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14: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写作
【作 者】周春林
【摘 要 题】阅读与写作
【正 文】
  全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极具魅力的作文题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题干简洁,指向集中。全命题作文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单句,简洁明了,不枝不蔓。考生拿到题目,没有其他思想干扰,可以集中精力构思成文。但由于其指向性明确,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第二、限制严格,题蕴丰富。形式上严格的限制与丰富的题蕴本是一对矛盾,但这也正是优秀的全命题作文的魅力所在。如“掌声又响起来”这个作文题中的“掌声”意味着成功,“又”则暗示是第二次,命题者显然是要考生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再成功”的情感变化作一次人生探索,这正是在严格限制之中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独特感知。第三、避免虚构,体现公正。相对于其他的作文命题形式,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较小,猜题、押题成功的几率也很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考试的公正性。
  时代在前进,全命题作文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近年来它以更加成熟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了减少审题障碍,让考生步入选材自由和立意多元的开放状态,许多考区变传统的“文题+要求”的形式为“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形式。所设置的提示语或导语,或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或帮助考生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或帮助考生拓宽选材空间,命题人尽力拓展文题内涵,给予文题以更宽广的外延,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灵感,拓宽立意和选材的空间。这种形式较好地把握了文题限制和开放的关系,考生既能有针对性地写作,又能全力展示自己最佳的写作才能。相信这样的全命题作文还会沿用下去。
  半命题作文作为中考作文的另一种题型,在中考中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自己“独立门户”,另一方面还积极充当选题作文里的备选项。2006年占15%左右,与往年持平。半命题作文让考生自由填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指定一些词语,又有一定的限制性,适用于选拔性考试。不过,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考题形式会更合理,指向会更明确,内容会更全面。笔者预测,2007年半命题作文将会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写作提示会更加明确,半命题作文只有题目与简单要求的传统面貌在2006年得到了极大改观,命题者巧妙地借鉴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把“材料+题目”、“题目+提示语”的合理形式引进了半命题作文,出现了题型不同、思路却一脉相承的科学形式,这对激发考生写作灵感、打开考生写作思路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写作内容将会有所扩展,由过去以自我类为主的写作内容逐渐向社会、文化、人生等角度延伸。三是地域特征会继续呈现在作文中。四是“独立门户”的几率会下降,但它仍然会充当选题作文的备选项。
  一、全命题作文突破新技法
  1. 审清题眼和限制词。全命题作文的限制性使得题目显得“封闭”,审题稍有偏差,便可能全盘皆输,因此写作全命题作文,审准题尤为重要。如何审清题意?关键是要审清题眼和限制词。具体来讲,我们应力争做到以下三点:(1)挖掘题蕴。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应认真体会其深层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一题就是一个比喻型标题,除表层意义外,我们还应探究其深层的比喻义和象征意义。(2)吃透题眼。题眼一般针对那些短语式或单句式的文题而言,要对文题的关键词或限制词进行甄别。如“掌声又响起来”中的“又”,在次数上予以要求;“十六岁的天空”中的“十六”,意味着特别的年龄;“架起一座桥”中的“架起”,隐含着原先缺失之意。只有抓住题眼构思,行文才能体现题目预设的内涵。(3)抽象概念形象化,形象文题哲理化。全命题作文的题目大致可分抽象型和形象型两大类。“真挚”、“谦让”、“沟通”、“门”四个独词文题,前三个是抽象题,“门”属形象题。抽象题要形象化,就要围绕所给词语用形象具体的人和事反映它,避免空洞的说教。比如“谦让”,你不能单写什么是谦让、谦让的作用等内容,而要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形象描绘使文章显得更有力量。对“门”这样形象化的题,我们可以使之哲理化,在具体的描绘之后,上升到理性层面,力求体现出对它更深层内涵的认识。
