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一种本源性研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5:5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一种本源性研修         
闫学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12个年轻人加入了我的工作室。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帮助他们成长不但责无旁贷,更成为一件十分亲切的事情。
  作为他们的导师,我制订了一系列工作室学员研修计划。这个计划中涵盖了我认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研修的主要内容:磨课,阅读,写论文,做课题,设计、开发自己的语文课程……但是,从进入工作室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达成了一个共识: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研修的重要内容,应该贯穿于研修的整个过程。我们在共读与研讨中渐渐发现,阅读不仅应该成为研修的核心,而且应该成为研修的起点。假如没有阅读作为一个教师的精神底色,所谓磨课就很容易沦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操练;同样,假如没有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做教科研、开发语文课程以及教育写作、教育反思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把阅读称为一种本源性研修。
  本源性研修的提法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这句看似偏激的话语并非否认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而是强调阅读在教师成长中的核心作用。虽然一个教师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这其中的因素很多,比如:一个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所处的教育环境,所拥有的生活经历,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所具有的职业天赋等等,都是影响一个教师成长的因素,但我们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一个教师不读书,他就不能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很远。换句话说,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优秀教师首先应该是个读书人。
  正是由于看到了阅读与教师成长之间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开始了不倦地阅读。可以说,我们的研修历程就是阅读历程,阅读始终是我们研修的重要板块。我们读语文专业书,读教育理论经典,还广泛涉猎人文社科类书籍。我们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自己提出了要求。比如,我们提出“有坡度的阅读”,强调教师阅读要有点难度;我们还提出“非经典不读”,强调教师阅读应注意提升阅读的品质;我们还提出“阅读的三个板块”,即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人文视野,强调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就要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工作室的13位教师,就这样读起来了,读《瓦尔登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生活的简单;读《中国哲学史》,穿越那片思想的丛林,领略豁然开朗的欣喜;读《后现代课程观》,学会在开阔、综合的视野下看待课程……因为阅读,我们不断在精神上实现突围,心灵变得敞亮起来,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课堂实践不断循环上升,教育研究与反思也不断走向纵深。
    我们在一起,会一直读下去。
——此文已刊发于《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24日第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14:34 , Processed in 0.2074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