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丹枫阁记》及傅山作品的奇字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9 10: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谈《丹枫阁记》及傅山作品的奇字现象
闫继祥
内容提要:《丹枫阁记》应书于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傅山五十五岁时,辽宁博物馆《丹枫阁记》不应是作伪作品,也不应是傅眉或傅仁的代笔之作,更不可能是傅山二次书写,它应该是某个与傅山或戴廷栻比较熟悉的学生(或友人)的临写之作。书写奇字的因素比较复杂,论者过分强调傅山生活的晚明背景和遗民情结,似有不妥。
关键词:《丹枫阁记》  奇字
二○一一年第一期《书法》杂志辟『傅山专题』刊登六篇由《丹枫阁记》引出的讨论文章,其中林鹏、姚国瑾等前辈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山西本(『山西祁县藏本』简称,下同)的真实性及辽博本(『辽宁博物馆藏本』简称,下同)的伪劣,吴高歌的文章则对傅山奇字与遗民情节的关系作了阐发。然而,笔者认为有关《丹枫阁记》的争论和傅山书写奇字的缘由仍有疑点值得探讨。
一、关于《丹枫阁记》
(一)《丹枫阁记》的书写时间
笔者认为《丹枫阁记》应书于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傅山五十五岁时[1]。理由如下:
①《傅山书法全集》[2]卷八傅山年表『康熙元年壬寅(一六六二)傅山五十六岁春,戴廷栻刻《晋四人诗》将成。』侯文正《傅山传》[3]『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傅山五十六岁,戴枫仲刻傅山及子眉与白居实胡季子诗为《晋四人诗》』据《陈批霜红龛集》[4]卷一眉批陈监先认为戴廷栻本《晋四人诗》收录有傅山《跋丹枫阁记》内容。不论依前者还是后者年表,则《丹枫阁记》必书写于《晋四人诗》成书之前,即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壬寅或者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之前。
②《傅山书法全集》年表『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傅山五十五岁游砥柱,至祁县,适枫仲丹枫阁初成,为题丹枫阁匾,并云『丹枫阁,丹读书之心,字仲以枫,枫读书之阁,因章以丹,仲适集一朝大声精选,根尘映发,如坐高秋摄也。』此段云傅山五十五岁游砥柱并到丹枫阁精选文集两事,《陈批霜红龛集》卷11《枫仲读书阁初成,居实携近作过就,山还自砥柱,趋息阁下,伯浑亦从汾来》有『不约丹枫阁,如张缘绮琴』、『掌中无利剑,诗版谩精锓』等诗句,从排律标题和内容可旁证傅山游完砥柱在丹枫阁与戴廷栻、伯浑等人讨论精选诗集,此时的傅山五十五岁,即为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
(二)辽博本是否作伪
笔者比对山西本与辽博本的细微区别(截图一至十八,左为辽博本,右为山西本)认为辽博本并非专门造假的伪作,简单认定辽博本是山西本的作伪略显武断。
笔顺字形
例如图一『履』、图二『忆』、图三『有』、图五『车』、图六『者』、图七『失之』、图八『书』字、图九的『能』、『待』、图十『梦』、图十二『知』、图十四『议』等字,相同位置的同一个字写法炯乎不同,连基本笔顺都不一样,更不消说字形,其中差异最甚者图三『有』字、图五『车』字,除了所抄为同字外,字形结构有天壤之别。如果辽博本是临山西本的伪作,临作者造假时怎么会连最基本的字形笔顺都忽略不顾呢?
字间连带
例如图十一『不入吾』、图十三『因阁而』、图十七『老夫引』、图十八『即为书』等字组,两版字间连带关系差异甚大,辽博本显然更热衷于字间连带以使行间贯气。如果辽博本是伪作,这种明显不同于所临版本的连带关系就显得不可理解。
③代字、别字
图八『阁中藏书』,山西本以『点』代阁(『阁』为重复字),而辽博本仍书『阁』。另图八『书』字,虽然两版『书』字皆行书,然辽博本『书』的写法似乎缺了一横,笔者据多本行书字典,基本可认定辽博本『书』字为别字,如果辽博本是山西本的临本,我们能否认为辽博本的临者犯了上述基本的书写错误?
