一亮,暗下决心立雪黄门。若干年后,黄门两大弟子郝寿臣、侯喜瑞驰骋剧坛,辅佐生旦诸家。平民大师,观众挚友,与世无争,视名利如粪土,粗茶淡饭,乐在其中。
只有小角色,没有小人物。无论多小的角色,只要经侯巴演绎,便可升华,观众甚至起堂,至领衔生旦于不顾,魅力无穷。



二十五、高庆奎,工老生
余、言、高、马、谭、杨、奚、麒驰誉剧坛,名扬四海的八大须生,高居末位,令歌喉绝代(三斩一碰,独步剧坛),身手不凡(嗓音失韵,一字不出,石秀一套六合刀仍征服观众,无人起堂)。涉猎广泛(老旦、花脸兼而有之)的高王爷百思难解,愤愤难平。实可叹世间不平,造化弄人,过早撒手人寰,一代英才就这样沉寂江湖,高腔绝响绝响人间。
当年,曾受观众眷顾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诸贤竟在一年之内,乘鹤西去,成为京剧史上最伤感的一幕,举国同悲。




二十六、黄桂秋,工青衣
“黄先生的艺术并不亚于四大名旦”,袁世海语。当年氍毹沪上,叱诧风云,炙手可热,四海驰名的黄师,受尊青衣首席称号。如今于群雄逐鹿中败走疆场的黄师,不在辉煌一世,不再令人神往,不再痴迷观众,不再拥趸万千,不再盛气凌人。可悲可叹的黄派艺术,谁人企及的黄氏声腔,身后凋零,无人问津。师出名门,登峰造极的黄师,被狭隘的地域观断送。
京剧黄、筱、唐现象发人深省。浩瀚的剧目所剩无几,承袭流派寥寥数家。京剧危机令人忐忑。



二十七、唐韵笙,工老生。
孤悬一隅的唐老将,孤家寡人一般,孤芳自赏。自我陶醉,被人遗忘。只有那句“南麒北马关外唐”,不时让人们记起了京剧界,还有这么一位卓尔不群的大师,昆乱不挡的巨匠。记起他的剽悍威猛,炽热火爆,他的神完气足,一泻千里,他的才华横溢,鹤立独行。以“能派”著称的唐韵笙老生、老旦、花脸、武生,甚至丑,无不精通,信手拈来。
“琼楼一曲笙留韵,银汉三星鼎立唐”,翁老盛赞老将,愿老将与麒老板、马老板一般,剧坛再创佳话。寄予各位在传弟子,发扬光大,重铸辉煌。




二十八、李金泉,工老旦
扶桑路上,老海的突发灵感,成就了一部天地动容的旷世杰作。一曲“铁牛孩儿回家转”,荡气回肠,脍炙人口。多年来默默耕耘,一丝不苟的少李爷,以其清新细腻,韵味纯美,区别多爷酣畅淋漓,如泣如诉。更传神逼真,更回味无穷。打破其叔老旦声腔的一统天下……
O二年末,老海去世,人们在痛惜袁公谢幕的同时,出言不逊“京剧最后一位大师去世”,“京剧结束了大师时代”。那至李师何堪?作为能够进入天罡的健在者,大师何幸?飘摇自在,与世无争,甘于寂寞,宁静致远。



二十九、言慧珠,工青衣
风华绝代的言大小姐,坤旦皇后。与程师绝情新艳秋天壤之别的梅师,对言慧珠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老师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学生文武尽揽,细心揣摩。梅门百余弟子言氏掌门。梅的唯美被言展现得淋漓尽致,几近乱真。更妩媚,更璀璨,使古老的京剧焕发时代气息。
自古红颜薄命,或流言蜚语,或遭人嫉妒,或身世凄凉,或趋附权贵。身处艺术鼎盛时期的言慧珠没能脱俗,香消玉殒于政治风波。



三十、叶盛章,工武丑
叶氏双雄,孤傲一世。丑行挑班古今一人也。叶氏成功除命运之神的眷顾之外,与自身的表演天赋,勤奋努力密不可分。其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成为后辈武丑的典范,一代宗师,举世敬仰。虽系丑行却气势恢宏,除武功卓著外,“矮子”、“吃火”等绝技尤受观众喜爱,此外,叶还具备一条响彻云霄的好嗓子,更为身后武丑制造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障碍。
盛兰弟虽名气高于乃兄,人们更爱看盛章兄的舞台形象,惊叹他的绝世神功,他的惊心动魄。



三十一、高盛麟,工武生
若干年后,国剧宗师竟被克隆。有着绝佳天赋的宗师,竟有了后来者。高王爷横空出世,他那气宇轩昂、他那裂石歌喉、他那仙风道骨、他那惟妙惟肖、他那天人合一、他那超凡入胜。长靠、短打、箭衣,同样的无以伦比,杨氏神韵,盖派精髓。老生功底深厚,乃父遗风,兼长麒韵。红生盖世无双,威严气势,一招一式,宛若天神。为近代红生之大成,受尊高派红生当仁不让。
天罡人选,谭门祖孙,高氏父子,言家父女,叶氏昆仲,李门叔侄,妙趣横生,郝袁、余杨、荀赵师徒,梨园佳话。



三十二、郝寿臣,工花脸
净行五杰,金少山惊世骇俗,侯喜瑞美轮美奂,裘盛戎巧夺天工,袁世海色彩鲜明,郝寿臣雍容华贵。博大精深的艺术大师,一代杰出的教育家,驰骋剧坛数十载,被杨宗师,余、言、高、马等倚为股肱。誉满天下。待其优秀传人袁世海崛起后,激流勇退,甘居幕后,花脸宗师,诲人不倦。
人们常说没有袁世海的成功,郝派艺术便了无声息,非也,郝老的大气磅礴,深沉凝重,简洁明快,为剧坛不可或缺。不能大书特书郝老盖世奇功,如同折断诸贤臂膀一般。




三十三、筱翠花,工花旦
凋谢的花旦大王,凋谢的迷人身段,凋谢的玉趾莲花,凋谢的粉红女郎,凋谢的绝世身手,无情的上帝任其凋谢!大凡出类拔萃者无不独具匠心,独具匠心又出类拔萃的于连泉,勤于思考,善于揣摩,人间的世态炎凉,悲欢离合,跃然于舞台。与四大名旦势均力敌的一代艺王,留下了无数鲜活的少女形象,或风流、或美丽、或淫恶、或伶俐、或毒辣,令人难忘。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为人豪爽的筱老板,急公好义、仗义疏财、世人称道。



三十四、姜妙香,工小生
艺术高、名声高、寿命高;荣誉低、待遇低、收入低。这三高三低,正是梨园圣人姜妙香大师的真实写照。一生淡泊名利,一生与世无争,一生甘居人下,一生无怨无悔,一生兢兢业业,一生襄助梅郎。姜氏声腔似清风徐来,栩栩如生,龙凤相交,浑然天成。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无奈生旦净的龙腾虎跃,无奈武生武丑的金戈铁马,遮蔽了圣人的光芒,无奈叶君后来居上,掩盖的师兄的辉煌。



三十五、童芷苓,工花旦
坤伶翘楚,超胜于人,神形兼备,美不胜收,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四大名旦一脚踢的童芷苓,入列顺理成章。锲而不舍的追求,坚持不懈的努力,童师实现一生夙愿,如日中天,誉满华夏。青衣端庄,花旦俏丽,刀马脆媚,彩旦泼辣。从十几岁的少女,到几十岁的老妪,无不胜任有余。少女的天真、贫民的良善、贵妇的雍容、帝王的威仪,从普通百姓到高贵帝王,无不感人至深。
依然另辟蹊径的童师,对公推的童派谦逊回应,“且慢称童派”。一如既往。




