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教科书中鲁迅《祝福》的标点符号 闲暇时分,翻阅高中语文教科书,再读鲁迅《祝福》。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心得。这次就文中的有些标点符号,做些探讨。
翻看封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封底:批准文号:鄂价工农〔2009〕281号。
⑴——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⑵——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⑶那是,……其实现在,我说不清……。
⑷——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豫感应该做个注解的,毕竟跟今天的语汇大有不同。)
⑸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
⑹“可恶!然而……。”四叔说。
⑺“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开玩笑么?”
⑻“然而……。”四叔说。
⑼——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⑽“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⑾“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⑿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⒀“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一、关于省略号加句号
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规范的要求是,省略号后不用带句号或是感情号之类。至于鲁迅的文章,所处的时代不同,在那个时代,像他这样的名家大腕,谁也不会也不敢说什么,在今天看来,类似⑴⑵⑶⑷⑸⑹⑻⑼⑿:……。像这样的用法算是一个错误。怎么处理这样类似的问题?我觉得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改他一两个标点符号也不算什么大事。另外,这可是教科书啊,是学生可以模仿的范本,如果不改,学生要引用名人的用法你说是对还是错?我觉得去掉省略号后面的句号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前后两段引用他人的话,两段之间夹着的说字后面的标点
模板是:“……”某某人怎么怎么地说“……”
本文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说,“……”如⑺等;
一种是“……”说。“……”如⑽、⑾、⒀。
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规范的要求肯定是前者,让人不理解的是,既然文中有前一种用法,为什么还要有后一种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用法?理应将后一种用法改为前一种用法比较好,让学生潜移默化学到的是今天认为是正确的东西。
为了证明我所看到的书是正版而非盗版,又找一学生借来一本,封底:批准文号:鄂价工服〔2010〕238号,我所讲的上面一、二两种情况,第一种也一样,第二种就如我所言,全改为“……”说,“……”了。既然是可以改动的,何必改一半留一半,不如全改过来,便于中学老师教学,也有利于推进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另,两种书的批准文号,一是:鄂价工农[2009]281号,一是:鄂价工服[2010]238号,且不说它们是不是正规的书号,用以括年号的括号都是方括号即[],规范的文件号括年号的应该是六角号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