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丽华:一路“写”进孩子的心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9 17:3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丽华:一路“写”进孩子的心坎 2012年10月09日  作者:程墨 王小占 薛文军 
25年为学生周记写下千万字评语,走遍所有贫困生、留守生的家
郭丽华:一路“写”进孩子的心坎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王小占 通讯员 薛文军
  她不是班主任,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走遍了贫困生、留守生以及“问题学生”的家。每次家访后,她都会进行总结,在思考感悟中为学生开出心灵诊疗“药方”。
  25年来,她没有愧对自己当初的诺言。常年执教边远农村地区,她用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和一支聆听学生心事的笔,将沉甸甸的师爱写在家访路上、写进学生的周记批注栏里,更写到了十四五岁孩子的心坎上。
  她便是现执教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一中的“周记教师”郭丽华。
  “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种享受”
  1987年师范毕业的郭丽华,初上讲坛便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能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种享受,一定要用真心真情对待学生”。
  今年暑假前夕,细心的郭丽华在周记中得知学生陶廉哲暑期不想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度过,“心里总是放不下”。放假后,郭丽华便走进陶廉哲的家,竟发现他正泡在网上。
  当时,郭丽华并未责怪陶廉哲,反而陪他到校外辅导站玩了一天。
  当天晚上,郭丽华拨通了陶廉哲父亲的电话,向他详细介绍了孩子的近况和思想状态。
  “孩子竟然说不想见我们!我们夫妇羞愧死了,难过了很长时间。”陶廉哲父母从贵阳回来,直接赶到学校见郭丽华。
  陶廉哲的父母和郭丽华再次深入地交流,陶廉哲父亲的一个决定,让郭丽华怔住了:“以后,每隔两个星期我都要回来辅导孩子一次,也弥补家庭的亲情。毕竟我也是一个大学生,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光给孩子钱不行。”
  开学后,当郭丽华在校门口见到陶廉哲父亲手托篮球步履轻盈地走来时,她找到了陶廉哲周记变化的答案。深夜细读陶廉哲的周记,郭丽华发现这名学生已一改往日随意散漫的状态,变得语言干脆、充满力量。
  “把孩子放进心里,你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采访中,郭丽华拿出了自己的“家珍”与记者分享:学生王肖笛的《成长在线》和11本多达20万字的《家访感悟》。
  2010年,郭丽华调到张湾一中任教。郭丽华为当时执教的七年级(8)班的每名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份小册子——《成长在线》。
  “这是成长的纪念。没有回忆多痛苦。”郭丽华对《成长在线》的记录有要求:写真话、多写优点和鼓励的话。
  郭丽华说,家访中,她常会带着《成长在线》小册子。“50页成长手册,就是我家访的‘传情使者’。”郭丽华告诉记者,王肖笛是家长眼中的叛逆孩子,而在学校却非常优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王肖笛在周记中说,父母怕她滋生骄傲情绪,对她要求很苛刻,从未赞美过她。
  不久,郭丽华便拿着王肖笛的《成长在线》走进了她家。“肖笛还小,渴望父母的信任,光满足小孩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她更在意父母的鼓励和赞美。”郭丽华劝说家长道。“上次期末考试我考砸了,妈妈竟然说不要紧,还给我削了苹果。这在以前,我肯定会被严厉批评的。”王肖笛开心地说,现在自己跟父母相处很融洽。
  25年来,郭丽华累计家访5000人次,行程1.5万公里,把记载着自己用情、用心、用力、用智、用爱培育学生故事的《成长在线》当成贴心礼物送给家长,与他们分享。
  并不存在所谓的“问题学生”
  “世上根本不存在‘问题学生’,所谓的‘问题学生’只不过是错误的育人观念和方法所导致的。”与学生25年周记互动的郭丽华,一直坚信这样的观点。
  “我们都信任老师,所以常在周记中写自己的小秘密,郭老师也从不会告诉别人。”两年前,李双坡在周记中向老师诉苦:同学们觉得他的名字很土,还有一些同学歧视他。郭丽华便去李双坡家里走访,家访结果让李双坡感受到父母对他沉甸甸的爱。放寒假时,郭丽华专门给李双坡布置了一项作业:看《士兵突击》并写读后感。
  “怯懦、憨厚的许三多,通过顽强的奋斗破茧而出;无依无靠的孟佩杰,用自信的笑容将生活装点得灿烂如花……”李双坡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成长领悟。
  “对待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郭丽华说,自己能用评语打开学生的心灵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然而,郭丽华为爱付出的代价并不小:25年来,累计批阅周记6万余人次、写下评语1000余万字、用时约6000个小时。
  令人动容的是,每个周日晚上,全班五六十名学生的周记她都要批改一大半,“阅”、“好”、“良”不会出现在郭丽华的批改中,她用心与孩子们交谈,学生也会向她敞开心扉。最长一次,郭丽华在学生周记上写下了两千多字感言。
  “不追求学生考试第一的老师,力求当一名改变学生思想的导师”,这是郭丽华一直在践行的教育格言。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9日第2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1:55 , Processed in 0.0738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