  2. 时空穿梭,立体拓展。“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立体感来自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一是时空。我们从名家名作中,可以感受到这种典型特征。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全文仅84个字,但意蕴深厚,感情起伏跌宕,别有情致。开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尽显孤独和寂寞,同时又写出遭受打击之后的抑郁和忧愤。“月色入户”是欣慰,其时,东坡是“罪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独有月亮多情似故人,殷勤探望。“欣然起行”写出其内心的喜悦。“念无与为乐者”是失落。“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写急切。“怀民亦未寝”是心有灵犀,写大喜。“相与步于中庭”写愉悦,写陶醉。“伺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写乐观豁达。而读者与东坡相携步于中庭,感受到的除了月色,更深的是他那如波涛般起伏的情感变化。至于时空变化,就是今昔对比、地点转换,而情感尽在其中。
  3. 对接独特的生活体验。考场成功之作,大多注重选择新颖的个性化的材料,也即课标所说的“独特的生活体验”,以求不落窠臼,引人入胜。发散思维,避免落入俗套。全命题作文,因其题目的唯一性很容易造成选材千篇一律,因此开始写作之前,一定要竭力避免与其他同学撞车。比如写“距离”,有同学写与邻居改善关系,楼上漏水,厨房发水灾,邻居帮助,于是消除距离,感慨“远亲不如近邻”。可能这种经历带有普遍性,结果出现了好多这样的“距离”。还有写与父母消除距离的,题材老套,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打了折扣。而有一位同学则避开同类题材,写自己的登山感悟:“人生便是一个跨越距离的过程。在乎的不是看到了多美的风景,而是看到了多少的风景。距离总是漫长的,所有人都一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痛苦过、失望过、坚强过,这是我们在距离上流下的汗水。而这正是你一直梦想得到的那种精彩。”显然这位考生的思考有新的内涵,写出了自己的体验。独特的生活体验还来自于对生活中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精彩片段、难忘瞬间等细节的描写。如写“和你在一起”,有同学写窗台上的一盆宝石花。他这样写道:“你那么安宁,静静地、默默地在窗台驻步,不发一语,却让人真切感受到你的存在。是的,有时一些小飞虫,从眼前滑过,在我的文字间从容不迫地踱步,也同样让我体验到生命的可爱。”你看,作者写小飞虫“在我的文字间从容不迫地踱步”,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细节描写。
  二、半命题作文突破新技法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一半命题”的权利与空间。半命题作文的填题看似简单,但个中颇有奥妙。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构思技巧。我们只有掌握了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1. 补题要便于展示自我特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人的素材入文至关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自由,补题时一定要充分加以利用。例如,写作中考作文题“我从______学到的”,该如何补题呢?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你是一位音乐迷,对动听的歌词与优美的旋律自然会情有独钟;如果你是一位文学迷,对诗词典故与文坛轶事或许可以信手拈来……结合自己的“音乐”、“文学”等特长下笔,也许并不是一件难事。写作“______让我陶醉”一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乐曲让我陶醉》便是出自一位音乐爱好者之手,文章以歌词开篇,在乐曲中收束。小作者以激扬、婉转、典雅的旋律,营造出美不胜收的意境。
