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了范美忠先生在该校供职,我对[光亚学校]有兴趣作个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1 10:2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亚学校


百科名片


光亚学校建立于1992年9月,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所在地――成都都江堰市。它是新中国第一所由公民个人创办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光亚学校秉承“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以及培养学生诚实、博爱、勤劳、勇敢品质的教学理念。






办学思想  光亚学校强调培养学生诚实、博爱、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全世界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思想,立足中国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和未来。[1]

国际教育  光亚学校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1995年,光亚学校被IBO(国际文凭组织)接纳为IB联盟学校,2005年,IBO授权光亚学校在中国西部首次开设两年制IB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2010年美国权威AP考试中心设立光亚学校,留学学生无需到香港等境外考试,即可获得同等国际文凭。[1]

校长简介个人资料 校长:卿光亚先生
[2]
  姓名:卿光亚
  出生日期:1956年
  出生地:重庆
  职务:全国民办教育联谊会常务理事、四川对外友协常务理事、四川黄埔同学会后代副会长、光亚学校校长 个人简历  1972年:参加铁道兵铁三师8713文艺兵小提琴手。
  1973至1980年:小提琴演员,四川川剧院乐队工作。
  1980年:戏曲导演进修班毕业,四川戏剧家协会会员。调四川文化厅录像室。
  1982年:文化部电视技术培训班结业,加入四川中国电视艺术家分会成为会员。
  1980至1992年:在四川省文化厅任专职导演,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电视台、成都计划生育宣传中心参加拍摄。拍了数十部文物片。如《三星堆发现、发掘》、《焚人悬棺》等获国家文物保护宣传奖。在次期间拍摄了电影《琴思》,参加筹备《206教工》和《爬满青藤木屋》。拍摄戏剧(任导演)拍电视剧、专题片、纪录片、舞台片等获得好评,并组织大型演出。
  1983年:专题片《陈麻婆豆腐》获国家中央电视台一等奖(数十种川菜系列介绍,川菜列为亚运会官方礼品)。
  1983年:四川计划生育大型文艺晚会与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人口委员会的宣传特别奖(由达式常、石维坚主持),是83年元旦晚会(中央台),并为首届春晚推荐节目。
  1984年:《白马人的节日》获国家少数民族优秀记录片奖。
  1980至1990年:拍摄播出百余部舞台记录片、传统川剧、歌剧、舞剧、话剧、舞台艺术纪录片广泛推出并获优秀舞台记录片奖。
  1987至1991年:导演拍摄电视剧《天台飞侠》,《聊斋故事、水茫草》、《相见时难别就难》、《夺命男女》、《日月乾坤刀》、《柳姑娘传奇》获四川省级奖,导演纪录片《安全生产》获四川的劳动厅推广宣传奖。《中医骨科何天祥介绍》等获中央及地方的优秀奖。《周召文个体杂技团》《觉宛寺壁画修复》获中央台奖。
  1987年:电视剧《康熙上峨眉》《天台飞侠》获四川省优秀电视剧奖,首次电视艺术商业片奖。组织拍摄大型纪录片、专题片《天府十年》、《超越》获中央电视台一等奖。
  1990年:组织国际合作拍摄《北京风光》大型卡拉OK(任总导演)。
  1991至1992年:组织国际演出,韦唯等明星演出,演出获得好评。
  1992年组织美国白宫爵士乐团来华演出,就此恢复中美文化的交流。获三部好评(中宣部、外宣部、国安部)。
  1992年:创办光亚学校并任校长,是中国首家私立学校,购地138亩,建设2万平米,为广大学子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预科的全部课程。学校的创立引起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其中《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朝日新闻》等上千家知名报社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则消息,光亚学校的创办为中国民办教育法的提起和通过提供了成功案例。
  1993年: 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首批聘用外国专家的两所小学之一(四川光亚学校和北京芳草地小学)。
  1993年: 任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首批使用国际课程的三所学校之一(上海中学、北京55中、四川光亚学校)。卿光亚被美国驻华大使邀请为包括夏威夷共十四个州,从国家地方学校及行政官员,访问数十所学校,美国国家访问学者。并受美 国总统克林顿夫妇邀请访问白宫官邸。同年任加州四川同乡会常务理事,纽约四川同乡会常务理事,及中美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副会长,任四川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为IBO(国际文凭)组织成员学校。访问了美国、英国、瑞士、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 印尼、马来西亚、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并接待教育代表团。
  1995年:任四川黄埔同学会后代联谊会副会长。同年受美国教育协会会长邀请并出席当年于哈佛(Harvard)举行的年会,并在哈佛发表讲话(《中西方中学教学的比较》)。
  2002年:每年组织美国大学获第一名的合唱团赴成都、重庆两地各大高校交流演出,取得成功。
  2005年:IBO(国际文凭)授权组织教学考试。
  2007年:剑桥大学授权A-level考试。
  2008年:在“5.12”特大地震中,有效地组织学生疏散,无一人受伤。为国家审计局、铁军、交通银行及各大媒体提供办公条件。校门口大道被命名为武文斌大道。在“范跑跑”事件中的合法合理合情的态度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2010年: 受邀成为在奥地利举行的《克莱斯勒小提琴国际比赛》颁奖嘉宾,是第一个华人获此资格。光亚学校接受美国大学联合会授予光亚学校SAT、AP文凭教学点,在光亚学校开办AP课程。光亚学校已被列入美国国家高中名录。 [3]