三十六、赵燕侠,工花旦
天罡之健在艺术家,唯李金泉和赵燕侠。两位大师如今耄耋之年,心系梨园。坚守着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信念的赵师,不甘寂寞,标新立异。楚楚动人,扮相美若天仙;口齿伶俐,唱念清澈悦耳;活灵活现,做舞干净利落。为京剧百花园锦上添花,令观众心旷神怡。
坤伶入围天罡,创剧坛神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打破男人一统的京剧舞台,大批坤伶抗衡须眉,言、童、赵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三十七、尚和玉,工武生
本是与杨小楼宗师齐名的武生巨匠。武生泰斗杨、尚、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武生名家。尚老将更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创立办社培养后备力量,屈就地煞位置,也正应了他一生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京剧流派创始人大约五十余人,历时久远,已被后人异化了的流派创始人,现已没有太大影响的,即没有进入天罡,也没能留在108名单内,如黄润甫、陈德霖、俞菊笙、刘鸿声、龚云甫等。
尚和老地煞之首,与他凝重坚实质朴的艺术风格有关,与他雍容洗练大方的舞台形象有关,与后代众多武行大家仍对其顶礼膜拜有关。



三十八、马富禄,工文丑
很不幸,至今也没人承认马派丑角艺术,似乎所有丑行名家都在肖老光环之下。不像生旦净这般星光灿烂,其实当今只有“无丑不马”才不言过其实,肖老黄金时代相去甚远,广大戏迷是伴随着马氏丑角艺术而成长,年轻后学者,更是对马师的艺术盛赞不已,马师念白清脆嘹亮,悦耳动听,唱腔神完气足,响彻云霄。
堪比金少山、谭富英、李多奎、尚小云的金喉歌王,不让王长林、叶盛章的不凡身手。不管媒体、同行、戏迷承认与否,马派艺术依然梨园瑰宝,盛开中华大地。



三十九、徐碧云,工青衣
梅、尚、程、荀、徐五大名旦,与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提法并存数载,足见徐碧云先生的艺术水准、功力不在梅、尚、程、荀之下,以梅为首的旦行虽与生行并驾齐驱,甚至一度主宰剧坛,但不知何因,人们却对旦行流派远不如生行流派这么公允,余、言、高、马、谭、杨、溪、麒横行于世的八大流派,就连流行面不广的唐派艺术也在积极抢救,还不时传来汪派、刘派余音,而旦行中黄、徐、朱、筱几乎绝迹,即使尚派也遭梅、程、荀、张异化,原因不可而知。
或许,梅、程、荀、张太过优秀之故,身怀绝技,创立徐派艺术的徐碧云大师,只好屈尊地煞之列。



四十、李万春,工武生
以老万的名气,屈就地煞实在不该,本是继杨、尚、盖之后最杰出的武生大家,文武兼备,昆乱不挡。却文不纯,武不绝。由于李氏猴戏太过精妙,其云长、武松、林冲、天霸等或多或少带有孙猴功架,影响了关帝的威仪,影响了二爷的神勇,影响了豹子头的满腹悲愤,影响了天霸的盛气凌人,也影响了李万春成为一代宗师。虽然其盛名不在李少春、高盛林、厉慧良之下,甚至略高,终因其精湛的技艺含有水分,其地位难以靠前,四十之位不高也不低。
更为悲哀的是,作为极左思潮牺牲品的老万兄,也曾八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组织竟置之不理,回想十余年前,中日、中美已然建交,何苦为难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艺人?



四十一、孟小冬,工老生
余大贤最佳继承人竟为一坤伶。“冬皇”绝唱曾引得马、谭、杨等争相观摩,虽色艺双绝,却因其艺术生命短暂,而使其名气倍受影响,但不妨碍“冬皇”进入地煞行列。当年,天津《大公报》曾载诗一首,“沙君孟话是佳篇,游艺场中景物鲜。 万岁吾皇真堪祷,大风吹起小冬天”。
时运不堪的“冬皇”,于共/和国/成立后,孤身海外。为传扬京剧,光大余派艺术呕心沥血,赢得港岛众多文人贤士的认可,成为进入罡煞中唯一一位港岛艺人。
今天,幸有“小冬皇”王佩瑜崛起,如孟小冬灵童转世,总算坤生后继有人,孟师于九泉之下可以心安。




四十二、刘奎官,工武净
当年的八骏图之一的刘奎官也是和梅兰芳、周信芳等宗师并驾齐驱的人物。没有称派的刘派武花脸,因为行当的原因,因为地域的原因,一直没有一个公正的说法,时至今日也就不了了之。武花脸这个行当仍然是武生、武丑、武旦的下手而已。杰出的刘奎官、不朽的《通天犀》随着刘老的驾鹤西归,也成了人们眼前的烟云,散了,去了…想当年正是他率领着关肃霜、高一帆等一班人马,扎根边陲,使国粹艺术与西南一隅,大放异彩。只是刘奎官的一身绝技掩埋在乡土之中。
京津沪再也没有人领略一代大家的风采,一代大家南国安息,遥望着国粹的荣辱兴衰。




四十三、赵松桥,工老生
是否将赵如泉老的“老开”给了赵松桥老,反正津门皆称赵松老“老开”。正工老生的赵松桥却精通文武,昆乱不挡,武生、武丑、武花、黑净、红净,无一不能,上不让麒老牌,下不让厉慧良的老伶工,面对掌声,面对鲜花,面对他人的“大师”、“巨匠”、“艺术家”称颂坦然处之,自始以老艺人自诩,平和的心态,使老艺人远离了烦恼,远离了纷争,成为了京剧演员中最高寿者之一。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哪怕一个旗牌、一个马童、一个小匪、无不认真对待,令人拍案叫绝。
京剧演员拿什么来镇住观众?影视演员可以凭脸蛋,可以凭“粉黄”的故事情节,可以凭俊男靓女的青春组合,甚至可以凭绯闻,而京剧演员则完全依靠“玩意儿”。其貌不扬,枯瘦矮小的赵松老,名扬南北,正是这艺坛潜规则的真实写照。




四十四、宋德珠,工武旦
旦行中号称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人中,文武全才,唯宋德珠一人。人言四大名旦皆文武并重,唱念做舞俱佳,却缺少一个打字,宋君则唱(青衣戏),念做(花旦戏),舞(刀马旦戏),打(武旦戏)皆为人称道。当年的班社内竟包括有杨宝森、裘盛戎、袁世海等大师级的人物为其跨刀,宋派刀马旦(武旦)抑或是武旦行中唯一一个流派,睡眼惺忪,却平添了几分妩媚,婀娜多姿,于妙不可言中见矫健,是进入四小名旦中的唯一武行。
因其艺术生命短暂,过早的息影舞台,而难入大师行列,戏校课徒,兢兢业业,后辈武旦皆出宋门,遍及祖国南北西东。



四十五、高百岁,工老生
当年,走马换将中北京高、裘天下绝配,相得益彰,轰动九城;武汉张、高势均力敌,举世无双。可叹,无论媒体还是戏迷,均对高、裘合作津津乐道,传为佳话。而对张、高合作提及甚少,对于名震华夏的张君无所谓,而对于远离京城的高师来说不得不是一件憾事。既如此,仍不能掩盖高师的精湛技艺,高师的演唱酷似麒师,虽苍劲不足,却更流畅,更嘹亮,尽显刘鸿声师为其打下的良好基功。
麒麟童驰骋沪上,高百岁汉江绝响,师徒一般南国绽放。



四十六、杜近芳,工青衣
其实杜师应入天罡序列,只因其年龄尚轻,本着尊老原则,只好屈就地煞。杜近芳集梅兰芳之大成,将梅师的唯美,推向了极致,身处国家剧院,新中国成长,梅师最为钟爱,李、袁、叶、杜强强联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杜师,没有理由不成为梅门翘楚,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代大家。
近年来,基本淡出舞台的杜师,低调为人,对问艺者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然公益活动中的做作,令人生厌,年老体弱,还是在家颐养天年为好。



