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可替代的人文地标——品味武汉高校气质建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6 02:0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可替代的人文地标——品味武汉高校气质建筑


2012年11月15日  作者:梅莹 王潇潇 陈婷 刘蔚丹  来源: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文/本报记者梅莹 通讯员王潇潇 陈婷 图/本报记者刘蔚丹)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它时而厚重,时而激越。作为沉默矗立着的历史见证者,那些地标性建筑就是乐章中最华丽的高音。
  浸润在大学校园的醇厚学风中,高校建筑似乎也多了些与众不同的超凡灵气。那飞起的屋角瓦棱,用蓝天做背景,倾诉着绵长的沉思;高耸的钟楼钟声悠远飘去,像看不见的细线,牵着学子的心。近日,记者走进这些高校里的这些“气质精灵”,探寻它们用“沉默”讲述的故事。
武大一角
武大老图书馆显露厚重人文气息
  武大老图书馆:
  “混血式”的历史地标
  人80岁而耄耋,老态丛生。但80年对于一座历史建筑来说,却还是年轻。站在武汉大学狮子山脚下抬头仰望,历经79年风雨的老图书馆依然巍然屹立。它是武大人文景观的制高点,也在去年被选为“武汉城市地标”。
  1933年开工建设时,美国著名建筑学家开尔斯可能没想到,他主持设计的这座图书馆,会在将来令成千上万的学子毕业后还魂牵梦绕。在此工作了10年的武大图书馆工学分馆馆长李玉安告诉记者,1928年李四光在该校建校的筹备会上提出,新建大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尊师重教和重文化的思路。而在那个年代,图书馆就是“人文”的重要代表。为了体现其中心位置,图书馆不仅位于校园中轴线上,还选址于狮子山顶,其下便是樱顶、老斋舍、樱花城堡。“图书馆左边是文学院,当时文学院的选址其实地势更高,为了让图书馆‘站得更高’,修建时,文学院地基的绝对高度还被挖低了5米。”李玉安说。
  一个西方建筑师设计泱泱中华的大学建筑,决定了图书馆先天的“混血基因”:故宫式的房顶上,石制牌匾上篆书“图书馆”3个字包含沧桑。内部,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又显得洋派十足。仅一楼中部的阅览大厅,层高就达9.6米,四面均为落地玻璃。虽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打磨,图书馆的铜质门槛被踩得锃亮,木窗日渐腐朽,蓝绿色琉璃瓦片已经斑驳,但只一摸那石柱,便像是与深沉的历史打通了脉络,感慨无限。
  对于大多数武大学子而言,这里早已成了学校的精神地标。学校的校徽、宣传片,无不以老图书馆的飞檐作为最重要元素。
  时光荏苒,今年暑假老图书馆开始闭门修缮。武大校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整修将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不破坏老图书馆的原貌。修缮完成后,老图书馆将作为校史馆投入使用,馆内大厅将继续作为自习室面向学生开放。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2:04:37 | 只看该作者
华科校史陈列馆颇具工业气质
  华科大校史馆:
  每块砖都有独特故事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最富工科院校的建筑特色:棋盘式的整体格局,不少建筑从外面看来都是一样朴素的灰色,像极了一个个身着中山装的学者,规规矩矩、严谨有加。它们中间,突然跳出一个穿着鲜艳红色的“女郎”,让人不禁眼前一亮。这是华科大校园里“最年轻”的建筑,她却记录了整座学校的历史,她就是该校的校史馆。
  在钢筋混凝土包围的世界里,这个安静的角落一时恍惚了岁月。说年轻,其实它的根基超过半个世纪。“校史馆是在学校老机械厂南区的老厂房基础上改建的,原有的木架结构、整体形态都没有改动,就连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那些有年头的红砖和灰瓦,能用的也一块没丢。”该校基建处负责人说。