  2. 补题要力求突出个性风采。半命题作文写作容易受到两方面的局限:一是受提示语的影响。如2006年广东深圳市中考作文题为“让______走进心灵”,试题中提示:可填入“勇敢”、“宽容”、“善良”、“快乐”、“音乐”、“幸福”、“正直”、“感恩”、“明月清风”、“灿烂的阳光”等词语。不少同学便不假思索,随意挑个词便开始写作。据统计,填入“勇敢”和“善良”的就占到了20%左右。二是受日常习惯的影响。写作文题“把_____带给_____”时,考生不是“把幸福带给父母”,就是“把快乐带给同学”,立意平平,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其实提示语起到的只是“引”或“导”的作用,我们要学会在这条看似普通的“横线”上做文章。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摆脱提示语的拘束,学会从提示语之外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如深圳考生拟出的“让江南烟雨走进心灵”和“让历史走进心灵”,前者满载诗情画意,后者文化底蕴深厚,这就使得立意与选材两方面都与众不同,胜出一筹。另外在角度上也要讲究出新。从反面立意,有位考生拟出了“把失败带给同学”,便极具悬念感;还有一位考生拟出“把欢乐带给自然”,用童话展开,则新颖脱俗。
  3. 补题要做到紧扣题旨文意。半命题作文在提供中心词的同时,往往还有一个画龙点睛的题眼,因此,补好题目之后还得有一个仔细的审题过程,以便抓住题眼,紧扣题旨。有些同学担心时间不够,看到题目便匆匆动笔,这是相当危险的。如中考作文《友情依然》中“依然”一词,就暗示着我们的友谊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出现过一些波折,这道作文题从“雨过天晴之后的友谊”或“一场误会”等角度下笔,中心就不会出现偏差。如中考作文题“我多么想______”,所写的内容应该着重写出自己充满渴望的内心世界;“寻找______”,则要尽量突出“不平凡”的“寻找”过程。
  三、例文诠释
  例1. 笔。要求: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请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否则扣分。
  (2006年广东省非课改区中考作文题)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字:“笔”。据报载“许多考生大呼没想到,教师也颇感意外”,说明命题确实匠心独运,有效地避免了虚构和套作;不过本题审题、立意难度都不大,考生也反映比较容易上手,其原因在于独字式题目,和双音节题目、短语式题目相比,字单意丰,自由度很大。事实上除了题目不能自拟之外,这无异于一则话题作文,文体可以自选,立意也可以自定。
  当然,要写好这个题目也不容易,关键要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细分题目我们知道,词语的字数越少,其意义的外延就越大。独字式题目,其宽阔的外延虽然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但其中也埋伏着写空写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学会对题目进行有效的分割、限制,宽题窄做,文章内容才会具体而充实。这个题目,既可以进行分割话题,如笔的形态、笔的历史、笔的功能等;也可以在其前后添加修饰语加以限制,如文人的笔、外交家的笔、笔的烦恼、笔的喜悦等,这样,题目的范围小了,思路反而容易打开,便于写出具体而丰富的作文来。
  第二,深入构思考场作文要力求避开第一构思,要向纵深掘进,“笔”是同学们生活里常用常见的物件,写作时也容易陷入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写“我的一支钢笔”、“笔的家族”、“笔——学习的好帮手”,不是说这些不能写,如果情感真挚、材料丰富、视角独特(就有考生把笔拟人化,写出了笔的功用和对人类的贡献,获得高分)也未尝不是一篇好作文,但一般而言,这样拘泥于实物的写法,立意容易肤浅,题材容易撞车。如果我们能够从实物构思跳脱出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象征、隐喻等手法,由实到虚,以虚写实,则容易打开一片新天地,出新出彩。譬如这里我们把“笔”虚化为书写“人生”、“青春”、“友情”、“自信”的笔,表情、立意就会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了。
  请看下面这篇考场佳作:
  笔
  一考生
  在开考前的晚上……
  “唉——小主人刚刚一直在写字,用得我的笔水都所剩无几了,好累啊!”笔芯嚷嚷着,“弹簧,你别挤得我那么紧,行吗?烦死了!”弹簧一听,气死了,也说:“行了吧你,平时还不都这样?你突然发什么脾气啊!”说完,笔芯与弹簧动来动去,各自讨要说法!这可惊醒了正在休息的笔杆大哥,他伸了个懒腰,说:“你们俩怎么回事儿啊?最近小主人没日没夜地学习,咱们都没能休息好,怎么现在还在打闹啊?烦不烦啊!”这话可听得笔芯与弹簧小弟不顺心了,同时嚷着:“不顺心?那就分家!”
  三兄弟分家了!
  笔芯独自一人来到纸上,他慢慢地滑动,心想:“写字儿有什么大不了啊,没有你们我照样行!”可是,少了笔杆的支撑,写出的字儿难看死了。笔芯只好往旁边一倒,独自落泪去了。弹簧也来到角落,在纸上,弹了又弹,可纸上就是没有出现字儿,他心里想:“以前,都是我和笔杆大哥扶着笔芯写字儿的,现在还怪想念他们的,唉……”另一旁,笔杆大哥躺在纸上,滚着滚着,也落泪了……
  真是一个难眠的夜晚……
  清晨,三兄弟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小主人课桌的中央,三兄弟见了面都不好意思,两眼泪汪汪,还是笔杆大哥开口打破了沉静,他惭愧地说:“都是我的错,你们原谅我吧!”笔芯与弹簧一拥而上,都说:“都是我们的错!我们和好吧!”
  三兄弟又和好了!
