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论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分项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2 18: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试论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分项教学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中学语文组 高淑玲

一、“分项教学”的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改革,要收到实效,必须首先弄清“语文”的本质。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语文界,今年,随着我写的《揭开“语文”神秘的面纱》一文,在《语文报·教师版(初中)》2009年第4期的发表,使我更加坚信我对语文本质的认识是正确的,对语文本质的认识,是“分项教学”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分项教学呢?下面对《揭开“语文”神秘的面纱》一文有关内容摘录如下:“语文”就是“语言文化”的总称。当然这里的“文化”,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是指“用来学语言的文化”,在人们用来学语言的文化里,书面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所以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用来学语言的文化中通过接触语言文字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即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然,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为什么要以课本和各种书为凭借呢?如果说语文教学目的没有错,那么语文教学达不到目的,就一定是教学过程出了问题。如果是教学过程出了问题,那么教学过程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这要从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说起。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四条途径和四种方法。在正常情况下,语言按载体的不同,分两种形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和说,即听和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但因为学生用听和说学习口头语言不是从学语文开始的,语文的本质也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以教口头语言为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当然也不能把听和说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而书面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读和写,即读和写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必要途径和方法。所以语文教学应在学生听、说学习的基础上把读和写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读和写二者不可或缺。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把听、说看作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两条简单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听、说的目的性,让它们服务于读和写,就会使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更明确,使老师们对教学方法的争端锐减,这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拨乱反正,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只能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角度去认识听和说的作用。这样,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很清楚了。现在,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注意到在语文教学中明确“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回顾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全力以赴的教书面语言了吗?我们弄清读和写之间的关系了吗?我们按着人的认识规律教读、写了吗?学生在每一个年段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考虑过吗?事实证明,一些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早已自发的按这一规律实施教学了。大量的观察和实践证明:凡是狠抓读、写,把发展学生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把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作为主要任务的语文教学,都是成功的语文教学;而那些违背这一规律的语文教学必然遭受失败的命运。所以,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也必将以最小的转轨震动实现最大的教学收益,并能实现众多先进理论的大融合。现在,在实践中,它已不再是一家之言,一些学校正在对最适合这一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实验,虽然理论还在发展完善和验证阶段,但这种理论的现实性、发展性、民族性已初露端倪。事实证明,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有许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是很明确,所以,对读和写的认识始终不到位,顾此失彼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有时候,就是有人已经注意到了读和写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因为语文需要教学的内容多,实现教学目的的实践途径不只一条,也很难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我们要改变语文教学的落后局面,就要首先弄清读和写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他们的联系和区别。从学习书面语言这个角度上讲,“读”是“写”的基础,“写”又对“读”起促进作用,这是它们的联系。然而这两种途径和方法所要实现的目的却不同。“读”,无论你用何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认识和理解书面语言;而“写”,无论你写什么,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读、写的目的不同,任务就不同。事实证明:在教学中,这两项教学任务都很重,是目前这种教学体制难以承担的。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和课堂上,需要和学生对话,指导学生阅读和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写作和书写的主要教学任务在课下,需要对学生的具体实践作出分析和指导。所以,在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分项教学”是突破口,即把“读”和“写”分开教学,由有专业特长的不同的老师担任不同的教学任务。但因为“写”对“读”有促进作用,所以,在以“读”为主的课上也要“写字”“写作业”;因为“读”是“写”的基础,所以在以“写”为主的课上,也要“读”。还有一项值得说明的就是“写”从运用语言的角度讲,分“书写”和“写作”,他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也要“分项教学”,这样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会更明确,同时学生的“书写”达到一定的水平后,还可以增加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当然,在“分项教学”改革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人的发展因素,即年段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个性发展方向),从而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因为“读”是“写”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在三年级以上“分项教学”;因为初中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所以要注意各项教学的周期性训练;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所以“书写课”变为“选修”课,最为科学;阅读课要加强“人文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写作课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发展学生个性。实验证明,“分项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模式。

