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岑参诗中的军事演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0 21: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岑参诗中的军事演习



顾 农




 盛唐诗人岑参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边塞诗又以《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最为有名,许多唐诗选本都选了这两首诗,《走马川行》一诗传诵尤广,几乎成了岑参的头号代表作。
 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副标题:「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可知是为他的顶头上司——安西四镇兼北庭节度使封常清某次出征而作。麾下的文人为主帅出征写诗,自然要讲究气势。这两首诗典型地显示了所谓「盛唐气象」。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迹象使得这两首诗其实不是那么很好理解。
 其一,从题目看,写的当然是眼前的事情,题材是最新的,而诗中所用的字眼却有许多显得相当古老,有不少是汉朝的关键词,例如渠黎(汉代西城诸国之一,在今新疆轮台县和尉犁县之间)、单于(汉时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唐代已经不这么称呼)、汉兵、匈奴、汉家大将、车师(北庭节度使治所在庭州,此地原先是东汉时代的车师王庭),如此等等。写当前之事而故意用历史上的旧话,在许多情况下是为了委婉其词,例如讲起本朝皇宫里负面的事情,直言其事总是不那么方便,于是就说汉代的皇帝如何如何。岑参这里是歌功颂德,替封大夫封常清造声势,或大而言之,用以显示大唐帝国的实力和威风——这样正面的文章,一般来说完全用不着这么拐弯抹角,借古言今。这里的奥妙也许在于即使是写颂歌,岑参也希望委婉一些,而不必大声疾呼。这里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心;在唐人心目中,只有汉王朝可以同当代相比,中间那些短命的、偏安的王朝完全不足比数。
 其二,据《走马川行》可知此诗写于某年九月,按岑参的经历,他在安西四镇兼北庭节度使封常清手下任职,是从天宝十三载(754)春夏之交,到至德元载(756)岁末,而主将封常清则在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后就已经奉调回京,去对付内乱去了。所以岑参九月间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只有两种可能:或在天宝十三载(754),或在天宝十四载(755);而这两年的秋天,西北方面恰恰没有什么重大的战事,查《旧唐书.封常清传》和其它有关史料,我们都看不到有什么大规模的西征并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类记载。曾经有一种意见说,略谓《轮台歌》与《走马川行》等诗反映了当时的边疆战争,带有强烈的纪实性,具有战报式的特点云云,似乎并无根据。其实也正因为西北方面比较太平,所以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才把封常清这样的方面重臣调回来对付内乱,而并无后顾之忧。
 从这两首诗的文本看去,也没有写到战争。《轮台歌》提到,有情报表明敌军有异动的迹象(「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走马川行》则说,我方一旦有所行动,敌军就缩了回去,于是此次行动就胜利结束了(「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这两首诗表明,大唐虽然军事力量十分强大,一向完全用以自卫,并不想出击,更不想对外扩张。偶尔举行军事演习,不过是震慑敌人,锻炼队伍而已。深秋往往是北方外寇入侵的高发期,在这时候举行一场军事演习是合适的。
 这正是岑参这两首诗最具有思想光辉的地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当然,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御敌于国门之外,保卫好自己的边疆。
 这样的思想,也正是盛唐边塞诗共同的主题。试看当时的其它作品: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
 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
 安排重兵强将戍边,完全是为了「备不虞」、防入侵。这些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也具有极高的思想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既热爱和平、也不怕强敌的伟大传统。
 要能够成功地保卫边疆,保卫和平,需要一支不怕苦、打得赢的强大的军队。岑参的这两首诗充分地写出了唐朝军队那种压倒一切强敌的壮盛气势、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极高的军事素质。《轮台歌》写出发前「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何等的气势!《走马川行》描写人马在狂风大作异常严寒的的半夜里脚踏碎石紧急行军,马奔出汗来,又立刻结成了冰,战士极其辛苦,但这时只听到呼呼的风声和「戈相拨」的音响,一切静悄悄地按预定方案执行,真所谓「衔枚急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欧阳修《秋声赋》)。这样的军队是能拚能打,战无不胜的。
 岑参在他的边塞诗里写了不少当时西北边塞壮美奇异的风光,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这是读者和学者们一向津津乐道的;而他诗歌中最爱好和平、也不畏强敌的光辉的思想,却似乎尚未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岑参的诗还有深入加以研究的必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3:45 , Processed in 0.1144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