国际课程  光亚学校国际课程,最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课程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一、语言类
  1. 语言A(母语):(高级、标准级)
  ——每周3-5课时,含普高、大一、大二课程内容
  2. 语言B(英语): 高级、标准级
  原版英文教材
  ——国际高中及大学预科要求词汇、语法、写作能力、听说能力
  二、数学( 逻辑)(高级、标准级、初级)
  原版英文教材
  ——计算、统计学、微积分等国际课程
  三、科学(高级、标准级、初级):
  原版英文教材(任选一门)
  ——物理(激光、核物理等大学预科课程)
  ——化学(最新生化知识)
  ——生物(遗传基因等大学预科课程)
  四、人文科学(高级、标准级、初级)
  原版英文教材(任选一门)
  ——历史(世界历史:含科技史、生物变化史、社会进步史)
  ——地理(世界气候、海洋气候即人文地理)
  ——商务(金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
  ——经济(国际经济学、经济发展延革、世界发展延革)
  ——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社会心理、经济心理的各类常识)
  五、艺术:(任选一门)
  ——视觉艺术:美术、手工、扎染、雕塑、陶艺等
  ——听觉艺术:键盘、弦乐、打击乐、理论作曲、声乐等
  ——形体艺术: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舞蹈创作
  ——表演艺术:戏剧、戏曲、话剧、编剧、导演
  ——电影艺术:影视理论、影视制作、摄影、导演、编辑、剪辑、纪录片、故事片
  ——电脑技术(高级、标准级):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编程
  六、TOK(哲学)
  ——对认识者本身的思考;认识的四种方法:感知、情感、逻辑、语言;认识对象:数学、自然科学、伦理、政治、信仰、人文科学、艺术、历史(必修课程)
  ——EE论文:各科完成3000---5000字的英语论文(必修课程)
  七、CAS(创造、行动、服务):每天下午3:00---6:00活动
  打铁、烹饪(中式、西式—饼干、面包、批萨)、种菜、种玉米、养猪、足球、蓝球、网球、乒乓球、高尔夫、攀岩、跆拳道、柔道、击剑、空手道、野外生存、街舞、拉丁舞、民族舞、修路、涂墙、服装设计、水资源保护、灾区捐赠、义务辅导乡村学生、为敬老院贫穷家族服务、社区环境卫生服务、为古生物熊猫作义工、为恐龙基地、自然竹物作义工、参观工厂、农村、城市(上海、北京、重庆、香港、澳门等)、考察参观古建筑、各类博物馆学习、举办编辑部、出校刊、书籍、成立电影社放映著名名片、举办各类演出及大型展览会、大型歌舞剧、主办各类大型演讲、辩论会、万米长跑(两年必完成150小时)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28:14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31:14 | 只看该作者
全国第一家私立学校 成都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06-30  刘利

    坚守教育的麦田

    1956年生于重庆,1973年定居成都,做过专业小提琴手,后任电视编剧、导演。1992年,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卿光亚在儿子入学受阻后,辞职在成都创办了1949年后我国大陆第一家私立学校——光亚学校,并任校长。

    鲜花、掌声、欢呼……5月19日,成都光亚学校隆重举行了2007年光亚IB国际高中毕业典礼,敦实的校长卿光亚大步走上前台,激动地宣布:“31位毕业生全部被世界著名大学录取,而且很多人还是被3~5所大学同时录取!”

    已被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迈阿密大学等6所著名大学录取的杨薇在典礼上说,自己在光亚学校除了学到国际化的课程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到开放的课程体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我们为留学铺好了路,懂得去面对未来的一切。”

    听着学生的发言,卿光亚幸福地笑着。15年办学的艰辛与收获,让他深深明白:自己依然是一位教育的守望者,要在一片特殊的麦田中坚守。

    首吃螃蟹 关注素质

    1992年,卿光亚6岁的儿子要入学了,为了找所好学校,他跑了成都许多名校,而应试教育的现状让他失望了:为什么学校都成了这样?

