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4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删帖实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5 16:3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之友网》删帖实例

——写给版主王景、李学高的信


学高仁兄、王景贤弟如见:
    昨日登陆管网时,发现西安某杂志社编辑所发的征稿启事帖(在《信息速递》栏)被学高兄及时删除了。很好!谢谢!
    上周,天津某位网民刚刚在咱们网上发出“代写/代发教研论文”的广告帖,就被王景删除了。很好!谢谢!
    后来与王景通电话时,他告诉我,他是在走亲戚拜年的路上用手机上网发现这个广告帖的,马上跟了一帖:“反对学术造假,提倡绿色教研/绿色学术!”然后毫不迟疑地删去了这个广告帖。
    这两次的删帖,表现了咱们的版主对《教师之友网》创站理念的深刻理解,高度的警觉意识和为坛友负责的精神。
    非常感谢您二位!
    坚持“存帖求精/删帖必严/文明办网/公益服务”是《教师之友网》不变的宗旨。
    有了您二位这样的版主的支持,咱们的《教师之友网》才有可能实现“办一个优质网站/可信任的网站”的设想。
    在300多天的网管实践中,我也删去了不少帖子,现在例举如下,供版主们参鉴,也供坛友们发帖/跟帖时参考:

    ▲例一:创站第二天, 删去了拟邀版主“大道无痕”的转帖
    ●事由:“大道无痕”网友是区直学校青年骨干语文教师,拟邀其主持《小语教研在线》版区。该网友欣然应邀,马上投入工作,转帖《南方周末》所发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谈民办教师问题的长帖。
    ●理由:①《教师之友网》既定方针是“只关注学术问题”,不拟介入地方“时政”的热点;
    ②能在《南方周末》发的文章,《教师之友网》不一定适合采用。前些年《人民日报》整版讨论过“同性恋”“女性有权自由处置自己的身体”等话题,但《教师之友网》并不打算将李银河等性学专家的文章转贴过来。
    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定位”,不会是完全“自由”的。《教师之友网》倾向于“严管”“专精”,倾向于严谨的“类杂志化”风格。

    ▲例二:创站第一周,删去了我的青年朋友、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刘舜仁弟的三篇文章
    ●事由:与原杨店高新小学刘舜小友君子之交多年。小刘在《教师之友网》上发了一篇长文赞颂管季超对青年教师的热心帮助。
    被管季超删除。
    ●理由:①创站初期,原创帖甚少。如果在这有限的几篇帖子中,就有好几篇是赞美管季超的,不合适!
    ②《教师之友网》是为教师提供学术资讯和学术交流平台之用,为提高本职工作效能而办,管季超会力戒过于“私人化”,并不想借网站“扬名”。
    时隔300天,郑重向刘舜小友道歉!谢谢你对我的鼓励。
    等我死掉之后,希望有一线教师写文章称赞我一下。

    ▲例三:在去年“5·18”孝南教师表达诉求时,连续三天守在电脑旁删除讨论工资问题的帖
    ●事由:孝南几位教师网友以“网名”在《教师之友网》上发帖,要求管季超“出面说话”,转贴来《槐坛》上若干帖。
    被管季超删除。
    ●理由:①同例一。
    ②管季超是唯一用实名在网上表达个人观点的孝南教师网民。
    ③假如管季超要表达个人诉求,也会选择用实名在《槐坛》上发言,不会在《教师之友网》上匿名表达。
    ④明确赞同孝南教师在《槐坛》表达诉求,支持网友“东门之杨”发帖;明确反对以“局长他爹”之类网名发表仅仅只有诉求而不敢承担言责的帖子。
    ⑤管季超只是“教研员”,并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季超能吃几两干饭,心知肚明,不想分心太过。

    ▲例四:删去了兄长“杨柳风”的十余个调侃帖(打油诗帖)
    ●事由:“杨柳风”网友是我的兄长,是他最早代我上传帖子的。
    此兄热心支持《教师之友网》,在本站发表了十余个调侃风格的打油诗帖。
    大多被管季超删除。
    ●理由:①再亲密的朋友,再深的感情,都不会成为我删帖时的“心理障碍”,即或教育局局长亲手发的帖子,只要不吻合管季超为《教师之友网》确定的创站目标,照删不误!!
    ②管季超在《槐坛/风情》栏中发帖也弄些调侃的/“日白”的,但在《教师之友网》上则尽力克制,倾向于严肃。因为,各自的定位和网管风格不一样。我们的网站有许多女教师在看,许多外地坛友在看,许多非教育界人士在看,严肃庄重些好!
    兄长勿怪!