四十七、张云溪,工武生
京剧一代短打之王,不知何故人们提及武行往往老一辈杨、尚、盖,少一辈二李、孙、杨、高、厉、甚至张、王、梁。号称短打之王的张云溪被人们遗忘,人们也真好意思,忘却了张云溪,是否一并忘却了那一身的绝世武功,那辗转腾挪,身轻如燕的绝世身 手,忘却了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忘却了任堂惠、石秀、余千、解珍、燕青等英雄豪杰,出身名门,私塾盖派的张师,后来也入室盖门,虽没能学得盖派神采,却也成为继盖之后又一短打之王。
不要轻易否定前人,杰出的张师也成了御用工具,对《三岔口》的改造,虽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武生名家,却失去了原剧的神韵,另外,在石秀、解珍等人物身上,或多或少受到了/的影响。


四十八、杨荣环,工青衣
尚小云大师的最得意弟子杨荣环,后来竟也拜在梅大师门下,潜修梅派。后于津门无论演出还是教学,均以梅尚两大家为号召,尚派就是这样被梅、程、张等所异化,所替代。杨氏在领悟梅、尚艺术中,严格地进行了区分,梅派、梅韵、梅腔、梅剧。尚派、尚韵、尚腔、尚剧。好一个杨荣环,兼收并蓄的同时,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独立的梅剧、尚剧特色鲜明,难怪他没有取得张君秋那样的艺术成就。
相比既拜尚又拜梅的杨来说,张君有机地将两大家相融合,形成了个性突出的张派、张韵、张腔、张剧。走出梅、尚的禁锢、束缚,开辟了一条令后人争相效尤的不亚于四大名旦的一条道路,而杨君直至去世,也没见独特的杨派、杨韵、杨腔、杨剧!



四十九、李和曾,工老生
李师歌喉其实更接近刘鸿声,洪亮高亢,虽出自高门,却不为其束缚,余、言、马、谭、奚等无不涉猎,时代给予了李和曾更为广阔的天地,后来竟拜师周信芳,虽系博采众长,却有哗众取宠之嫌,亦使其得以领略麒大师的现实主义风格。终于,李君成为了继马、谭、杨、奚之后执老生牛耳者,且其艺术生命甚长,身处中京得天独厚,力压李盛藻、陈大沪、言少朋、李如春、李家载、陈少霖诸君。
与李、袁、叶、杜相得益彰,与张、张、李、景争奇斗艳,高派艺术也因李君流芳百世。



五十、吴素秋,工花旦
四小坤旦之一。四小坤旦观众俗称“四大美”,言慧珠、童芷苓、赵燕侠,三人皆进入天罡行列,唯吴师委身地煞,其实,吴师也是四大名旦一脚踢,博采众长,技艺精湛,虽幼年即进入尚门,却受坤伶影响,最终也以荀派戏成名,真乃地地道道的“无旦不荀”。甘甜亮丽、俏皮娇巧的吴师,能戏极多,花旦、青衣文武兼备。跌宕起伏的命运,使吴师的演艺生涯若断若续,终逢盛世,却已经年老体弱,偶露尊容,只《苏小妹》、《玉堂春》等几出特色不太鲜明的戏而已,后谢绝舞台,传经送道。
如今,八荀开外的吴师,与赵师一样,成为了京剧泰斗级的人物,这个曾首演《纺棉花》而风靡大江南北的坤伶大家,论功力、水准不在言、童、赵之下,然其影响却远逊言、童、赵。




五十一、张世麟,工武生
津门两大武生领衔剧坛数载,各有千秋,文武兼备,王者风范的厉慧良与身怀绝技,长靠短打,无一不精的张世麟成了天津剧坛的象征,似中京李、袁一般。张世麟扮相威猛,开打火爆,动作干净利落,以稳、准、狠区别于厉氏的美、漂、帅。
无奈其嗓音不佳,相貌消瘦,威猛中欠丰满,影响了他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无论二李、孙、高、杨、厉如何优秀,也无法替代张师别具一格的风采。



五十二、关肃霜,工花旦
一时间,关肃霜关派在京剧界流行,甚至还有人呼吁,方(荣翔)派、李(世济)派、杜(近芳)派,真是荒谬之极,一个不伦不类的只能算杂耍一般的“靠旗出手”也能开宗立派,那么京剧岂不人人可称派?江河日下的京剧没必要抬出人造流派来充门面,以恭贺虚无缥缈的虚假繁荣。其实关师的不朽是集文武昆乱于一身,青衣、花旦、小生、武生一脚踢。
随着关师的辞世,喜爱她的人们力挺“关派”便有些过誉,关师自言只是一个没有学好的荀派花旦,正是如此,其他行当的涉猎,大有玩票痕迹,试想,其青衣、小生、武旦、武生的水准,如何称颂梨园?至少,言慧珠、杜近芳、叶盛兰、宋德珠、李少春等岂不气歪了鼻子?人为拔高一个演员,只有混淆视听,危害菊苑,与关师等毫无益处。
五十三、张翼鹏,工武生
南张北李曾经立擂上海滩,双方竞擂数月的南北猴王--张翼鹏和李万春,一样的不同反响,一样的出类拔萃,不同的绝世身手,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命运归宿,李万/春.政治牺牲品,张翼鹏英年早逝,离别了挚爱他的亿万观众,离别了他深深热恋的舞台,离别了他牵肠挂肚的年迈双亲,离别了他尚未成人的五个幼子。
四十五岁,本是一个艺术家的黄金年龄,一个可以开创一代新天地的黄金年龄,一个文麒武盖双绝合璧于一身的未来至尊,就这样默默地走了,为梨园平添了一桩令人垂泪的掌故。




五十四、王泉奎,工花脸
本文虽为一家之言,却本着公正、客观、严谨的态度,为各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进行排列表述,不似《中国京剧》杂志之百美图,虽公众参与只有时代感缺少历史观,有失公允,笔者将曾经鼎鼎大名的尚和老、徐碧老、赵老开等人入选便说明了尊重历史,拒绝庸才的唯物史观。铜锤花脸细腻、轻巧、玲珑的最后一位代表王泉奎是曾经威震剧坛的三奎之首,王师风格中规中矩,恪守本分,从不越雷池,既很好地体现了铜锤大面的规范,又能摆正自己在剧中的位置,但,同时也影响了王师的创新发展。
许许多多身怀绝技,却默默无闻的大艺术家类似王泉奎等与世无争,艺术观保守,为人谨慎,以至于裘门一脉相传,“十净九裘”既有各位承袭者的责任,也有三奎等艺术家本人的责任。



五十五、赵荣琛,工青衣
程大师的坚实守护者、捍卫者。以鸿雁传书方式立雪程门,奇特又新颖,却最为惟妙惟肖,无论唱念做舞,无论年轻时节,还是步入老年,自始至终字正腔圆,韵味醇厚,从不见怪声怪调,曲解程腔,使程腔更完美无瑕,更美妙动人,更摄人心魄,更受国人喜爱,然程派的大放异彩,却与其无关,数以万计的程腔拥趸,与其无关。
为人低调不善炒作的赵荣琛,去世后使得程腔坤声过重,失去了程大师与赵师本人为之捍卫的初衷。
五十六、周啸天,工老生
关于周啸天入围笔者实在是思虑再三,这一时期的生行大家,名声远在其之上的陈大沪、李如春、李家载、张少搂、张文娟、王琴生、李盛藻等均没有入围,笔者也确实无奈,一百单八人的大名单不得不舍去了如林树森、孙毓坤、杨盛春、张洪祥、周和侗、金少臣、赵文奎、罗慧兰、雪艳琴、王玉蓉、江世玉、肖盛萱、孙盛武、艾世菊、王玉敏及杨秋玲、李光、李宝春、马少良等。
谭嗓马腔的周啸天,仅一部《打登州》足以让众多大师却步,以清脆甜亮,韵味纯正,功架优美,靠把出众闻名的周师,现竟不为人所知,不仅是戏迷,专业人士又有谁人还记得他的精湛和杰出。