     “假如我自己办所学校会怎样?”卿光亚脑子里突然闪出这个念头。也许是继承了父辈黄埔军人果敢坚毅的基因,36岁的卿光亚走出了人生中大胆的一步——创建新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

    那年的9月18日,私立光亚小学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诞生,标志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民间办学传统被阻断四十多年后得以重续。开学不久,全国政协视察组的5位老人受国务院委托,来到学校视察;《华盛顿邮报》等海外媒体予以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卿光亚成为美国国家访问学者,被邀访问了美国数十所学校。

    12年后,卿光亚的儿子由小学到高中,最终被美国比诺伊特学院录取,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儿子的成长让卿光亚找到了办好教育的实证:资质平平的儿子,当初如果上了公立学校,也就考个国内的一般大学;而如今却在众多国际学生的竞争中胜出,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这意味着光亚学校与国际教育是接轨的。”卿光亚说,“因为国外大学衡量学生的标准并不仅仅是成绩,还很看重学生的整体素质: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有体育音乐特长,是否坚持做义工,是否能吸纳新知识,有没有游学各国的开放背景等等。”

    “更重要的是孩子心智的健康。”在卿光亚眼里,儿子性格平和宽厚,爱助人、能自立。而当初与儿子一同上学的160个孩子中,有16个坚持到了高中毕业,最终8个被国内外大学录取,其中4个拿到了奖学金,1个去了法国的免费大学,其他的上了国内大学,还有一个当上了飞行员。

    他用12年的时间证明:对中国孩子也可以实行素质教育。“尽管这只是我们小范围的试验,但它的示范效应具有普遍的价值。”他自信地说。

    素质教育 艰难前行

    然而素质教育实验的路上荆棘丛生,尤其对于一所私立学校来说,更是困难重重。

    1992年12月,光亚学校刚诞生3个月,家长和学校就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冲突:90多名家长一起找到卿光亚,要求学校改变课程设置,回到公立学校的轨道上来,按照国家教学大纲来教学。

    按照光亚学校的教学大纲,是先学认字,后学拼音,与国家大纲相反(到十多年后的今天,光亚的教法已经不是问题了,但那时不行);直接学英语口语,后学音标。光亚自选了部分国家正式出版物做教材,还自编部分教材,采取“单元教学法”,将上午分为语、数、外三个单元,下午是英、体、美,教师上课尽量说英语。

     “不规范”、“和国家标准不同步”、“全国招生不合法”……家长们愤怒地宣泄着不满,还通过市教委形成报告,由国家教委批转。不少家长担心与公办学校不接轨,转走了孩子。

    办学之初,卿光亚踌躇满志,“私立学校只要拥有自己的‘阵地’,独立的聘用权、自主的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权,就可以实现丰富的培养目标。”而这个理想从一开始就碰了壁,他被迫改为“国家标准”方向。

    如今,卿光亚也承认原先的观念“是失败的”,但他说:“我没有倒掉,是因为我的妥协。现在能保留下来的,和我的理想和认识还有差距。我只能屈服,暂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素质教育上尽可能去弥补一点。”

    嘴上这么说,但卿光亚从未放弃他的素质教育实验。

    国际课程 对接世界

    1994年春,两位美国年轻人来到光亚学校要求义务教学,因为他们在报考哈佛大学前必须到第三世界国家服务一年,于是他们成了光亚学校第九和第十位外籍教师。拥有三分之一的外教比例,这在当时的全国中小学中是少有的。

    在应试教育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妥协”的卿光亚并没有服输,他又有一个新的构想——探索一条国际学校的教育新路,为素质教育创出一片天地。1995年,光亚学校被IBO(国际文凭组织)接纳为IB联盟学校。“要让我们的学生与世界对接,有全世界各民族各文化平等、融合的思想,立足中国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和未来。”

    为培养学生平等、尊重的观念,每个班级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每个教室的门上都注明了以班主任名字命名的“某某班”。“要从小培养孩子们‘人’的概念。”卿光亚解释说,“新来了班主任,对于好学生来说过去的成绩没有了,对于落后学生来说,他的缺点也一笔勾销,他们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卿光亚要营造共享的平台——共同的机会、共同的规则,促使所有孩子用行动去发展潜力,争取新的荣誉。

     “我们的学生如果参加高考,肯定考不过公办学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在应试教育中长大。而作为国际文凭组织的会员学校,要按照国际文凭组织的课程设置来安排教学。”卿光亚为学校注入了国际课程丰富的个性:

