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二十年 成彦明
2008年的春节,我收到刘恩樵老师的《一个人的教育史》的电子书稿,他让我提提意见,并且写几句话。我与恩樵是相知20年的朋友,对他很了解,自然很高兴。
我与恩樵都出生在1963年,都出生在大潮河边,都是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上师范读书,都是1981年参加工作,有着许多相同的生活和工作经历。
我们真正相识是在参加工作以后的1986年。1986年我到长茂中学工作,我们同在一个教研组,1990年我离开长茂中学,我们同事了4年。以后我们在不同的单位工作,但一直交往甚密。他先后在张湾中学、新安中学和小窑中学,从教师到校长,不断取得进步。他每取得成绩都和我一同分享,他的1997年的论文集《耕耘集》以及2000年的教育随笔集《小窗自记》《杏坛散记》,这几本随笔至今还在我的案头。我在县教育局、电大、实小和实验中学工作,都得到了他的许多帮助,我们曾共同编写过几本书,《灌河弄潮》《灌河春潮急》《春风化雨泽乡梓》等,其中的章节间的小序都是他撰写的,他总是能在一个晚间写就一本书的串词,文情并茂,足见其才思敏捷,以至后来教育局再编写类似的书籍没有他的参与而成了缺憾。他去了昆山,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他总是把外地教改的信息传输给灌南,2002年我在灌南县实验小学做校长时,他为实小的所有教干讲新教育实验,2007年灌南新教育实验区成立大会上,他来给我们全县的老师做报告。我们经常在一起聊话着关于的教育的话题,我们的友谊总是与我们共同的事业追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也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
一个人的教育史是一个人的受教育史。一个人是人类的一分子,是环境、历史、文化所造成的,正如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恩樵老师的《一个人的教育史》追寻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我们展示了他所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风貌,大潮河的粗犷和浑厚孕育了他质朴坦荡的品格,大潮河激越的涛声和绮丽的风光涵养了他的睿智聪颖的灵性,以至多年以后他离开灌南到昆山工作还用“大潮河”作为网名,成为教育在线网站上的一张名片。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是共和国物质十分贫乏的年代,是阶级斗争为纲的红色政治的时代,泥台子、土凳子、全校一只球是那时学校的教学基本设施;毛主席语录、批林批孔、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泛政治化的内容是那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割草、拾粪、插秧等农活成为农村孩子的主要生活方式。但生长在那个时代的学生是快乐的,踢毽子、滚铁环、玩泥球等等等等,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丰富有趣的。时代和环境给恩樵的成长涂上了生命的底色,《一个人的教育史》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我们在看到文革造成知识的贬值以及教育的政治化造成人才培养的缺失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那个时代给我们留下有益的养分;浓郁的政治氛围给人造成盲从的同时,也造就了“红旗高高飘扬”的奋发向上精神;物质的贫乏和艰苦的环境磨练了生活的意志,农活的劳作锻炼勤劳的品行,轻松的学习环境形成快乐自由的心态,这些在恩樵身上都表现得十分明显,也应当引起我们对今天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个人的教育史更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恩樵的《一个人的教育史》是个人的教育史记,他记述了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历程。这个历程也正好赶上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一个人的成长伴随着时代的成长,但恩樵为什么能超越同时代的许多人呢?
首先,恩樵老师有着自己的教育信念和追求。1981年刚参加工作第一年的春节就写下了“教苑勤耕耘,讲坛绽奇葩”的对联,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而且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教育信念,1994年立下了“学魏书生当面壁十年图破壁,师陶行知再耕耘卅载乐奉献”,后来又把于漪的“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正是这种执着的教育信念,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引领着他不断走向成功。一个人有了信念和追求,他所做的工作就赋予了使命意识,生命有价值,行动有方向,生活有意义。陶行知的“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生命价值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信念,使陶行知成为中国20世纪最为卓越的教育大家。以陶行知、于漪、魏书生等教育家为楷模,坚守自己的教育信念,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是恩樵老师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泉。
其次,恩樵的老师具有极强的开拓创新的精神。从参加工作开始,恩樵老师就敢于向陈旧的教育思想开战,敢于超越现行的教育模式。他不管在哪个学校,任教哪一个年级,担任哪一个职务,他所从事的工作都能够有创新的举措,都能够取得新的成绩。从80年代初期的大语文教学改革到今天新教育实验,改革创新始终贯穿在他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他始终能够坚持理念领先,始终能够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始终能够做弄潮人。这就是他的优秀和可贵之处,这就是拔萃与平庸的区别。改革创新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需要有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和对事业执着精神。记得1988年我们同在灌南长茂中学工作,那时恩樵老师是初三的语文课任老师、班主任,并做学校的教务副主任兼任语文学科的教研组长,他首先从自己所教的毕业班进行大语文教学改革,当时我们还不能理解,甚至有一些老师不能接受,认为他是在出风头。上个世纪80年代,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想还占据学校的主流,尤其是农村学校还缺少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但恩樵老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怎么说,因为这种坚守和勇气,才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收获。如今,改革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恩樵老师较早地融入了主流社会的这种精神,因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骄子。
第三,恩樵老师还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童年和少年时代造就的勤奋刻苦精神,成为恩樵老师的终身财富,他勤于工作,还勤于积累,勤于反思。1997年前,他就边教学边研究,边工作边反思,坚持写教育随笔,相继写了《耕耘集》《小窗自记》《杏坛散记》等文集,2000年后朱永新教授成功保险更给他坚定了信心,更是投入极大的热情,又写出了《E网师话》《地球村叙事》等随笔专辑。现在,恩樵仍然坚持每天写随笔,这已经真正成为他的一种生活的方式,他每年都要写下了40多万字的随笔。工作、学习、写作、积累、反思,使他得到快速成长,成为教育在线有影响的第一线的教育人。
第四,恩樵老师豁达、乐观的情怀,使他的工作、生活充满智慧。恩樵老师是一位具有阳光胸怀的人,对人、对事、对生活、对工作总是充满激情,微笑总是挂在他的脸上。也许善能生慧,他是对工作和生活极具智慧的人。他能够把每年、每月、每日规划得那么周密,反思得那么深刻,他能够玩转时间,他能够活得潇洒,他能够自在作为,教书教出智慧,养子养出乐趣,闲暇闲出花样,他在以自己平凡而鲜活的生活诠释什么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恩樵益友,益友恩樵。
(成彦明,江苏省灌南县教育局副局长,灌南县中学校长)
(本文系作者为拙著《一个人的教育史》写的序言,发表于 2011年3月20日的《灌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