    ▲例五:删去了几位版主过于“私人化”的帖/删去过管季超本人发的帖
    ●理由:①维护本站网管风格的一贯性。
    ②咱们的网站是“只赔钱,不赚钱,永不放广告”的公益网站,不必在意网站是否“热闹”。某些网站跟帖一跟几十楼,但并无太多有价值的好跟帖,咱们不必盲目“跟风”效仿。
    ③即或为了交流/互通信息而发了“闲帖”,时效过了,作用起到了,也可以删除。
不能以大量口水帖浪费坛友翻页的时间。

    ▲例六:删去了网民以网名所发的《杨学军副局长到×××学区讲校本教研》的图文帖
    ●事由:网民以网名在本站发出孝南区教育局副局长(分管教研室)杨学军同志至某学区讲“校本教研”的图文帖
    管季超一见,即删除!
    ●理由:①本站创站之初,即已明言,凡新闻类稿件,提倡实名发帖,文责自负。稿件应符合新闻体例,有学术涵量。
    ②管季超认为,教育局分管局长的责任是看准人、用好人、指挥调度,而非代替教研室主任亲自查考勤,代替教研员去搞纯业务性工作,甚至代替音乐教研员管季超亲自选定音乐“兼职”教研员。
    ③既然如此想的,就动手删帖,一秒钟也用不着去想。

    ▲例七:管、王、李、鲁、宋等本站网管删去了30余个各类报刊的征稿帖、启事帖
    ●事由:《教师之友网》运行到200天之后,影响力日增,有二十余家报刊(其中不乏国家级报刊)的编辑在本站发征稿帖。被咱们网站的版主们一一删除!
    ●理由:①《教师之友网》是公益网站。作为“论坛”,理论上谁都可以自由上传,但实际运作时我们会严把信息可信度的“关”。孝南实小朋友发的征集校史资料的启事帖将永远保留,任何一位学区教研员以实名发帖都可保留。但某些以“网名”发出的自称是“国家级杂志”的组稿帖必须删除!因为发帖人并未事先通过“短消息”或手机通话等任何方式与本站各栏目版主取得联络。为保证本站所发信息的可信性,必须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②如果有报刊杂志欲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征稿/组稿信息,我们欢迎!但必须挂号邮寄样刊/样报,经证实为合法教育类/文化类报刊后,可以实名发帖,本站予以存帖,给以义务配合。

    哪一类的帖子肯定不会被删帖:
    ①全国各地一线教师所写的原创教学教研文章、以实名发出,言责自负,即或短至几十字或文章质量并不甚高,也不会删帖!
    我们欢迎一线教师的原创稿件。
    我们尊重实名发帖者的劳动。
    ②有根有据、实名发出的批评管季超教研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的帖子不会被删。
    ③态度鲜明、用语文明的批评/评议性跟帖不会被删除。

    《教师之友网》有坚持,将择善固执、一以贯之;有包容,但前提是尊重我们的网管风格。
    《教师之友网》不“自由”,因为我们并不想用“媚俗”来迎合网友,而是有明确主张、有所倡导;
    《教师之友网》天地广阔,您尽可以在此表达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展示您的教学实践、学术成果。
    此帖写给李、王二位同仁,也写给关注本站发展的网友。


