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祁小春:《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 00: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祁小春:《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




  成果名称   《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7年8月
  出版单位   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内容简介
  1.本研究是对中国东晋时代著名人物王羲之所做的专题研究。
  被尊奉为“书圣”的王羲之,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他以其潇洒秀逸的书法艺术独步古今,空前绝后,在后人心目中已经由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升华为一尊书法偶像,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和文化精神的象征,世世代代备受人们尊崇。然而,无论是什么伟大人物,一旦被追封为圣人而被后世歌颂赞美,其人的真实也就逐渐隐晦乃至消失,而代之以另一幅神圣的面孔进入人们的记忆,接受崇拜者的礼赞。不但如此,在被传颂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逸事传说也被附会到其人身上,加速其神圣化。自王羲之首次被唐太宗李世民备加推崇以来,经历代文人墨客蜂拥礼赞,自然要最终完成这崇拜导致模糊、淡忘以及再生的“造圣”过程,最终沦为一个抽象的文化符号与象征,至于他本人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何,反倒不是大众所关心的事了。真实的王羲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能否还书圣以本来面目?尝试解答上述问题,是本研究的目的。
  迄今为止关于王羲之研究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未尽如人意处,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往的研究多偏重於其书法艺术以及法帖等方面,很少将王羲之作?一位历史人物置於中国文化史中作全面考察。第二、现今出版的相关著述,专业性研究考论少,文学传记性等普及性读物多。有鉴于此,本研究在充分参考借鉴先行研究基础上,尽可能对所有相关研究做全面整理,确认史料,在此基础上展开各项具体问题的探讨。在考论过程中,也尽可能地重新发掘、整理和有效利用有限的研究资料。对于少有人论及留意的一些问题,也作了相应考论,提出考察心得,供研究者参考。此外,本研究还对研究范围做了进一步扩展,尽可能拓宽相关问题讨论的涉及面,充分留意历史上各种因素可能对王羲之其人物、思想、生活等方面所?生的影响,尽最大可能还原出一个基本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王羲之来。至于一些尚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在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也尽其所知介绍学术界有关研究信息、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以利于斯学今后更加深入研究。
  本研究由上、下编构成,一共有七章二十三节及两篇个案研究。上编为资料研究,具体篇章构成如下:第一章王羲之研究的基础资料;第二章王羲之尺?研究(上);第三章王羲之尺?研究(下);第四章兰亭序问题研究;个案研究《〈兰亭序〉的“揽”字与六朝士族的避讳》。下编为人物研究,具体篇章构成如下:第五章王羲之的家世以及生涯事?;个案研究《官奴考─王羲之晚年生活中诸问题综考》;第六章王羲之与道教的关系;第七章 王羲之散论。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本研究中具有独创性之发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将王羲之研究史料分类为“撰述”与“传记”资料两类,并做了认真的梳理整理工作,辩伪存真,使王学研究资料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众所周知,传世的王羲之等晋人尺牍法帖,是研究王羲之极其重要而珍贵的文献,但因其相当的独特性,正确解读比较困难。关于这一方面,王玉池先生在本书序中评道:“王羲之尺牍文词晦涩,不易解读。至於为何如此?其书式渊源和历史究竟怎样?这些问题过去很少有人作专门研究。但是,如果不弄清楚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如何正确理解王羲之尺牍法帖的内容,影响到对王羲之研究资料的运用。小春先生在王羲之尺牍法帖研究方面,超出了一般法帖范围,他从私书家信史和文章体裁史的角度出发,对以王羲之?主的晋人尺牍名义、形式、用语等诸方面,作了全面性的探讨考察。在资料运用上,他以敦煌所出唐人书仪对晋人尺牍加以比较,作了由唐至晋的溯源性研究。其考察结果,不仅弄清楚了尺牍家书私信史的渊源关系,在王羲之的尺牍形式、用语等考察、诠释方面,也都有极大的突破,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就。就目前来看,这一尝试性探讨还是前所未有的。”在本研究中,对吊丧告答书以及王羲之尺牍中是否存在单书复书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均能有独自发明。另外,中古文书学中的私书家书这一领域一直是研究上的一个空白,这一研究在此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启示。第三,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发起《兰亭序》真伪问题的辩论以来,探讨《兰亭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一章二节和一篇个案研究的篇幅,对《兰亭序》的产生、流传以及真伪问题作了彻底检证,其中个案研究《〈兰亭序〉的“揽”字与六朝士族的避讳》一文证据确凿,论证严谨,能疑当年郭沫若等怀疑派所未能疑者,于学界评价甚高。如陈志平书评《还原一个真实的王羲之》称“在对《兰亭序》的专题研究中,祁小春最为天才的发现是对于《兰亭序》文中的‘揽’的考察,指出‘揽’字既不合乎当时的避讳习惯,也不符合历来的避讳规则,作伪者本想以此作为文章出于王羲之之手的证明材料,反倒弄巧成拙,露出了有意作伪的马脚。”薛龙春书评《文献学考察:一个王羲之研究的新角度》亦称“这是对于《兰亭序》文本真实性十分有力的质疑,我想,后来研究者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都无法轻易绕过。”第四,对于王羲之与道教关系的考察,应该算本研究中比较自成体系的一个研究系列。在本研究中借助于残存于早期道教经典中的相关史料,对王羲之生平、思想、宗教等方面作了细致探讨。其意义诚如薛评(前出)所言:“不仅在于通过严密的甄别筛选,明确了一部分确凿可信的王羲之的资料,并藉此勾画出一个接近真实的王羲之形象。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祁小春的研究态度与研究视角为当下的书法史研究做出了良好示范。”