五十七、刘斌昆,工文丑
南刘北马--这一说可能是效仿南麒北马。马连良、马富禄;周信芳、刘斌昆一生一丑,剧坛绝配,马离不开马,周离不开刘,周马生行宗师,入围天罡理所当然,马刘丑行宗师入围地煞众望所归。斌昆--文武兼备,擅长昆曲之意。口齿干净,念白清脆,能戏极多,襄佐生旦无一不佳,不仅为麒师左右手,也是言、童、李等人不可或缺的海派名丑,以饰演小人物著称,生活化、人物化,活灵活现,艾世菊、孙正阳等均受其感染,成为影响颇深的一代丑行巨匠。
京津沪进入108名单者大约占了80%,沪上除净行较弱外,生、旦、丑皆出过登峰造极的人物,周、黄、刘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五十八、李宗义,工老生
同样的票友下海,同样的技艺超群,曾一度成为奚啸伯大师威胁的高派传人李宗义先生,最终没能取得奚先生那样的成就。论天赋要高过奚师数倍的李师,将高派玩意儿,把握得出神入化,几近乱真,却没能将高捏碎了化成自己的东西。一些艺术大家,之所以没能开宗立派,是与他们死学流派有关,孟小冬、李宗义、言少朋、杨荣环等便是典型的例子,而另一些人如杨宝森、奚啸伯、张君秋、袁世海等显然取得了更高成就。
四大须生之后的著名老生,高门三李身处国家剧院,我觉得李盛藻和李和曾先生更象刘鸿声,只有李宗义先生才称的上是高的正宗传人,白石老人曾说:学我者生,象我者死!



五十九、娄振奎,工花脸
一日中国京剧院的几位主演商议剧目问题,老海提议仿北京马、谭、张、裘演出《秦香莲》,陈世美改由小生叶盛兰扮演,少春问道:三哥来包拯。老海坦言扮韩琪,以突出人物的忠义正直,并力荐娄振奎出演包拯,少春言:软!一言九鼎的李少春一句话将娄公开拓戏路、出人头地的机会断送,几十年来,金腔金韵的娄不知软在何处,或许本人艺术水平低下,或许较秦剧中配演李、袁、叶、杜等人软,总之老海的慧眼与气度实在令少春君的狭隘汗颜。后在招待伏罗希洛夫,演出《野猪林》中对袁力荐厉氏代演也颇有微词,直至心高气傲的厉公不负众望,绝佳的唱念,超越杨、盖的风范,令京城观众大惊,李、袁绝配,而一时独步剧坛的《野猪林》黯然失色,厉公从此名扬天下,却因没有留下任何的音像资料,而无法佐证一代武王的横空出世。
娄公与厉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谁人还记起声若洪钟、雷霆万钧、大气磅礴的娄振奎。




六十、新艳秋,工青衣
显然没有言大小姐命运好的新艳秋,年近百岁,回忆起当年,依然耿耿于怀,在违心说到,最后程师也承认我了时,依然老泪纵横,令人感慨万千,但无论如何程派在历经无数杰出坤伶演艺后更突出了女人的气息,更具时代感,新艳秋又似乎不同于一般女声,更兼有男声的沧桑幽怨,更接近于程师。演艺界就是这么奇怪,有些人名贯九州却技艺平平,有些人身怀绝技却鲜为人知,新艳秋曲折而凄美的传奇一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说法。
新师虽学艺道路坎坷,却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功成名就,耄耋高龄依然登台,依然功力不减,依然韵味纯正,年近百岁无疾而终,却又是红颜薄命的言师所望尘莫及。




六十一 毛/世来,工花旦
花旦自上世纪20年代始分作了两大支,荀氏一支和于氏一支。荀善花季般灿烂少女,而于专长淫毒邪妇。后来荀氏威震华夏,位列四大名旦。于氏则受众面越发小了,其序列仅于—毛—陈屈指可数。随着三大家的相继去世,花旦大王于连泉没落了。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也成了历史名词。博大精深的筱派艺术随之灰飞烟灭。毛/世来这个风花雪月,妩媚动人,玲珑剔透,摄人魂魄的花旦大家。这个曾为富连成生存十几岁便领衔的一代天骄。这个出科后便挑班主演的小花旦,高,裘等曾为其开罗或跨刀。因其艺术生命忒短导致了他几乎湮没于星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
远离京城,远离舞台,远离了爱他,关注他的亿万观众。

六十二 王金路,工武生
九旬高龄的杨派大武生,如今成了硕果仅存的武生巨擘,遥想当年的生部冠军,中华戏校的金字辈的高材生,历经苦心修炼,成了不可多得的杨派大武生,极佳的腿功,标准的大武生念白,成了当今年轻一代追逐的泰斗,说实话,当今年轻一辈的武生,基本上没有一个合格的,或许功夫更硬,摔打更猛,场面更火,却缺少俞氏(菊笙),杨氏(小楼)一般的念白,王师前后的众武生,念白那是何等的了得,二李,厉公更接近老生,自不必多言,乱真的高师,俞杨双绝合璧的孙毓坤、杨盛春、黄元庆、茹元俊、董文华等,均领会真传。
希望年轻武生演员一定要在念白上多下功夫,肯下功夫,成为真正与生旦并驾的行当。

六十三 慈少泉,工文丑
一代名丑慈少泉,较另外几个丑行大家孙盛武、艾世菊、肖盛萱、洛洪年,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秉承家传,又苦习肖翁的慈公,念白清脆、清晰、清甜,身手干净、干练、干脆,唱腔规范,是堪以重任的一代名丑,为马、谭、张、裘所倚重,可以说慈公是继肖长华、慈瑞泉、朱斌仙、李四广、马富禄之后别具特色的一代大家。
却不幸肖翁的艺术生命极长,马师的举世无双,使慈公等一时期的丑行大家难以宏图大展,另辟蹊径,开宗立派。

六十四 李玉茹,工青衣
四十年代京剧剧坛崛起了大批坤伶,其中以“四大美”,“四块玉”著名,中华戏校系富连成之后最著名的京剧科班,德、和、金、玉男女同班人才辈出,傅德威、李和曾、王金路、李玉茹成了该校杰出代表。李玉茹这个曾被通天教主指责眼睛太大,不适合演旦行的旦角演员,几经磨砺,青衣、花旦无一不佳,扮相俊美,嗓音甜亮,唱腔细腻,做表扎实,成了同代坤伶之翘楚。
正是李师的不同凡响被麒大师所倚重,成了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中华戏校的现代教学理念,使得李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梅、尚、程、荀各家长短分析透彻,理解深奥,把握全面,成了不可多得的有悟性的旦行演员。

六十五 谭元寿,工老生
艺苑奇观,谭元寿无论如何也是一个时期的杰出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太杰出,文武全才的谭元寿与其父、祖可以说小巫见大巫,本人虽然根红苗正却基本上游离谭,余正根之外,要说谭元寿是谭派也对,但不是谭富英谭派,更不是谭鑫培谭派,而是谭元寿谭派,实令钟爱谭派的谭迷困惑,不可思议,又无可奈何,近几十年来,舞台上在也没见过真正的谭派,没听过真正的谭腔,元寿祖孙三人更是谭孝曾谭派,谭正岩谭派,就是没有谭富英谭派。
一个人太杰出了,想必是不给后人留饭,谭富英的悲哀不仅前有麒、马,后有杨、奚,更是没能给后人留下一条坚实、高亢、嘹亮、清澈通透的好嗓子,也就形成了谭元寿的悲哀。