④涂改、补字
山西本图十五『犹』旁改『由』字、图十六『听』旁改『廷』字、图十七第二个『老』旁改『夫』字,辽博本皆不具,虽然有专家从墨色等方面作了论证,但与这些更为明显的差异相比,那些证据都显单薄。
⑤是『然』还是『愁』
图四究竟是『是犹然寐语也』还是『是犹愁寐语也』?笔者认为当为『愁』字,不为『然』字。若为『犹、然』相搭,用『然』字释义不通,为『愁』字,全句可解,即『是犹愁寐语也』,『是』代前面所云,『愁』、『寐』并列修饰『语』。《书法》杂志释文仍作『是犹然寐语也』,不确。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三)如何解释辽博本《丹枫阁记》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辽博本《丹枫阁记》不是作伪作品,也不是傅眉或者傅仁的代笔之作,更不可能是傅山二次书写,它应该是某个与傅山或戴廷栻比较熟悉的学生(或友人)的临写之作(从字形墨韵看,并没有脱离晚明清初行草的书写习惯。『是犹愁寐语也』的『寐』、『因阁而有记』的『因』等字墨韵明显,与王铎等书家惯用涨墨的招数如出一辙),至于它后来为何被奉为经典并阴差阳错地被辽宁博物馆收藏,个中必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沧桑故事。
二、关于奇字[5]
讨论晚明奇字现象的文章不多,仅以白谦慎《新新无已愈出愈奇:十七世纪书法家书写异体字风气的研究》[6](下称『新新』)较专门叙述了傅山作品的奇字问题,他的另外两本著作(《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7]、《与古为途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8])虽然都涉及到上述问题,但观点与前文大同小异。在《新新》文中,白谦慎认为『晚明时期一般民众的识字率有所提高及文人篆刻的兴起促使了晚明书写异体字现象的产生。』笔者以为,若作为异体字书写的背景,白说尚属可靠,至于某书家为何书写异体字,其因素绝不止此。吴高歌《傅山奇字与遗民情结》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傅山作品奇字与遗民情结的关系,但书写奇字的因素复杂、偶然,傅山的生活背景和遗民情结并非核心因素。
楷书尤其小楷作品需书写奇字增加单字或整幅作品的观感,约活动于明朝前期而比张瑞图(一五七○—一六四一)、黄道周(一五八五—一六四六)、王铎(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傅山(一六○七—一六八四)等人年龄大近两个世纪左右的王绂(一三六二—一四一六)所书的《重过庆寿寺等诗帖》(图①)为小楷书七言诗四首,乃永乐九年(一四一一)为沈度书写,其中就有大量的异体字。比王绂晚半个多世纪的沈藻所书《黄州竹楼记楷书轴》(图②)的异体字也比比皆是,罗鹿龄生卒年不详,其所书《归去来辞册》(图③)也是尽其异体字之能事,而类似此种规模的异体字运用在行草作品中就很少见。
图①②③小楷作品,写成异体字的原字形多被调整结构或增添减少笔画。古代刻版书籍以楷书为主,时有异体字运用(图④⑤),可能跟原字的不好刻写有关系,图④是黄道周为王铎文集所作的序文,其中时有异体字出现,刻者王鑨生活在晚明清初时代,其所刻《拟山园选集》颇能代表此一时期的刻书风貌。
白谦慎强调书写异体字并没有对书法作品的章法产生多大影响(参看《新新》一文),可能就是因为书写异体字的作品多局限于楷书。大多数异体字形比原字复杂,草法不具备范式,书家须谨慎运用,所以在行草作品中尤其草书作品中少见。
吴高歌认为『傅山书写奇字以显示其与众不同的深层原因是源自他作为遗民的文化心态』。其实,傅山书写奇字并非为了追求与众不同,其遗民情结与书写奇字关联也不大,黄道周的夫人蔡玉卿(活动于一六一二—一六九四年,图⑥)也在小楷作品中书写异体字,她就不太可能受到遗民情结动力的驱使,前文沈藻虽然在《黄州竹楼记楷书轴》中运用了大量的异体字,然而他并非生活在遗民时代,更谈不上有什么遗民情结了,张瑞图(活动于一五七○—一六四一)《西园雅集图序》(图⑦)中的异体字也不在少数,可他也不具备傅山的那种『遗民情结』。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晚明书家书写奇字带有随意性,很多时候是一种个人『趣味』。古人习汉字多本师承,不同书家接受汉字的教育千差万别,再加上有些字本身异体较多,学习和书写汉字可供的选择也较多。早期(唐之前)异体字的产生与字体本身演变及书手误写、刻工误刻有很大关系,后期(唐以后)异体字的产生与简单甚至错误理解许慎的『六书说』密切相关,很多后起异体字显然是生搬硬套了『六书』中的形声和会意之法(尤以武则天造字最为明显),傅山有一段注语就颇能说明上述论点,他在所抄的《庄子·天运篇》中把『颦』写成『矉』,并把左边的『目』横倒下,把它置入『賓』字的中部,旁注云:『賓字诸体无此法。吾偶以横「目」置「賓」之中,亦非有意如此,写时忘先竖「目」,「賓」既半而悟,遂而其法。』[9]宋明之前的墓志楷书,由书手所书的异体字不带有较强的艺术考虑,不同地域流行不同字形的情况很是普遍,书写异体字(当时可能是『正体』)是『顺手』行为,宋明以后楷书作品中书写异体字开始有了较强的自觉意识,但规律特征并不明显。傅山作品中的奇字,多分布在楷行作品之中,其运用奇字的缘由,似亦不出以上分析。
注释:
[1]依《傅山书法全集》年表,常见傅山年表有《傅山书法全集》本和侯文正《傅山传》本,然二者多有不同,比如崇祯十七年甲申(一六六四),侯文正作傅山三十九岁,《傅山书法全集》作傅山三十八岁。据《陈批霜红龛集》卷十《甲申守岁》『三十八岁尽可死,棲棲不死复何言。徐生许下愁方寸,庚子江关暗一天。蒲坐小团消客夜,烛深寒泪下残编。怕闻谁与闻鸡舞,恋著崇祯十五年。』知傅山认为甲申(一六四四)岁末自己三十八岁。如此,《傅山书法全集》所列更接近真实。
[2]山西出版集团《傅山书法全集》二○○七年版。
[3]侯文正《傅山传》山西出版集团二○○七年版。
[4]陈监先《陈批霜红龛集》山西出版集团二○○七年版。
[5]奇字的概念略比异体字范围广。异体字定义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八年版)中有所论述,但多数文章没有严格遵从概念,分别哪些是异体字,哪些不是异体字。
[6]白谦慎《新新无已 愈出愈奇:十七世纪书法家书写异体字风气的研究》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
[7]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三联书店,二○○六年版。
[8]白谦慎《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与古为途和娟娟发屋》湖北美术出版社二○○三年版。
[9]同[6],转引。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选自《中国书法》2011年第十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21:25 , Processed in 0.1473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