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永新先生网文选读专帖-----《教师之友网》管季超辑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3 15:5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永新:不要对教育管得太死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文理分科、缺乏阅读、满堂灌的教育体系等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以下为朱永新讲话全文: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也是全世界最勤奋的人,我们经常把中国人和犹太人相比,说这两个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但是我们看看我们拿的诺贝尔奖,清华的校友李政道、杨振宁是最先拿到的,但是这些诺贝尔奖都不是在中国本土拿到的,都是在美国拿到的。我们再看看犹太人,1901-2001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有128位,占总获奖人数的19.84%。其中获物理学奖的有39人占物理学获奖总数的24% ;化学奖获奖者23人,占16.8% ;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51人占29.1%;经济学奖获得者14人,占36.84%;文学奖获得者12人,占13%;和平奖获得者9人,占10.98%。犹太人出的世界文化名人更多,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门德尔松、卓别林、胡塞尔、大卫·李嘉图等等一大批一两百年群星璀璨的人物。
  我们这一两百年给世界贡献了什么?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人跟犹太人一样聪明,跟犹太人一样勤奋,为什么我们贡献不了那么多伟大的人物,贡献不了那么伟大的思想,为什么我们拿不到那么多的诺贝尔奖?问题很多,当然我也不可能全面的谈。
  我曾经讲了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就是我们国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既不做又分离。也就是说实际上特别是从中学就开始文理分科,我一直对它耿耿于怀。尽管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认为,人文和科学这两者是绝对不能分开的。而我们现在很多科学家,他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学科,没有强大人文的情怀,他就缺少了最大的动力。事实上你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那种情怀、那种执着的精神没有强大的动力是支持不了的。缺乏一种人文精神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包括造假,为什么我们全社会造假如何厉害?不是科学本身的问题,而且科学成为造假的工具,科学成为很多影响社会进步的工具,所以我觉得这是缺乏人文情怀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让理科学生缺少人文的修养,让文科学生缺少必要的理性精神,我觉得这是我们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普遍的问题。
 第二,阅读的问题。阅读的问题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在讲,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犹太人为什么那么厉害?犹太人是全世界阅读量最大的民族。犹太人是一个书的民族,人均每人每年65本书;我们是人均5.6本书。二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指标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但是阅读量只增加了0.4本书。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在很多场合都讲了这个问题,因为你的精神成长是需要食粮,你的精神成长是需要运动的,阅读恰恰就是兼具了精神成长的养料和运动的双重功能。所以一个民族它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智慧能不能沉寂下来,取决于他能不能有高效率的,能不能有真正有效的阅读。而我们现在的阅读,尤其是中学和大学的阅读是非常不够的,大学的教育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满堂灌,满堂灌的背后是什么?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所有的教学只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围绕分数是第一目标,所以大学也是这样,中学也是这样。
  我觉得从高中开始就应该进入研究型的学习,说不定更早就应该开始进入研究型的学习,我们现在非常非常落后。在国外大学教学,最基本的一条,每天的文本你是少不了的,每天你必须读,上课是建立在这个文本的讨论基础上进行的,建立在师生双方和学生之间对文本共同的理解然后进行对话,所以他的课堂是对话,而不是单向的传输,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思想没有表达的机会,就是有思想也没有表达的机会,慢慢慢慢就钝化了。我们的思想没有交锋的机会,没有各种创意在课堂里面集中的呈现,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缺乏阅读,从中学一直到大学,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衔接的是蛮好的--衔接错了。
  满堂灌的教育体系我这里也讲了,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觉得恐怕这几个是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课堂的模式,刚才袁教授专门讲了课堂教育模式我觉得的确是这样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改革很多很多,但是缺少最大的关注就是对课堂本身的关注。中国有几个教育家在研究课堂,研究课堂的效率,研究课堂里面的思维发展?很少很少。理论家很多,但是真正的沉下心来,真正的关注教室里面革命的很少。所以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在推动教室的革命,我们去年专门评选了我们新教育十大教室,就是教室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了什么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管得太死。
