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2 12: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
杨九俊


内容摘要: 关于学习语文,坊间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古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树人。柏安芹老师拿来她的书稿:《小学作文到底该怎么教――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漫谈》,在翻阅的过程中,有了许多感动和一些思考。

  关于学习语文,坊间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古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树人。以我较长时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历来看,这“三怕”中有的并不可怕,甚至还很喜欢,但怎样教作文还真有些怕,总感到没底、无谱、见效慢。柏安芹老师拿来她的书稿:《小学作文到底该怎么教――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漫谈》,在翻阅的过程中,有了许多感动和一些思考。
  弥漫在柏老师文稿之间的自觉意识,是最为感动我的地方。
  由于作文教学很难,于是有些老师就有无所作为的想法,并且找出很多不作为的理由。柏老师很坚决地说:这是不可以的!这里表现出的自觉意识是十分可贵的。“自觉”顾名思义,就是视为己任,主动作为。柏老师自觉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潜心20多年,寻找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给大家带来这部具有普遍启迪意义的著作。
  体系化是柏老师这本书所作的重要努力。
  柏老师主张,在“荡涤百年经验之铅华,吸纳近世学术之清芳”的理论研究逐渐走向深入的今天,应该让作文教学由经验传导式转向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用一句话来概括她的主张和实践,就是从经验走向科学。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作文教学的体系,从纵向看,有其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从横向看,有各个要素展开的场景。这个体系就是柏老师想努力奉献的最佳路径。顺便“显摆”一下,《最佳路径》这篇文章是我乘飞机时,从其他旅客丢弃的《商界》中发现的,由于我比较关注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学习的问题,于是对这篇文章就很感兴趣,在多个场合向老师们做了推荐,再后来主编们把这篇文章收入小学语文课本。
  柏老师很在意“最佳路径”。什么是作文教学和作文的最佳路径?柏老师作了有益的探索,比如从想写(情趣),到有东西写(内容),到会写(方法);从较早起步、螺旋上升,到逐步提高;从阅读、生活,到示范、指导;从自由表达,到“班传”平台,等等,做到了头绪简练而又摇曳多姿。在细读文稿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柏老师的体系是自洽的、开放的,又有儿童心理规律、儿童思维规律、儿童母语学习的规律作支撑,这使得她的体系有底、靠谱,并且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班传”实践模式的构建,是该书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突破。
  柏安芹老师为作文教学找到了一个基础平台,并借以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柏老师的“班传”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目标的预约性、内容的丰富性、读写的同步性、操作的简约性、反馈的互动性、标准的差异性、影响的长远性。这使我想起教学改革实践模式的构建。在我看来,实践模式应当有三个特点:一是思想性,有其理论支撑,“班传”的写作源于生活,学生主体意识的抒发,文学“自传”体裁的借鉴,作理论背景是站得住的;二是操作性,“班传”有简明的操作流程:共同策划、每日读写、修改发表、定期排行、辑选成书;三是通透性,想得明白,说得明白,听得明白,是教学改革实践模式的一个重要要求,“班传”叙写,哪怕望文生义,都能大致明白。
  近些年来,经常有一线教师的书要我写序,我很推崇这些教师把工作当学问做,并且有了相对成熟的表达。柏安芹老师在谈孩子们的作文、谈作文教学的时候,自己也在作文。这使我想起几位外国名家在谈写作时说过的一些话,借这个机会与柏安芹们分享,并想通过大家与天天读写、天天向上的孩子们分享。第一句是: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由于写作,我们会让生活更加充实,生命更加饱满。第二句是:写作是对自我的一次正式访问。写作是极认真、极庄重的事情,是触及心灵的东西,必须郑重地对待。第三句是:研究若不转化为爱,还要研究何为?把“研究”换成“写作”,我们写作是缘于爱,写作又转化为对生活、对人生的爱,写作将更具价值、意义。我想,柏老师因为写作,会对这些话更有体会。我以为,把这些话与大家分享、共勉,我们会写得更好,我们的生活也会因之更加美好。(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语文特级教师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2:32:1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班传写作探索之路

