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东史学的殿军”章学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0 11:2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东史学的殿军”章学诚
http://www.sxywh.cn  时间:2012-7-26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人,是清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著名史论家。他不仅继承了浙东史学注重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史学领域创立了自己的尚意史学理论体系,对清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后世称他为“浙东史学的殿军”。
章学诚出身于读书人家庭,少年时酷爱文史书籍,且能举其得失。后寓居北京,游于内阁学士朱筠之门,得以遍览群书,并与钱大昕、邵晋涵、戴震诸名流往还甚密,讨论学术源流及异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进士,其后历主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讲席,纂修和州、永清、亳州等方志。后来得到湖广总督毕沅的器重,入其幕参与《续资治通鉴》纂修,又主修《湖北通志》。晚年将家眷从亳州接回会稽,自己则离湖北而游扬州、安庆、桐城等地,继续从事讲学与著述。章学诚的著作甚丰,主要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文集》、《乙卯札记》、《丙辰札记》、《史籍考》等,其《和州志》、《永清县志》等也很受世人推重。著作后人编为《章氏遗书》。
《文史通义》内篇6 卷、外篇3 卷,是章学诚自35 岁时始着之书,经20 余年的竭思尽力,积文而成,是章氏探讨古今学术、文史、教育等文章和论学书的汇编,凝结了章氏的毕生精力和思想精华,可以说是章氏的代表作。这部著作,对清初以前的史学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许多史学新观点,把中国古代史学理论推进到最高阶段,是堪称能与唐刘知己《史通》匹敌的第二部史学理论巨著。
第一,“六经皆史”的学说。《文史通义》开卷便宣称“《六经》皆史也”,以为《六经》皆属先王的政典,记述了古代的典章制度,说明史之源起先于经,并且指明经术乃是三代之史而为后人所重视,提出学术必须“切合当时人事”。这个命题的提出,源自章氏史学“经世”的思想,不但将史学的产生上溯至《六经》之前,而且扩大了古史研究的范围,对先秦史学史和史料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第二,欲为良史,必具史德。章氏发展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于“才、学、识”之外,提出“史德”问题。他认为,“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着书者之心术也。”这是说,史家治史要有尊重历史真实的基本态度,即“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态度。这是“欲为良史”的基本条件。
第三,有“史意”方能“别识心裁”。在章氏看来,“史识”是史家的具体论断,“史意”则是史家的思想体系,即作史应有创新,成“一家之言”。他把“史意”的思想概括为:一是明大道,二是主张通古今之变,三是重家学,四是贵独创。基于这种观点,章学诚把古往今来的史书划分成两大系列,一是撰述,一是记注,而“圆以神”、“ 方以智” 则确定了史学的两大宗门。“圆”指体例上的灵活变化,使之能充分反映历史认识;“方”指体例的严整有序,使之能储备、容纳尽可能完备的历史知识。“圆以神”的撰述和“方以智”的记注各有优缺点,不能相互代替。这是史学“心意”和“别识心裁”的具体要求。
第四,方志“乃史体”。我国方志起源很早,但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提出系统的理论主张,始自章学诚。梁启超把他誉为中国“方志之祖”、“方志之圣”。改革开放后中国修志热潮兴起后,他的方志学说还被用来当作启蒙理论学习。章氏不但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等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将其主张贯彻于具体的编修方志的实践中。他认为,方志“乃史体”,与地理不同,二者不能混淆,这就从性质上划分了方志与地理的区别。至于方志的内容,章氏认为,它既然属历史,专载一方,就不应只重地区沿革,而轻一方文献。因此,在体例上,他主张方志立三书,即记载大事记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以及作为附录的“丛谈”。为了征集文献资料,便于编修方志,章学诚还提出了各州县建立志科的主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2:45 , Processed in 0.067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