    第一,社区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学生每周必须拿出一小时的时间进行义务劳动,然后由当事人签字证明,材料交到学校存档,作为将来报考国外大学的条件之一。

    第二,语文论文和限时命题作文。通常所说的命题作文只占15分,而前者则占85分,这类只有大学才有的论文,在光亚就有了。学生自行选题,教师指导,然后查各类书进行写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思辩性和阅读兴趣。

    第三,知识课。传授知识着重方法,先提出问题,然后讨论,结果对错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找到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第四,环保课。没有专门的教材,需要老师在通常的讲课中把最新的环保事件、知识和观念带入课堂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环保意识,培养孩子们与自然的亲和力。

    第五,技术课。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各学期选取不同项目,比如这学期是扎染,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手工技能。

    第六,艺术课。音乐、美术等。

    第七,体育课。

     “国家的教学计划当然要执行,我们只是增加了这些国内没有的课程。”卿光亚说。按照国际文凭组织规定,这些课程可以自选教材,但必须体现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指向和价值标准,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要有10%~20%的新闻素材加入其中,用最新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培养新一代。

    卿光亚认为,取消全国高考显然是不现实的,它只需要改改标准,“内容上应该增加艺术、体育的考试,也把长期的义务劳动作为录取标准之一,把最新的科技知识、环保理念和人文精神融入授课中。这样,学校教学才会真正随着高考指挥棒而转变。”

    痴情教育 守望一生

    2005年,新中国民办教育进入第13年,民办学校大多难以为继,一批“别样”的学生却走进了光亚学校。国际文凭组织授权光亚学校在中国西部首次开设两年制IB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派来了有国际教学经验的外籍专家任校长、6位国际教师任教,按照国际通用的课程设置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将直接进入英、美等60多个国家的各个大学录取范围。

    有了这块试验田,卿光亚又可以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构想去耕耘了。

    “IB课程的论文、演讲、托福、填报大学申请表等,让我们感到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首届毕业的学生杨薇说,“但我们成功了,我们掌握了与国际大学标准接轨的知识,懂得去面对未来、面向世界。”事实也证明这点:首届IB国际高中毕业生31人,全部被世界著名大学录取。

    作为全国私立学校联谊会会长、四川对外友协常务理事和四川黄浦同学会后代副会长,卿光亚没有停步,他热情地行走在国际教育高端组织:连续3年代表中国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亚太地区国际学校会议,参加上海举行的APEC年会国际文凭分会议,并与威尔士AC国际文凭学院、美国大学并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开阔的国际视野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生命诺言——在自己这块特殊的麦田里,为教育守望一生。

    采访手记

    坚持的“借口”

    卿光亚,张扬的个性透着心态的平和。他在力扛民办教育的大旗,他在坚守自己的阵地,他为了整个战场的推进而欣慰。至于最后的成败,却并不是他最在意的事。

    这个因“文革”中断学业、只有三年学历的校长自有奇异之处:他记忆力惊人,总有新思想,总有一肚子主意,总爱帮助和安慰别人。

     “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愿意标新立异,还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标新立异。”做过许多年电影导演的他,毫无办学经验,竟然就为中国整个的民办教育撕开了一个口子。15年前,他学习英国伊顿公学,在城外建设了一所私立小学,他希望自己的学校能成为中国“伊顿”,为此曾屡遭诟病甚至触礁;15年后,越来越多的高知家庭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走进青翠树林中那一座座金字塔型的安静的小木屋。

    他意味深长地说:“每个人的坚持,总要有一个‘借口’,这个‘借口’就是被称之为理想的东西……”

来 源: 现代教育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32:53 | 只看该作者
光亚学校


   光亚学校建立于1992年9月,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所在地――成都都江堰市。它是新中国第一所由公民个人创办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光亚学校秉承“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以及培养学生诚实、博爱、勤劳、勇敢品质的教学理念。


   
  光亚学校强调培养学生诚实、博爱、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全世界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思想,立足中国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和未来。
   
  光亚学校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1995年,光亚学校被IBO(国际文凭组织)接纳为IB联盟学校,2005年,IBO授权光亚学校在中国西部首次开设两年制IB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2010年美国权威AP考试中心设立光亚学校,留学学生无需到香港等境外考试,即可获得同等国际文凭。

