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课堂:新学期如何做好家校沟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9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长课堂:新学期如何做好家校沟通
作者: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2-09-18

 核心提示
  “又开学了,咋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何跟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孩子回家就把自己关起来,问什么都不说,急死我了。怎么办?”“怎样说,孩子才爱听?”开学时间不长,关于如何开展家校沟通的话题,引发了大河报教育说吧群里众群友的热议。专家说,家校沟通,最好的方式是家长(微博)先学会倾听,搞清状况,才能“对症下药”。
  1
  群友支招,家校如何有效沟通
  阿桃:新学期开始了,朋友们觉得跟老师的沟通畅通、有效吗?
  花样年华:我孩子班里的80个学生,一点小事都给老师打电话沟通,那老师烦不烦?
  阿桃:如果家长都不给老师联系,老师也烦。
  花样年华:遇到重要的事,该联系的一定要沟通联系,不重要的事,能少联系的还是少点麻烦老师吧。
  乐哈哈:虽然家校沟通很重要,但花时间去了解老师,不如花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天蓝:建个班级群,有事在线给老师沟通,大家都不麻烦。老师有事情还可以在群里通知,有些挺好的书、课程还可以家长、老师、学生之间分享。有些时候孩子忘了作业甚至不会做的题目,还可以在上面问。
  乐哈哈:家长们进去后把名字一改,都叫某某的爸爸、某某的妈妈就行了。
  花样年华:经常换老师,建班级群能长久吗?
  乐哈哈:给老师沟通是了解孩子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是孩子的父母。
  阿桃: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促进家长和老师沟通?
  天蓝:家长还是那些啊,只要换个老师就行了。
  静水流深:换老师也不用解散群,只需要把新老师拉群里就行了。
  天蓝:家长可以建群和管理群,老师只管使用。
  阿桃:家长也可以经常跟老师联系,问问老师,学校的教学进度快不快?孩子能不能跟上?作业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孩子平时爱和哪些孩子玩?这些孩子的性格如何?
  不完美小孩:上学是为孩子们将来进入社会做预演的,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就好比将来他们进入社会面临的人际关系,和同事的、和领导的、和同性的、和异性的等,所以,相信他们自己可以也应该会学会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是很必要的,等于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而家长过多介入其实是越俎代庖,反而阻断了孩子本应有的成长。咱们现在真不是孩子们的对手,他们要远远比我们想的坚强有头脑,小小人儿大心思。
  阿桃:建群、打电话都是手段。老师、家长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2
  交流的前提是先学会倾听
  阿桃:其实,无论跟孩子还是跟老师,交流不是我说你听,也不是你说我听。
  静水流深:是你不说,我都知道你想说啥。
  阿桃:交流是家长、老师先让孩子把话说完,这样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更多的家长、老师往往是,不等孩子把话说完,就想当然地觉得理解了孩子的意思,开始指手画脚帮孩子出主意,或者说你该这样,你该那样的。
  不完美小孩:其实老师的孩子很可怜的,他们的父母把时间都留给别人的孩子,尤其是现在应试压力大,很多老师根本没时间管理自己的孩子。
  阳阳:老师可能没时间坐下来跟咱们聊。
  天蓝:老师是个易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危职业。
  不完美小孩:有的即使有时间也已经筋疲力尽,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压力太大。
  阳阳:在学校忙几十个孩子,回家还得照顾自己的孩子,现在家里一个孩子就够头大的了,何况是一班几十个孩子啊!
  静水流深:家长建群,老师可以把一些共性的学习、生活问题发上来,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不完美小孩:家长除了忙碌的工作,更应该留些空白的时间,只是为了看看孩子,用心地去看他们成长点滴,看是否我们错过了什么,这样,孩子也会觉得压力小些。要不然,除了应对学校,他们还要应对我们“爱”的家长,那要多累啊。
  3
  平等地交流 孩子才会敞开心
  花样年华:每天问问孩子状况,如果孩子挺开心,更好。如果孩子有点郁闷,就要问问。
  欧军战:学会倾听很重要的,平等对待孩子也很重要。这样孩子才会敞开心,说实话。
  花样年华:我以前就是那样,对孩子指手画脚,早已改邪归正了,这得感谢咱们这个群。
  赵哲:跟老师交流既不能颐指气使,也不必胆战心惊。
  静水流深:老师的精力确实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孩子照顾得面面俱到,家长要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适当的问题上,协助老师解决师生间的问题。
  阿桃:沟通也是个能力,有时咱们想跟孩子沟通,人家关住门不理咱们家长呢。
  乐哈哈:不理你,是因为你没说到他的心窝里。如何能说到孩子心窝里,这就是能力问题。
  老张:要多看教育孩子的书,还要多思考。
  花样年华:沟通得从小培养。小时候,孩子问个问题,大人说:“去去去,没看我忙着哩?”等长大了,又想和孩子沟通了,孩子不理家长了,怪谁?
  老张:要养成与孩子交流的习惯。
  花样年华:让孩子看见咱,就想倾诉。
  老张:别把孩子当小孩,要当朋友。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把你的想法告诉他,或者影响他,同时了解孩子的思想。我什么都和孩子说,孩子遇到什么事都跟我说,我觉得我们是好朋友。
  不完美小孩:张老师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
  老张:我们把日常看到的想到的,都和他聊。
  阿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如何跟孩子沟通,孩子以后也会以这种方式跟别人沟通。
  老张:对孩子的期望,在聊天中告诉孩子更容易被接受。我每月分别与各科的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在宽松、快乐的环境里成长。
  不完美小孩:有时,家长就是太担心孩子跟不上,害怕输在起跑线上,从而乱了自家阵脚。
  花样年华:孩子一定要有玩伴,在和玩伴玩耍时,就是沟通时,大人一定不要干预。在和玩伴的争执中长大,这样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敢闯敢干。
  老张:家长不要盲目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不完美小孩:父母对孩子的爱,似乎有些太过自信。哪怕再怎么爱孩子,如果不去努力探索这种爱应该怎样传达,或者只顾爱孩子,却不思考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都不能算是称职的父母。
  老张:要舍得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乐哈哈:和孩子沟通要心平气和,不要情绪化。
  老张:跟孩子交流平等最重要,忌居高临下。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1:19:12 | 只看该作者
看云:教师需要家长怎样的支持