从以上摘录可以看出,“分项教学”的教学体制是以对语文本质的认识为基础的。语文的本质和语文教学的实际,决定了语文教学要走“分项教学”的道路。

二、“分项教学”与国际语文教学改革的比较

国际语文教学改革情况分析: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与思考:基于国际比较视角》/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正伟)一文可知,国外有些国家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法国语文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另外一种范式。法国同样是一个以文学教育传统文明于世的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鉴于多年来教育之种种积弊,法国在美国、英国等国国家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对如何继承本国语文课程开始新的探索。这个国家以新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以话语理论为基础,将初中语文课程分为阅读、书写、口头表达(听和说)三个领域,以语言实践活动贯穿语言、文学训练之始终,在语言实践中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既秉承了传统的训练内容和方式,又在新的改革形势下进行创新,从而把语文课程改革推进了一大步。……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法国语文课程改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寻求平衡,为实现语文教育传统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在《填补语文课程研究的空白
展示美国语文教育的全貌》(──评王爱娣的《美国语文教育》/唐建新)(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6期)一文中说:与我们的语文教育内容不同的是,美国语文教育内容多了很直接的识词教育……该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体例等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美国中小学文学教育的概况,通过研究分析,使读者了解到美国的小学和初中:以“文学”为名义进行读写训练,而高中阶段,则进行文学专题教育……与中国考试有所不同的是,美国的考试一般称为‘教学/项目评价’,评价的目的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里是否达到熟练程度,而不是仅仅看谁将成为考场状元.考试评价的结果,对学生个体来说,是个人隐私,分数是不得公开的;然而对一所学校或者一位教师来说,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压力与外显符号。”


──在与国际先进理论比较的过程中,我更加坚信自己对“语文”本质的阐述是正确的,那就是“用来学语言的文化”,而在学校“用来学语言的文化”里,“书面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这个概念把“语言”作为学习的对象加以阐述,与国内外“语言学”理论接轨,又与“文化”相连接,可以排除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的语言学理论“可能导致纯技术性操作”(李镇西语)的担心,是一个可以平复多方面理论矛盾,实现国外理论本土化,并能融合国内外众多先进理论,为教学服务的理论。可见,“分项教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坚实的。从国外语文教学改革模式看, “分领域教学”也已经不是什么太新鲜的事儿,但我提出的改革模式,更具有民族特色,与国外模式并不完全相同,和国外这些教学模式比,更能适合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

三、“分项教学”与国内历次语文教学改革的不同

我所知道的语文教学改革有两次。第一次是“目标教学”。那时候,每个人给发一个小册子(白皮书)──《目标教学》,我现在还保留着。隆重的会议开了好几次,强调的无非是一句话──“用操作性强的外显性动词写目标”。不过那时候在我们这个地区盛行的一个关于目标教学的小故事,回忆起来倒还生动如初。说有一位老师把制定好的目标写在小黑板上准备讲公开课,人一多,他很紧张,就把小黑板随手戳在了黑板下面讲台的一边,备用。开讲以后,就忘了小黑板,等到下课时,“当啷──”一脚踢上,才如梦初醒──“目标”在这儿呢!目标教学的声音渐渐消隐,从遥远的天边又隐约传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这一回学校从来就没专门立会推行什么“素质教育”,只是开会时提到而已。所以,我们当然也就凭自己的理解。不过,我坚信:我们学校还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了吗?不言而喻。那么今天的语文教学还需要不需要改?改什么?怎么改?这是至今还在争论的热点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谁更有发言权?一线教师。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肯定是一致的:必须改。因为我们在教学中举步维艰呀!不改,学生就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不改,老师也不堪重负。此二难,像两座大山,阻挡着语文教学前进的脚步。但语文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在国内绝大多数人把教改的着眼点放在局部和课堂内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流程上,标新立异的实在不少,但实际上只对教学的局部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只有少数人提出改革的突破口应放在“教学体制”上,我最近看到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一篇文章是发表在《语文报·教师版(高中)》(总第71期)上的《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作者:龚明俊)一文。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我们毕竟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上发现了这让人企盼已久的晨曦,这晨曦必将照亮大地唤醒沉睡的人们。其实,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我们不难发现,“体制”是“本”,“方法”是“末”,改革“体制”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我们还会发现,“体制”是“山”,“方法”是“水”,“体制”是一个人的力量不容易撼动的,而“方法”却可以人人去掌握或改变。这就是这么多年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一直迈不出实质步伐的症结所在。这样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就浮出了水面──怎么改?我想,以往语文界把这个问题想像得太困难,论证得太复杂了。想来,中国社会的改革,最初也不过四个字──包产到户,就轰轰烈烈地发动起来了。语文教学改革真的就那样繁难吗?非也!大致说来也就四个字──“分项教学”而已。这并不缺乏论证:现在主要问题就出在“教学目标”不明确上,致使老师没法教,也教不过来;学生没法学,也自学不了。就连语文老师素质得不到相应提高也莫不在此。那么,语文应分哪几项教?我认为语文应把“阅读”“写作”“书写”分开来教,由有专项特长的老师分别担任。为什么只教这几项?因为只有这几项是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的必要的实践途径。