六十六 方荣翔,工花脸
爱屋及乌,也就有了备受宠幸的梅葆玖、李世济、方荣翔等人,作为京剧巅峰杰作之梅派、程派、裘派艺术受世人尊宠程度可以说艺坛无双,多少年来立雪梅门,程门者人才辈出,李师、玖爷虽代师传道,却非本门之优秀人才,方师亦代师传道,却正中后学者下怀,方的天赋仅及裘五分之一,后学者甚至不足方五分之一,真要学裘谈何容易,或许一种难以逾越的宿命,裘氏传人一辈只能有一个佼佼者,方荣翔----孟广禄。其他只能为“十净九裘”滥竽充数而已。
裘派的虚假繁荣,更为裘派带来难以预料的灭顶之灾。

六十七 李小春,工武生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的一代京剧天才李小春,堪比中国京剧史上任何一位文武全才的大师,较其父更规范,较舅父更轩昂,较高师更伟岸,较厉公更从容。纯正的余派唱腔不让任何一位余派名家,长靠、短打、箭衣、猴戏样样绝版,范、劲、味、样无一不拿捏的恰到好处,是一个万春、少春、盛麟、慧良的综合体。
很不幸由于老万的多舛命运,而备受株连,孤身北疆,难展宏图,这即是小春的悲哀,也是京剧的悲哀。试想,如果尚长荣不来沪上,其命运与小春又有何区别。

六十八 景荣庆,工花脸
老海走后,真正的架子巨擘非三公子,非杨赤君,而是老而弥坚的景荣庆先生。景师虽廉颇老矣,尚可饭焉。宝刀不老的景师无论唱念做表,功架,气势皆胜当年一筹,可以说中和了郝、侯、袁诸家的特点,又有景氏风范。较晚辈们更具京剧韵味,更突出古香古色,更有为当前所具备的时代感。人们通过他会加深了解京剧的沧桑,京剧的变迁。
很不幸,“既生瑜,何生亮”老海的无以伦比使得景师屈尊其后,夙愿难展。景师应与郝,袁一般,魁梧,大脸盘,脸谱应效郝、袁,而不应学侯,所扮人物不显风采,也是其不能扬长避短之憾。

六十九 梅葆玖,工青衣
京剧讲究师传,更讲究子承父业,桂春、少春父子,盛兰、少兰父子,庆奎、盛麟父子,兰芳、葆玖父子,菊朋、少朋、兴朋祖孙三代,更有谭门七代从伶。其中,梅氏父子一脉相传,主工青衣,梅大王为京剧创立了美不胜收、国色天香的梅派艺术。梅的几个突出弟子言、杜、罗、李等功力均在玖哥之上,或因早逝,或因身体原因,难以为继。打着正宗梅派传人旗号的玖爷,便承担起了流芳梅艺的重任,为传承梅派艺术也算是呕心沥血,功德无量。
其声腔及扮相酷似乃父,却缺少王者之气,缺少大家风范,给人一种难成大气之感。

七十 李世济,工青衣
并没真正立雪程门的新艳秋、赵荣琛、李世济三人,皆是继承程派的佼佼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新老因年长不在京都,登台较少影响略逊,赵师为人低调,过早去世,也非光大程派之功臣,李世济肩负起历史使命,挑起弘扬程派重任,成为使程派发扬光大的首功之臣。人们对于程派的了解,也并不是程本人,而是通过李世济,通过《锁麟囊》。即使李师梗脖撅嘴,步履踉跄,毛病百出,也因戏保人而被人忽略。久而久之,甚至成了李师特点,后人效仿。宋小川学程派,尽展李氏怪异,而深受欢迎。
客观的讲,李师既为程派大功臣,也是程派之罪人,人到晚年的李再度登台,声调怪异,不敢恭维。引后学者误入歧途,难以领略正统的程腔。

七十一 陈永玲,工花旦
陈永玲去了,筱派艺术也去了,以饰演淫妇、刁妇、荡妇著称的陈永玲带走了一身的绝技,完结了京剧史上“花旦大王”筱派艺术在神州的最后绝唱,童芷苓、赵艳侠、吴素秋终因影响小难以与荀师抗衡,花旦便成了荀门一家天下,看看目前的舞台也确实如此,花旦即荀,虽然一些有志者也练习跷功,但其貌合神离与筱派艺术相去甚远。
婀娜多姿,风韵无双的筱派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于连泉的悲哀,京剧的悲哀,民族艺术的悲哀。

七十二 钱浩/梁,工武生
罪人也好,功臣也罢,名声远播的钱浩梁一代正宗大武生,却因.政/治原因使其既成为了一代文武大家,也成了一代千古罪人,如今人们没有理由不原谅他。他原本就是一个艺人,一个演员,一个《红/记》,的领衔主演,一个《艳阳楼》的标准身手,一个李少春的得意高足。李小春、钱浩/梁堪比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是他们之后,允文允武之通才中,最杰出的代表,是生行的出类拔萃者。
没有入围的李光、马少良、李宝春等均是可圈可点。

七十三 张春华,工武丑
当年稽古社一般学生,以张春华最受尚老将钟爱,以张春华成就最为骄人。并有幸成为叶君盛年时的入室弟子,其武功之精湛,为人津津乐道,并留下了飞机失事,落地逃生佳话(其实张在飞机失事后昏迷一周才醒),虽是传闻,足见观众对其武功的认可,不仅如此更似乃师,口齿干净伶俐,念白清脆嘹亮,身手矫健大方,是一个标准的能文善武的大丑。
当年的二张绝配,上演了一部部可圈可点的剧目,同样也是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人物或多或少带有高大全味道。

七十四 言兴朋,工老生
言兴朋的鹤立独行,恐怕与他的桀骜不驯,永不言败有关,这个演过电影,唱过越剧的帅哥,最终言归正传,继续为发扬光大言派艺术而努力。上京的重组令其心灰意冷,成为独行侠,远赴异国他乡。本来随着首届中青赛的开展,其青年领袖的地位已经确立,将缠缠绵绵,小河流水般的言腔演绎的似大海波涛,惊涛骇浪一般也就罢了,偏偏不随波逐流,去寻求更为刺激的东西,使得于魁智、张建国、杜镇杰、李军诸家纵横舞台,混淆了视听,扰乱了人们的视野,罪过!
面对国人殷切的期盼,言公子不理不睬,誓不回头,一生傲骨的言翁怎有这不肖子孙。

七十五 尚长荣,工花脸
尚三公子如今成了剧协当家人,记得其父也曾任北京梨园公/会主/席。年轻时节便以新编剧目著称的老尚,晚年更是引领剧坛新潮流。《延/军民》----《张飞敬贤》----《曹操与杨修》----《一代廉吏于成龙》越来越增加了新的艺术手段,越来越多了现代理念,与话剧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故事情节更有看头。却缺少真正体现京剧元素的东西,不能真正体现四功五法,缺少京剧演员身上的玩意儿,如今的当家名净,铜锤、架子两强的一代大家,与裘、袁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较方、景二家也略逊一筹。
缺少对“移步不换行”的理论的认同,亦如李世济、孙玉敏一般,将程、荀引向了歧途,尚的变革与尝试似乎要将京剧引向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七十六 李维康,工青衣
学谭最好的是周信芳,学周最好的是袁世海,而学袁最好的是李维康。这或许是袁及李本人都没有认识到的问题,但袁的潜移默化,对李的影响不可低估,李维康的精彩,风范,舞台上下互动,及她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与袁公何等相似。周集前辈之大成,开创了现实主义风格,辉煌于袁世海,完善于李维康。虽然李近年来极少登台,演出大型剧目,却在艺术的黄金时期,给我们留下了多部可圈可点的,新编和改编的符合京剧规律的剧目,今天舞台上的中坚李胜素、王蓉蓉、迟小秋等辈成就不可同日而语。
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剧目,如整理演出意义多么重大,总比挂不完的帅,出不完的征等剧更富时代感。

