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教研的高度:更新理念的着眼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8 21:5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教研的高度:更新理念的着眼点
日期:2012-05-28 作者:赵瑛群 来源:文汇报



整体性提高全体教师专业能力 智慧性创新科学教研思路方略 校本教研的高度:更新理念的着眼点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开放、创新、互动”教研文化启示录之一   从1997年6个班100余名学生,村校基础上建立的公建配套小学,到2012年35个班级1500余名学生,两个校区,办学综合水平A级一等,社会公认的地区优质品牌学校;从“田园第一小学”到“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历经15年办学,不仅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而且办学品质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办学特色更为鲜明,成为闵行区唯一一所公办的外语实验小学。   田园外小已逐步形成了“绿色田园、人文田园、现代田园”为基础,彰显外语教学特色的“田园课程”办学体系。以“让每一个学生在绿色田园中健康成长”为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有知书达礼的气质,有宽容豁达的心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有国际交流的能力”多元发展的小学生。   而支撑学校品质发展和学生茁壮成长的,是区域“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育生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足进步。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6人,市名师名校长后备4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新一届区骨干教师9人,区“希望之星”7人;获得国家级、市级教学评比一等奖9人;2位外语教师分别被评为首届全国外语教师名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连续4年成为区骨干教师柔性流动项目输出学校。   同样,教师专业发展的显著进步,得益于学校“开放、创新、互动”教研文化的形成。2007年市级课题《小学校本教研多组织制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并出版了《校本教研“透视”与“设计”》一书;2010年市级课题《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并出版了《让我们的孩子立得更直》一书。   田园外小校本教研的“腾飞”,是从转变教研的观念起步的。从事务性、单纯性、随意性走向文化性、前瞻性、针对性,不仅实现教研理念的转型,而且使校本教研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    教研活动基点转型:从偏重事务到关注人本   过去,模式单一,缺少运作机制的保证,相关制度建设缺少系统性、有效性和长效性,偏重于教学事务,是教研活动的通病。   田园外小充分认识到程式化、滞后性、单一性的教研实际上是教研理念长期落后的表征,而校本教研是对我国长期形成的传统教研的反思和重建。针对校本教研中这一难点,学校在确立小学校本教研多组织制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在现代学校制度下的校本教研,必须从偏重教学事务向关注人本转变,使传统的教研组织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随意性走向制度化;由内容贫乏走向内容丰富,形成多元开放的组织形式,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和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研究为纽带,通过专业引领、行动跟进和实践反思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形成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的新型教研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定人研讨”是针对某个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为总结或推广其教学经验而展开的教研,或者是针对某一个教学尚不成熟的教师,进行诊断性的教学研究。对于有潜力的骨干教师采用“种子”式的定人教研方式。小高老师头脑灵活反应快,思路清晰语言精,是一位很有潜力的青年优秀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学校采取定人研讨的方法,让小高老师与特级教师顾立宁老师结对子,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直接学习特级教师和外校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时把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教研组内向其他教师交流和汇报,并在全校上研讨课。这样既提高了自己,又带动了学校全体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闵行区“希望之星”的评比中,小高老师异军突起,成了名副其实的“希望之星”。    教研活动价值转型:从个人增值到集体受益   以往的教研组活动设计多为点状,只关注一个学期或一次活动的开展,每次活动一结束,教研组成员的思想也就停止了思考,更不会有教师对教研活动中生成的各类资源作分析、梳理,进行后续研究,教研组往往成了教研组长等少数人的舞台。而田园外小经过创新变革后的教研组,则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主题式教研方式不断丰富日常教研活动的内部载体。各教研组主体共同策划商榷,集聚群体的智慧,所有活动的最终指向不是单纯的教研活动,而是关注教研组成员的生命成长,教研组新的价值追求激发了更多组员对教研组建设的认同与向往,进而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参与行为。   结对研讨是根据需要,组成同质或异质的教师对子,共同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一般同质结对是强强联手,而异质结对多为师徒形式,有时也可能是跨学科形成的强弱异质的对子。