    地  址: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光亚学校    邮  编:611833
    电  话:028-87224737,87224909     传  真:028-87224781
    网  址:www.guangyaschool.com       电子邮件:guangya1992@163.com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35:21 | 只看该作者
光亚学校首度公开AP视频引热议 是做秀还是给力 2011-08-16 来源: 成都全搜索    范美忠《知识论》视频截图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芮洁)8月16日报道 日前,光亚学校首度公开学校老师AP课程视频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公布于成都全搜索网站的视频内容也遭到网友们的疯狂点击,范美忠老师的《知识论》,以及美国外教Don Vestal的英语课,点击率更是排在前例。有网友认为学校是简单模仿哈佛、耶鲁,也有网友认为光亚学校此举彰显了开门办学的大度气质,特别是范美忠老师在课堂上关于“什么是真理”的讨论,更是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该校卿光亚校长表示,学校公开讲课视频,目的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学生能从光亚学校的老师这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能引起大家的讨论是好事,有议论甚至争论,才能把一件事物看得更清楚、全面。”他透露,有几个学生因为观看了该校的AP课程视频后,直接找到学校报名,要求就读AP留美课程。据悉,光亚学校下一步将公开更多的授课视频。
    网友:咋每班只有几个人啊?
    光亚学校的视频悬挂在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求学全搜索”栏目,总计公开了10多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除了范美忠的课程是中文授课外,其他几位老师都是全英文授课,使用的教材也都是国外教材,听课的学生只有8、9位,称得上是真正的小班授课。有网友“每天快乐点”在论坛表示,光亚学校咋每班只有几个学生啊?我们班都60多人了,他们的学生好幸福啊!
    网友“哈罗”发帖说:全是英文,脑壳都大了,听不懂!看来光亚学校的学生英语都好啊!
    网友“一条鱼”说:光亚学校公开的这些视频内容,跟哈佛耶鲁的视频不在一个级别。人家是大学课程,光亚的仅仅是中学课,所以还是让中学生们来观看吧!我都大二了!呵呵。
    也有个别网友对光亚学校的做法表示了质疑,网友MILEYE认为:“光亚学校此举无疑是一种模仿行为,是简单模仿哈佛和麻省理工等大学的做法,虽然视频对中学生有帮助,但个人感觉有作秀的成分,是不是一种炒作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1000个人就有1000个真理?
    “什么是真理?如果一个人用了很大精力甚至付出生命去坚持真理,可他怎么确信他坚持的就是真理;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相信的就是真理,那是不是1000个人就有1000个真理?”范美忠的言论,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争论。有学生认为,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真理,真理就是每个人的内心感受;也有学生表示,没有永恒的真理,真理只存在于某一个阶段和时段。“比如目前人们都认为地球是圆形的,是因为我们受限于目前的科技知识认知水平,以后科技更发达了,说不定人们会发现地球不是圆形的。”一名学生表示。
    范美忠这节课关于真理的讨论,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网友“HALUO”表示,真理是有概率性的,实验1000次,第1000次成功了,那第1000次的结果就是真理。也有网友对学生们的“1000个人,就有1000个真理”的说法表示赞同,他们认为:真理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认知,就像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
    范美忠认为《知识论》这门课程,是对于各个学科之间,关于我们的认识、认识对象以及认识方法的思考。“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信仰?”
    校长:允许有质疑的声音
    对于网友们的质疑,卿光亚校长表示理解,他认为:每件事物在人们的眼里总会得到不同的评价。光亚学校做了19年国际教育,深切感受到国外教育的先进与国内教育的弊端,因此学校主张开放办学,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目前的社会进入了声音多元的时期,要允许人们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批评和质疑。只要不是恶意的,都可以宽容和包容。”
    卿光亚表示,有教育机构专门进行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社会精英人士,包括商界、政界、金融、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管理者,80%的人都有过留学经历。他们掌握着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话语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加剧,未来社会的国际化交流将会越来越多,对这类有着留学经历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如果说这个社会确实存在富二代、官二代,那么今后的海归学生将成为归二代、归三代,他们由于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跨国际的文化背景,因此他们注定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群和精英人士,在经济、文化、政治、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中国学生应该大胆走出国门,然后回到国内建设家乡。”卿光亚透露,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想法,希望把教学视频向全社会公布,同时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并不是在刻意模仿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做法,而是在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希望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观看视频,接受到先进的国际教育。即便仍然逃脱不了模仿的嫌疑,这种模仿也是有意义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43:08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0:47: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报文章
四川:城市民办小学的11年  作者:胥茜 高湛钦