四、“分项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分项教学”指把传统的语文课分成“阅读课”“写作课”“书写课”三项进行教学,由有不同专业特长的语文老师,分别担任教学任务。下面对这三项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进行具体说明。

(1)阅读教学。以往由于人们只看到了阅读和写作的联系,而忽略了它们在能力目标上的根本差别,造成了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科学的状况。其实语文阅读课的能力目标理应就是学习和理解书面语言,会记录积累有价值的东西。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不是为了教会学生“阅读”,而是为了教会学生“写作”,这本来就是不合逻辑的。所以,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只教会学生从书本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汲取人文精神就足够了。谁也不会苛求谁在人与文的对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必须符合某种“写作规律”。总之,只有目标明确、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并在人与文对话、人与人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而语文老师的作用则表现在对文本的选择与把握、在对话交流中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以及对课外阅读的督促上。这种充分尊重人的需要、人的自由发展的阅读教学,难道不是人文精神的最高体现吗?在这样的阅读课上,才会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会真正实现“人文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大融合,为人才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保证。(建议每周用4课时教学。)

(2)写作教学。写作能力是人生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写作“依附于阅读教学”①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这种依附关系,造成目前写作教学中存在两种不良状况:①、阅读教学错位到写作教学以后,阅读课上重复无序的“写作技巧”分析,使学生对最重要的写作工具──写作规律,难以把握。阅读与写作混杂的“语文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又很难给“写作实践”留下应有的课时,使学生学到的写作知识很难转化成写作能力,使写作教学中相应的语言表达训练和思维训练也无法展开。②、写作教学的目标不科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什么教什么,使写作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从以上两种情况看,目前的写作教学既无“工具性”又无“人文性”。它不适合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这种写作教学的现状,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应该是改变写作教学的弱势地位,确立科学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写作课上让学生在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基础知识和培养各种文体的写作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有发展写作特长的自由。我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充分尊重人的发展需要的语文写作课上,才会实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建议每周用1课时教学)。