学校数学组有几位教师执教15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于是组内的师徒结对就应运而生了,师徒俩执教同一年级,同一教材,推出了示范课和实践课的教研模式,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研组功能转型:从上传下达到主动发展   如今在田园外小,教研组不是开会或活动时才存在,因为摒弃了过去只注重上情下达的单一功能,走向全方位和全天候。主要表现在:   ——研究课程校本化。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研组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角度改变了对教材、教法的解读和分析,把课程知识通过教师专业的创造性解读,转化为教师可理解、学生可接受的教学内容。   ——研究日常教学。经常在办公室开展即时性的小研讨、小学习,有时是一道数学例题的教学,有时是一个词语的讲解,这种日常性的研讨转变是教师真实的研究态度、意识和能力的体现。   ——规范教学行为。教研组合理的教学行为设计有效地将教研组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可运作的实践策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   ——开展专题研究。学校每个教研组有一至两项由教研组成员共同参与的区级课题。备课组和教师都有相关研究的小课题,形成教研组层面的课题网络结构。    教研制度转型:从一味管人到全面育人   以往的教研组,也有各类制度,但主要是限制性、约束性的,着重点是把教师管住。而田园外小转型后的教研组制度则注重发挥制度的育人效应、转化效应和创新效应。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教研组文化的创新,包括教研组价值观念和具体活动方式的创新。学校在教研组文化的建设进程中不断制定、调整、完善一系列教研组建设制度,如《教研组建设方略实施制度》、《跨学科教研制度》、《三级备课制度》、《互动磨课制度》等,用新型的制度来促进教研组成员主动开放、积极创新,使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极体悟、深化对教研组文化的理解,并外显地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研组文化更新与教师开放创新的互动共生。    教研组长角色转型:从单纯执行到引领创新   传统的教研组长的角色是组织者和沟通者,主要的职责是执行教研组活动方案,活动顺利完成教研组长的角色任务也就完成了。田园外小创新变革后,教研组长有三方面的角色定位:一是教师状态的解读者;二是教师发展的促进者;三是教研组文化的诊断者、策划者和创建者。这些解读、诊断和促进都不是一次性能够完成的,而是贯穿于教研组建设的全过程。这种解读、诊断和促进同时也是创造性和建构性的,它们是创建教研组文化的最重要的基石。    点题   教研,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也正是这个“传统”惯例,让教研多了“暮气”,而少了“生气”;多了“墨守成规”,而少了“别出心裁”;多了“累赘”,而少了“期盼”。于是有人想改变,但变来变去不到位、不靠谱、不见效。   而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的校本教研之所以虎虎有生气,是从更新教研的理念着眼的,因此有了不一般的思路,不一般的探索,不一般的做法,不一般的成效。    心语 突破重围与理念更新   赵瑛群   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头戏”。而校本教研,则是新时期对教研活动的突破与重构。   近年来田园外小的校本教研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最爱”,是因为这项活动突破了原来的“禁区”与“重围”,用先进的理念实现“突破”。传统的教研,是将教学事务作为第一要务,既有局限性,又有单一性,很难概括当今教育转型期的教育教学和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新型的校本教研,必须突破“重围”,以教师发展为主体,以提升教师为主业,以开放创新为主课,搭建宽广的平台,构筑思想与学科的高地,从而让每一个教师在校本教研的开放中获得新视野,在创新中获得新思维,在互动中获得新见解。   教研不再是教学技术层面上的事情。要使校本教研站到一定的高度,必须实现理念的更新,这不是一句空话。在田园外小,更新理念的着眼点,才使校本教研更具生命力。   (作者为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校长)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21:58:18 | 只看该作者
校本教研的厚度:关注视角的落脚点
日期:2012-05-29 作者:赵瑛群 来源:文汇报



整体性提高全体教师专业能力 智慧性创新科学教研思路方略 校本教研的厚度:关注视角的落脚点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开放、创新、互动”教研文化启示录之二   “上课就是执行教案,顺利完成教案的内容,就是一堂成功的教学课。”这是章黎芸老师从教十余年来一直所持的观点。但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尤其是对“新基础教育”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校本教研视角的扩大,她认识到“死的”教案支配“活的”教师与学生的老思路已经行不通了。课堂的真正亮点,不在于课的内容完成了多少、课堂气氛有多么热烈,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扎实、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否能够捕捉到生成的教学资源,勇于调整预先的设计,使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课堂真正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   像章老师这样基于校本教研的认识,在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不仅有个体的案例,而且有群体的案例,如语文组的“主题引领、循环优化”,数学组的“预设与生成”,英语组的“课例研究”,双语组的“‘分合’螺旋递进”等。   学校“成事成人”的校本教研的核心价值观,“开放、创新、互动”的校本教研文化,促进了师生的生命成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市教委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朱浦对田园外小的校本教研深有感触,他说:“让教研活动的内容充满思想和学术,让教研活动的过程充满魅力和愉悦,让教研活动的结果充满智慧和启迪”,已成为田园外小和闵行区学校教研的重要特征和亮丽特色。   校本教研,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田园外小关注视角的落脚点,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厚度,在这里,校本教研不再苍白,也不再无力,而是有着广阔的视角,接上了“地气”,产生了“底气”,出现了“生气”。    