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的高度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5 19: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的高度是怎样炼成的
王庆欣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361003 )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 11 ): 25-26.

名师,给一线教师的感觉是“高山仰止”,只能远观而不能效仿,因为,他们的教育教学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同样一篇课文,在我们这样的凡人眼里,初看是多么的平常,但经名师的妙手点金,顷刻之间就呈现出厚重的语文味。他们究竟靠的是什么?笔者无缘跟全国知名的大师大家近距离接触,但在笔者身边,就有一位本土名师,虽已退休,但退而不休,依然为其钟爱的小学语文事业而奔忙着。最近一段时间,他正在帮助我校一位青年教师,筹备参加“福建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事宜,我有幸成为指导团队的一员,在与他的接触中,我读懂了 ——— 名师的高度是怎样炼成的。
一、扎扎实实打基础
这位名师的学历并不高,只有中师文化,原先我在老家跟随的一位名师,学历也只有初中,后来才进修了函授中师。但这些都没有影响他们的语文功底。靠什么?靠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夯实自我的语文“地基”。学历可以不高,学问不可以不厚实。虽然现在的信息量惊人,但语文的根基 ——— 汉语知识、文学理论、文学常识、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诗词艺术、中国儿童文学等等,这些已“盖棺定论”的语文学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准确且深刻地领会。作为名师,这些内容是他们专业的“奠基石”,他们不仅领会了,还能运用自我的体悟加以融会贯通。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诱惑太多,这些名师却能耐住寂寞,沉心静气,甘坐冷板凳,打好语文教学的基础。有了这些厚重的学科素养,再将学习的触角延伸到旁类领域,“思接千载,肆意驰骋”。用勤奋来弥补学历的劣势,用“真文化”来滋润挚爱语文教学的心田。这是我所看到的真实名师的共同点。学历低不可怕,可怕的是虽然拥有高学历,但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就停止了学习,知识的荒草在学历的后庭蔓延,高学历也有可能成为一纸曾经的“老皇历”,那才是真正可悲之事。
二、谦谦恭恭当“人师”
我身边的本土名师,都是谦恭之人。在教学岗位上,他们是学生的好老师;在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岗位上,他们是一线教师的好导师。做学问者先学做人,名师虽然不是他们自封的,但是一线教师公认的,尽管没有官方的验证,可特级教师的头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每次教研活动时,当主持人介绍他们是 ——— 特级教师,本土名师名家时,他们都会摆手予以拒绝,“在老师们面前,我只不过是一位早从事了些时日的老语文教师。至于特级教师,只是运气比较好罢了,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名师、名家的称号,连季羡林那样的大家都不敢当,我何德何能沾这个无谓的‘名'字?”这绝不是谦辞,我分明听出了一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的“动力源”所在。正因为他心中真这样想,才没有被“声名所累”,而是知不足而后进。他常鼓励中青年教师,今日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环境已大好,只要大家能积极进取,将来大家的成就将会大不同。“我常在想,当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课能上到你们这样的效果吗?我脸红了,我不能!”谦恭之情写满脸上,这是对一线语文教师最真诚的提携与鼓励。当然,对于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他会很有艺术又很到位地予以指出,是客观而不含糊的指点,不当“好好先生”,而是以一位过来人,以一位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钟爱者的身份,为一线教师现身说“法”,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深沐教益。从名师身上,我读明白了,名师一定是师生的“人师” ——— 因为他时刻将如何做人,做一个“大写的真人”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
三、认认真真写“功课”
笔者所接触的这位本土名师,不管是在他退休前还是退休后,“装备”一点都没有改变。他有一个手提包,提包里通常装一个水壶、教材、三个笔记本,至少两把笔 ——— 一把黑色笔、一把红色笔。听课时,你会发现,他就像一位全神贯注的“小学生”一样虔诚地聆听、敏锐地观察着听课现场的一切。他手中的笔老在“刷刷”划动,他的思维马达老在轰然转动。一把黑笔记录的是课堂的所见所闻,一把红笔记录的是观课的即时观感与思考。就是课已经停歇了,他还会静静地独坐教室一隅,赶忙抓紧时间,将刚才课堂上“只言片语”的思绪整理成“块”。我再认真观察另外两个本子,一个是对教材的“解读本”,一个是备课本。那一刻,我傻了眼 ——— 没想到搞教学研究的名师是这样备课的。难怪,每次听他评课、议课时,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这都是名师在课前做功课的结果。细看那两本备课本,字迹工整,笔法端庄,一如名师方正的为人。第二天要来学校听课、指导,事先他要求将课题告知,如果手头没有教材,他会叫人送去教材,原来他是要提前阅读并解读教材,这样到现场指导教学,思考就会更深入,问题的剖析就会更深刻。那一刻,我明白了 ——— 名师的绝妙视角,不是凭空降临的,而是课前充分做好“功课”的结果。
四、勤勤恳恳做笔耕
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位整天与文字打交道之人。语文教师承载着传播祖国优秀汉文化的神圣职责。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锻炼自我的文字水平,很难想象,一位下笔“千斤重”的教师会是一位好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应该“君子动口又动手”。名师当然深谙此道,因为他们的大脑每天都围着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未来作思考,他们手头占有着大量的一线教育教学的信息,他们也在与一线教师的互动中激发出更多的教育教学的灵感火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灵感转瞬即逝”,留住思索与灵感、顿悟等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文字。因此,名师们都有另外一个共同点 ——— 热爱写作。写作、笔耕成为他们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写出来了,发表出来了,对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帮助面就得以扩大。对某一教学现象的剖析,原先可能只在一校一地有思考、有反应,通过期刊、网络等的传播,受益的面就无形中“扩容”了,有时还可以引起教育教学同行们的商榷与争鸣,而这又能激发名师继续往纵深推进思考,为他们的下一阶段研究提供了新契机。一位笔耕不辍的名师,他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一定越拓越宽阔。从名师们的“著作等身”上,我又读懂了 ——— 名师,是用背后的汗水与艰辛“垒砌”起来的。他们“有根有形有魂”,教育的生命岂能不蓬勃盎然?名师的高度,不是拔地而起的,而是积沙成塔,持之以恒,终使“塔”外包裹上坚固的“干胶”,成为一线教师的楷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08 , Processed in 0.0578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