  1953年底,“华工机械厂”正式建成使用。除了用作学生们的金工实习基地,还肩负着承接对外加工项目的任务。那时,这座占地超过一万平方米、地处校园中轴线上的厂房,曾是所有华科大人的骄傲:放眼全国,还没有几个学校当时有专属的校内实习工厂。该负责人说,自己上世纪80年代在学校读本科时,所有工科类的同学都要去机械厂实习半月,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很多老校友多年后重返学校,会专门去机械厂看一看。
  随着更为先进的工程实训中心投入使用,老机械厂火热的劳动景象和机器轰鸣声逐渐远去。更多时候,它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无语。2011年,学校开始筹建校史馆,极富历史年代感的机械厂代表着整个华科大的建设缩影,成为最佳候选者。
  最后被改建用作校史馆的近5000平方米的厂房里,随处可见过去的痕迹:屋梁四周的吊装行车的轨道还在,“安全生产”的白底红字牌被高挂墙边。老厂房拆下的旧红砖,又被再次嵌入校史馆的身体里。
  “这些红砖每块都有专属的编号。”负责人说,红砖均由汉阳砖瓦厂烧制,是正宗的“汉阳造”。砖块上的编号可能就是当时的“出厂批号”。“每块砖都是与众不同的,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校史馆设计师之一、华科大建筑学院副教授万谦说,剩余的砖瓦都用在景观设计中或者留作教学用。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2:05:05 | 只看该作者
华科校史陈列馆内部
  华农楚天学院图书馆:
  哥特教堂特色“欧范”十足
  如果说武大图书馆像位饱经风霜的渊博老人,那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的图书馆更像是一个时尚的“洋妞”。
  红的墙,白的窗,透明巨大的圆顶落地玻璃,在蓝天的映衬下,所有颜色如水洗过般鲜亮清澈;哥特式的钟楼像士兵一样笔直挺立,上面的灰色塔楼简直就是士兵的帽子;沉稳厚重的时钟声,总会不疾不徐地准时传来,惊起房顶上一群不知名的鸟儿。铺满绿草的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年轻学生或坐或躺,读书嬉笑。身边,小麻雀不时走走停停,偏头探看。可别以为这是国外哪所大学的拐角一景,在楚天学院图书馆门前,这样令人羡慕的美景每天可见。“在一所大学里设计建造一座形似哥特式教堂类的建筑,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这在武汉的其它高校里也是很少见的。”楚天学院环境设计学院老师牛琳告诉记者,这座“欧洲范儿”十足的建筑从2009年暑假时开始设计建设,目前只是完成了外部工程,但它已是附近不少大学生最向往的求知圣地。
  据牛琳介绍,该校一名校董曾留学国外多年,对欧美大学人文、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很是推崇,于是校内的不少楼宇都在传统的中国风中融入了许多西方元素。“‘教堂’建设的最初目的是用作学校礼堂,因为纵深和挑高都比一般建筑开阔,适合礼堂的使用需求。”由于秉承新古典主义之风,楚天学院的“教堂”相比严格的哥特式教堂,在外观细节上进行了简化和修改。在建设过程中又对内部功能进行细化,现在,“教堂”的主要用途是供学生读书和借阅的图书馆,其余部分留有专门的展览室。
  这座占地超过5000平方米的建筑设计为4层楼,高26米,仅大门就有10米高。加上左侧的塔楼,总高度超过60米。从高空看,整座建筑的形状呈一个十字形。“除了高大的塔楼,哥特式教堂的特色还有高大落地玻璃窗,窗上的玻璃也是彩色的。从安全考虑,我们还是使用的特别钢化的透明玻璃。”就连深灰色的屋顶,也按照欧洲“小清新”方式开了小天窗,用白窗和铁艺栏杆勾勒蓝天一角。
  “天气好时,图书馆外的草坪上很多学生边晒太阳边看书。借景色来拍结婚照、或是购物网站上拍服装图片的,都愿意到我们这里来。”牛琳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9:49 , Processed in 0.0710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