(3)写字教学。《中语参》(2002年第4期)上《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一文告诉我们,我国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既无教师,又无教材,更无教时”,还是一项空白。它同时还告诉我们“写字也是一种文化,我们不敢有过高要求,但要达到《课程标准》的端正、规范、清楚的要求”。我认为造成我国写字教学空白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写字也是一种文化”认识不足。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实用工具,又往往把掌握这种工具的能力目标定得太低,对促进写字技能的发展十分不利。我不知道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把写字教学的能力目标定得这样低,却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一个人树立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的就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用。”写字教学也是如此。我想,如果我们把写字当作一种文化来对待,设立相应的课程,我们就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种交际工具的问题了,它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发展,是对学生人生的一种关怀。我们不苛求每位学生都成为书法家或画家,但我们有什么理由让他们都成为“艺术盲”呢?所以,我们决不能再对写字教学“不敢有过高要求了”。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点,就应该是找教师,建教材,设课时,创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书写课”。其实,一个人是否重视“语言文字”这一基础工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写”问题。“书写”问题是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态度问题,也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进行“书写”训练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也要分两种方式:①规范训练。以应用为目的,以不影响表达效果为标准,在小学阶段进行训练。②书法训练。从初一开始进行“行楷”训练②,以优美、流畅、快速作为目标追求,为学生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使用这一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书写”教学对老师在这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学的技术含量较高,与“阅读”和“写作”相比知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也要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而“书写”教学中的“人文性”是从“书法作品”和“书写内容”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中体现出来的。

(建议每两周用1课时教学。)


从“分项教学”的具体内容不难看出,“分项教学”会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同时具有减轻老师负担、协调先进理论、继承优秀教学传统等多种实际意义。



五、“分项教学”与教师成长

现在理论界的一个难题是一些先进理论很难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教师素质造成的,那么既然教师素质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创造一种目前这种素质下的语文老师能够接受,并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理论呢?所以,说以往的理论一点问题也没有,也是不辨证的。其实,从教师的生存状况考虑,也迫切的需要一场“减负”改革,从上文提到的龚明俊老师的文章中,还得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所与新浪网教育频道组织了一次调查,共有8699名教师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百分之九十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又有近百分之三十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百分之四十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9月9日《齐鲁晚报》载)。──这些振聋发聩的数据,让每一个改革者不得不考虑,如何给教师“减负”的问题,而“分项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正是“教学体制”,即教学分工的问题,与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关系不大,所以在国内所有的教学改革中,它一定会空前的受到老师们的欢迎。改革后,语文教师的负担会大大减轻,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开拓进取,向纵深发展,只要学校提倡,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域很快成长起来,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今年,我们组爱好书法的老师,看见新课程教科书中有关于书法方面的内容,当即就书写起来,并为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乐不可支。实行“分项教学”,阅读、写作教学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因为“阅读教学”老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没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老师们就难免“对付”;写作教学,因为时间紧,许多老师就连每半学期八次的作文判阅任务都难以完成,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分项教学”,有利于老师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成就感和对教育工作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教好学生,一定要保证教师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而“分项教学”能保证语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应对教学。

六、“分项教学”与国外、国内先进教学方法的对接

凡是了解国外语文教学改革的人,不难发现,国外有许多教学经验很有吸引力,但我们却很难借鉴过来。究其原因,其实是以往我们的教学体制不够科学,所以对这些先进经验或方法难以嫁接。下面我仅就我所知道的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印证“分项教学”的可行性、先进性。比如,英国学生在初中语文毕业考试中,只考五篇小作文。由此可见,他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狠抓了文体教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紧紧配合了写作训练。如果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分模块,进行各种文体的阅读、写作的深入教学,那么学生在一些主要文体的学习上,一定会达到更高的熟练程度,再辅以“项目/评价”制度,相信语文教学一定会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走向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还有人说,有些国家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不是问“今天老师又问你几个问题”就是问“今天你又问老师几个问题”,从这些表象,我们可以得知外国的阅读教学情况,外国的阅读教学,一定狠抓“思维训练”,事实证明,阅读教学如果不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那么语文教学中的“教”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是前几年一些人把语文课上成“放羊”课的根本原因。“分项教学”能给老师们充足的备课时间,使他们逐步学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外国的先进经验就会为我所用,学生的思维也会空前的活跃。语文老师空闲时间多了,一个是可以阅读、写作和书写,另外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课业管理,像美国老师那样,为学生的创造性作业“保护知识产权”,总之,我们所知道和垂涎的国外先进经验,在“分项教学”体制下,都有可能获得实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生发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1996,P124。)除此而外,我国当代一些专家、学者、特级教师也主张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强调语文实践对语文学习的作用。而“分项教学”以教学生读写为主,“读”和“写”正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两条根本的实践途径。