七十七 孙毓敏,工花旦
以艺人的傲骨抗争政治的寒霜风雪。身残志坚的孙毓敏为京剧而生,为京剧而残,为京剧而荣。为京剧付出了一生,京剧回报了她一生的挚爱,一生的情怀,一生的向往,一生的寄托。荀派的挚爱,荀派的情怀,荀派的向往,荀派的寄托。为了京剧,为了荀派,不辞辛劳。或舞台实践或教书育人。
伴随着文艺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好像一些艺术大家偏离了“移步不换形”的理论,不仅一些新编剧目不伦不类,改编剧目也游离这一精神。为“荀”奋斗了一生的孙毓敏晚年对荀剧痛下杀手,成了“荀”之罪人。

七十八 马长礼,工老生
谭徒马儿艺宗杨,涉猎广泛的马长礼,好比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硬里子出身的他步入老年后飘飘然,竟担纲起了正工须生的角色。余、马、杨、谭无不涉足,以韵味纯正,古香古色,享名剧坛,然其大段的唱功终不及傍裘时的四六八句,导板、回笼、二六、流水终不及原、慢、潵、摇。但无论如何马的成功使其进入了艺术家行列。
一个演员,就应该明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吃几碗干饭,明白自己是领衔还是跨刀,是二路还是硬配。尤其是现今强强联合的时代,无论前锋、前卫、中场、后卫还是守门,均是一流人选,拒绝滥竽充数。

七十九 刘秀荣,工青衣
中国戏曲学校的大师姐,刘秀荣与杨秋玲,在二人进入名单上笔者犹豫再三,难以取舍,同样的技艺精湛,同样的唱念做舞俱佳,同样的甘于寂寞,同样的低调为人。最后还是选择了刘师,杨师目前确实是不肯在电视,报刊上露面,在我的记忆中三十年来只在电视上见过杨师一面,已于当年那个美丽的穆桂英相去甚远,《潇湘夜雨》之后在也见不到杨师的身影,累了?绝望了?丢弃了?刘师却是心系梨园,尤其关心年轻一辈,为京剧不遗余力,贡献余晖。
见过刘师不多的身影,都是在默默的为他人做嫁衣,为京剧的明天呕心沥血。

八十 叶少兰,工小生
盛兰----少兰父子两代,中国京剧小生王。子承父业的京剧演员,论及酷似父辈唯少兰兄,惟妙惟肖,几乎乱真,我问过几个酷爱小生的戏迷,单听录音分不清父或子,足见少兰技艺炉火纯青,当年,袁公论及叶氏父子,子虽不及父,挺拔,高亢,富有激情,却更能调动舞台场面,驾驭角色人物。
京剧史上唯一一将军,继梅老板之后,第二个获得博士殊荣的京剧演员,小生行当的繁难,令成绩斐然者不多,江世玉、刘雪涛、黄正勤、黄定、夏永泉、张春孝诸君,虽有一定造诣,却并非出类拔萃者,龙虎凤三音的科学运用,绝非等闲视之。

八十一 孙明珠,工青衣
如今人们记住孙明珠则是因为音配像。京剧音配像这个伟/大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工程,令老一辈香火得以传承,使年轻一辈有了参考学习的范本,中年优秀传人则成了荧屏上的代言人,尚小云----孙明珠这个曾被张君秋、吴素秋称为小师妹的尚门不多的优秀传人,很好的把握了尚派的劲、范、味,看过几次她的演出,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尚门嫡传。
杨荣环、孙荣慧,二家的早逝,令尚门出现严重的断代,几个优秀学生也在染指梅、张等,如今孙师已然效梅葆玖、李世济、方荣翔诸家,承担起弘扬尚派的使命。

八十二 李鸣岩,工老旦
五十年代崛起的三王一李,三王虽各有千秋,却不能达到一个老旦演员的基本水准,唯一李经数载锤炼,修成正果,赢得人们肯定。想当年多爷年迈,却依然傲视群雄,李金泉师、王玉敏师正值盛年,是创立佳绩的大好时光,金泉师为少李派的开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玉敏师酷似乃师,演出多派剧目出神入化,无出其右者。三王的昙花一现,着实令人们回味无穷。
如今李师老而弥坚,不服老,依然频频登台,同时又担当起了传承多派艺术的重任,虽不善言辞,一展歌喉便打动广大戏迷。

八十三 张学津,工老生
想当初,张学津一曲“劝赖子”风靡大江南北,如今,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去世或年迈,执老生之牛耳。其余风马韵为当今晚辈之图腾。客观地讲,谭元寿至张学津这一代老生,出类拔萃者寡,入围者寥寥。与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余、言、高、马、谭、杨、奚、麒、唐的争奇斗艳,繁花似锦,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不及当前的张、杜、于、张、张、李、裴、倪、朱。这般枝繁叶茂,星光灿烂。
返京后,学津师中规中矩,脚踏实地,为京京不可或缺,继元寿师之后之当家须生。

八十四 宋长荣,工花旦
人们记得刘长瑜是因为“李/梅”,记得宋长荣则是因为“红娘”。一部《红娘》令宋师名扬天下,贫下中农般的宋师,扮相、身段、唱腔、风范酷似荀师,较荀师更骚、更浪、更靓、更传神。《红娘》经宋师数百场的演出可谓千锤百炼,虽有“宋一出”一说,其《红楼二尤》、《野皇妃》、《战宛城》等戏还是很有看头的。一经成名宋师便步入了老年。
年老却又身居小镇的宋师,有如此成就,如此威名,依然剧坛佳话了,能够进入地煞可谓幸焉。

八十五 孙正阳,工文丑
孙正阳的杰出,不在于小炉匠的不朽,更使淘气、张别古、酒保、店小二等一系列小人物跃然舞台,活灵活现,扎根沪上的孙师,酷肖北马,早先我们也曾在盖五爷的《武松》中领略孙师的身手,文武并重的孙师,身手矫健,唱念嘹亮,响堂,挂味,丑行最忌有嗓没味,有好功夫而没有气度,孙师有别于同辈,正事他的韵味十足,气度非凡,不然,上京也不会首选其扮演杨子荣。
如今,年过古稀的孙师仍在舞台上打拼,是该让贤的时候了,同时还要多培养弟子,丑行人才奇缺于丑行在剧坛中不受重视有关。愿孙师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八十六 刘长瑜,工花旦
荀门的几个年轻的弟子中,孙毓敏的唱,宋长荣的范,刘长瑜的样,为人称道,只有一个良好样的刘师,用其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学的不好的荀门弟子,据老人回忆,刚出科的刘师,也是四大名旦一脚踢,《霸王别姬》尤为出色,不知因何,步入了荀门,断送了刘长瑜,也断送了剧坛一佳丽,也使荀门平添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弟子,但是,李铁梅、田小燕、春草、燕燕,这些游离荀派的增加了时代气息的人物,塑造的还算生动活泼,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少女形象。
人们记住刘长瑜,并非其艺术出类拔萃,而是因为李铁梅,因为《红灯记》,以为国家剧院,刘师幸焉。

八十七 张火丁,工青衣
张火丁----当今程门之掌门,程门虽弟子众多,却更多的是伪程派,是经过李世济误传的程派,而真正的程砚秋一脉只有程砚秋----赵蓉琛----张火丁而已,这是程宗师的悲哀,也是京剧的悲哀,因此,张火丁也最能代表博大精深的程派,以程氏风格改编的《江姐》《白蛇传》等是真正充实程门宝库的精品,而不是“我正富足”“我嫌不足”的在那里杞人忧天,是在真正的传承程派,对比了李世济、张曼玲,乃至迟小秋、刘桂娟等人,方知道程大师当年不收女徒的初衷。
今天我们再三强调,不要轻易否定前人,是何等重要,包括他们的剧本,唱腔,表演,手法,他们的理念,感悟,思维……。

