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米芾书法全集》:无铮铮之细想 譬万钧之洪钟2012年08月27日
来源:凤凰读书
文/衡正安
---《米芾书法全集》出版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米芾,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他不仅在当时的北宋就名震天下、享誉朝野,在南宋、元、明、清各代乃至当代的书坛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他的书法艺术是宋代写意书风的代表,他所取得的书法艺术成就、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后人难以逾越,在中国书法史上树立了一座伟大的丰碑。米芾在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上,更得益于历代对他作品的摹塌、传刻、碑铭的传世和流传。特别是现代印刷术的高度发达,使其书法作品的传播更加快捷、方便,影响夥盛,波及东瀛海外。然而,不管历史上对米芾书法如何的钟爱,所采用的何种方法对米芾书法的流传起到何种的作用和影响,都无法超越目前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政府联合出版的大型图书《米芾书法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这是历史个人刊印书法作品规模最大、收录米芾书法作品最多的专集。它全面、逼真、艺术、完整、珍贵的再现了米芾这位书法艺术大师的书法全貌,是历史上个人书法艺术作品出版的鸿篇巨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全集》的出版与发行必将对米芾书法的学习、研究,碑帖的起源、流传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华的继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米芾书法全集》的内容
《全集》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政府联合出版发行,共收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镇江碑刻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东京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所藏的米芾书法作品,共计130余种(类),33卷册。按照书法学的分类,以法书(墨迹)、单刻帖和丛刻帖以及碑刻归类排序刊布,其墨迹几乎是米芾传世作品的全部,刻帖和碑刻收入时间跨度上迄南宋下迄明代。真草隶篆书体齐备,还有尺牍、题跋、手扎、长卷、刻石、墓志等多种书写形式。特别是汇集了多个宋代版本的米芾作品的丛刻帖如《绍兴米帖》《松桂堂刻帖》《群玉堂帖》《英光堂帖》《宝晋斋法帖》等,是最为系统、完整、珍贵的米芾刻帖,也是《全集》的最大亮点。下面分类介绍如下。
1.法书(墨迹)
米芾的法书墨迹艺术价值最高,影响也最大,特别是现代印刷术的发展,为墨迹的传播和学习提供了古人难以想象的便捷。《全集》共收入米芾墨迹66种,基本上为米芾传世墨迹的全部,以行书和楷书作品为主,完整的再现了米芾各个时期的书法风格和艺术成就,为米芾书法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全面的墨迹遗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2.刻帖(单刻帖和丛刻帖)
据文献记载,刻帖起源于南唐,有《保大帖》《升元帖》《澄清唐帖》等,但只见记载未见实物传世。北宋的《淳化阁帖》被公认为“祖帖”,由此,在宋代已演化为《庆历》《大观》《淳熙》等官刻帖16余种。而米芾作品在南宋见于刻帖的分别为《绍兴米帖》(1141年)《松桂堂刻帖》(1174年)《群玉堂帖》(1201-1207年)《英光堂帖》(1232年)《宝晋斋法帖》(1269年)等单刻帖和丛刻帖,以上刻帖有不同的版本并收藏于不同的地点,《全集》均收入其中。
《全集》共收入米芾书法作品单刻帖和丛刻帖32种,有的刻帖还是多个版本,收藏于不同的地方,这是《全集》最具特色也是米芾书法作品在古代得以广泛流传,产生更大影响的最好方式。非常难得的是,《全集》中米芾的丛刻帖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刻帖时间之早、数量之大、水平之高、流传之有序、史料之珍贵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3.碑刻
米芾作品的刻石非常稀少,《全集》首次集中的收入了米芾书法刻石16种。有著名的宋拓《方圆庵记》,也有非常罕见的《章吉老墓志》《章迪墓表》,更有鲜为人知的残石和题字等,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文献史料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