七、“分项教学”的理念,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的疑虑

一些老师和我算了一批账,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分项教学”后,负责阅读和写作的老师,每名按三个班的课计算,一届学生12个班,需要8名教师,再加上1名教书法的老师,共需要9名教师,而全校按三届学生计算,共需引进9~12名语文教师,这样一个小镇如果有两所中学,就需要增加20多名语文教师。这不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向相反的方向考虑,就目前这种教学体制看,如果不改革,你认为你会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太大的问题吗?如果你觉得有些不堪重负,那么首先你就得肯定一点:必须改。一个有三十多个教学班的学校,一下子引进这么多的语文老师,确实是史无前例的大事,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放得宏阔一些,我们就不难发现,此举可以为师范类大学生创造数量相当可观的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可以把原本属于学校的压力释放给社会,其实社会本来就应该为学校承担一部分压力,以便让学校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再往远了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实际需要下,多养几个文人算得了什么呢?放着现成的文人队伍不去打造,还梦想从娃娃抓起,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其实我们不指望行政部门能一步到位的解决这些问题,但把道理讲一讲,为把事情做好指一条出路,定一个目标还是有必要的。我想,还可以让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自主解决。这样,有实力的学校的校长还可以大显神通。所以,只要学生能够接受,老师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八、“分项教学”与新课程改革

“分项教学”与时下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并不冲突,相反它能帮助新课程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从而使新课程摆脱目前的困境,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在《2008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述评(上)》(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温立三、黄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年第4期)中开篇第一句话就说:“2008年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纵观2008年度,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语文教育传统反思、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文本细读和语文名师研究这五方面的问题,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理论热点。”其中“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被列为理论热点之首……<语文素养及教学内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2期A)王荣生认为,语文课程内容问题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实际就是语文应该教什么的问题.……从本年度有关研究论文看,研究者对建构明确的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相当充分,但在如何确定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途径上,大都仍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从这段摘录中,不难发现,目前的语文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弄清语文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即课程内容还没有被确定下来。这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语文”本质的揭示,为解决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明确了方向;“分项教学”,又为具体课程内容的实施确定了具体方案,必将使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首届“西部语文教育论坛”综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贺卫东)(2007年<中语参>1~2期125页)中也有这样一段说明:“如个性化教育在一个六七十人的班级很难实施到底。在会上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反映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师资不足,从而导致班级过大,如有些重点中学个别班级达到了140人之多,导致教师工作负担沉重,作文批改很难做到与学生真情‘对话’等,语文教师缺少继续学习的时间、缺少教研空间等。”


──这些引文真实的反映了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最新理论动向和现实研究需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验中我发现,

“分项教学”改变的主要是教学体制,即教学的组织形式,所以无论怎么改,教师都不会出现“不会教了”的现实,并且能给老师的教学和自身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使学科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有创造性。“分项教学”以后,因为课程具有开放性,老师教学的时空都得到了延展,所以语文教学会更加个性化。“分项教学”还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教学评价问题,所以“分项教学”一定会使新课程改革走出困境,走向美好的未来。

九、“分项教学”与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在教学中乱用媒体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一方面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所致,另一方面也有随波逐流之嫌。其实,在三项语文教学中,媒体教学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只要我们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和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媒体教学一定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在三项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三字经》中说:“教之道,贵以专。”我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我坚信“分项教学”会使语文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一定会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一定会为学生的学习铺平道路,一定会平复多种教育矛盾,一定会继承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不二的突破口!

[注释]

①出自《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中语参》2002年第4期。
②参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附录”部分。



2009-11-10  人教网

下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14:34 , Processed in 0.1289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