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于资源的学习与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1:1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于资源的学习与学习者的信息素养2010-01-15
作者:易志亮 瞿堃
Email:yizhiliang2001@chinaren.com


摘 要: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媒体的多样化,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何在媒体中挖掘自己所需的知识。本文试图从媒体中的资源特性以及媒体与学习的关系,来引出本文的观点:基于资源的学习与媒体间的关系是通过个人的信息素养来表现的;然后再着重讲述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与信息素养的关系以及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资源
媒体
信息素养






基于资源的学习,即以带有信息的学习资源为对象的学习方式。随着媒体的多样化,信息资源的呈现也越来越多样化,于是,对于学习者而言,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也因人而异,其效果更是千差万别。无论媒体的形态如何,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如何,有的学习者能很好地掌握媒体所呈现的知识,并能灵活地进行运用,而有的却不行。是什么原因促使学习者之间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呢?本人通过研究基于资源的学习与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发现个人的信息素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是如何起作用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做一番思考。


一、
信息资源


资源的范围很广,凡是能够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认知结构或能促进人们发生变化的事物,都可称为资源,它包括人员、资料、设备、活动和环境。
人员:教师、教辅人员、行政管理者、专家和顾问等;
资料:印刷课本、录音带、课件等;
设备:黑板、直观教具、实验仪器、复印机和计算机等;
活动:集体讲授、课堂讨论、程序教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
环境:教学楼、图书馆、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等。
信息资源是指带有信息的学习资源,它需要专门的载体来呈现信息即要通过媒体来呈现,一般只指资源中的资料部分。根据媒体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将信息资源分为传统信息资源、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资源。
传统信息资源是指以书本、音带、像带等作为载体的信息资源。它包括印刷课本、教学幻灯片、录音带、录象带、挂图、专题画展和优秀影视片等。
计算机资源是指以独立的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资源。它包括课件、电子书、各种电子材料等。
网络资源是只通过网络传送信息以供学习者学习的资源。它包括网络课程、网站中的具体信息等。


二、
基于资源的学习与媒体的关系


基于资源学习中的信息资源是必须以媒体为中介才能呈现出来,于是基于资源的学习也必须通过媒体进行学习。那么,媒体与基于资源的学习的关系到底如何?媒体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的结果呢?下面我将讲述目前两种对媒体与学习关系截然不同的观点,然后再阐述本人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1.科拉克(Clark)的学媒无关论
科拉克认为,任何一种新媒体的产生与应用对于它的积极倡导者来说都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都会认为可以引起一场教育上的革命,促进学习效果的大大提高。但是,人们对媒体的比较研究发现,不管是哪一种媒体,在学习上都“没有引起比较显著的差别”,教学结果的差别往往是由不同教学方法或内容的差异、人们对媒体的新鲜程度差异的不同引起的。
科拉克还用图1来表示媒体、教学方法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任何一种媒体


file:///C:/DOCUME~1/510-04/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478.png




















图1 教学方法、媒体与学习结果的关系
对学习结果来说,只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学习结果来说,可以寻求许多媒体来实现,并不是只有一种媒体才可。而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结果来说则是一种必要条件,许多媒体都可以实现同一学习结果,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属性、特点,这就是教学方法。
2.考兹玛(Kozma)的学媒相关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科拉克的学媒无关论的观点提出了疑义,对媒体与学习的关系有了新的看法。考兹玛是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将方法与媒体分开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足取的。方法与媒体存在一种集成的关系,它们都是教学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中,媒体的能力使得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同样,教学方法的使用也应充分发挥媒体的特长。他将教学方法、媒体以及学习结果的关系用图2表示。


file:///C:/DOCUME~1/510-04/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928.png



















图2 方法、媒体与学习结果的关系
3.基于资源的学习与媒体间的关系是通过个人的信息素养来表现出来的
根据前面的两种关于学媒关系的述说,我认为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与媒体还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因为媒体虽对信息本身没有多大的改变,但对使用媒体的学习者确实存在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媒体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学习者的效果;但我们也不应只考虑媒体和方法间的关系,而应考虑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媒体间的关系,即信息素养与媒体间的关系。因为方法只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而学习者在运用媒体进行学习的学习效果不仅仅与学习方法有关,还与个人的学习态度、社会责任感等相关的。总之,学习者基于资源的学习效果与其信息素养是息息相关的。当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达到较高的水平时,他便能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处理多种形态的信息,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就高;否则,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就差。可以这样认为,媒体运用的好坏,学习效果的高低都取决于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本人将媒体、信息素养与学习结果的关系表示如图3所示:




file:///C:/DOCUME~1/510-04/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438.png

















图3 媒体、信息素养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


三、
信息素养


在前面部分的讲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提到过信息素养,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呢?一般而言,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获取识别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并且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
1.信息素养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
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3.社会责任
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四、
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与信息素养