  “兄弟!记住,只有咱们三个团结在一起,才能帮助小主人过关斩将。明白吗?”其他两个异口同声地认同了……
  开考当天,小主人带着这支“三兄弟团结”的笔,走进了考场……
  这真是一篇情趣盎然的佳作。文章用拟人化的写法,写笔芯、笔杆与弹簧由争吵到后悔再到和好的过程,表现“团结产生力量”的主题,这种写法在中考佳作里并不鲜见,但要写好并不容易,因为:一是要虚构物品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需要丰富的想像力。二是故事本身不能干瘪乏味,没有生活情趣,不懂得欣赏生活的人,是无法写出这样幽默逗人的作文来的。
  例2. 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尘封你的心灵/青春的世界里/没有忧郁
  不要学着冷漠/忘了给别人/给自己/一声笑语
  不要蜷缩在书堆里/外面是花香鸟语/阳光属于你
  青春如此可贵/需要你/欣赏、创造、亮出自己
  生活如此美好/师恩、亲情、真诚的友谊/萦绕着你
  世界如此辽阔/等着你/远足、寻访、探索奥秘
  快打开/把心儿打开
  去收获——
  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种人生的美丽
  请以“把心儿打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情感。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6年浙江省温州市课改区中考作文题)
  这是一个极富语文味的作文试题。第一,启示语实在而语文味十足,体现了较大的考查区分度。说它实在,是因为它从如下几个角度指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把心儿打开,让忧郁走开,去畅叙青春;把心儿打开,让冷漠走开,去畅谈自我;把心儿打开,让书包走开,去亲近自然;把心儿打开,让封闭走开,去展示自我……自我、自然、社会,每一个舞台都有展示自我的沃土。启示语玩足了语文味,它用诗歌般的语言,向考生展示了写作空间,开阔了考生的视野。就此点而言,不同语文程度的考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平时关注语义味的考生自然能从导语里读出个性的意蕴,从而为自己的文章确定不同凡响的构思立意,因此,考题能体现较大的考查区分度。第二,命题本身的外延极富语文味,让考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论可议。“把心儿打开”就是从封闭中走出来。命题者赋予“敞开胸怀”这一抽象意义以动态开启“门窗”的形象,让心儿的天空在“打开”的刹那,顿时变得明丽起来,这无疑是在告诉考生“我”里不仅有“我”,“我”里还有天空、阳光、人群,有欣赏创造、师恩亲情友谊,有探索创造……既然命题外延如此丰富,那么敞开心灵叙事时,只要立意“打开”了就好;抒发真情实感时,越是淋漓尽致便越能体现心儿的“开放”;整理思绪议论时,让心儿打开的“意义”尽量异彩纷呈些……当然,“把心儿打开”这个题目本身就是文采飞扬而又诗意无限的,因为是命题作文,让自己的文章更富文采更具诗意自然会与题目贴得更紧,以赢取更高分。
  请看下面这篇考场佳作:
  把心儿打开
  一考生
  其实,有时候,不是爱没到达你心的世界,而是你的心并未打开。
  爱,不是每个时刻都表现得热烈。沉默得如同山川般坚韧的父爱,无私得有时令自己都会忽略的母爱,纯洁而脉脉阐述温情的友爱,它们时时刻刻绕在你的膝头漾在你的心间,在你未开启你的心门的每一个时刻,它们都那么固执地坚守在你人生的每一个渡口。
  心,其实是有一道门的,它无情地封锁了泪水、笑语或者其他,爱,许多时候就被这道门无情地关在门内,只有拥有开启心门钥匙的人,才能体会到种种妙不可言的感受。
  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你会感觉到爸爸深蹙的眉宇间都是殷殷关切,妈妈的唠叨声里写满温馨的期待,老师的温婉批评里满含着真挚的希冀,朋友的嬉闹声里有无尽的关爱。于是,训斥不再恐怖,责骂不再刺耳。
  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阴风霪雨在爱的魔方里幻作甘霖滋润禾苗,炎炎烈日因爱的升级烧灼沸水洗濯热汗。爱在打开的心里蔓延,心在爱的哺育中开阔。
  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罗布泊在爱的探索中揭秘,月亮湖在爱的浇灌下漾开,藏羚羊在爱的召唤中繁育,南极洲在爱的冒险中敞开胸怀!
  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经济因为爱的“宏观调控”而繁荣,政治因爱的“八荣八耻”而清明,人民因爱的“共和国卫士”而安宁,祖国因为爱的“一国两制”走向统一!
  如果,你的爱在不经意之间不小心溜走了,千万别太悲伤。因为,只要心的门户洞开着,爱,就会随时闯入心怀!
