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是莫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7 10:2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是莫言
转载▼



    莫言获奖之后,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出现两极化反应,前者一片赞扬,后者骂声一度占据多数。赞扬一望便知,先不说,骂声可以分析分析。反对的声音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不喜欢莫言的作品,认为他的小说写穷荒,写野蛮,写饥饿,写血腥,土气十足,再加上语言飞扬跋扈、恣行无忌,总之看不下去,这类读者其实是审美口味的取向,如此说情有可原,人毕竟都有喜欢什么与不喜欢什么的权利,口味的问题是不必勉强的。另一类呢,是从政治方面非议与抨击莫言,认为诺奖评审委员会是因为政治因素给莫言的奖,这种观点其实是有着对诺奖评审标准的忽视或无知的。始作俑者诺贝尔在遗嘱中,规定将文学奖颁发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在百余年的发展中,评审委员会对“理想主义”的理解与阐释也在随着时代发生变化,大致有从古典美学、人道主义向挑战极权专制、坚守良知与自由的嬗变脉络。这也意味着,如果说近几十年评审委员会考虑政治因素的话,都会把奖项颁给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作家,比如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米沃什、布罗茨基,还有赫塔·穆勒,以及法籍中裔的高行健等。而作为共产党员及在官方机构担任职务的莫言,恰恰与此相反,他不是这样的作家,他是某种意义上的“沉默者”,国内许多人对他的不满也在于此。诺奖评审委员会如果考虑政治倾向,其选择应恰与现在相反,不会把奖项给莫言,现在给了他,如评委所言,只是基于文学标准。我认为,就是如此。

    还有地域因素,诺奖已经很多年没有授予亚洲作家了,虽然是“欧洲文化中心制”,但地域的平衡也是他们考虑的因素,毕竟获奖名单里如果长期只有欧美的作家,有太保守的嫌疑,且会减弱在全世界的影响。外界盛传的今年最终的竞争对手是中国的莫言和日本的村上春树,不知真相究竟如何,但评审委员会对亚洲作家的侧重考虑是明显的。村上春树已经被提名很多年,在国际上的名气要比莫言大很多,且近年来有不少自由主义倾向的言论,但评审委员会选择了莫言而不是他,我想或许是因为村上小说的通俗意味比较重,评审委员会十八位评委的文学口味偏向纯正,未必喜欢这样的作品,当然,只是一种猜测。

    那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行列里,莫言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呢?可以考察一下本世纪以来的十三名获奖者,既有很有影响力的巴尔加斯·略萨、哈罗德·品特、奈保尔、库切,也有比较冷门的赫塔·穆勒、耶利内克,就作品水准而言,莫言大约能在中间的位置,处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莫言算不上大师级的作家,但仍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委是有很好的鉴赏水准的,最起码不会砸自己的牌子。而我们可以看到,诺奖评委会事实上也有某种焦虑心理,他们既把奖项给予世所公认的大家,但从不放弃自己去“发现”尚未得大名的作家,以体现自己的眼光与价值,尽管要冒一定的风险。帕慕克、赫塔·穆勒、耶利内克如此,莫言亦在此列。

    而在国内作家中,为什么是莫言,不是别人?从创作水准而言,与莫言写得一样好的还有贾平凹、王安忆、余华等,在我看来,贾平凹的创作实绩甚至在莫言之上。但为什么诺奖选择的是莫言?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评审委员会的颁奖词: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到一个出发点”。莫言小说的特点首先是很土,乡土气息很浓,但同时也很洋,在于他的表现手法,有魔幻现实,有荒诞,有文体拼贴杂糅;很洋气的写作手法去表现极乡土的内容,对外国读者而言,是既新奇,又少了理解与接受的隔阂的。而其他的中国作家比如贾平凹,作品极好、极厚重,但很难想象外国人能完全读懂他的《秦腔》、《废都》、《古炉》,那么本土化的内容,那么中国式的书写手法,大约是只有中国人自己可以领略其中的好处的;至于翻译,如果有人着意译贾平凹的《秦腔》,很难想象如何措手,难度太大。而莫言的创作根源于他生活的故土山东高密,民间性极强,也受文学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威廉·福克纳的影响,这在西方人看来显然是比较亲切的,也就意味着,他们从莫言这里,既看到了中国,也看到了他们自己文化的折射。而且最近这十多年中国作家的作品进入海外,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莫言,他的小说的翻译语种和数量是最多的,读者和研究者也超出了其他作家,这对莫言能进入诺奖评审委员会的视野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莫言的获奖意味着什么?有两种声音,一个是说意味着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是中国崛起的象征;另一个与此相反,说莫言获奖只是他个人的胜利,没有必要夸大其词往宏观的方面扯。我想,文学的边缘化,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长期以来就被骂得一塌糊涂,并不会因为莫言的获奖一下子就咸鱼翻身,具有了集体走向世界的资格,它的好处与许多弊端还是摆在那里。说莫言获奖只是他个人的胜利未尝没有道理,写作是一项寂寞的事情,写作者需要独自面对文学创作中所遭遇的所有困难与挑战,他本质上是个人主义者,写得好与坏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才能与努力。至于说国家实力的上升是否是个因素,这只能是个假设,因为总可以举出反例。比如1966年诺奖评审委员会决定把奖项给中国的老舍,那时的中国闭关锁国,经济上很落后,政治上对外是与西方世界形成强烈的意识形态对立,对内呢,大的运动已经酝酿成熟,文革始发其开端,老舍先生被迫害身亡。当然,中国这三十年的发展,吸引国际社会更多的注意,对中国作家的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肯定是有好处的,这些因素不能否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23:20 , Processed in 0.0589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