    9月6日关于读背作业的信件,或答复或签字,大家都做了反馈。更重要的是,过去的一周里,通过检查,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家长在用行动配合教师——在用爱心,和孩子一起克服起步阶段的困难。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第一封信反馈情况:收到34份,缺21份。
    对于那些没有回复的家长,我们要说的是: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哪怕是您已经写好了,“只是”忘记让孩子装进书包——请您记住,您是成人,第一次“家长作业”您都不能按时交来。想一想,您如何去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一想,教师带动50多个孩子,是多么艰难;想一想,孩子的成长是多么不易。
    回信中,我们读到您孩子的个性和学习状态,读到您对教师的信任、期待、建议,更读出您对孩子强烈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把我们联系到一起。
    不敢奢望所有的人都能跟上。
    不敢奢望跟上来的人,都能坚持到底。教师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
    关于课外读物,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买漂亮、悦目的正版。这是培养孩子“爱书之情”的第一步。
    大家的建议有很多——不少是彼此相反的,比如有人希望减轻负担,有人希望多布置作业,有人希望保护学生朦胧的兴趣,有人希望尽早开始检查测试……
    所有意见,我们都会在教学中斟酌考虑。您的回信,我们将作为珍贵的资料保存,并经常回味——将来,我们要拿它和孩子的成长情况相对照,那一定是发人深省的。
    以后,只要是提出反馈要求的信件,望您回复——签名也行。像此前所发调课通知,就不做回复要求。当然,我们很欢迎您给我们写信。
    有学生上学忘记带书,希望家长注意。开始的时候可以帮他收拾整理书包,之后让孩子自己做。自理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教师能做到的是,一方面将分内之事圆满扎实地完成,竭尽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为愿与孩子一起爬坡的家长指出努力方向。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起步阶段,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兴趣和状态。家长——您有兴趣、在状态吗?
    永远不要苛责孩子。如果您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您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
    曾经有一位同志问:“我们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怎么办?”
    读到这样的话,刚开始教师根本没有往心里去,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从第一单元A、B卷完成情况看,这样的家长还不止一个。教师惊讶地发现:这批年轻父母中间,真有一年级测试都不能圆满通过的——怎么办?
    做孩子的同窗,跟着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您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除此而外,别无他法。因为教师安排进度也好,组织复习也好,只能,也只应当从大多数孩子的需要出发。
    教师也知道,最该牢记这些话的家长,往往最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那些各方面做得很好的家长,反而会从中得到警示,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一年级上学期要求会用标点(主要就是逗号、句号),已是“超纲”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一批孩子,在模范父母的帮助之下,已经往前跑得太远,不跟上——他们很寂寞;不跟上,白白浪费了可资利用的榜样之力。
    越来越多的孩子,日记写得语句通顺,标点正确。这个功劳,全要归在父母身上。
    还有写话内容,有心的家长总结如下:“不就是两种类型吗?一是根据提问写话,二是看图写话。我让他一天记日记,一天看图写话!”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源于亲情的创造力和洞察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天区别看不出,一周只差一小步——一学期下来,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您说,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怎么可能一样?
    问那些“甩手爹娘”:身边有这么好的榜样,您视而不见,听任孩子跟不上,那么,您怎能开口要孩子“向×××学习”?当然,可能您对孩子的学习原本没有要求,那就对了——否则,必定委屈了孩子。
    与之相反的是,一部分孩子的负担稍重了点。提醒这些家长:爱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性急,不要跟别人比,有些因素是不能比的。不要只盯着分数,请您只跟自己孩子比——跟三个多月之前比,或者跟其他学校一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比。当您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

    不再布置抄写——对于已经会的,这是惩罚;对于不会的,这种动手不动脑的书写未必有效。班级教学的弊端在于,无论你怎么安排进度和难度,永远不可能做到面对“每一个”。所以,我只能就着大多数——而且尽力避开伤害学习积极性的机械作业。
    至于少数急需补缺补差的,该是父母带他们做的,则绝不可因之而拖住大多数同学——跟着磨洋工,受机械劳作的累。那是对中上类学生生长能力的压抑,是拽着大家往下坠。
    没办法。必须有所亏负的时候,决定我取舍的,一是人数的对比,二是家长努力的对比。我相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成绩和家长付出成正比,我可不能奖懒罚勤!更主要的是,那样的“弃强扶弱”,其效果甚可疑。
3#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4:09:36 | 只看该作者
转:《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家长委员会”专题栏目征稿启事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更好地报道、宣传与推广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优秀工作成果,本刊将在2012年4月期开办关于“家长委员会”的专题栏目并公开征稿。
征稿对象: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部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征稿要求:来稿应以轻松活泼的叙事写法,真实展现单位或个人在家长委员会工作方面的独特理念、优秀事迹和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探索成果,3000字左右为宜。
稿件组织:可以由各单位自己撰写;也可以与本刊联系,共同策划组稿。
本栏目不收取任何版面费。采用后即付薄酬。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4月1日止。
来稿请寄:zxxdyzg@163.com, 邮件主题请注明“家长委员会”字样。
联系电话:颜老师  020-85215129 1882508373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22:14 , Processed in 0.0639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