  地方管的太死,学校管的太死,教育部门权利太大,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我们校长没有办法真正放开手做。当然反过头来我们在座的都是校长,我跟校长老师也是讲这个问题,你不要老去埋怨人家对你管得太死,从我们的角度要反思,不能对校长管得太死,但是从校长的角度来说你对老师是不是管得太死,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你是不是对学生管得太死?实际上一个校长把大门一关,你就是这个学校里面的国王,一个老师把教室的门一关你就是教室的国王,你的思想、你的价值、你的理念是可以深刻的影响学校变革的,是可以深刻影响孩子的发展的,所以最关键的我们的校长,我们在座的要解放思想,要大胆实验,事实上没有那么可怕,很多牢笼只是我们自己思想上的牢笼,是我们自己画了一个老虎在吓我们自己,什么升学率、什么考试,事实上我经常说,好的教育是不害怕考试的,好的教育同样是可以取得好分数的。在我们全国80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里面,我们的学生学习的都很主动积极,分数都是最好的在当地,为什么?因为他们学的更多,他们读的更多,他们思考的更多,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所以我想我们今天这些校长,还是应该从自己的学校做起,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的自由的成长。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5:55:46 | 只看该作者
朱永新:回到教育原点有多难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1968年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国的事件。美国内华达州,一位三岁的小孩告诉母亲,她认识了英文字母“O”,这位母亲很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她告诉妈妈说:“是微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微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女儿在认识“O”以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鸡蛋等圆形的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认识了26个英文字母之后,女儿就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认为幼儿园剪掉了女儿想象的翅膀,她要求幼儿园对此负责。
  孩子什么时候认识“O”是可以讨论的,但关注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故事阐释出这样的道理:教育过程中,所有施教者始终不应忘记,教育的本质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教育的原点是关注人的发展。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前所未有,但一些老大难问题,如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课业的减负却始终无法找到解决的根本路径,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恐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来教育实践大踏步前行,来不及回头望望与静下心来想想,于是,不经意间已同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失去了教育原点处最单纯的美好。
  让教育回归原点。回归的路,有多难?
  曾有一位教育局长这样说:办教育很简单,管好3个数,即“考试的分数、升学率的人数和基于分数、人数的奖金数”就行了。试问,当教育沦为用“人数、分数、钱数”来衡量,让教育回到原点,怎能不难?
  有个男孩去农村过暑假,见一个老农把牛拴在一根又细又矮的木桩上。男孩着急地说:“爷爷,不行,牛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说:“放心吧,不会的。”男孩说:“这么小的木桩怎么能拴住这么高大的牛?”老农对男孩说:“这头牛还是小牛犊的时候就被拴在这根小木桩上了。刚开始的时候,它不肯老老实实地呆着,刨蹄子、打喷鼻,不断地撒野,企图把小木桩拔起来。可是,那时候牛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不久它就不再折腾了。后来,它长大了,个子高了,力气大了,可是它已经不想再去拔这小木桩了。”试问,当我们的孩子被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养,让教育回到原点,怎能不难?
  一些有识的教育家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推进、努力尝试打破“唯分数论”的现行评价模式,却遭遇家长的不解,“耽误了我们孩子的升学,你来负责啊?”遭遇了同行“善意”的劝解:“别冒险了,应试教育是老路,轻车熟路,风险小。”试问,失去了回归的土壤,让教育回到原点,怎能不难?
  有这样一句话说了无数遍:决定一个人最终“胜负”的,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人生的境界与视野,信仰与责任,以及自由的心灵。
  钱学森之问,问出了我们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事实。中华民族的复兴,有赖于对我们最丰富的资源13亿人的想象力资源的开发。这一切,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取决于我们是否能让教育回归释放人自由心灵的原点。
  可喜的是,《教育规划纲要》传递出这样的气息:鼓励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鼓励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鼓励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那么,让我们一起期待吧,期待教育重新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发现孩子并解放孩子。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努力促成教育回归育人原点,实现教育觉醒,寻找让教育回家的路!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5:58:54 | 只看该作者
朱永新百句教育名言