  朋友,请认真收藏好你的钥匙,坚守爱的门户,随时打开心扉,让爱化作源头活水,汩汩流入你美丽的心湖,让爱的清波漾开,漾开……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
  第一,让爱的光芒在心扉开启中美丽呈现。爱,本来是个陈旧的话题,但考生巧妙地将它与“把心儿打开”关联起来,爱的光芒便照彻了考生灵魂的思维,于是,“把心儿打开”的绚烂铺排,向我们展现了“博爱”的情感,自然而真切地展示了考生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二,缤纷的材料开启开阔的视界。考生选取“爱”作为文章的切入口,让打开的心装满自然情感、人间挚爱……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文章极具时代特质,有心的考生甚至没有忘记写上“八荣八耻”。
  第三,错落有致的句式造就无穷的诗歌般的韵致。文中既有“把心儿打开,让爱进来”这样的短句,也有“阴风霪雨在爱的魔方里幻作甘霖滋润禾苗,炎炎烈日因爱的升级烧灼沸水洗濯热汗”这样的曼妙长句,长短错落,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语言洗练。成人化的语言特点并未削弱此文章的纯真意趣,这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例3. 让______走进心灵。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①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2006年广东省深圳市的中考作文题)
  深圳市的中考作文题,总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一方面反映出经济高度发达的特区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透过考题也可以探寻到特区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从2004年的命题作文“留下”,到2005年的半命题作文“______的滋味”,到今年的“让______走进心灵”,我们发现,虽然考题难度有所下降,但命题的基本风格没有变化。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保证考试公正公平的原则没有改变,这几年,命题者依然坚守着命题与半命题作文这一独特的阵地。二是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学会理解他人、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思想内涵没有改变。从现实角度看,在中考临近的日子里,模拟考试、成绩升降、师长期盼等因素使很多同学封闭了自己的心门;另外,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残酷,邻里冰冷的铁门也使人们禁闭心门,我们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我们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走进自己的心灵,这便是考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三是考题的文学性依然得到了延续,也就是说,深圳的作文题不仅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人文精神”,还很好地注意了考题的“文学性”,不仅命题方向科学,而且考题拟制得特别精美。
  要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准确审题,主题求新。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走进”与“心灵”做文章。“走进”是方式,是手段;“心灵”是根本,是归宿。“走进”是出彩的关键,“心灵”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任何美好的品德与精神,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考生可以从试题的提示语落笔,也可以透过提示语后面的省略号寻找更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颖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文只是对某种美德的简单赞美,而对渴望的美德缺少讲述的过程,内容就会偏离题意。二是细腻描写,情感求真。用什么方式才能让美好的品德与精神“走进心灵”呢?这是文章能不能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将情感放在波澜曲折的情节里展示就很巧。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哪会看见彩虹?也许正是由于在生活中经历了坎坷与不幸,经历了失败与困苦,自己对某种美德的渴望与追求才会见得真实可信;也可以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景物来表露自我心迹。不过,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做文章,是很重要的。三是善用修辞,语言求美。写情感类的文章,不少考生往往重视了心理活动的刻画,忽视了语言的雕琢,以致内容充实而语言难以出众。具体地说,我们可以用比喻与排比的手法来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可以借用诗词或典故来增添底蕴。
  请看下面这篇考场佳作:
  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演讲稿)
  一考生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有人说,民族精神如一缕春风,像寒冷时母亲给儿女们送来的温暖;有人说,民族精神是一泓清泉,像酷热时母亲为儿女们扇出的凉风。
  突破空间的约束,翱翔于历史的长空,我们的热血会开始沸腾。“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过零丁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的激情四处燃烧。突破时间的束缚,我的思绪会变得飘逸。“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言语更是让我们为之震撼。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信念坚定?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是母亲,是祖国,赋予了他们伟大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必说远古的屈原、文天祥,也不必说近代的关天培、林则徐,感受一下你所熟知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感情,透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朋友,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可曾想起“粒粒皆辛苦”,可曾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我们谈论学习为了什么时,可曾想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当我们高谈阔论军事之强时,可曾想到为国争光的钱学森?当我们高谈阔论科学发展之时,可曾想起航天英雄杨利伟呢?
