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德国的教育志愿者的教育理念
摘自柴静《告别卢安克》
在广西深山板烈当了十年教育志愿者的德国人卢安克。
我追求的生活是跟我熟悉的人、跟我身边的人一样的生活,但我去生活所靠的动力却不一样。这个动力也不是什么我想达到的目的。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仅仅是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愿意与学生共同去追求和享受我们所喜欢的生活,而我很幸运,能实现自己所喜欢的生活。 ---卢安克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那么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卢安克
当下的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人们普遍太心急。---卢安克 。
(曾经我也心急过,因为心急促成了一个教育的早产儿,深深地伤害到的是我自己和我心爱的儿子。而今,我已经明白了一个朋友说的那句话,慢慢来,比较快。--其他编辑者语)
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卢安克
“青春期前的孩子,跟他沟通没有用,跟他一起行动更有用。”---卢安克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真正的教育是“自己教育自己”,“知道”和“体会到”是两码事。 ---卢安克
秩序是没有力量的,它仅仅是一个社会需要,而归属才是强大的,因为归属是一种心理需要,有了归属,就能促成自身内在的想要干成一件事情的愿望。 ---卢安克
面对外面社会的时候,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就会更强更稳定。 ---卢安克
如果说,有了目的,故意去做什么,就没有用了,没有效果了,都是假的 ---卢安克
对中国教育的印象是:教育,只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不是为了小孩。小孩在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中,脱离了天性,脱离了他的生活……" “教育难道是只为了获胜?我不想继续跟学生一起奔跑着参加这场竞赛———这场一直匆忙地奔跑着,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跑的路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竞赛。我的学生,觉得自己不能成为学校和父母所期望的。” ---卢安克
帮派也是一种需要。因为很难和大社会融入,就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小社会。必然会跟大社会有冲突,但也是心理需要 ---卢安克
我最希望的是,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选择他自己的生活方式,都能作为他真正的自己。我怎么可能会愿意去影响别人的选择。 ---卢安克
视频快结束时,卢安克对柴静说:“(等孩子们)面对外面的社会的时候,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就会更强,更稳定。” 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说的吧。
那里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曾经拥有一位“完完全全属于他们的大人”。好的教育,首先必须有理解。
卢安克:“这里是农村,自然的力量很强,教他爬山,他什么山都爬,但叫他反思自己的一些问题他会很痛苦的。” “跟他沟通没有用,跟他一起行动有用。创作就是这个道理,一起做某一件事,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了。”
“创作可以成为他们的权威,可以给他们归属。” 他在信中提到一本非洲塞拉利昂参加内战的12岁小孩写的书,当时这个小孩扼杀了无数同年龄的孩子,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为了避免受不了的感觉,他天天吸毒。后来这个孩子在联合国的会议上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加入部队的原因是,我们找不到可吃的,失去了自己的家,但同时盼望着安全,盼望着自己属于什么,在这个所有归属都垮下来的时代。“ 为了找回归属,他们什么都愿意做,都没看清楚对方是同胞还是敌人。卢安克说:‘中国的社会没有那样的背景情况,但中国的留守儿童将也会成为一个失去控制的因素,除非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归属感。” 他当年的学生,一半上了初三,一半去了外地打工,打工的孩子往往加入了帮派,卢安克说这是一种归属的需要,这也是当下的中国人最强烈的感受。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里,空虚会导致消费和破坏,只有当人们创作时,感到创建自己世界的满足,不会在与别人的比较和外界的压力下感到被抛弃,这才是真正的归属。 “创作”,现在常常被当成是一种“手段”------用来吸引孩子学习更多知道更多的手段,或者一种学习之外的调节。好象生活中总有一个伟大庄严的目的,一切都为这个目的服务,这个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服务于一种意志吧,当这个意志让你去改造世界时,你要具有这个改造需要的知识。 而创作在卢安克的理解里,就建立归属的方式。青春期的孩子通过行动得到感受,从感受中才慢慢反思,反思又再指导行动,所以他说,靠说话是没有用的,只有参与创作,让他们一起进入和完成那个“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的故事中,感受会象淋雨一样浸透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里再来滋养一个人。培养了基础的行为和感受力再来解放他们的思想,“否则会乱”。 纪律可以带来秩序,但是是被动的,只有一个人归属于一个事情,一群人,一个社会,才会有认同,和发自内心去照顾它的愿望。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柴静
“我也不知道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有什么使命,这个只能是慢慢摸索的,所以只能慢慢看有什么结果,也许过了几年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 “你想检验自己?” 他好像触动了一下,说对。 “把希望放在别人的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
他不伤害谁,也不违背自己,他自己来承受命运加诸于身的全部后果,他只说:“别人对我佩服的地方其实是我的无能,我无能争取利益,无能作判断,无能去策划目的,无能去要求别人,无法建立期待。也许有人以为那是超能,这个误会就造成了我现在的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表达: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柴静
他陪着这些孩子长大,现在他们就要离开这所学校了。这些小孩子,一人一句写下他们的歌词组成一首歌,“我孤独站在,这冰冷的窗外……”“好汉不需要面子……”大家在钢琴上乱弹个旋律,然后卢安克记下来,他说,创造本来就是乱来。
这个最皮的孩子忽然说“要不要听我的?”他说出的歌词让我大吃一惊,我捉住他胳膊,“你再说一遍”
他说“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我问“你为谁写的?”
“他”他指向卢安克 ----柴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