点题   教研活动,自然聚焦教学,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不过,教研活动,只关注教学,也许并不能实现全部功能。   校本教研究竟应有什么维度和视角?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对此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校本教研的厚度基石:关注专业引领   田园外小认为,校本教研需要三方面的力量支撑,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点,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持续发展的关键。   没有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学校充分关注各级各类专家的资源,在设立导师团带教青年教师时,设立梯队,分层培养,以教师个人的发展意愿和已有的专业基础为基点,使教师能差异发展、良性发展。   近年来,学校长期坚持主动与市、区专家拜师结对,引领学科主动变革;与区教研训基地学校互动共生,实现学科资源共享;与市学科联盟学校联动,打造学科建设品牌。市教研员、区研训员在深入学校和课堂给予指导时,一方面帮助各学科制定发展规划,准确解读课程标准,及时发现教师的问题,帮助找到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专家们的高尚人格、丰富学识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教师。通过与区内教研训基地华坪小学互动,学科骨干带领教师们围绕某一专题开展相关研究,实现了学科研究资源的共享。其他教研训基地,如实小的“前移后续”模式、明强小学语文学科、汽轮小学数学学科等研究资源都成为田园外小集聚的专业资源。2007年学校主动加入上海市外语类及外语特色校教研联盟,2010年成为小语会和写作学会实验基地,2011年起与全市各学科教学研究非常有特色的学校联合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了教学开放和指导工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市教研室、华师大、区教育学院等教育教学专家是学校最宝贵的专家指导资源,他们走在教研的前沿,教师通过走近他们收获了国际视野、前沿信息和有效指点。各级专家的指导细致入微、点评直面问题、诊断直击要点、重建针对有效。这样的教研具有引领性、前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校本教研的厚度支撑:关注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整套对科学、有序运行起到规范、保证作用的制度。田园外小在教研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十分注重新型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先后建立了“教研组织的管理条例”、“主题引领循环优化语文教研制度”、“星空论坛制度”、“‘田园杯’系列活动制度”等10多项制度,并提出这些制度产生的“四项原则”:一是体现以反思为动力、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平等互动对话为特点的制度;二是体现以转化问题为课题、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全员参与的制度;三是体现以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理论学习制度;四是体现促进激励、多元互动的评价制度。   制度建在教研组,又成为一大特色。新型教研文化的创生,要以教研制度的转型为抓手,注重制度的育人价值和转化效应。为此,教研组对原有的教研制度进行诊断分析、整合重组,以制度为凭借呼唤教师内在的发展需要,先后形成了教师每月教学常规评价制度、学生学习评价制度。此外,教研组还建立了备课组常规活动制度、读书交流制度、备课主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每位成员每学期听课10节)、师徒帮带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这些制度之所以构成一种文化,是因为它们的背后是教研组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制度设计到制度执行的过程,构成了教研组成员的日常活动方式。    校本教研的厚度指向:关注课程发展   课程是教研的客观对象,不可能离开课程搞教研。田园外小,将校本教研与课程建设相结合,通过两者的互动,既促进新课程推进,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因此,系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是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如学校以实践大英语课程为主体,实施英语双语开放互动。学校大英语课程设置为:基础型课程——严格按照市教委课程计划安排,使用牛津教材。拓展型课程——自主拓展,英语加油站;限定拓展:英语口语;探究型课程:一至五年级每周一课时开展双语教学实验,使用双语校本教材。学校探索建立“实验课程——双语环境——英语活动”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双语学习创设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对此,英语教研组和双语组把课程有效落实作为校本教研的重头戏。    校本教研的厚度重心:关注教学质量   田园外小认为,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专业素养、科研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的提高,更应体现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如何提高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需要在校本教研中加以解决的。   把校本教研的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上,这既适合了教师的关切,也使教研真正有用。金红萍老师说:“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备的很好的教案,往往会被想象不到的意外打乱,而孩子们的这些‘奇谈怪论’,正是对教师理念与智慧的挑战。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课堂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    校本教研的厚度主旨:关注学生成长   教研活动,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教师的活。