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虚拟作文的内涵与教育价值的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 13:1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虚拟作文的内涵与教育价值的探讨作者:朱水根 刘月月  原载:《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1期 
  虚拟作文是相对于传统写实作文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它在本质上是以虚写实,通过虚拟情境和手法表达现实思想。与传统的写实作文相比,虚拟作文有以下显著特点:内容的选择空间更大,情感的表达更“本我”,写作的状态更自在,结构的编排更灵活,语言上更富于个性而不重文法。因此,重视和引入虚拟作文训练能够改善当下的作文教学,提升作文的教育价值。
  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快捷性等特点极大地冲击着人们原有思想观念中的方方面面。人们已不满足现实世界的生存方式,需要一种超越现实的满足,即不满足“一种”世界及“单一”的生存方式。数字化虚拟世界的出现,使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满足。
  就写作方面看,评论者已开始对传统的“好作文”提出质疑,认识到某些思想一律、结构类似的所谓“优秀作文”,其实是对个性和创造性的泯灭。眼下的学生并不一味醉心于精致的文字构造,追求罗宋汤般浓郁的口感,而是更欣赏榨菜肉丝汤般酸鲜爽口的味道,渴望以不同于传统写作的全新方式去作文章,渴望以强烈的写作欲望表露主体意识。事实上,由于受虚拟文化的影响,中小学生中虚拟作文现象已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虚拟作文及其心理特征
  虚拟作文是网络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其写作心理既有传统写作的心理基础,也有反传统的超越。
  (一)什么是虚拟作文
  在传统观念中,虚拟与现实是对立的,虚拟的东西总是虚幻而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但随着网络的出现,人们已开始面对和思考“虚拟”这个课题。有文章指出:“对于虚拟来说,它的真正含义是在虚拟空间中形成对现实性来说那种不可能的可能性,进一步形成荒诞的、悖论的、梦幻的虚拟。这种虚拟是与现实性相对立的,是在现实性范畴之外的。传统总是对那种不可能的可能性抱以嘲笑,以为是痴人说梦。虚拟正是变痴人说梦为正常性的方式,把痴人说梦中的虚幻梦幻变为真实。”虚拟的威力与作用就是这样不可估量,正如网络的虚拟可以使网络行为不受任何时空形式的局限而变得无拘无束一样,让人的思维、思想、行为、创意得到无限量的发挥。
  虚拟作文是相对于传统写实作文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它通过虚拟细节和情境以及虚拟手法表达现实思想与情感。传统的写实作文有其所长,但在网络时代显示出极大的局限性:内容过实,范围过小,思想难以展开,往往缺少灵性。虚拟作文常通过虚拟时间、情境等,让人如鱼得水般纵横驰骋,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广东的学生马尼亚写《来自学校的报告》,他通过飞碟降落地球这一事件,写了一位曾是古板的老师游历过“幻想罐头”之后也成了一个爱幻想的人,转变的过程在虚拟的幻想世界中完成,全文将现实与虚幻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表露对应试教育的不满。一般而言,学生拿到这样的主题常觉得“没词儿”,无法实写,而说教的语言再多也没有说服力。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小作者大胆地用虚拟技法,在似真似假的情境中写成文章,文字流畅,很耐读也很有现实意义。文中的一切似乎很陌生、很怪诞,但很深刻。
  (二)虚拟作文的心理特征
  学生写作与作家写作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有程度的不同。我们在考察少儿绘画与写作的行为时发现,他们是通过“变形”来实现创造的。儿童绘画,他们不可能马上具有准确的比例和解剖分析能力,他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去描绘事物,儿童在自由的表现中,往往会夸大某些特征,这种无意识的变形与创作,正是儿童创作中最具有艺术性的东西。这种“拙”味来源于人的纯朴天性,又给人以一种“稚”的美感。这个特点不仅仅是儿童绘画所特有,实际上是儿童行为的一个特点。儿童在学习写作中也有这种创造的倾向。更加重要的是,“变形与创造”这一天性一旦被激发、被强化而转化为能力,它是可迁移的。在写作方面,“虚拟”是实现“变形”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大多数教师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在作文指导上强调得最多的是“写真实”,类似于拍证件照一样的“真实”。所以,我们看到的学生的作文是努力将“现实文字化”。但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就像将一张照片丝毫不能走样地画成一幅画一样困难。而且,一切纯粹的模仿总是缺乏灵性与创造的。何况,写作本质是一种创造。著名作家王安忆被称为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她能把那些层层叠叠、杂乱无章的琐碎生活说得淋漓尽致,比如她的《长恨歌》。但她说:“其实生活本身只有那么一点内容,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生活,大家观察到的也都差不多,而大家写出来的作品不一样。”这“不一样”里边就包含着“变形与创造”。这种“变形与创造”,把客观现实拓展和升华,就成了艺术品。