八十八 兰文云,工老旦
对于兰文云与赵葆秀笔者也是难以取舍,若论艺术水准,赵葆秀较兰文云相差甚远,兰却因病而脱离舞台甚久,不如赵葆秀近几年的风光无限,然我却真正喜爱兰文云的多爷转世般的惟妙惟肖,当今不多的优秀老旦中,兰文云的出类拔萃,使其成为了同辈京剧演员中最能体现京剧古老元素的实践者,气力充沛,响彻云霄,真正具备了男声的演唱方法,李多奎、王玉敏、兰文云一脉相传,愿兰文云早日战胜病魔,舞台峥嵘,石破惊天,以正视听。
2008年底,重反舞台的兰文云一曲《遇后》仍然酣畅淋漓,绕梁三日,令广大戏迷惊喜万分。

八十九 奚中路,工武生
子承父业大多以本行为主,谭鑫培祖孙六代,梅氏父子,叶氏父子,裘门四代等。奚门祖孙可以说是梨园个案。奚大师----老生,奚延宏----花脸,奚中路----武生,百美图中竟没有一个当代武生入围,奚中路这个当前领衔武行的一代武魁,入围理所当然,总比一些沽名钓誉者强,虽然,奚兄的长靠戏与前辈大师还有一定的差距,也还能成为当前武生经典,气势、工架、把子、开打亦有超越前人之处,同时也患有当今武生之通病,没有一条俞、杨般的铿锵,高亢的嗓子。
使其全面继承杨小楼宗师的艺术,大打折扣。

九十 张军强,工老生
能够进入地煞者,无一不是剧坛的佼佼者,或大师,或巨匠,或一时期的领军人物,说到领军人物,人们对此看法颇多,其说不一,如同影视中领衔主演一般,一人也好,二人也罢,或三五人均可,分布地域广泛从业众多的京剧人,就目前活跃舞台的中青年一代能够称的上领军人物的至少得二十人左右,包括地处偏远,奚门优秀传人张军强,奚门隔代出现如此众多的优秀传人,令今人不可思议。目前,奚门再传弟子已与打下了生行半壁江山的杨门并驾齐驱。
张军强,这个较张建国更纯正,更浓郁。无疑成为了奚派的领军人物,洞箫神韵更寄望军强兄发扬光大。

九十一 王//军,工武生
深得李,厉二家三味的王/.军与奚中路并称北王南奚,这个集美、漂、帅于一身的大武生,功底深厚,身手出众,虽然也能唱《野猪林》这样的文武合璧的大制作,却与奚兄一样缺少武生所具备的嗓子,想当年,孙毓坤、高盛麟、杨盛春、王金路、黄元庆、茹元俊、董/华等哪一个不是俞、杨风范,当今武生的这个通病,到哪代才能改变,武戏文唱不仅要看一身的功夫,更要听口中的白口,武戏往往缺少情节,缺少人物细腻的刻画,杨宗师则通过大段念白来表现人物,刻画人物,武戏文唱就是要在摔打中使人物丰满,人物立体化。
寄希望王、奚等改变这个通病,已不现实了,戏校武生教师恐怕是贻害武生的罪魁祸首。

九十二 杜镇杰,工老生
近年来活跃在舞台上几个著名老生,于魁智、张建国、李军、张克等唯杜镇杰还保留着一部分古香古色,说什么于魁智的唱腔不在是老腔老调,请问何为老腔老调,是谭大王,还是余大贤,还是马老板,还是谭、杨、奚、麒,一派胡言,于、张、李、张等人已然一道清汤,没了任何特色,扮相好,嗓子好,个头好,余、杨、奚、马全一个味,就是不见自己的特点,想当年谭大王被形容面如豕,周大师沙哑嗓,杨大师破锣嗓,奚大师瘦小枯干,嗓子窄细,更不用说唱旦角而肥胖的荀,程大师,个人特色跃然台上。
望杜兄效先贤,奋发努力,学名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九十三 李胜素,工青衣
近年来,活跃舞台的几个梅派青衣,唯李胜素最具梅氏风采,甜美、清纯、端庄、贤淑,是杜近芳、李维康之后一代当家大青衣,却不知为何自与于魁智组团以来,几乎没有自己主演的剧目,似乎专为于兄跨刀而来,可悲可叹,想当年三大贤时期,梅、杨、余也是相互倚重,相互辅佐,但是,以梅为主的剧目居多,李所主演的少量剧目里,却鲜见于的身影,而在于主演的剧目中,无论角色大小,总少不了李的参与,不知是李高风亮节,还是甘居人后。枉负了梅门新一代掌门。
以其正值黄金般的年龄,真是挖掘梅师剧目的大好时光,且莫辜负观众的殷切希望。

九十四 张建国,工老生
艺术家的天赋与基功,演出水平、舞台效果,如同一个人的学历与学力,工作水平,领导满意程度。以大师级的人物衡量,周嗓音沙哑,程鬼音发声,侯身材矮小,嗓音失韵,裘身材瘦小,奚音量细小,杨,荀缺少高音,盖不会翻跌等等,如此种种却正成了他们的特色,现在的演员,天赋极佳,往往文武并重,嗓音宽亮,无论宗哪派都难以从中品出个性来,国家剧院的领衔主演张建国,除奚公原创剧目外,大多改编,新编剧目,失去了奚派神韵。
自有洞箫浮大壑,建国兄对于奚派的贡献,如同李师、孙师于程、荀。正是他的不懈努力,奚派得以光大,弘扬,得以奚派与杨派一道超越诸贤,成为当今生行主流派。

九十五 于魁智,工老生
公认的余、杨、李三大家的优秀传人,失去了京剧赖与生存的基本元素,其歌唱更接近于戏歌,缺少余的劲头,杨的古朴,李的苍凉,一来二去这个曾被人誉为中国京剧之希望的,一代佼佼者,令人失望,在排演了多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成为过往烟云的剧目后,冷静下来的魁智兄是否在想,如何更近一步锤炼自己,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声腔。
杨宝森大师四十九岁英年早逝,李少春大师四十余岁基本告别舞台,如今于兄等也年近半百,却过于稚嫩,全然不见沧桑醇厚,尖声尖气,怪里怪气,何言京剧韵味?何言开创新风?又如何产生新的流派?

九十六 孟广禄,工花脸
翁老说,铜锤花脸过去分两大支。由何—娄是凝重、粗犷、豪放的风格,由穆—王是轻亮、细腻、委婉的风格,将这两种风格结合在一起始于金少山,完成于裘盛戎。而后的裘门众弟子,由于天赋等原因,几乎又回到了轻亮、细腻、委婉一脉,方荣翔更是被观众戏称为娘娘花脸,再传弟子当今的首席名净孟广禄,更是被观众戏称为妹妹花脸。
一代宗师杨小楼,以武戏文唱被人们津津乐道,盖五爷也被人以武戏文唱颂之,却对此颇有微词,有如麒老牌被称文戏武唱一样,认为文戏武唱是“洒狗血”武戏文唱是“鸡瘟”。广禄兄功力不凡,韵味纯正,却是真正的“洒狗血”唱法,难以成为真正的一代宗师,更不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宗立派。

九十七 杨赤,工花脸
目前,净行演员哪里还容得金、郝、侯,当今舞台上几个出了名的净角,几乎是铜锤,架子兼而有之,上至尚长荣,中有杨赤,下有安平、顾谦,铜锤、架子虽互相染指,裘盛戎大师与袁世海大师依然恪守本分,袁公永远以这一个来塑造他心目中的人物,裘君虽然是“学侯最好的”,但从不越雷池,永远的韵味纯美,字正腔圆,哪怕李七、刘谨。有好嗓子唱架子花固然好,有身段的善唱铜锤亦何妨。
杨赤进入老海法眼,便说明了他个各方面的条件与老师的相近,铜锤靠天赋,架子靠基功,天赋与基功均突出的杨兄,终于成了袁公的最佳继承人。

