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图书馆“无门”挑战 2013年04月11日 作者:史望颖 来源:中国教育报沉石 绘 一座普通高中图书馆,不设大门,没有关门时限,学生什么时候借书、什么时候归还,全部自助。这个图书馆为什么不设大门?完全开放的过程中遇到过怎样的挑战?产生了怎样的改变?无门图书馆的模式可以推广吗?近日,记者走进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对此一探究竟。
不设馆门初衷何在
学生不愿意主动到图书馆借书的原因在于:空间上,距离远;时间上,限制严;方法上,手续繁。为了解决这三个难题,学校决定去除所有会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障碍。
4月的一个午后,在宁波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的社会科学阅览大厅内,该校2011级(3)班学生顾力在图书馆挑选了《围棋少女》这本书,他将校园一卡通放在读卡器上刷了一下,然后扫描了图书的条形码,于是整个借书过程就完成了。“我喜欢看棋类、侦探方面的书,大概两三周左右借一本。我们学校图书馆借书都是采取自助,非常方便。”顾力说。
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位于校园中央一幢12层的大楼内,占据4、5、7、8四层,面积约3000平方米,大楼有门,图书馆无门。
图书馆入口处悬挂着该校毕业生赠给图书馆的书法字幅:“道之以法,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墙上也贴着标语:“图书馆无门,我把诚信门”、“尊重规则是对自我的尊重”……
走进图书馆,放眼望去,视野很开阔。书柜是四面可取式的,上面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书籍,看书区除了干净的木质桌椅,还有随处可见的布艺沙发。偌大的图书大厅,一些学生或坐或站,安静地翻阅书籍,还有一些学生在外借台自助办理借阅手续。
这就是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没有门,没有进出要刷的磁条,没有摄像头,没有任何监控设备,没有关门时限。
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与众不同的图书馆?“初衷就是为了解决阅读缺失的问题。”该校首任校长王贤明说。
鄞州高级中学的历史并不长,创办于2004年。2006年10月,该校图书馆大楼刚落成,王贤明就办起了“完全开放的图书馆”,并聘请宁波大学图书馆原采编部主任瞿嘉福担任馆长。
在王贤明看来,图书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借阅的兴趣。他认为,学生不愿意主动到图书馆借书的原因在于:空间上,距离远;时间上,限制严;方法上,手续繁。“为了解决这三个难题,学校决定去除所有会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障碍。”王贤明说,“不设门,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亲近感;不限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借阅的时间;去掉烦琐的借还手续,让学生自己自助刷卡办理。”
那么,“完全开放的图书馆”效果如何呢?
瞿嘉福告诉记者,经过几年实践,学校的借阅量大大提升,2009年生均借阅5册,2010年生均借阅8册,2011年生均借阅达到了12册,同时图书流通量达到12万册。“我们是真的爱上了阅读。”顾力说。
如今,在该校现任校长杜仕海的眼里,学校最美的场景就是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就像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的那样,‘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样子’。”杜仕海说。
无门图书馆改变了什么
无门图书馆不仅以最便利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了自由、自律的学习理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想把图书馆建成读书馆,我把一个读书人的梦想托付给大家了。”这是在图书馆开馆那天,王贤明对学生们说的话。
让王贤明欣慰的是,学生们延续了他的梦想。
鄞州高级中学2009级(11)班毕业生周涛,现就读于河南大学教育学专业,在校3年曾借阅图书192册。他说,图书馆没有门,那些书就在那里,好像都是我的,我就会忍不住去亲近它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在开拓知识面的同时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印象最深的是放中国现代小说的那个角落,阳光好,又没人打扰,我捧着一本书一坐就是一下午,那是我最好的时光。”周涛说。
而对于2007级学生戎恺凯而言,无门图书馆不仅以最便利的方式让他获得了知识,潜移默化地向他灌输了自由、自律的学习理念,更重要的是让他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我现在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这种习惯对我大学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戎恺凯说。
2007级学生范思师现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她谈起母校的图书馆时总是很骄傲:“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不设大门!”在范思师看来,无门图书馆让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就像王贤明所说,“我们的图书馆与别的图书馆相比,面积不是最大的,装饰不是最豪华的,但是却是最有人情味儿的一个地方,她信任你,愿意把知识的大门为你敞开,只要你也愿意温柔地待她”。
有一件事让范思师记忆犹新。“我高三那年,王贤明校长做了一个国旗下的讲话。他说,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一小部分图书竟然有损坏的现象,说到这里时,校长竟潸然泪下。为一本书而落泪,似乎有些可笑,但却永远印刻在了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共识。该校语文老师楼一家说:“有门的图书馆,会让部分同学觉得麻烦,图书馆把大门敞开以后,引起了同学们对阅读的一种自发的兴趣,学生的阅读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无门图书馆还成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支撑性平台。”该校副校长张全民告诉记者,学校艺术、兴趣特长选修课的开设,英语文化节、读书节、科普节等文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图书馆的支撑。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或开展有关活动时,都能在图书馆找到相关的书籍提升阅读,加强自主探究。张全民说,如果没有图书馆,很多课程构建都会变成空中楼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