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人书法的艺术追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6 17:3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人书法的艺术追求

  作者:王 岳 川

真正的书家在秉承深厚的传统中自由出入,在传统和现代的互动中创新当代书法的审美风貌,进而寻找新的书法精神和新的书法表意形式。他在众体皆备中,努力突破草书的风神韵味,在抽象法则的线条中确立“汉字的精神性存在”。他在诗书画的共时态把握中努力把握生命的意义,并以自己的特立独行成为一个全面伸展的当代学者。
他就是徐寒,一位很难名状的学者兼书法家。

一、生命真实状态与学术底气
这位刚刚步入中年的学者书法家,有着相当复杂的人生经历。就其专业工作性质而言,他是一位经济学家;从他的爱好和醉心程度而言,他又是一位富有特点的书画家和研究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对出版工作颇有心得的大型图书策划人。你从他主编的这些书目上就可以看到他的知识面之广:主编《城市经济学辞典》、《中华私家藏书》(四十卷)、《全唐文精编》(六卷)、《中华百家姓秘典》(四卷)、《中国酒文化通典》(四卷)、《中华传世私家藏画》(十卷)、《中华传世民间藏画》(十卷)、《四库全书精编》(六十卷)、《历代帝王书法》等大型丛书。可以说,正是这多种身份构成了一个多元多重文化维度的徐寒形象。
徐寒之狂是颇具个性的。八十年代初上大学期间,他以一幅行草“万壑松声”获四川大学书法竞赛一等奖。他自豪地对评委们说,一等奖是我应该得的。其个性豪爽和自信,于此可见一斑。徐寒广交天下朋友,无论老少贫贱,他的朋友既有如孟尝君样的高人,也有社会平面上的朴素朋友,一视同仁,肝胆相照。一次火车上结识一位老者,大谈书法并与其成为忘年交,这位老者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蓝玉崧先生。蓝先生在《徐寒书法作品选》序中说:“客岁旅途邂逅徐寒同志,偶然交谈,随意评骘书坛时彦,颇惊异其藻鉴洞澈,立意高远。嗣后是相过从,得悉其身世、学诣,并读其所为诗,所作字,交愈稔则心密敬之。徐君盖才学敏思,慧心独具,才具出尘之俊彦也。……徐寒之诗与书,盖循是理,纵笔墨之功未臻坚凝之境,而逸兴高举,清气袭人。”蓝先生的评价可谓不低。
醉心于古代诗歌,使得徐寒经常创作佳篇且颇为自负。他苦吟诗词不辍,曾得启功等先生嘉许,其诗读来很具韵味,甚至可以说是夫子自道。如“静听金风噪暮蝉,无心出岫看云闲;渔人共我分秋色,钓走楼前水一湾。”而“难得猿心归净界,何妨牛仔换袈裟。无端到此尘寰外,静听高僧诵法华”等诗句则颇具禅意。也有稍显疏朗的《遣怀》,通篇淡泊明志:“客里光阴闲里过,一生豪气半消磨。他乡明月他乡雨,醉后琴声醉后歌。染翰池浑迷简牍,敲诗雨冷助吟哦。此身未老眠难著,一夜虫声枕上多。”这种对自然和心性的率性,以及酷爱山水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性情所致,神游于山水之中,物我两忘,其人的自然清新真淳毕现,其诗的脱俗蕴含悠然心会,令人回味无穷。
徐寒酷爱学术,其学术思想具有相当宽广度,著述甚丰。他对当代诸多问题加以审视,主要以下几方面:一是对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著述。他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对进入WTO的中国经济文化未来走向;对西部开发和文化发展的若干建言,不仅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注意,也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他对文化产业思想的深度,预见到中国未来将在出版新闻等方面进一步开拓;对艺术社团体制的审思;对书画的审美价值;书画价格与价值,书画市场观与价值观;文化产业思想深度,学者书法重要性,学者书法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气质等,都有独特的思维拓展。可以说,他在经济、学术、书画艺术、诗词等方面,经过全方位的思维整合,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经济文化发展战略观,并在出版、发行、策划方面有全新的理念,这与他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密不可分。他追求一种诗书画合一的境界,使得徐寒在朴素的现世生活中,创造出超越性的成绩。