1992年,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私立学校在四川诞生。至今,四川现代意义 上的城市民办教育已经走过了11年的历程。它可能不是最轰轰烈烈的,但却极具代表性。11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可是,对于四川乃至全国的民办 教育来说,这无疑是漫长的11年。其间潮起潮落,充满了无数的艰辛、呐喊、等待和期望……
  2002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不仅让民办教育看到了充满光明的未来,也让公办教育感受到了紧迫和压力,两种教育形式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局面正在形成。
  (1992年——1997年)  冷漠公众  波光泛起
  1992年,中国南方,一位世纪伟人的一次世纪之行,为深圳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中国的改革开放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也就是 在这一年,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小城——都江堰,一所非公有制学校诞生,揭开了四川民办教育发展崭新的一页。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举动,不仅将一场围绕“民办教 育”这一名词的实践、争议与探索带进了中国的当代教育,更是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城市民办教育的大门。
  1992年5月16日,卿光亚向呆了11年的单位递交了辞职报告,他要去办一所私立小学,为即将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办一个理想中的学校。丢掉“铁饭碗”下海“办学”!而且办的是“私学”。在当时,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
  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申领“准生证”(办学许可证)。卿光亚首战遭挫:没有国家红头文件的依据,教育行政部门不便表态。
  几天以后,卿光亚在一个市委书记现场办公会上找到当时的都江堰市委书记徐振汉聊到这事,没想到徐书记很感兴趣地对他说:“就办在我们这儿吧!来我们这 儿办啥的都有,就还没有要办学的。”事情突然得到转机,学校很快拿到了“办学许可证”,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所私立小学,一所独立校园、公开标价的私立学校 ——光亚小学诞生了。
  有了办学许可证,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难题源源不断。招生:报社不给私人学校做广告,说是“没有这个先例”;招聘教师:只有退休教师,零星的外地教 师和大学毕业生前来应聘。来了,也是观望,有人受不了各方压力,呆了一、两周就走了。最难的,还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态度,不反对也不支持,不冷也不热, 因为“没政策,没文件”。
  另一个让卿光亚措不及防的难题,是报纸好容易登出了光亚的招生广告,却出了一个想不到的错误:“学费一年4200元,竟被登成了42000元”。广告 一出,公众震撼,有媒体“定性”:成都有了一所贵族学校!这样一个定义,几乎封了光亚的门路,1992年的中国老百姓,还没有公开承受跟“贵族”沾边的心 理,即使有了那么些“先富起来的人”,也大多掩着藏着。为此,卿光亚作了多年的奋争,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事实:我们只是公开把教育纳入了成本标价。
  尽管波折不断,招生情况却没有想像的糟——家长带着学生来了。人数还不少,几个月里居然有2000多人报名。光亚学校没有被现实冲昏了头脑,按照计 划,只收了100人。卿光亚心里很明白,来的家长主要冲着两点:一、英语教学:每年聘请外籍教师,保证英语授课质量;二、封闭式管理:一些正值壮年的工薪 阶层夫妇,工作压力大,难以分心照顾孩子,这种全寄宿的学校,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6年一次交清,18000元的学费,也不是完全不能让人 承受。
  另一个让持贵族学校看法的人吃惊的事实是:光亚第一次开学的时间定在了9月18日,目的并不是图“就要发”的吉利,而是想让孩子们从入学的第一天起, 就牢记这一天是中国的国耻日,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11年来,光亚学校每天升国旗、校旗,孩子们每天唱国歌、校歌,风雨无阻……回顾11年的风风雨雨, 卿光亚庆幸地说:“我们生存下来了,这得益于我们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非一日之功的办学积淀,才是别人学不走的。”
  光亚的成功具有示范的效应。在光亚出现的第二年,各地的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民办学校的数量以近10倍的速度增长,全国私立学校激增至 3000所,此后3年间,又增至近万所。1993年,四川也迎来了民办教育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一年成都有8所民办学校同时登台亮相,都打着“英语 教学”、“寄宿制”的旗子,吸引了不少公众的注意力,各自招收到了数量不等的学生,开始了运行。
  只是,尘埃未定,已是风起雨下。也就在这一年,成都的8所学校垮掉了一半:学校关门大吉的,老板卷财走了的,学校被家长围堵的……一时间,当时整体办学环境并不太好的民办学校,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民办教育元气大伤。
  客观分析原因,这个时间的投资者办学的目的未免功利,草草找个地盘,用收费带运转,急于想收回成本,牟取暴利,违背了办学规律,操作不规范,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垮掉的4所学校中,有3所因为校董关系无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更为民办学校的发展埋下了一个隐患。
  几所民办学校的迅速崛起与快速倒闭,强烈地刺激了本来就持观望态度公众的理性思维神经,反对的声音又重新响起来。四川的民办教育也开始经历新一轮的关注冷漠期。坚持下来的,只有以光亚小学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开始了微弱而顽强的生存抗争……
  这 期间,199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省教委制定了《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1997年, 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四川省人大也立即制定颁布了《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理论规范系统开始组建起来。
