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饶毅:一般研究人员也可能有重要发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0 11:5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饶毅:一般研究人员也可能有重要发现

原题:为什么要支持一线普通研究员:择优支持与机会均等  2012-9-5

来源:北大饶毅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609399

    科学和教育界:原则之一是择优支持;但同时并不矛盾的是,机会均等。

    机会均等,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大家都获得同样的支持。上学、就业、升职、获得资源,都需选拔其中优秀的。

    但是,选拔以前,对于被选拔的对象,应该提供同等机会。提供同等机会,并非给全民,而是给合适的对象。比如,脑先导专项的机会应该给科学院几个相关研究所的正研究员,同等机会,然后择优支持。这些人,已经是科学院的研究员(有些是多年的研究员)。参与组织先导专项的生物医学处也通过研究所给他们发通知要他们提申请,也就是说,组织者也认为他们在有资格的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间限制为24小时就不是给他们均等的机会。

    给合格的一线研究员均等机会,不仅是公平,也是科学的需要。

    没人能知道学科发展的全部具体情况,所有人都有局限。

    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可能在生命科学有几个相关领域,是华人中懂的最多的几人(或者几十人)之一。我自己就不时意识到自己以前没有注意的方向和人,后来做的很好。我们人人都有缺陷、而且有时间精力的限制,还有一时的偏见,不能因此忽略可能做的很好的一线研究员。这并非中国科学家特有的问题,而是科学发展的规律就包括不断会出现很有特色的发现和人。

    以我熟悉的科学院生命科学部分来说,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从50年代到70年代很强。而90年代到2000年代的十几二十年,它不是科学院最受支持的研究所,后面也被合并到细胞所。但是,生化所现在做出了非常突出的研究,做的人不是一开始就是科学院重点支持对象、他们自己多年坚持,最后做的工作超过受重点支持的单位或人。

    实际上,国际国内都有历史经验,不能以为谁什么都知道,而需要一般科技人员经常有机会提出他们要做的。给他们均等的机会,不是对他们慈善举动,而是不断发现新人和新方向的很好渠道,新人不一定是新来的人,可以是原来的人有新的想法。

    长期坚持给一定范围的一线人员合理的机会,可以看到有些开始不是大家都瞩目的人,能做出很好的工作。

    如果杜绝此途径,可能给科学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0939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27 , Processed in 0.0636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