二、绘画意蕴中的人格胸襟
徐寒酷爱绘画,尤好岁寒三友。作画时大多只用水墨晕染,强调墨的张力造成的空间感,同时强调水的运用造成的不可端倪的层面。因为水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水墨形成的渗入纸面和跳出画面的墨气,令人玩味再三。
在徐寒看来,文人们画竹托物寓兴,而当注入典型的文人意识,并完善其艺术技巧,形成真正意义的写意墨竹。正是这种对文人画竹的深刻体会和心灵相通,使徐寒的墨竹,往往自己的狂草笔意注入其间,逸笔草草。他的兰花飘逸、内敛,在长叶的草书笔意中,展现出兰草的风姿绰约和微风中的贞静形象。他在题款时往往喜欢将自己的诗词题于画边,从而达到诗书画三绝,有着文人画的雅趣。
徐寒不仅喜欢画竹,而且也有自我的“画竹经”:“人们种竹、赏竹、爱竹、画竹,在中国文化人心中,无疑受到了异乎寻常的特殊礼遇,又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魏晋间,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等人常作竹林之游,倚坐竹下,烫上一壶菊酒,泡上一壶竹茶,面前一尾竹琶,饮酒放歌,飘飘若神仙中人,史称‘竹林七贤’。东晋王徽之借宅种竹,‘不可一日无此君’,痴竹如此,竹亦谓‘此君’。在唐代,诗仙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曾隐居泰安徂徕山,号‘竹溪六逸’。诗圣杜甫爱竹,‘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大文豪苏轼爱竹,更是有诗为证:‘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中国文人爱竹,古有传统,妙文趣事,比比皆是,史籍所载,也斑斑可考。……”徐寒对竹文化的领悟具有中国文化深层底蕴,非同于一般的画竹工匠,因而他的竹只画神不求形。在他看来,竹子光洁修直、坚韧挺拔,在临风照水、筛月映日的情景下,袅袅娟娟潇洒多姿,使人赏心悦目;竹子碧绿青翠,森肃挺秀,构成清新幽雅宁谧之境,令人心旷神怡。竹子经冬不凋、中空有节、劲直根固,人们引以为坚强、虚心、正直等高尚品质的象征。应该说,徐寒在拜金主义思潮中坚持一竿青竹的高风亮节和雅致脱俗,可谓是君子之风的艺术表征。
画竹者何其多也,但是有自己的独创性的却不多。徐寒大胆引入书法的技巧作画,认为墨竹的画法与书法技巧最为接近,以书法写出便能得其大意。他用书法的线条笔意和酣畅淋漓的墨色去表现稚拙天趣、飘逸神骏的文人墨竹,使当代艺术笔墨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接通——线条契合着元气淋漓的道,在虚空中流出动荡。以竹子的意象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草书的线条营造种种意境。徐寒敏悟灵透,善于体会前人匠心所在,瞬间行笔往往出以己意,不拘一格而神韵俱全。其作品不屑于成为某派某家形式上的模仿,也不是盲目的追新出新,而是在艺术境界上力求有着新的绘画语汇和艺术气象。其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香港《商报》、《朝日新闻》(日本国)等众多报刊选登介绍。《中国当代书法国画作品选集》(日本国1987年版)、《中国的声音——香港回归抒怀》(季羡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竹谱》等众多选本收入;人民大会堂、中国长城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四川峨眉山、贵州黄果树、上海九峰山(寺)、安徽九华山(寺)、福建永春魁星岩、内蒙青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等众多名胜有楹联、刻石、匾额和题字。伴随生命的悟性的提升,徐寒的绘画艺术也不断超越自身,而自成面目。