1.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2.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

3.每个小学生必须读完100本书,才允许毕业。
4.教育是一种感动。
5.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6.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培养守业者,就业者。
7.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
8.要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10次以上在大庭广众之众之下大声演讲的经历。
9.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10.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11.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
12.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
13.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14.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15.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16.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
17.写日记是道德的长跑。写日记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
18.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19.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20.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5:59:52 | 只看该作者
21.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22.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

23.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

24.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25.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

26.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27.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28.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29.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30.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31.只有不断的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才能作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

32.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33.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

34.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35.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36.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37.把考试作为人生的目标,把考进理想大学作为目标的终结而不是真正的起点,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38.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39.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40.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6:00:21 | 只看该作者
41.教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使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42.学生在学校生涯的“失败体验”,已经彻底摧毁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被“分数”打倒的同时,他们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

43.于是,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44.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45.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

46.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47.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48.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49..智育要追求高质量,其中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智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等。

50.我认为,我们的智育,也应该走出分数的误区,把追求的重点从高分转移到创造力上来。

52.对于学生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

53.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54.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

55.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

56.面对互联网,教师应该是“引导者”。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如何引导学生辨别.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要首先熟悉并运用互联网技术。

57.教育,我的至爱!

58.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59.特色就是卓越,体罚近乎无能。

60.大家一起来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尊重别人的话语权,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无声的你我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6:00:52 | 只看该作者
61.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

62.建筑人格长城。

63.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在孩子与老师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4.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抵制诱惑的能力成正比。

65.学会给予比学会摄取更加困难。

66.享受教育:教并快乐着,学并成长着!

67.应该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学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做什么?”

68.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

69.没有最佳,只有最特,最特就是最佳。

70.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72.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

73.第一线的老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74.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所谓“教育思想的领导”,按我的理解,主要就是引导、支持、鼓励、组织全校教师搞教育科研。

75.近年来,有些地方进行所谓学生“智商”的“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测评”、“计算”、“统计”、“分析”等等方式“研究”出学生的“智商”,然后将这个“科研”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甚至家长。这样的“科研”不仅是典型的“伪科学”,而且是极为有害的“反教育”,因为它向教育者“科学”地宣布:某某学生智商低。

76.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的。

77.其实,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更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

78.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赞赏中,他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79.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80.我理想的网络是教育家的摇篮。在这儿,智慧在研讨中充盈,理想在争论中升华。关注教育,关爱你周围的每位师生,捧一颗真心来交流,带满腔热情再努力。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6:01:26 | 只看该作者
82.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

83.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之不被种种时尚话语所污染、扭曲、过滤,构成自己的独立位置、独立话语系统,并一次与其他话语系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构教师的使命之一是学会欣赏。

84.我们的教育错把起点当终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18岁的某一天,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那只是人生的真正开始。成互补与相互提升。

85.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86.中国教育塑造了一条巨龙,但点睛之笔没点上,那就是创新、个性。

87.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是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名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88.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毅力,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89.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90.所谓“教给方法”仍然不能是空洞而孤立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

91.体现民主、平等、公平原则的智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92.相当一部分“差生”的行为习惯不好,其实是因为学习成绩欠佳造成的。欲转变“后进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进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竖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

93.世界上最可以变化的是人自己,人可以变得很伟大,也可以变得很渺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永不放弃,就会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成功者的最基本的信念。相反,失败者却主动出让命运的决定权,不相信人的可变性,从而也丧失了变化.进步与发展的可能性。

94.新教育实验,让我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花开的过程。

95.让孩子们说起来,我们现在在培养一批失语症的孩子,实验学校要建立学生论坛让学生学会“说话”

96.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让孩子讲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孩子的一个方式。老师就讲20分钟。

97.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们先听,再说。

98.外语教育:不强调语法结构,重在语言表达、沟通。交际的功能是第一位。

99.每个老师都参与软件开发,这是丢本求本,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省下来读些教育专著。

100.改变中国教育的形态,推进学习社区教育功能两件事:大力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知识信息时代的特征。学会在这样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6:03:11 | 只看该作者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图片来源:凤凰网)