  是它——民族精神,让母亲美得无与伦比,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高歌母亲的伟大,高歌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对于以情感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强调要化大为小,学会通过细小的事件展示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而这篇文章反其道而行之,演讲者从“民族精神”这一大气的角度切入,可谓新意顿生。开篇以一组排比句,比喻生动准确,语言气势恢弘;接着宕开一笔,将目光落到历史英雄身上,从热爱国家的文天祥,到忧国忧民的屈原,到笑对死亡的谭嗣同,无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文章事例丰富、情感充沛,能够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最后文章落笔于现实生活,将四位现代人物的行为用一组排比句引出,连用四问,直叩读者心扉,主题得到了较好的升华。
  【实战检测】
  1. 命题作文:做自己的鼓手
  写作思路点拨:做鼓手就是要展示自我生命的活力,让生活在撞击之中掷地有声;做鼓手就是要敢于向生活挑战,让生活在奋进中铿锵作响。压不扁,折不弯,吓不倒,让自我永远激情奔放,活力四射,在实现自我的理想中,吹响人生奋进的号角。做时尚的先锋,奏响时代的最强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鼓手。请用催人奋进的故事、积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的行为等方面,在多种表达方式中尽情地演绎。请用最真实的细节、最生动的场景、最动情的片断、去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生龙活虎的鼓手形象,写活自我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便是本文出彩的亮点。
  2. 不要说你没有能力——
  洞察事物的内涵,那就是思维能力;准确说出你的想法,那就是表达能力;当众演出节目,那就是表演能力;飞跑在众人之前,那就是运动能力;熟练操持家务,那就是自理能力……在教室里,在运动场上,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尽显能力;当困难来临,当矛盾出现,当机遇降临,需要我们的能力……
  请以“我的能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注意:要联系你的生活、学习实际哦。
  写作思路点拨:《我的能力》一文,题目就定下了叙述或者表达的主人公(角度)是作者自己。这是不可跨越的“界限”。应该塑造出自信、能干的自我形象。要写出“我”在困难、在矛盾、在机遇面前的所作所为,并注意写出“我”的心里所想。“能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如果你运用对比的手法,让自我与他人相比,让过去与现在相比;或者注意侧面描写,一定能够显示出特有的魅力。这篇文章,语言要有个性,适当运用一些感叹句、疑问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3. 半命题作文:有一种美丽叫______
  写作思路点拨:生命中最美的莫过于人高贵的品格,此文意在引导同学们去塑造自我完美的人格。可拟题如下:《有一种美丽叫坚强》、《有一种美丽叫平淡》、《有一种美丽叫仁慈》、《有一种美丽叫“实话实说”》、《有一种美丽叫永不言弃》等。同学们可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去写各种体裁的文章。最好采取边叙边议的方式,在具体生动的描述之后,深刻揭示出美丽的本质来,以此提升文章立意的高度!
  4. 命题作文:有风从校园吹过
  写作思路点拨:写好此文,首先要认真审题,此题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题,“风”既指自然之风,也指良好的社会风气或不良的社会风气。当它穿过校园时,对于校园有何影响,生活在校园里的老师学生又如何,作文时,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思考。其次是要巧妙布局,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可先用倒叙,点明其“风”过境的威力,后写其原因;还可在行文中妙用插叙,让“风前”、“风后”形成鲜明对比;也可用一件小事来写此“风”吹来的结果,在行文中要巧设悬念,妙设伏笔,在情节的起伏之中,去深刻揭示文章主旨。
  5. 命题作文:寻找“奶酪”
  写作思路点拨:写好此文的关键在于理解文题的象征意义。“奶酪”象征着生命中想得到的一切:荣誉、幸福、成功、美丽、健康……它是我们人生中或切近或茫远的目标、梦想。写此文的重点应放在“寻找”二字上,最好采用一波三折的技巧,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文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人物追求的艰难历程,融入人物真切的体验与感悟。
  6. 将“我多么想(如快点长大、远离脆弱、飞上蓝天等)”补全作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题目中的“想”字是题眼,这篇文章不仅要写“想”的内容、“想”的原因,还要写出“想”的程度非同一般——题目中的“多么”两个字对此作出了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文章可以按照“非常想——为什么——非常想”、“想及为什么想——非常想”的顺序安排结构,努力显示出“想”的程度的逐渐加深。“我多么想”,是内心的呼唤,这样的题目,必须着意表现作者的急切心情,抒发真情。
  7. 半命题作文:______与我的成长。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突现主题。填充内容较广,可以是人或物,如:“父亲与我的成长”、“日记与我的成长”等;可以是情感,如:“母爱与我的成长”、“快乐与我的成长”等;还可以是事件,如:“奋斗与我的成长”、“挫折与我的成长”等。也可以写其他更有创意的题目。其次要把握好文题所包含的“要素”,紧扣主题。该文题的“要素”有两个,最突出的是“我的成长”,然后是所补充的内容与“我的成长”之间的密切联系。要突出所补充内容在“我的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作用,对“我的成长”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以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悟人生。该文题在文体上倾向于记叙文,我们可巧用顺叙、插叙、倒叙等手法展现成长的镜头,突出重点事件,详略得当。文章辅以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更鲜明深刻地突出主题。总之,我们要尽量选取熟悉而独特的材料,选取能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题目来写。若能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书写心灵、表达思想”的层次,那就成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3:27 , Processed in 0.0852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