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物奇文亦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5 09:5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物奇文亦美
——《核舟记》文本细读
江西省永丰县石马中学
张振芳

魏学伊的散文《核舟记》是初中语文教材上的经典篇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明朝雕刻家王叔远,雕刻的“大苏泛赤壁”的工艺品鬼斧神工,是微雕中的精品,由此从而对作品和作者印象深刻。但语文教学仅此而已,实在是有点舍本逐末。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牢记这件工艺品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魏学伊的这篇散文也是可圈可点的。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对这件作品印象深刻,很大程度是文章写得好的功劳。
一、
紧扣“泛”字描写人物
文章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这件工艺品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其后在说明中,围绕这个主题在许多方面行文,如重点突出船舱部分小窗雕刻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青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两句出自苏轼作品的名句交代“大苏”“赤壁”的信息,更值得推敲的“泛”字,在后文的呼应。
“泛”的意思是,浮行,随波逐流,不使用外力来驾驭小舟。文章在介绍舟上的五个人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竭尽全力交代人物手脚的摆放。先说船头三人。苏轼与黄庭坚挨得最近,手脚交代得十分清楚。苏轼“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这是手;那他们的脚呢?“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而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右臂挂念珠倚之”。船头的人不可能驾驶小船。
舟尾的两个舟子,也是如此。舟尾右边的舟子,“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舟尾左边舟子“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而桨都横卧在船上,自然是飘荡从水,任意东西。
描写人物的角度不少,而魏学伊格外关注人物的手和脚,目的只有一个,突出“泛”字的效果。作为一件工艺品,要全貌的表现“泛”的全貌,是做不到的。王叔远微雕突出人物的动作,而魏学伊在向我们介绍时,着力点也在手脚,那是十分恰当和巧妙的。
二、
前呼后应结构紧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篇首以“奇巧”开篇,篇尾以“灵怪”作结,其中的多处照应体现了作家的写作水准。
王叔远使用的材料,均为“径寸之木”,落实在核舟上“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第二自然段),“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第六自然段);用材精,用料小,因此手艺更精。“罔不因势像形”,末端突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与之照应。试想,桃核为椭圆形状,雕刻成舟的形状是最合适的。“各具情态”,在文章主题部分有具体的落实,如人物的神态,苏黄二人“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佛印“袒胸露如,矫首昂视”,舟尾舟子,一人“若啸呼状”,一人“视端容寂寞,若听茶声然”,这些神态将任务进入规定的情境之中,勾画得栩栩如生。而人物的动作描写,“执”“抚”“指”“语”“矫”“视”“仰”“倚”“攀”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物活灵活现。
物奇文亦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引导学生认识核舟这件稀世珍品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语文的东西,让学生在语文方面有更多的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00:35 , Processed in 0.0803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