然而,真正的校本教研,一切皆由学生产生。对此,田园外小教师有着明确而又清醒的共识。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学校突破高度统一的标准化模式,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学校从过度依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质量标准。而学校在“目标研究”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能将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加以融合性的达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了能力,激发了情感,承担的各级各类的展示活动中,不仅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也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校本教研的成果。蒋宛萍老师说:“我们的课堂应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活动都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心语 关注视角中的“教育元素”   赵瑛群   教研,既不是自娱自乐,也不是逢场作秀。新型的校本教研,必须在关注的视角中,体现我们对教书育人的全面理解,对教育规律的深刻领悟,对教育理想的实践追求。   学校提出并实践的校本教研“五大关注”,其实是将教研重心下移、专业视野拓宽,育人追求兑现。我们认为,教研本身,并不具有天然的价值,并不是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就能有教育的价值。不过,我们在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必须关注“教育元素”,一个以学生成长为基点,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主旨的落实。   作为“开放、创新、互动”的教研文化,教育元素是基本内核,也是高品质教研的细胞。如果说,眼光决定境界,那么教研关注的视角,也将决定我们的教研品质与影响力。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校长)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21:58:51 | 只看该作者
校本教研的宽度:纵横交叉的增长点
日期:2012-05-30 作者:赵瑛群 来源:文汇报



整体性提高全体教师专业能力 智慧性创新科学教研思路方略 校本教研的宽度:纵横交叉的增长点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开放、创新、互动”教研文化启示录之三   在教研组织制度的确立上,不能仅看到“事”,而看不到“人”,即只对教研活动本身作出制度性安排,使教师只成为工具而存在。要通过教研制度的建设,实现“在教研中提升教师,在教师的发展中提升教研”。   对校本教研有着深入而细致研究与探索的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发现校本教研系统由两大组织板块,即行政性教研组织与非行政性教研组织。学校对原有行政性教研组采取强化型和学科中心组等形式进行教研功能的重建。非行政性教研组织以其功能和教研质量得以存在和发展。于是,学校通过纵横交叉的增长点,拓展校本教研的宽度。   学校通过构建“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导师综合性评定”的模式,以“集体研讨、分工合作、协作完成、形成流程”为手段,以“自主学习、借助外力、思考实践、自我成长”为准绳,以“专题讲座、资源共享、专家引领、开拓进取”为形式,形成了“营造氛围、成事成人、关注效果、健康发展”的局面,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水平,为全校教师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服务,支持教师个别化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的宽度性能:四种不同类型的教研组织   田园外小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进行教研组织新建,形成了多元化的教研组织,这为校本教研的宽度作了“性能界定”。   他们四种不同类型的教研组织是:   一是多性能的教研组织,不同作用的教研组织,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教研组织,有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为主的教研组织,如教师社团文化组织等。   二是多层次的教研组织,不同教研任务的教研组织,如专家指导团、名师骨干指导组。   三是多范围的教研组织,向不同的范围延伸和开展,以增强教研的边缘效应,如校际联动教研组织向校外拓展,京剧校本课程项目教研组织,实现跨学科校内组合。   四是多形式的教研组织,在空间与时间上拓展,除了面对面的教研外,还创建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网络教研组织形式,如星空论坛教研组织。    校本教研的宽度基石:构建开放型的学科教研组   校本教研的宽度,是与教研组的开放程度相关的。田园外小打破常规,致力于教研组从“封闭式”的内循环向“开放式”的外循环“位移”,以实现教研的内外畅通。   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学校组建跨学科的教研组,过去各学科教师常常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默认对其他学科的陌生,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研上无对话的基础与需要。双语教研组作为一个固定的跨学科教研组,集合了数学学科、自然学科、体育学科、音乐学科、美术学科、英语学科共十三位教师,他们定期在一起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各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各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跨学科的教研组教研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专业的增值。   建立跨学科教研活动机制。“跨学科教研活动”打破年级界限,开展同学科的交流,提高教师融会贯通的能力;打破学科间界限,提倡学科间的整合,培养教师触类旁通的能力。