三、书法艺术境界与文化观念提升〗
徐寒在书法上用功最勤,在其书法艺术道路上近三十年用功不辍。在他看来,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审美,而且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哲学。因为技进乎道,只有深刻的艺术体验,才能升华到哲学的层面;同时也只有对哲学的深入的体悟,才能反观到艺术的微言大义,才能真正领悟书法之道与人格之道紧密相关。
徐寒以一腔豪迈之气,在书法上喜欢大草、狂草,因为只有狂草才真正具有纯艺术的线条的功能。对古今法书名帖、碑版,都有过悉心领悟,他坚持文人书法、学者书法。他追求文人书法学者书法,即那种于温润中浸透人文感悟人文精神的,以及历代文人氤氲的文化氛围的书法。他坚信:在书法创作中,需要各自悟出自己的艺术真谛,唤醒书法艺术中的人类的艺术灵魂,探究前人未曾探索过的领域。而狂草是草书中最为纵情狂放的一种,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笔势连绵回绕,酣畅淋漓;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笔致出神入化,而法度具备。因此,在徐寒的草书中充满笔断意连的用笔,作品上下呼应,左右顾盼,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从笔未到处显出更多的意蕴,从静止的字形中,显出活泼飞舞的动势,加深和丰富书写内容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其书法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
对怀素的推崇,使徐寒虔信怀素“醉来信手三两行,醒后却书书不得”那狂醉般的草书境界。正是在狂笔纵墨、释智遗形中,徐寒达到了精神的沉醉和意境的超越。
在墨法上,徐寒讲究墨色的变化,因为只有墨法的浓淡枯润才能渲达出书法作品的意境美。徐寒十分讲究墨色的浓淡转换、枯润映衬,力求造成一种变化错综的艺术效果,表现出空间的前后层次,从而达到了笔墨精纯的境界,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徐寒的草书轴《怀君属秋夜》以线条大胆切割空间而表现出的“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的境界。其草书矫如虬龙,纵横使转,笔酣墨饱,一气呵成。用笔森然如长枪大戟般豪宕不羁,结体稳中富险而兴随笔划,章法错落起伏而又真率自然,具有一种雄奇朴拙、恢宏磅礴的大美。而《王蒙诗行草轴》用笔颇具象内之象,其书法线条运行所造之境,是由气韵生动的线条最富于美学意味的纯净运行所形成。其笔势正侧逆衄、起转违和难以穷尽。在线条的舒展中,作品意蕴凝结于心手合一中,并可通过这种指腕使转所留下的轨迹反观心路历程。可以说,书法情感之冲和张扬都在精神互动中展示书法“无我之境”。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书法作品直观到徐寒的内心世界。《吴昌硕题竹诗草书轴》写得疏旷不羁,具有一种遒峻奔放的气势,行笔更快捷,情感在线条运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气势不凡,是充满张力的痛快淋漓的运笔和刚健有力的情绪渲泄。徐寒研习六书古文字、钟鼎识、秦汉碑文、历代法帖。在书法上用笔狂怪跌宕,笔画盘旋勾连,用墨或浓或淡,变化莫测,其书蕴二王典雅秀润于汉碑颜字的刚健古朴之中,法度严谨。
事实上,观草书如观阵,需具慧心明眼,方能观章见阵,心有所得。好的书法总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召唤结构”,等待着欣赏者加以审美判断。以“悦目”者为下,“应心”者为上,“畅神”者为上上。由筋见骨,由形见神,由墨知笔,由线悟气。心与字涉,神与物游,于草书动静简泊之中,获杳冥幽远之理。可以说,通过徐寒的草书如《钱起诗草书轴》、《草书横披》、《欧阳修诗草书轴》等,可以看到其草书达到的高度。
徐寒的目光还延伸到历代皇帝书法的研究上,他要从中发现中国文化超稳定结构中的集体无意识问题。他注意到:中国传统强调书法性,表示的是文化素养与文明程度。这使得几乎所有的帝王都要沾上书法的边。对于权力者来说,书法更具有“宣教”和“服务”的作用。帝王是权力的顶峰,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与象征,处在权力顶峰的帝王,往往不遗余力地去追求书法艺术。这为当代文化透过书法去看权力中心的集体无意识,留下了很好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从文化出发去看书法,使得徐寒具有了从书法回归文化的当代文人的格调。他在全球化视野中,注重书法艺术的传承和不断创新,同时与西方的抽象艺术进行对话。他反对那种对抗性的文化意识,强调一种书法文化的身份书写,使得书法能够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又具有二十一世纪的新面貌。正因为传统在失落,文人书法的精神所剩无几,因而只能从大气盘旋的线条和空间构成中,寻找自己精神脉络的伸张和精神寄托的家园。因此,他张扬自己的生命意识于书法线条中,又将书法线条呈现于生命意识,或者说是浓缩为生命意识。
古老的中国书法伴随文字的生成和意义的交流而出现,又伴随着抒情达意和文化转型而向今天的人们显示其魅力。它召唤当代书法家、理论家为其在中国文化转型中重新审视书法艺术并加以文化定位和价值厘定。在当代中国书坛那种充满了新的试验和新的横向挪用的西化思潮中,徐寒反对醉心于创新或者说为了创新而创新,以至于将不要传统或将反传统作为自己的身份证徜徉于市,他坚持中国书法的文人化回归,这一新的思考维度显示出徐寒书法的当代文化意义,值得人们深加思考。

注:
王岳川,著名学者、书法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兼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载王岳川著《中国书法文化精神》第十四章之四,韩国新星出版社2002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18:07 , Processed in 0.0758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