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为爱智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7 19:2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暗中的思想者:《何为爱智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d3f5700100ktzp.html
什么是知识分子(教育学人的专业素质)的专业素质?刘小枫在修订版增加的《知识分子的“猫步”》一文中,他提出一个很有挑衅意味的比喻:知识分子的猫步,意思是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与实践中总想到左右脚下之间恰好有条直线,脚步当然不能自自然然迈出去,最后就是左右摇摆的故作姿态,而丧失了知识与道德的诚实。我们都是狂妄的知道分子和指导分子。我们以为我们知道一切,因此,对于人性和社会指手画脚,不晓得‘泛泛之词和无谓的激情都是缺乏专业素质的表现’(博尔赫斯语)。这是当下有些知道分子的写照。
看我们的周围,乡愿式的知道分子不少,他们随风摆动,没有学术的坚守,只是为着利益而甘当被驱使的人。这些人不配学术,因为学术的本性是独立自由的思想和理智的诚实。他们没有这样的学术品质。他们不是爱智慧的人,甚至不是爱理智的人,不是爱知识的人。
我们还要警惕那些夸夸其谈的批判分子,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低下和卑鄙的,除过他们自己,他们的批判往往显示出自己道德上和“知道”上的优势。他们当然也以批判社会为荣耀,这是他们的长处,因为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特值得批判,而且能够被抓住批判的地方数不胜数。这样的批判,尽管浮浅,依然是不够的,所以要鼓励。但是,我们需要警惕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而以批判哗众取宠,还是处于对于真理追求的良心。因为,批判社会是为了哗众取宠的人,往往获得领导社会的机会后,立马成为一个社会众多丑恶事情的维护者,只要牵涉到他们自己,就会排斥批判。他们的批判只是满足发表某种意见,特别是当这种意见牵涉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的时候,他们不是基于更为根本的公共立场而恒定地追求普遍价值的人。他们也不是爱智慧的人。
哲学追求真理,批判社会是他们眼睛盯着真理的一个附带的结果。他们批判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维护真理以及现实追寻真理的理性处境。现实的社会常常排斥真理,因为追寻真理总是让各种各样的谬论显出原貌,所以不论是专制的统治者,还是哗众取宠的伪精英,还是自以为是的氓众,都会排斥哲学,打击哲学,嘲笑哲学。一个腐败的国家很可能窒息最为高贵的哲学灵魂。这样的时代和社会最多能够产生批评者或发议论者,这些人只是社会中的批评者,而不是对于社会的批评者。批判和议论不是真实而诚实的学术生活,更不是本真的哲学生活,因为批评和议论把捉的是半真半假的言论,并试图以此控制着公共生活,而哲学生活是与永恒的、本质的“存在”真理相对的生活。爱哲学的生活的人,就是爱真理的人,爱真理的人,才真正是爱智慧的人,这是哲学作为爱智慧的道理。(2010729日,深切地为昨天迈皋桥化工厂大爆炸死去的人致哀。爆炸发生的时刻,我正在仙林校区的图书馆,巨大的声响摇晃着图书馆的门窗,回家赶快上网一看,知道了如此的惨剧。哎,为什么我祖国老是这么多人为的灾难呢?)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9:36:2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哲学60种
(按作者拼音顺序排列)
邝红军
2009-9-26
1.         阿普尔.教育与权力[M].曲囡囡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阿普尔.意识形态与教育[M].黄忠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贝克.优化学校教育[M].戚万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本纳.普通教育学[M].彭正梅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         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布列钦卡.教育知识的哲学[M].杨明全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     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     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2.     陈桂生.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3.     董标.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论纲[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1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5.     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16.     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吴元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7.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8.     傅统先.教育哲学[M].上海:世界书局,1937.
19.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0.     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M].王春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1.     古特克.哲学与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M].陈晓瑞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2.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3.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4.     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李永宏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5.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6.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27.     吉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迈向批判教育学[M].朱红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8.     贾馥茗.教育的本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9.     金生鈜.德性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0.     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1.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2.     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3.     科顿姆.教育为何是无用的[M].仇蓓玲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4.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5.     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36.     劳伦斯.现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M].纪晓林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7.     林砺儒.教育哲学[M].上海:开明书店,1936.
38.     刘庆昌.教育思维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39.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40.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1.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42.     麦克莱伦.教育哲学[M].宋少云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43.     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4.     申振信.现代教育哲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石敏敏.希腊人文主义:论德性、教育与人的福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6.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47.     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8.     斯潘诺斯.教育的终结[M].王成兵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9.     斯普林格.脑中之轮:教育哲学导论[M].贾晨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0.     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1.     唐莹.元教育学:西方教育学认识论剪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2.     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3.     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
54.     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5.     谢富勒.教育的语言[M].林逢祺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56.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57.     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8.     张粟原.教育哲学[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
59.     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0.     朱经农.教育思想[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5:29 , Processed in 0.0598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