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克抗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5:0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克抗结合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情况和进展,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1、教师应当具有四种能力素养(构建学习环境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特别是”知识创造能力”(这正是传统教育所忽视的)。为此,教师要认识到,课程应超越以学科教材为中心的惯例,要关注能创造新知识的21世纪技能(21世纪技能是指问题解决、沟通、合作、实验探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等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具有21世纪技能。
2、在运用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探索中,不仅要关注教师四种能力素养(特别是“知识创造能力”)的培训,还应关注课程即教学内容的变革,要围绕自然界或社会上的某些真实问题来重新设计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
3、要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工具和信息化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使复杂、抽象的科学现象可视化,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4、要关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便在这种教与学方式下,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按照自已的想法来设计学习环境,都可按照自已的意愿来开展学习。
5、为了有效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应当关注学生正确心理表征(即心像)的形成。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子课题的完成,尤其是教学实践类子课题的完成,必须要深入到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十分关注典型教学案例的搜集与研发,只有这样,我们的课题才能真正地在教育创新中发挥作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5:02:39 | 只看该作者
思维导图到底是干什么的?
转载▼


    思维导图有众多美誉,如“二十一世纪的全球性思维工具”、“大脑使用说明书”、“瑞士军刀级的思维工具”等等,但思维导图到底是干什么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有人说是记笔记的,有人说是列提纲的,还有人说是做思维发散的,众说纷纭,而又标准不一。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Tony Buzan的著作《Mind Maps——Radiant Thinking》看到,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我们可以理解成“发散性思维”。也就是说,思维导图在于帮助人们打开思维的束缚,激发思维的有效发生
    另一方面,对思维导图的发明初衷的说法最多的是:思维导图是改进线性笔记而发明的一种笔记工具。对此我一直是将信将疑。直到读到Tony Buzan的原著《Mind Maps》,我才恍然大悟。原因Buzan的“笔记”一共包括两个词:Note Making & Note Taking。翻译成中文可以理解为“做笔记”和“记笔记”。毋庸置疑,这里的“做笔记”应该指的是将自己的思想加以整理,而“记笔记”则是讲别人讲的或写的内容整理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可以用于两种场合:整理自己的思维以及整理他人的思维。合并在一起,那就是整理思维。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出,思维导图是激发和整理思维的工具,这里的思维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如此以来,我们看书记笔记、上课记笔记、写作列提纲、出门做清单、策划活动等,都是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场合。
    事实上,我感觉当前思维导图的应用没能很好的将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有效结合起来。而且思维整理缺乏得更多一些。从很多人画的思维导图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他们虽然讲要素列了出来,却没能将要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7 00:20 , Processed in 0.1003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