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男生班的写作教学实验
日期:2012-10-25 作者:沈红旗 来源:文汇报 | | 来自男生班的写作教学实验 沈红旗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第八中学首届男生班班主任 学校筹办男生班,我自告奋勇担任班主任。接手男生班之前,通过广泛调研,我们分析了高中男生的特点。他们的表现通常是富有热情,缺乏韧性;足够机智,缺乏细致;胸有大志,很难落实;理科优秀,文科欠缺。现实印证了我们的预判。 对此,我们精心构建了男生班的语文教学计划,写作自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编制了一套完整的写作序列,设计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旨在使写作与学生的文学阅读乃至精神成长推挽互进。我们预想到了各种困难,也设计了不少应对措施。如果可能,三年之后,我希望男生班每个学生都能编成三本集子:《我的青春相册》,用感性的文字记录下三年如火如荼的岁月;《我的思想纲要》,记录下自我独特的理性思考;《我的班长日记》,记录下管理能力提高的成长轨迹。 高一新生军训之前,我满腔热忱地认为这次活动一定能为学生积累大量新鲜的写作素材,涌现一批清新的佳作,为每位同学将来的作文集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收齐第一次的军训日记,我不由得背脊发凉——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只写了两三行字,明显是敷衍交差。第二天,一个小时的思考换来的同样只有牙膏般挤出的三两行字。我顿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正常的指导可能无济于事,唯一的出路只能尝试一下跨越式突破了。 连续几天我未收军训日记,要求学生放松心情,随意记录,写不出不硬写。同时,我选了一篇行文幽默的《军训剪影》,是以前学生写的作文,请学生们分析作者是怎样捕捉细节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解的方法,细分军训中的动作,如踢脚、摆臂、立正、对齐、报数、向后转、齐步走等;细分寝室中的用具,如枕头、拖鞋、衣架、风油精、迷彩服、拉杆箱等,尝试用《魔鬼辞典》的笔法进行一句话点评。缓坡的有意设置,使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感慢慢消散,思维逐渐活跃起来。 由于受伤,一位同学留在了寝室,我顺势指导他写作《致敬教官》一文。几经修改,一篇可以模仿的佳作产生了。同伴佳作的引领,其效果要胜于名家名作或教师下水,尤其是修改过程的展示,让学生们直观地体验到好作文是要锤炼打磨的。 军训中的写作指导必须删繁就简,避免术语的纠缠。我提出写作思维的两个方面就是集中和拓展。集中即让主题明确再明确,让角度细小再细小;拓展即让层次丰富再丰富,让细节具体再具体。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我见缝插针地增加了一些活动,如设计班歌、班徽,庆祝集体生日等。军训结束回家的当天,我给学生布置了八件小事巩固军训成果,包括自己洗一次衣服,整理一次房间,在家里扫一次地,叠一次被子,轻轻地关一次门,走一次正步,为父母盛一次饭,叫一声“妈妈”等。我希望通过多样的活动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建构良好的师生交流探讨的写作平台。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写作指导就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 七天军训,匆匆而过。为了让军训效应持久一些,我建议每位同学各自独立完成一份军训小报,可供参考的栏目有:人物素描——教官、同学、宿管阿姨、卫生老师……可写对象其实不少;酷暑练兵——主战场的故事总是特别多;寝室内外——对不少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自然有不少新鲜事;食堂一景——排队,分饭,不同的吃相……可以取景的地方也不少;趣事一串——多年之后关于军训的回忆可能只剩这些趣事了;名言一组——豪言、警句、幽默语、感叹语……不经意间能够展现不同的个性,再现不同的场景;军训感悟——不需长篇大论,哪怕一首短诗、一句隽语,都能概括军训的收获。 通过军训写作,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男生班的写作是弱项,这其实跟男生的个性也存在关联:观察不细,缘于粗枝大叶;行文不畅,缘于韧性不足;而思考不够深入,似可归因于课外阅读量的不足。但我相信,找准切入点,通过恰当的指导,提高男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经过指导,学生再次交上来的作文已洋洋洒洒一大篇了,还涌现了不少可圈可点的佳作。男生班的作文教学实验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