4月25日,全国优秀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举行。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作报告并研讨相关教育话题。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文理分科、缺乏阅读、满堂灌的教育体系等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以下为朱永新讲话全文: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也是全世界最勤奋的人,我们经常把中国人和犹太人相比,说这两个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但是我们看看我们拿的诺贝尔奖,清华的校友李政道、杨振宁是最先拿到的,但是这些诺贝尔奖都不是在中国本土拿到的,都是在美国拿到的。我们再看看犹太人,1901-2001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有128位,占总获奖人数的19.84%。其中获物理学奖的有39人占物理学获奖总数的24% ;化学奖获奖者23人,占16.8% ;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51人占29.1%;经济学奖获得者14人,占36.84%;文学奖获得者12人,占13%;和平奖获得者9人,占10.98%。犹太人出的世界文化名人更多,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门德尔松、卓别林、胡塞尔、大卫·李嘉图等等一大批一两百年群星璀璨的人物。
我们这一两百年给世界贡献了什么?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人跟犹太人一样聪明,跟犹太人一样勤奋,为什么我们贡献不了那么多伟大的人物,贡献不了那么伟大的思想,为什么我们拿不到那么多的诺贝尔奖?问题很多,当然我也不可能全面的谈。
我曾经讲了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就是我们国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既不做又分离。也就是说实际上特别是从中学就开始文理分科,我一直对它耿耿于怀。尽管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认为,人文和科学这两者是绝对不能分开的。而我们现在很多科学家,他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学科,没有强大人文的情怀,他就缺少了最大的动力。事实上你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那种情怀、那种执着的精神没有强大的动力是支持不了的。缺乏一种人文精神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包括造假,为什么我们全社会造假如何厉害?不是科学本身的问题,而且科学成为造假的工具,科学成为很多影响社会进步的工具,所以我觉得这是缺乏人文情怀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让理科学生缺少人文的修养,让文科学生缺少必要的理性精神,我觉得这是我们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普遍的问题。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6:03:4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阅读的问题。阅读的问题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在讲,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犹太人为什么那么厉害?犹太人是全世界阅读量最大的民族。犹太人是一个书的民族,人均每人每年65本书;我们是人均5.6本书。二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指标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但是阅读量只增加了0.4本书。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在很多场合都讲了这个问题,因为你的精神成长是需要食粮,你的精神成长是需要运动的,阅读恰恰就是兼具了精神成长的养料和运动的双重功能。所以一个民族它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智慧能不能沉寂下来,取决于他能不能有高效率的,能不能有真正有效的阅读。而我们现在的阅读,尤其是中学和大学的阅读是非常不够的,大学的教育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满堂灌,满堂灌的背后是什么?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所有的教学只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围绕分数是第一目标,所以大学也是这样,中学也是这样。

我觉得从高中开始就应该进入研究型的学习,说不定更早就应该开始进入研究型的学习,我们现在非常非常落后。在国外大学教学,最基本的一条,每天的文本你是少不了的,每天你必须读,上课是建立在这个文本的讨论基础上进行的,建立在师生双方和学生之间对文本共同的理解然后进行对话,所以他的课堂是对话,而不是单向的传输,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思想没有表达的机会,就是有思想也没有表达的机会,慢慢慢慢就钝化了。我们的思想没有交锋的机会,没有各种创意在课堂里面集中的呈现,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缺乏阅读,从中学一直到大学,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衔接的是蛮好的--衔接错了。

满堂灌的教育体系我这里也讲了,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觉得恐怕这几个是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课堂的模式,刚才袁教授专门讲了课堂教育模式我觉得的确是这样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改革很多很多,但是缺少最大的关注就是对课堂本身的关注。中国有几个教育家在研究课堂,研究课堂的效率,研究课堂里面的思维发展?很少很少。理论家很多,但是真正的沉下心来,真正的关注教室里面革命的很少。所以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在推动教室的革命,我们去年专门评选了我们新教育十大教室,就是教室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了什么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管得太死。