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是指学习者运用媒体手段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评价等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依据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的。
一般地来说,我们可以将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用图4表示:




file:///C:/DOCUME~1/510-04/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321.png











图4 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步骤
在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是说我们应将传统的信息资源、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进行运用,而不能只注意其中一方面的资源。
下面我将对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各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述。
1.任务的确定

在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任务,明确自己学习目的。然后再分析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应该需要哪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
2选择策略
当确定完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后,我们该讨论所有可能的信息来源,是否在书本上、录音带上、电影片上能找到一些信息呢?在某些光盘上是否存在相关的信息呢?某些网站是否可以找到有用的信息呢?然后我们根据讨论结果来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来源,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在选择策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好的媒体,适合自己容易接受的知识表现形式。
3检索和获取
选择了最合适的信息来源之后,我们就需在具体的媒体中进行检索信息来源。如果是利用书本进行检索的话,我们应找一些相关的图书馆目录、报刊索引等;如果是利用网络进行检索的话,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平时收集的一些网站,也可利用搜索网站(如雅虎)进行搜索相关的信息网站或页面。然后在所检索的信息来源中去查找信息,来获取更多的有用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
4信息的使用
在具体的信息来源中,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有的以动画的形式呈现,有的以声音的形式呈现,有的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等。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信息,如通过阅读、聆听、观察、触摸等。而且,在感受信息的同时,我们还应筛选一部分信息,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来。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选择信息和评价信息。
5集成
当我们选择好了来自不同信息来源的信息后,我们应该将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并且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以便让别人能够理会自己所找的信息所表达的意思,并初步完成自己拟订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能创造性地表达内容。
6评价
当自己的任务基本完成时,我们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自己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媒体,是否在检索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在具体查找信息的过程中能很好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等等。同时,也还应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得到大家的赏识,是否具有很高的价值,等等。将这些评价信息反馈给自己,以便自己在以后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好的进行学习。
从以上各步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制约着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信息素养高的学习者在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并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将无法适应基于资源的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呢?


五、
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的途径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已深刻地了解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而且,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素养将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为此,我们应大力提高每个人的信息素养。我认为我们目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1学会多种媒体的使用,适应信息呈现的多种形态
对于媒体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基于资源的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是会使用各种媒体,如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广播电视等的使用。并且,由于不同的媒体所表现的信息形态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完成具体的任务过程中,能感受不同媒体所表现的信息,并能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对此,我们必须要掌握媒体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并且能适应多种信息形态的呈现方式,同时,还能灵活地在各种媒体中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
2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信息资源
学习者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展个人的信息素养,必须要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做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目前,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是储存信息资源较多的场所,我们政府应充分开放这些场所,让学习者能充分利用这些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的信息资源,能运用索引书刊、目录等去查询自己所需的知识。
3提高计算机水平,大力组建电子阅览室
现在计算机的使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此,我们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但目前很多人都不会使用计算机,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来提高大家的计算机水平。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a)
进行计算机培训;
b)
定期举行计算机比赛;
c)
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多使用计算机;
d)
规定不同领域工作的人必须达到相应的计算机水平。
在提高人们计算机水平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组建电子阅览室,使人们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基于计算机资源的学习,并且还要借助光盘、硬盘、软盘等存储信息的载体来进行信息的查询等工作,达到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4.灵活运用网络资源
现在因特网越来越成为我们查找信息的主要场所。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已成为大家一个热门的话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灵活运用网络资源。
(1)
熟练掌握上网技巧;
(2)
熟悉各种搜索网站,并经常利用它去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
(3)
能灵活地运用电子邮件、新闻组、IRC实时聊天、MOO虚拟环境、CUSeeMe视频会议等工具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
能快速识别信息的好坏,不能受网上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5)
能分门别类地收集比较常用的网址。
5.转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应具体作好以下工作:
(1)
教师就所布置的作业、任务和信息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2)
就具体的任务为例来介绍各种搜寻信息的策略,如:怎样利用因特网、图书馆、索引书籍去查找信息;
(3)
教师给定相关文章让学生找出所需信息,并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更好的建议;
(4)
教师利用相关的信息让学生进行组织成有一定意义的文章,同时对学生所组织的文章进行评价;
(5)
在学生完成之后每次给定的任务,老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学习过程的效率以及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对不足之处给以改正。
6.营造有利于每个公民都成为有信息素养人的良好氛围
信息素养的提高,应该还需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在家庭、社会等团体中要经常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和工作来提高大家的信息意识,并相互交流好的经验和意见,来共同提高大家的信息素养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资源的学习已成为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媒体也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我们要真正在媒体中学习好,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倩苇:
《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2001/2
2
王其云:
《媒体与学习》,
《中国电化教育》, 1999/11
3
王旭卿:
《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2000/3
4
章伟民:
《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教育技术实践与研究的主要对象》,
《中国电化教育》1997/7
5
南国农:
主编《电化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09:52 , Processed in 0.1108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