柏安芹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些现象。有些教师认为作文好坏是学生天赋决定的,跟教师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不太重视作文教学。有的老师虽然在思想上重视,但在习作指导方面不知如何入手;有的老师善于指导,但是过于重技巧,轻生活,缺真情,成人化;有的老师批改限制多,要求高,激励少;有的老师有自己的思想、方法,但是比较“偏激”,不宜推广……种种现象导致了作文整体教学效益不高。
  学生为什么写作文?写作文是怎么回事?如何有效利用作文课?教材作文如何教学?如何处理教师指导与尊重个性化的统一?学生课内外的练笔有哪些适宜的途径?如何有效促进学生保持长久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何有效地打通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生活与写作的通道?如何引导学生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总之,小学作文到底为什么教,怎么教,又教什么呢?这些常谈常新的老话题,应该拿出来重新进行探讨研究,希望作文教学由经验传导式(师带徒或名师点拨)转向更加科学规范的操作模式,让广大一线教师易学易教,确保作文教学的成效。
谈作文教学,必须厘清文章、写文章、教写文章这些不同的概念。弄清文章是什么的学问是文章学,弄清写文章是怎么回事的学问是写作学,弄清教写文章的原理规律的学问,是写作教学论。本书,介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径——叙写“班传”,追溯源起,表明主张,阐明方法。它属于怎么教写文章的范畴,是介于“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个案例——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到底应该怎么进行作文教学的典型案例,有思路历程,有明确主张,有具体方法,更有“学生、家长、老师共同爱上作文”的佐证成效。广大一线教师阅读此书,可以得到有益的帮助与启示;学生以及家长阅读此书,可以打开学写作的新思路;研究作文教学的理论工作者,可以作为一个实证为我所用。这是一个草根教师,心无旁骛,潜心20余坚持做着、想着、完善着的“小学作文教学问题一站通”。
  理论家、学问家们厚积薄发,著书立说,使他们的智慧结晶传承久远,他们成就了书,书也成就了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大师形象。虽然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几乎是每个人一生的渴望,但我一直以为,著书立说,是严肃的事,是专家学者们的事,也因此常常以膜拜的心理去拜读大师的经典。
再读《作文杂谈》,张中行先生在“缘起”部分的谦虚之词,改变了我的想法。他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几十年来未断舞文弄墨,所得虽然很少,经验和想法还是有一些的。‘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就把这敝帚拿出来,供需要清路前行的人使用,或仅仅备用,总不是没有意义吧?”(《作文杂谈》张中行著中华书局 2009年北京第3次印刷)
“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在班级作文教学的二分自留地上,精耕细作20几年,有时进行大循环教学,有时在一年级或六年级定点教学。这么多年,一直琢磨着怎么把作文教好,虽然没有取得形成轰轰烈烈流派之类的大建树,但经验和想法还是有一些的。
  1989年,我成为“江苏省推广李吉林教改经验”实验研究的实验教师,无疑是个幸运儿,在工作早期就受到了“情境作文”教学思想的熏陶。1990年,我在《淮阴日报》上发表《将智理情汇于教学中》,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研究的经验论文。五年的实验结束后,论文《重视观察指导,促进说写训练》被中央教科所评为一等奖,并摘要刊登在《淮阴教育报》上。之后,我一直没有中断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期间,撰写的有关作文教学策略的系列文章《小学生作文“批”“评”策略的心理浅析》《让提纲助作文走向真正的自由》《小学生作文选材拟题的策略》等,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小学语文》等期刊发表。同期,偶尔在《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淮安日报》等报刊发表报道、散文、随笔。这样看来,自己对写作文和教写作文的经验不能说一点没有。
~~
  从教20多年,经历过那么多事,照理,应该有不少话说,但从哪里说起呢?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经历了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复杂走向简约的过程。“简化头绪、整合资源、激发兴趣、持之以恒”是我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十六字方针。写作教学,应该将练功与运用融合起来,实施弹性标准,淡化形式,尊重表达内容与情感的真实。这样,有利于学生持久拥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叙写“班传”,成为写作教学的一条新路径。师生共同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字描述各自的见闻感受,当下生活中的一切人事景物,都可化入笔下的故事与诗歌。全体师生,可以用文学的笔触营建一个集体的精神家园,写作教学,成为师生彼此点亮爱心的幸福旅程。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可以满足师生心灵归属的需要,通过写作交流,尝到分享与被关注的幸福,通过写作找到成就感和尊严感。一滴水折射整个大海,一缕阳光折射整个太阳。“班传”的内容是当下教育教学现状的缩影,是班级独特生态环境的写照,人人都是班传的作者,人人也是班传的主角。我们在写书,自己也是书中的人,这种感觉是奇妙的,有时大家的表现似乎就在进行书的构思与策划。