九十八 王蓉蓉,工青衣
张门六十余弟子中,王蓉蓉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张派的特色与风格,可以说是较众师姐妹更突出,人们想念薛亚萍、杨淑蕊、关静兰、张学敏等一方面因为年龄原因,极少登台,另一方面他们所承袭的张派艺术缺少时代气息,已经不能真正体现张氏风格,同龄中董翠娜、张萍等偏重机械的模仿,追求形似,蓉蓉的不同凡响,一是本人刻苦努力认真领悟,而来舞台实践较多,作为北京的当家大青衣,得天独厚,占尽天时地利,一条耐久挂味的金嗓子,天赋绝佳,成就斐然,凭借着自身的黄金年龄,充分利用张派适合演群戏的特点,与剧院一班人强强联合,排演了更多的新剧目,整理改编了张派的冷门剧目。进一步充实了张派艺术宝库。
弘扬光大张派,蓉蓉责任重大,再接再厉,不辜负观众的期望。

九十九 刘桂娟,工青衣
美女加才女----刘桂娟,不知何故,近年来鲜见她的生花妙笔,一代才女因何销声匿迹?舞台上似乎在不断的拓宽戏路,几部新戏中都有她的身影,却不见赞同之声,程大师所创立的程派,还是单打独斗或生旦对戏为好,群戏中程的低回委婉,很容易被生,净或其他旦腔的高大嗓门所掩盖,难以施展其拳脚,一部《锁麟囊》似乎把程派,程腔,程韵,程的做舞推向了极致,上至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下至五小程旦均陷入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领略程腔程韵及做舞入目三分的娟子,是否能够开创出一条适合程派发展的新路,还需要加倍的努力发奋。

一百 朱世慧,工文丑
至今以丑行领衔剧院,仅朱世慧一人也。尽管他的表演,演唱,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难以领悟肖、马、刘、慈各位大师的真谛,却生正逢时,排演了大量以丑行为主的剧目,丰富了剧目,光大了剧坛,弥补了肖、马、刘、慈等大家也仅属硬配的尴尬,缺少整本大戏的缺憾。
这里不能不在重申,天时、地利、人和 三样齐备的朱兄,便充分利用了上苍赐予的机会,其辉煌成就便远胜同辈之郑岩、润年、春华诸家,京剧记住了他,戏迷记住了他,舞台记住了他。

一o一 李静文,工武旦
新崛起的刀马旦名家李静文,文武兼备,文戏淡雅精致,武戏炽烈火爆,既博采众长又中规中矩,一招一式没有脱离京剧老骨子的玩意儿,独出心裁,固然可圈可点,但文不是唱歌说曲,武不是武术杂耍,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终归有他所必须的程式及美的理念。
李静文便是一位集古老程式与现代美于一身的年轻的佼佼者,愿文姐姐于来年向广大戏迷奉献更多、更美的剧目。

一o二 李宏图,工小生
现在剧坛小生,已华山一条路,只宗叶博士一人,目前小生人才的佼佼者,江其虎、李宏图、宋小川、张威、金喜泉等皆出叶门,宏图兄更是深得叶师三味,音质好、音量高、韵味浓、功架美,龙、虎、凤三音运用得当,人物鲜活,主配演各个精彩,因此成了入围罡煞小生的唯一一名小字辈。
一个有悟性的演员,往往是驾驭人物的高手,从叶君至少兰至宏图哪一个不是塑造人物的高手,活吕布,活周瑜以及活许仙,活大官等等。

一0三 张克,工老生
津门又一杨,得天独厚,杨之沃土中学艺,拜师成长,十年寒窗,九载熬油,二十多年的拼搏,终于成了驾驭舞台的行家里手,塑造人物的剧坛高手,当今,张克总算中规中矩,总是开发挖掘杨、余、谭本门剧目,努力将劲头使在整理挖掘上,很少去干费力不讨好的新编一些剧目,张克兄总算明智,希望他继续开发整理大师遗作,几百出的传统剧目,难道还不得用尽一生的心血,挖掘整理,愿张克、李军等不负众望,成为真正的剧坛强者。
张克等一辈的佼佼者,应当注重嗓子的保护,作为一个唱功演员,嗓子的缺憾最终会影响他(她)成为一代宗师。

一o四 迟小秋,工青衣
一个小村姑,一个不起眼的程派小旦,忽然之间成了程门中坚,成了院团领导,成了研究生班的研究生,令人不可思议,声腔酷似大师的迟小秋,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今天令人瞩目的成绩。五小程旦的其他四位,可以说是看小秋的戏长大的,尽管他们是同龄人。
程派的发展并不在于新编多少剧目,更需要有志者,深入研究,整理改编程派几近失传的一些剧目,并非失传的东西不是好东西,有些或因时代感太强,或因剧目唱腔,动作繁难,令尔等知难而退,因此,迟小秋等五人任重道远。

一o五 袁慧琴,工老旦
漂亮老旦袁慧琴,老旦中的多面手,集唱、念、做、舞于一身,成了国家剧院的架海金梁,擎天柱一根,是超越时空,及古老元素与现代气息于一身的现代派青年艺术家,是与于魁智、张建国、李胜素、耿巧云诸家相映成辉的中京首席老旦,集多爷,少李于一身。
为开拓更广阔的京剧市场,涉足影视,为传统艺术传道,寄予琴姐努力挖掘前辈剧目,发扬光大二李神韵,让京剧出现更多的老旦人才,而奋斗。

一o六 李军,工老生
近年来,杨门多才俊,李军、张克及凌珂、杨少朋等,杨派崛起,一来是通俗易学,二来是杨承袭谭、余,生行正根,成为了生行半壁江山,李、张二兄南北二杰,如同南奚北王一般,南北争辉,相得益彰,弘扬杨派,功不可没,李军更是以高亢,挺拔,韵味醇厚,做工坚实,台风火爆,而绽放南国。
近年来,文武兼备的李兄,是与于魁智张建国,杜镇杰,裴永杰,张克,朱强,倪茂才,等并列的优秀须生。

一o七 管波,工花旦
荀门数以百计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管波无疑是其中出类拔萃者。波波是一个美丽的小精灵,嗓音酷似孙师,扮相不让刘师,风范近似宋师。综合了几大家的特点,成就了波波荀艺之大成。寻(荀)香路上妇唱夫随,成为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梨园佳话。
任何杰出的艺人都要通过舞台多演出,多实践。所不幸的是留给波波舞台实践的机会太少了。国家剧院的人才济济,哪里容得波波撒野。一年有数次出台机会就不错了,大多还不是主演。以波波绝佳年龄,绝佳天赋,绝佳师承,一年排演十几出大戏可以说游刃有余。但愿绝佳的波波,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绝佳时机。

一o八 王艳,工青衣
王艳入围一o八序列,完全是看中了她的潜质,目前一线演员中,今后无量前途甚至有望创立新流派者,唯王艳而。无论扮相,身高还是嗓音条件均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加之本人的刻苦努力,成就了她王者风范。
愿王艳如大雁一般,穿越时空冬夏轮回。如雄鹰一般,万里碧空,任君翱翔。如鲲鹏一般,展翅环宇,誉满神州。几度春秋,“王派”旦行艺术广为流传,开创梨园新天地。
姿色一般的王艳却长了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古典美女,气质灼人,精灵一般,可爱至极。梅韵尚律双绝一身,天赋歌喉超越先贤。较李胜素、董圆圆、邓敏、史依弘等更为出色、更清脆、更甜亮、更饱满、更高亢、更婉转、更迷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6:06 , Processed in 0.3063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