  3.研究方法与特点基本可以作为如下归纳:
  第一,资料全面。因中古文献存世较少,虽难以求全,而全面则显得格外重要。全面掌握资料,不仅可以建立联结的思考网络,保障推论的“安全性”,而且任何看似零碎的材料,若能有效勾连,往往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对与王羲之相关的历史资料旁征岛索,竭泽而渔;第二,无征不信。对于流传文献与今人研究成果,皆一一进行检证,力图从中清理、发掘出可信的可利用的史料。第三,重视方法。资料的整理考订是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而方法则直接决定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这方法就是文献学,它是一切研究方法的根本。第四,运用统计、归纳、考证、比较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例如在王羲之尺牍研究中,最根本的研究方法应从王羲之尺牍本身加以分析归纳,以寻找特征与规律。第五,提示多种研究角度。研究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其实难以得出结论,但不能因此就不去碰。尤其对一些尚有争议的问题,在提出自己的看法时,也尽己所知介绍学术界有关研究进展,尚待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与课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等,以利于斯学今后之研究。这属于服务性研究,这种重视学术积累的精神,实质乃是学术规范的一种体现。
  4.王羲之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起步到最终完成前后共经历了十余年,其间有阶段性研究在国内外陆续发表出版,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日本书法史论权威杉村邦彦教授称赞日文版《王羲之论考》为“又将王羲之研究向前推进了二、三步的划时代研究之作。”国内著名“王学”研究专家王汝涛教授赞誉中文版《迈世之风》“引证宏富、新意迭出”;著名王羲之研究权威王玉池研究员称赞著者为“王学”研究领域中“最认真、最专注、工作也最细致和深入、也是成绩最好的一个。”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白谦慎教授,在美国的相关学刊上发表长篇英文书评,向西方学界介绍了《王羲之论考》。《迈世之风》和《王羲之论考》前后两部王羲之研究专著的问世,已成为现今“王学”研究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成果社会反映
  参评成果在最终完成之前,曾经有过阶段性研究在国内外陆续发表出版,从开始至最终完成其间历时十余年。其间发表于国内外学刊杂志的阶段性研究论文主要有:
  1、《〈墨池编〉的版本与校勘示例》,《北京高校图书馆学刊》1996年第4期,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
  2、《关于王羲之尺牍法帖校勘整理的方法问题―兼?〈法术要录〉两种版本》,《北京高校图书馆学刊》1997年第2期,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
  3、《魏晋名士における?の考察―王羲之の草?と尺?中の?の?格を?ずる》,京都,《立命馆史学》1997年第18号,立命馆史学会(日语)
  4、《〈?亭集序〉における悲哀情?の考察》,京都,《立命馆东洋史学》1998年第21号,立命馆史学会(日语)
  5、《?亭序?字考》,京都,《书论》1999年第31号,书论研究会(日语)
  6、《王献之即官奴?疑》,大阪,《?アジア研究》2000年第29号,大阪经济法科大学アジア研究所,(日语)
  7、《关于〈兰亭序〉真伪的两个疑问》,华人?,白谦慎主?《兰亭论集》,2000年8月,苏州大学出版社
  8、《王羲之?法の道教背景考》,东京:《第四回国际书学研究大会论文集》,2000年10月,书学书道史学会•萱原书房,日本美术新闻社(日语)
  9、《〈?亭序〉はなぜ〈文?〉に??されなかったか》(大阪:《?アジア研究》2001年第32号,大阪经济法科大学アジア研究所(日语)
  10、《论传世法帖对王羲之研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以王羲之亲族关系为例》,香港,《中国碑帖与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1、《再议官奴说》,《书法丛刊》2003年第4期,文物出版社
  12、《〈兰亭序〉的“揽”字与六朝士族的避讳》,《中国文化》2006年5月第2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13、《评徐先尧〈二王尺?与日本书纪所载国书之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6卷,西北大学
  14、《关於王羲之尺?中的单、复书问题》,《书法丛刊》2006年1月第1期,文物出版社
  15、《王羲之の尺?を?う》,德岛,《书道文化》2006年3月第2号,四国大学书道文化学会(日语)
  16、《〈兰亭序〉真?的由来──从文献学的角度重新检讨》(上)(下) ,(京都,《文学部集》2006年3月第90号、2007年3月第91号,佛教大学文学部
  正式出版的主要阶段性专著有:
  《王羲之?考》,大阪,东方出版社,2001年5月(日语)
  参评成果的书评主要有:
  任平,《祁小春——人、文》,《书艺》2008年第五卷,岭南美术出版社
  薛龙春,《文献学考察:一个王羲之研究的新角度》,《艺术史研究》第十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陈志平,《还原一个真实的王羲之——读祁小春新著<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书法》2009年3月第3期,上海书画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5:13 , Processed in 0.0665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