地方管的太死,学校管的太死,教育部门权利太大,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我们校长没有办法真正放开手做。当然反过头来我们在座的都是校长,我跟校长老师也是讲这个问题,你不要老去埋怨人家对你管得太死,从我们的角度要反思,不能对校长管得太死,但是从校长的角度来说你对老师是不是管得太死,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你是不是对学生管得太死?实际上一个校长把大门一关,你就是这个学校里面的国王,一个老师把教室的门一关你就是教室的国王,你的思想、你的价值、你的理念是可以深刻的影响学校变革的,是可以深刻影响孩子的发展的,所以最关键的我们的校长,我们在座的要解放思想,要大胆实验,事实上没有那么可怕,很多牢笼只是我们自己思想上的牢笼,是我们自己画了一个老虎在吓我们自己,什么升学率、什么考试,事实上我经常说,好的教育是不害怕考试的,好的教育同样是可以取得好分数的。在我们全国80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里面,我们的学生学习的都很主动积极,分数都是最好的在当地,为什么?因为他们学的更多,他们读的更多,他们思考的更多,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所以我想我们今天这些校长,还是应该从自己的学校做起,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的自由的成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6:04:40 | 只看该作者
出席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

朱永新:教育还是需要英雄的


主题研讨之一:弘扬教育家精神

  2010年12月4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新教育研究院与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新教育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出席活动,参与话题研讨。在高峰论坛“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板块,以山西绛县新教育改革运动为案例,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还是需要英雄的,无论是在一个区域、在一个学校还是在一个课堂——在课堂上,优秀老师就是教室里的英雄……”

  当天下午13时30分,“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高峰论坛开幕,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张亚哲主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致开幕辞,卢志文代表新教育研究院致辞。围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方教育行政制度改革”、“弘扬教育家精神”三个主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教授及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先后主持论坛研讨。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中国教育报副总编翟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等嘉宾应邀现场点评。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享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成果,某种意义上也是向所有致力于教育革新的人们致敬。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也许是野草,但同样生长于大地,并充满生机。最终,都属于民族教育土壤的收获。”主办方代表致辞,卢志文认为,改革与发展,是这个时代最富魅力的主题。基层的改革探索和制度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就像当年的“小岗村”开启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前奏,陶行知、晏阳初等人在民族教育史上也留下他们探索的脚印,现在蓬勃发展的新教育实验,也正应和着时代激荡的潮流。

  回答与会代表提问“教育家能培养吗?”朱永新教授做了肯定回答。他强调说:“我们这里所界定的教育家,是指在一线劳作,在课堂里教学,在管理着学校的这样一群人。”“教师要成长为教育家,要过三个关,一个是专业阅读,一个是专业写作,一个是专业发展共同体。”朱永新指出,新教育总结并一直实践着教育家发展的“吉祥三宝”。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智慧毫无疑问都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著作中,最优秀的教师总是大量阅读的人;反思是一个教育家成长最重要的条件——一旦开始思考,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教师每天就会不断地超越自我;教育必须要有一群人,可以共同讨论问题,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相互勉励。

  晚上19时,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教育部前副部长章新胜,前国家总督学柳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等嘉宾出席活动。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主持颁奖典礼。

  荣获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特别奖的是:山东省教育厅:实施素质教育行政问责制度;湖北省教育厅:通过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辽宁盘锦市前教育局局长魏书生。另有45个地方案例,分获优胜奖、提名奖。朱永新、章新胜、柳斌为获得特别奖的代表颁奖。卢志文担任优胜奖开奖嘉宾。

  “获得这份特殊的奖项,说明湖北省的教育创新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可。”获奖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等现场领奖,发表获奖感言。陈安丽厅长认为教育创新的活力在基层,湖北教育厅将以更开明的姿态,鼓励创新,呵护创新。

  颁奖大会上,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区的教育改革实践受到关注,江苏海门市教育局、山西绛县教育局由于在推进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上成绩显著,获得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提名奖。

  此次评选活动2010年4月启动,通过地方政府自荐、专家学者及媒体推荐等方式,共征集参选案例48个,涵盖了地方教育行政制度改革、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教育视野中的制度改革等七个领域,其中不乏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题的改革,反映了我国各地在教育制度改革上的探索和创新。(杜涛 向宇)



朱永新教授参与话题研讨




杨东平教授、卢志文院长在会场



陈东强局长参与话题研讨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特别奖”获得者与主持人王旭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01:19 , Processed in 0.0953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