学校以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研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汇报研讨等形式,每个月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听一堂课,所有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个亮点,找到一个缺点,提出一个观点,重建一个环节”;研讨活动流程:集体听课——分组研讨(随机抽签决定小组)——对话交流(上课教师说课、反思;小组代表点评;教师随机提问;上课教师答辩)——专家点评。   如语文教师对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优美、用词不够恰当提出改进意见;而英语教师则对数学课堂的游戏目的性不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游戏应该为教学服务;数学教师对语文课堂中教师语言过于拖沓,对学生的指导不够严密,问题分析不透彻等提出质疑;语文教师、艺术教师指出英语课堂中儿歌的韵律、节奏应更鲜明,变化可更多一些,不要忽视学生的能力。   这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远远超越了围绕每堂课进行研讨的本身意义,它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学习、交流,以便触类旁通,互相渗透,拓展教师的综合知识面,提高了综合教学能力。    校本教研的宽度延伸:创新“校际联动”教研新机制   2005年、2006年起田园外小分别担任了“新基础教育”组际互动组长学校,“区双语教学沙龙”龙头学校,2010年成为首批英语学科教研训基地。除组长学校固定外,其余学校根据每次教研活动承办学校的不同,在组织中以两种身份交替出现,分别是承办学校和参与学校。分四个主要的过程开展校际研讨活动。三方职责明确,按制度规范操作,以校际为前提,以本校为根本的原则,体现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校际互动组织,就是打破了原本仅是同一学校内部教师个体间的合作模式,大力倡导以校为本的校际协作联动。一次次的校际活动,就是在搭建平台开展开放性的跨校校本研修活动。这种课堂教学互动、教学观点碰撞、教学管理探讨、教研组建设等话题,挖掘了校际间的研讨资源,开阔了教师的眼界。2007年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理事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双语教学交流研讨会小学双语教学展示活动在田园举行,共有350余名外语教学专家、教师观摩了活动。    校本教研的宽度平台:五大平台与通识课程   学校将校本教研的宽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相衔接,具体表现为五大平台与通识课程。学校着力完善与发展校本教研的五大平台:通过搭建教师教育和教学展示平台、教师个体实践研究平台、同伴合作互助平台、专家引领互动平台、网络视频互动平台,拓展教师获取教育、教学信息的渠道,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强化教师的专业对话与讨论,积累、丰富和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   为有效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把校本培训作为学校重要的管理项目,整体规划教师培训课程。按教师的需求将课程设计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有三大板块: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发展;学校文化、教育经验的传承;教师文化修养。专业课程主要有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与总结;教育科研实战等。专业课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学校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实施学分管理。同时通过广搭教育教学实践舞台,开展多种教学观摩、展示、比武活动,提高教学比武和展示活动常态化的质量,鼓励全体教师敢于探索,敢于冒尖,在教育教学展示中不断完善、提升自身形象。    校本教研的宽度辐射:星空论坛与教师社团   田园外小的“星空论坛”不受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每当教师有思维的火花出现时,就可立即上“星空论坛”,将自己的想法抒发出来,用不着等到下次教研活动时才去表达,体现了“星空论坛”的快速优势。“星空论坛”能及时将大家最新关注的内容上网进行探讨,体现了其内容新的特点。“星空论坛”活动,做到“三不求”,即不求观点的统一;不求认识程度的统一;不求教育方法的统一。“星空论坛”讨论的内容广泛,涉及教师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教学反思研讨交流”,有“理论学习”,还有“教师心声倾吐”等,再加上论坛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内容广、参与面广的特点。   教师文化社团组织丰富的内容满足了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提出让“快乐伴随工作”,建设了四个主要的教师文化社团——论坛文化社团、文娱文化社团、读书文化社团和体育文化社团。    点题   教研活动,在一些人眼里就是学科组室教师关起门来开会。其实,这是一个老的观念和印象。   教研活动的天地很开阔,时空很大,问题在于有没有心胸。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的“教研文化”,是开放、创新、互动的,因而宽度成就了教师的眼界。    心语 打开心胸与视野   赵瑛群   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科学地开展,具有极大的效应。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校本教研,绝不能圈在本学科、本校的狭隘的“围墙”里。开放、创新、互动的校本教研,不是一口“井”,而是一条“河”。   内容拓宽、活动拓宽、形式拓宽,是校本教研走向更为广阔天地的必然趋势,这样的拓宽,一是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二是现代教育和理想的追求,三是教师发展的需求,四是学生成长的呼唤。   在今天,教师的行当不再是“工匠型”的,应当是“复合型”的,不再有一招吃天下的“便利”,应当有不断提升的“台阶”。   与其把校本教研作为工作,倒不如作为一项事业。站得高,看得远,心胸开阔,视野远大,就能拓宽教师发展之路。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校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1:13 , Processed in 0.0711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