  (1997年——2002年)  烽火诸侯  激情燃烧
  1997年,十五大召开,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颁布,积极有力地支持了民办教育的发展,民办 教育开始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政策的明朗带来了民办教育地位的明朗,令已经苦苦支撑了5年的民办教育办学者和一些有意涉足这个事业的人都动心了,看到了 希望。
  市场的反应总是积极也最热烈的。1999年、2000年,是四川民办学校破土而出,大兴大办之年。仅在成都,就有南洋、建平、东方双语等超大规模民办 学校兴起,随后的一两年间,民办学校势头不减,西川、三原,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繁花似锦,激情燃烧,全国瞩目,表现出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手笔建 设。2000年,成都光是投资规模上亿元的民办学校就有7所,7所学校的总投资与成都市教委10年投入教育的资金相当。钱“砸”下去,树起来的是气势磅礴 的教学楼、让人过目不忘的教学环境和生活区、整洁规范的运动及实验设施设备;二是大打名牌战术:“名牌公立学校的校长、教师阵容,与名牌学校联姻的强势组 合”,这些极具诱惑力的宣传与广告,使一些民办学校很快俘获了想让孩子读“公立名校”而不得的家长们的心。许多家长首先考虑的是“教学质量过关否”的问 题。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已是十分强烈。
  距成都不远的绵阳市,2001年就向全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十一条具体发展意见,该市的民办教育也在市委、市府和教 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破土而出。紧接着,泸州、南充、雅安等地也相继制定了一些鼓励扶持民办学校的政策,民办学校在四川呈现燎原之势……
  回忆起当时的盛况,一些场景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成都民办学校联合招聘老师,全省各地的优秀教师蜂拥而至,挤爆了。尽管待遇、职称一时得不到解决,但 是不少年轻的骨干教师还是留了下来;民办学校招收生源,一改公立学校遮遮掩掩的模样,大大方方摆摊设点,大声“吆喝”。这一系列举动,给老牌的公立学校带 去强烈刺激,一些公办学校按捺不住,也走上自我推销的招生舞台,一比高下。
  可是,声势浩大,结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2000年招生结束,查点清盘,成都7所超大规模民办学校,有的招生情况良好,有的却仅以几十人的“战果”草 草收兵。更具有戏剧性的是两年后的2002年,四川又一批民办学校惨遭市场淘汰,包括最初被无数人看好的“民办名校”:有被拍卖的,有与公立学校合并的, 有频换校长找不到感觉的,也有低头办学沉寂不语的……
  这个时候,校董关系问题开始升级,成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之一。矛盾的源头在于投资者急于收回投资,不顾教育规律;校长没有办学自主权,丧失 办学积极性。一位校长在采访中回忆:第一年,学校招生情况不错,董事会看见这种情况,立刻插手学校的日常管理,造成校长对人事权、财权根本不能履行,他苦 笑着说:“学校买把扫帚都要向董事会申请”。权利的旁落造成了校长职能的剥夺,也加深了校长和董事会的矛盾,一些校长不得不挂印而去。一所成立仅三年的民 办学校校长前后换过三任,其原因也是和董事会的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分歧。
  据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民办学校的在校生占四川全省在校生总数的4.6%左右,其中民办中学的比例最低,只占0.92%。四川省教育厅法规处认 为,第二个阶段的四川省民办中小学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办学目的是否端正,定位是否准确,办学模式是否恰当”等方面。他们认为,这个时期,从整体看四川民办 教育还存在规模小、水平低的特点。在管理上,由于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存在重审批轻管理服务的问题,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存在一些空白。比如学校的设置标 准、审批程序、学校财务监督、办学风险担保、招生广告管理等。民办学校自身方面,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思想或多或少的干扰办学方向。乱招生、乱收费、乱 打广告的现象还存在。
  四川民办教育经历了一场短暂的繁华,经历了一场浓缩的激情燃烧。秋从夏雨声中来,繁华过尽,留给人们的思索总是很多很多。
  这期间,四川省按照有关规定,在全省建立了《办学许可证》年审制度;四川省教育厅印发了《四川省民办中等以下层次学校内部管理指标体系》。四川各地也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建立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2003年及未来)  自由天空 理性建设
  2002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除了突破性地明确提出“合理回报”等外,更重要的是对民办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社会地位,对从事民办教 育的教职工的政治地位,对民办教育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对民办学校教育机构的资产权属等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在法律层次上的保障。
  这将是带有理想色彩与理性思考的一个阶段。《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其铺就了希望与厚重的底色,使其具有多元的色彩,具有丰富的可塑性。可是,阶段的划分毕竟是人为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绝然的过去与现在。也许,我们还是需要依靠看得见的案例,来描绘理想,指引方向。