管季超   

2009年2月6日


用户不得在本站论坛发布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9.连锁信件,金字塔方案及蛊惑性文章;
10.任何涉及他人版权的资料的非法复制和传播;
11.任何未经本社区许可的任何广告;
12.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09-2-5 20:16:48 | 只看该作者
          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卓越的追求!
3#
发表于 2009-2-6 15:05:5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看来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支持
4#
发表于 2009-2-10 19:52:40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2-11 16:51:5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希望更多一些本站独家首发原创贴!
6#
发表于 2009-11-11 19:08:57 | 只看该作者
顶!!!!!!!!!!
7#
发表于 2009-12-12 07:07:26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1-3 09:05:34 | 只看该作者
用新闻纸托起人文精神的太阳[zt]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当我们不得不以清醒的眼光关照我们处身的时代,我们无法不再次想起英国经典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为一个复杂的时代所下的断语。
  我们和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每一名在校大学生,所面对的时代,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最好或者最坏,成为一个高悬于我们头顶的巨大困惑。
  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否认所面对的现实:经济主义的太阳正冉冉升起,普照世人为金钱而奋斗的背影,娱乐主义的翅膀正自由挥舞,鼓噪大众喧哗而骚动的内心。而人文主义——这一鼓舞并引领过全人类崛起的太阳,在此刻正日薄西山,光芒黯淡。
  时代在追逐金钱与财富,大众在追逐感官的廉价娱乐与短暂刺激。而使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文精神却被最大限度地冷落并逐渐遗忘。人文精神从未像现在这样被整个时代所忽略,作为报复,经济主义、娱乐主义的异化力量正在飞快地把丰富热情的人、真善美的人改造为冷冰冰的机器。从此,人类伦理的字典,将不再有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有人与机器的不同。
  人在人文精神的真空中被异化为机器,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时代里所遭遇但并不自知的最大暗疾。身陷困境而不自知,是为悲剧。
  人文精神的整体式微,大学亦无法幸免。在当代中国众多的大学里,对科学的崇拜导致科学主义盛行,对就业的期待导致实用主义盛行,对娱乐的迷恋导致虚无主义盛行。而人文教育在大学的序位排列中却一退再退,人文传统、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里一失再失。大学已很难向社会提供“沉静、清洁、定力” 的精神力量,已很难承担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的沉淀和传承的神圣任务,已很难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全人”。
  刻薄一点地说,作为民族高贵与尊严象征的大学正逐渐地沦落为一个个科学研究所、职业技术培训所和时尚娱乐产品倾销地。但这不是我们的国家、我们正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民族所期望的大学!不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工作者所期望建设的大学!更不是那些身处其中的学子所期望的大学!
  大学何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大学为社会培养“文理融通、人格完全、志向坚定、理想远大”的真正人才,而非被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所控制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学若想真正成其为大学,若想真正承担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重任,若想培养出为时代所急需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先使自身成为人文精神的养习场,必须尽快提升人文教育在大学里的序位,必须尽快加强人文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精神家园的建设,必须尽快为大学生“精神成人”“补钙”。
  让大学成为人文精神的养习场,成为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和培养人、造就人的园地,是一个已为党和国家及众多有识之士所要求、所倡导、所关注的系统工程。大学要想有效加强人文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除了自身必要的硬件建设之外,关键的前提是要通过积极主动整合各种人文精神资源,尽快矫正知识缺失、文化缺失、价值缺失、道德底线缺失的教育现状,以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大学通识教育开启大学生心智,开阔大学生境界,为学生的全面、理性的发展提供精神资源,使他们借助健康的精神力量尽快成长为健全的个人,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最大的力量。
  而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报*大学人文版》创刊的初衷,也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崇高使命。我们因大学人文精神的困境而诞生,我们将伴随大学人文精神的复兴而生长。抱一颗拳拳之心,我们愿与努力加强人文教育的中国大学共同奋斗,以我们的坚强担当为建设大学生精神家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传统、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尽一份力量。我们愿与全国在校大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以我们的资源为开启大学生心智、开阔大学生视野提供一个窗口,为展示大学生才华、实现大学生价值提供一个平台。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与中国高校的每一名学子拥有同一份日历、同一种视野、同一种步伐、同一种心跳。
  我们将用洋溢青春气息的彩色新闻纸,为象牙塔里的每一名大学学子送去起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温暖阳光。
  我们将用色香味具全的人文知识大餐,为象牙塔里的每一名大学学子提供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滋养。
  我们还将用我们的爱心与双手,帮助象牙塔里的每一名大学学子顺利登上就业与创业之船,在社会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岁月悠长,我们将用一张新闻纸,托起大学人文精神的火热太阳!
9#
发表于 2010-2-2 00:15:47 | 只看该作者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10#
发表于 2010-3-28 09:20:10 | 只看该作者
浅议网络公共舆论和舆论场把关

2009-03-07
作者:刘英翠  来源:《青年记者》


   ——以“崔真实自杀事件”为例  ● 刘英翠


  韩国影星崔真实走得很突然,关于谁是真凶,大家莫衷一是,但这起事件却在激起网民大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网络公共舆论的争鸣。其中一家网站上写到 ...