谁不说人生本来就是一本书呢!为了成为“班传”里的正面人物,大家都在努力做“好人”,包括教师自己,原本有些浮躁的心,变得能恒久忍耐,最终化作教育的智慧。一次练习辅导课上,一个小男孩只顾玩手中的“放大镜”,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目光。教师走到他身边也无动于衷,本想顺手没收了事,想到自己是“班传”焦点人物,应该维护自己的形象,体现自己的智慧,于是,我冲男孩幽默了一下,一举多得。果然,“每日读写”我成了孩子笔下的主角儿。其中调皮的小男孩是这样写的:今天我课堂上走神,玩起了同桌的放大镜。我把它套在脸上,左看看又看看,看看书本上的字,又看看别人的脸。不知怎么我的视线又转到了柏老师身上,突然,被柏老师发现了。我硬着头皮,准备接受“狂轰滥炸”。可没想到老师竟说:“你在放大镜里,看到老师变胖了吗?哎呦,要想老师变胖,不能光靠用放大镜,要让老师少烦心才好哦!”说着还笑眯眯地看着我。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惭愧不已。柏老师真幽默。
  以“班传”叙写为平台的写作教学体系,远远超出了传授写作技艺的范畴。它已经直抵师生的精神世界,它使每个人在写作的进程中,慢慢学会爱一切美好,用真情准确表达那份温馨与感动,在写作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这项智慧活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化育自己的灵魂。“班传”写作教学体系,关照教育教学的原生态,不回避课堂现场作文教学。既重“偶成”,也重“赋得”,尊重写作个性差异,不为应付考试而教,却能轻松应对考试。
  六(2)班传——《紫藤花下》“个人专栏”第一人乐沫言,在自我介绍中说:“最爱哲学家拉斯贝尔的一句话‘作家是一个国家千载文明的接班人,谁都想接受这光荣的任务。’”安徒生曾说:“一个有过童话故事经历的孩子,他永远也不会变成一个心灵残酷的人”。写“班传”,每个人都成了小作家,每个人都成了故事里的人。我在“班传”《紫藤花下》的序言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大家笔下的文字是真诚的、鲜活的。也许“我”在你的笔下有点“脏”,但难掩“我”智慧的光芒,这叫不拘小节;也许“你”在我的笔下有些“疯”,但谁又不说这是童年的活力在迸发;也许“我”在你眼中有些“差”,大器往往会晚成……不要介意“你”写过“我”什么,要永远心存感激——我曾是你笔下的“宠儿”。
大家看了写“班传”的事,可能好奇,会来问我,怎么想起这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啊之类的问题。为了满足大家刨根问题的好奇心,我考虑把寻找作文教学最佳路径的心路历程,以及多年积淀下来的“作文教学主张”这些土特产,一并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一来,满足好奇心,二来,遇到喜欢的还可以拿去享用一下。
  全书都是讲个人作文教学的想法、做法、经验、主张,谈的又只是自己班级里的那些作文教学的事儿,算是“柏”家作文讲谈,只是一家之言,不能概百家之论,希望各位读者以苏东坡雅量待之,不弃“姑妄言之”。
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2:32:51 | 只看该作者
序(杨九俊
1.最佳途径的探寻
1.1作文教学的尴尬
1.2写作是怎么回事
1.3最佳路径的启示
2.教学主张的确立
2.1牧养写作个性
2.2起步练习记话  
2.3写作得益阅读
2.4构建梯度标准                                                                        
2.5课堂是主阵地                                                                                                                                                                                                                                                                                                                                                                                                                                                                                                                                                                                                                                                                                                                                                                                                                                                                                             
2.6观察促进说写
2.7教材应该重视
3.叙写“班传”:小学作文教学的新路径
3.1“班传”写作教学体系的源起
3.2“班传”写作教学体系的特点
3.3“班传”写作教学体系的操作流程  
3.4“班传”写作实例——《紫藤花下》
后记
参考文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4:00 , Processed in 0.0665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