  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2000年,时任成都七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事业如日中天的杨能生辞去公职,出任三原外国语学校的校长,主动 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从城区到郊区,从公有保障到自主保障,他成为第一个“下深海”的在职校长。今天,说起当初的选择,杨能生说:“我主要的动因是,民 办学校具有观念新,体制新的特点,赋予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最能实现自己的办学理念与教育主张,追求事业的最大成功感。”
  在七中任副校长期间,杨能生一直分管教学和教育科研。对教育,他是绝对的好手。在深入分析了民办学校的很多案例后,深知教育规律的他,当初最担心的 是:在经济学的观点上,民办教育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是矛盾的。一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个却需要长期的积淀与时间的励炼。如果协调二者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 民办学校的生存状况。
  事过三年,事实证明,杨能生很“幸运”,三原有一个非常默契的投资方,董事长张观军对兴办民办教育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他们互相鼓励,要把三原做成“长 线产业”。一个“懂教育,善等待”的企业家加一个“懂管理,善经营”的校长,是现阶段中国民办学校办学的绝对“黄金组合”。
  拥有房地产、医院的张观军经营多种实体,有短线、中线和长线产业。他看好教育产业,决心用短线与中线支持长线,迄今为止,他对三原学校的投资已占到了 个人资产的大半,但却没有急于收回投资。他明白,三原开办的前几年就是“扔钱”,回报的周期需要10年左右。他放权给自己选择的校长杨能生,给足办学经 费,不干涉学校内部管理。
  对于三原的未来,杨能生早已做好了很多理性的设想,并在一步步将之付诸实践。他认为“双赢”是民办学校最关键的发展战略:遵循市场与教育规律,把社会 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一个周期内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他努力创造“双新发展”,用新的体制、新的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障教师利益,寻求学校的最大 发展……三年来,三原的“自我造血机制基本形成”,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井井有条,成绩斐然。四川业内高度评价其为“三原模式”。
  这一阶段,四川省内经济较好的地区至少都有了一所至两所比较“叫得响”的民办中小学校。三原模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可是,对于经历到这一阶段的民办学校来说,这既是一种方向也是一种鼓励。
  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更替,法律的规范,已为民办教育划下了一个自由的天空,民办中小学如何在这样的天空里飞得更高更远,需要的应该是理性而非激情。
  采 访中,民办教育者们对还未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有很多期待。他们希望得到更多重视,能够真正地实现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他们希望教育行政 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督导室能够更加强硬地担当起对民办教育的评价、监督和保障工作,希望《细则》中完善对民办教育投资者的评价、对民办学校的评价;他们希 望对校产和合理回报有更加具体的定性,对民办教育的人事体制要有所规定,避免国家参与到对民办学校的竞争中来。专门研究民办教育的顾美玲教授说:“如果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能够很快的落到实处,民办教育赶上甚至超过公办教育的时间将不会太久。”
  编辑旁白:一棵树整片的森林
  当第一颗种子在荒原上破土,也许并不为人所知;一棵树的成长,也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荫凉。但是,当一棵棵树木连成一片成为森林,人们会倏然惊觉:树木的给予是何等宝贵。
  民办教育的萌生、发展,好比一棵树与整片的森林,从其诞生到艰难成长,再到理性思考并获得自由空间,是可喜的进步与跨越,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精彩篇章。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称谓,以“敢为天下先”闻名。我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私立学校就诞生在这里。成都民办中小学走过的11年,可以说是我国民办教 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报记者的这篇记者观察,就是试图通过成都民办中小学这一侧面,回顾并理清民办教育发展脉络,找到今后民办教育的最佳途径。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出台前夕,刊发这篇文章,我们更加期待的是,通过法律的规范和自身的努力,我国民办教育不断从稚嫩走向成熟,在激情燃烧过后,会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教育是一种社会资源,兴办教育,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民办教育的发展与壮大,为社会增添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
  在不远的将来,民办教育一定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不断添绿,使之繁荣壮大。
  记者后记:农村的中小学、幼儿民办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与本文反映的情况皆有较大差距,那又是另一个“系统”的出生与生存。相似的,可能在于他们共同担待的的“民办”二字,因为民办,所以自成一统。
  我们呼唤平等,呼唤一视同仁,但却深知,事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在奋勇前行的路上,先做好自己该做的,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等待民办学校的“百年老店”。
  《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4日第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9:50 , Processed in 0.0860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