 ——以“崔真实自杀事件”为例
  ●  刘英翠
  韩国影星崔真实走得很突然,关于谁是真凶,大家莫衷一是,但这起事件却在激起网民大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网络公共舆论的争鸣。其中一家网站上写到:崔真实的死,让这个国家的网民看到,不负责的言论杀伤力有多大。网络公共舆论应当走向何方,舆论场把关何时才能形成体系、走向正轨?这些问题应该开始触动媒体研究者的内心。  
  网络公共舆论的“双刃剑”性质
  学者林恩全认为,网络公共舆论是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网络公共舆论即网络时代公共舆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其除了拥有自身的特性外还拥有着和公共舆论一样的“双刃剑”性质。
  网络公共舆论的“双刃剑”性质决定了其两面性的存在,论其民主以及好的一方面,其可以使网民的政治情感得到宣泄,政治愿望得到呼应,有时也可以促使舆论事件的水落石出或是舆论人物的沉冤昭雪;但论其暴力的一面,我们发现在Web2.0时代,由于大部分情况下网民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致使网民缺少了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约束,于是也就容易不自觉地产生暴力倾向。
  审视“崔真实自杀”事件,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网络暴力也正肆无忌惮地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触犯着道德底线。所有发表言论的网民都在不自觉中充当着“网络暴民”的角色,不过,这起网络公共舆论暴力事件却也让我们看到,网友在口诛笔伐崔真实时虽然都给各自冠以了道德的名义,却无情践踏着主人公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刘建明在《舆论传播》一书中说:“舆论人表达舆论意见时,往往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多数舆论主体是普通群众,他们虽然赞成某一种舆论立场,但让他们完整而深刻地表达这种舆论意见却是困难的。”鉴于此,只有从总体上提高网民的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网络公共舆论的表达才可能往好的一方面发展。
  Web2.0时代的舆论场把关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先生对舆论场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即“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笔者将舆论场把关分为三个层次来谈:
  1.网站编辑的把关
  在Web2.0时代,网站编辑作为最重要的传统网络“把关人”,其原本垄断性的传播权力受到了削弱,只是依旧保留着对信息的修改和删除等一些权力。然而网络编辑这个把关人的地位却是不能颠覆的,就目前来看,网络编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把关:
  其一应以受众为本位,充分尊重受众的文化与价值观、心理需求与利益关系等;其二应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使自己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的主体作用;其三应该建立一整套的验证系统,以确定网络参与人员的身份,使用户与网络之间达成一种“信任关系”;其四应在尽量营造一种良好氛围的同时建立一种健康的网络伦理,如果必要可以限制某些网民的访问权或是进行系统封杀等。
  2.网民的自我把关
  其一需要网民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不盲从;其二论坛版主应自己承担起意见领袖、议程设置和引导舆论发展方向的责任;其三是提高网民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更多地掌握网络传播的技术;其四便是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者,使之胜任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尽可能在未来网民的成长起步阶段培养起他们的网络素养。
  3.网络法制把关
  网络法制把关是对网民和网络编辑把关的一种补充,从大环境上来说,网络法制制度虽然只是从外部给了网络一个安全的保证,但实际上起着最后一道强有力关卡的作用,使得社会各种传播活动不至于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其一需要与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联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些成文或是不成文的规定,从而使得各个互联网信息平台都可以畅通无阻;其二就是网络管理部门应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把关制度,为网站提供政策指导和行政监控;其三则是建设一系列的网络法制学校或是将网络法制课程纳入中小学和大学的必修课程。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网民的立场和态度变幻于网络自发或是编辑设置的议程之中,然而笔者认为只要网民、网络编辑和网络法制在舆论场上把好关,同时网民和公众做到为自己负责,为网络负责,为整个社会负责,那么Web2.0时代的网络空间将会变得善意而又沉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1月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50 , Processed in 0.0885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