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7 17:5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教育报》北京1月31日讯(记者
柴葳) 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今天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教育科研要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过程中发挥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袁贵仁指出,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我们要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增强自信,更有成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把我国教育科研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明确任务,突出教育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地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宣传先进理念,回应群众关切,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求真务实,不断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增强大局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高度重视成果转化。三是加强领导,营造有利于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教育改革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科研队伍。 
  袁贵仁希望教育科研系统抓住机遇,勇于担当,努力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成为提出政策建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成为开发教育策略、服务教育实践的“设计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宣传队”,努力开创教育科学研究新局面。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江苏教育厅、中国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教科院、军事教科规划办、江苏情境教育所作交流发言。各地教育部门、教科院所、教育科学规划办及有关高校、教育学术社团、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1日第1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7:59:32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7:59:58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22:08:06 | 只看该作者
必须加强基于实证的研究    “10年前,我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观念和理念的改变,现在不是了,因为观念、理念已经发生变化。现在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必须有基于实证和基于科学的研究。”
  在2010年12月8日~9日于浙江宁波举行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报告会上,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的发言引起了全场共鸣。
  “我自己画了一个图,描述了基于实证的教育是什么样的。首先,无论什么时候,教育都需要哲学、价值观的引导,就像医学和工程一样。其次,在哲学、价值观的指导下,基于实证的教育来自专业的智慧和实证的研究。专业的智慧是什么?个人实践经验、传统观念和方法。过去我们大量获得的就是这些。但专业智慧并不等于科学。”
  韦钰院士形容依靠经验的改革为:“这个拍一下脑袋,往左边转一转,那个拍一下脑袋,往右边转一转,再有一个人拍一下脑袋,回来了。”
  她说,实证的研究包括学习科学和转化研究。人是怎么学习的,直到21世纪人类才弄清楚,它涉及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发育科学。还有一些与教育直接相关的转化科学如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不断涌现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进一步揭示教育规律,需要我们消化吸收,及时转化为教育行为。
  由此出发,教师需要了解发展科学和学习科学方面的知识:第一,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包括身体、认知、语言、社会、心理、道德、情绪等不同领域的发展以及相互作用;第二,了解个人的先天条件和环境共同作用决定了发展;第三,了解学生发展有不同的模式和轨迹,它们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在代表获奖者发言时也深有感慨地指出:“教育研究不能靠拍脑袋拍出来,不能靠媒体的宣传鼓捣出来,它要有大量的实证,要有严格逻辑的审视,背后还要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公共关怀乃至忧患意识。因此,科研成果既要关注目标的指向性,更要关注过程性和生成性。”
  从这次获奖成果看,研究比较深入、影响力比较大的成果,多半在方法上胜出一筹。例如上海的《青浦实验:新世纪教师“行动教育”》,其关键词“行动教育”即源自“行动研究”。浙江省的校本研修之所以取得成效,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及时推广了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等研究方法。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后‘茶馆式’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十年研究实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循环实证”。江苏无锡锡山高级中学在开发高品质的校本课程中,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校本课程领域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创新能力、特长爱好、 学会交往,最不需要关注的是:认识学校、地方文化和学科竞赛,与老师们“想当然”的内容相去甚远。可见,评估学生需求不可“过分自信”。
  那么,是否研究方法“实证”了,就一定能出研究成果?当然未必。
  “教育科研要杜绝一切浮而不实,杜绝一切因循守旧,要努力创新。创新不是故作新颖,不是用西方的话语方式来‘唬人’,也不是‘在文化的脂肪上瘙痒’(朱学勤),而是需要有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认识,对研究动向的敏锐把握,需要有宏阔的视野、准确的判断、深邃的思考。最重要的是接上传统,一个被历史检验过的传统,只有守正,才会出新。”尹后庆认为,“广大教师来自草根,他们的课改研究成果因为‘接了地气’而更扎实更有成效。”
  研究更需要坚持。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她说:“我只是像一个竞走运动员,脚踏实地,执著地一步一步向前跑。激情与想象让我为儿童幸福成长而追求教育的完美境界,从蒙 到清晰,从清晰到急切。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追求,驱动着我去学习、去研究。一个目标,一个心眼,一股子劲,使成果日渐自成体系。”
  韦钰院士领衔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对5~12岁儿童开展探究式的科学教育研究,一做就是10年。后“茶馆式”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段力佩先生提出的“茶馆式”教学发展而来,一做也是10年。上海青浦实验,一做就是8年……
  时间不只是长度,它还是沉淀体,是“历史成果”的试金石,更何况,教育本身就是具有效益滞后性的实践科学,教育研究必须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言以蔽之,基于实证的研究,是在把课程教学进一步引向科学,引向人的身心成长与发展规律,引向更高的教育质量。
  愿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0:37 , Processed in 0.0783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