  中小学生作文虽不等于文学创作,但两者都存在着“变形与创造”这种心理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文学创作的许多成功例子可以给作文教学在思想方法上提供有益借鉴。
  二、虚拟作文与传统写实作文的差异
  传统写实作文强调的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其表达方式也有既定的规范。久而久之,传统作文教育在培养了一代代写作人才的同时,自身的局限与僵化也成了问题。传统的作文教育蕴涵着千百年来前人积累的经验和规律,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需要丰富,需要吸纳新的东西。
  那些在课堂上一年一年接受传统作文训练的少年儿童在受到虚拟文化的影响下,开始了“反叛”,虚拟作文便不断出现。如重庆的单吉小朋友写《鸡学游泳》,若按常规思维,鸡不可能学游泳,但作者则通过虚拟的角色、空间和事件(小鸡向鸭子请教游泳以败告终)写成生动之文,让读者明白“勇敢当然好,但不见得只要勇敢就行”。这是对传统作文思维定式的挑战,突破了作文僵化的藩篱,体现了生命各异的风采,也是一种新的作文思维方式的萌芽。
  大体而言,虚拟作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与传统写实作文显著不同的特点。
  (一)虚拟作文的内容选择
  学生写作文常叹“无内容”之苦,校园生活平淡机械,即使冲破学校课程的狭小天地,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积累素材,也未必能写出精彩的内容,原因之一是内容选择的局限性大且内容过实,虽“文贵真实”,但并不意味着文章在内容选择和手法运用上越实越好。作家余华在《活着》的前言中这样写道:“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家都处在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在他们笔下,只有当现实处于遥远状态时,他们作品的现实才会发光。”这是讲小说创作的,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距甚远,但其中的写作之道可以借鉴。虚拟作文大多是通过想象,选择遥远状态下的“虚拟现实”来表现主题的,内容选择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空间及时间的限制,可以视通万里、上天入地,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游戏,可以跟江河湖海拥抱,与动植物交谈,把能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与不能变成现实的可能性用文字表达。有多大的宇宙,虚拟就有了多大的舞台。如《空中公路》、《在孩子的星球上》,任个体在新时空中自由地、“身临其境”地遨游。通过虚拟不同时间纬度的情境内容,可以思接千载,同古代的仁人志士亲切交谈,也可以穿越时间隧道,提前进入未来社会。现在、过去、将来三者之间随意地组合排列,使文字变得富有灵性而多样化了。如《从唐朝走来》,讲述了小作者骑着白马穿过时空隧道,从唐朝走到了现代,一路遇见了李白和“我”干杯,毕升在用活字印刷,关汉卿的《窦娥冤》在上演,李自成的战马呼啸而过,写得生动逼真。值得注意的是,内容的“虚拟”并不等同于“假”与“伪”,钱钟书《管锥篇·毛诗正义·河广》中言:“盖文辞有实而非伪,诚而不实者,语之虚实与语之诚伪,相连而不相等,一而二焉,是以事之无害,夸而非诬。”虚拟作文的内容或细节是虚幻的,但思想却植根于现实,这正是虚拟作文的生命所在。
  (二)虚拟作文的情感表达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人们对“思想感情积极健康”的认识有些片面,以为照教科书、照成人那样说大道理就是“思想感情积极健康”的,以致学生过早地学会了说套话、空话、假话和大话,他们忘记了怎样展示心灵自由,怎样表露个体情感的本真,他们矫情盛行,实质上却很可能情感一片空白。他们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本质上是在“代社会立言”、“代他人立言”,作文因此失去了天真自然的风致!此类文风影响极广且不独中国盛行。马克·吐温对此讥讽道:“这类作文,篇末都要带上一段由来已久的、讨厌至极的说教的话,好像一只狗摇着一截断了的尾巴一样”,他说:“他们不管什么题目,做文章的人照例绞尽脑汁七弯八拐地说出一番大道理来……”所以,目前学生普遍不喜欢写作文,害怕写作文,也就是“对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和对这种同质思想载体文字以及试图通过语文教学培养这种思想复制能力的厌倦”。而虚拟作文试图摆脱这种一元、同质思想的桎梏,使写作者在心理上完全自由,在写作中可以任由心之所至,充分地表达自己心中一切想要表达的情感。有人担心这样的情感表达会“越轨”,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其一,即使某些学生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还不甚健康,但写出来也比捂起来要好得多,写出来了,才有可能得到师长和朋友的真诚帮助,并且只有在展示生命原生态的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和升华。其二,作文内容的真实与否与作文思想健康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虚拟的内容虽然不是来自现实的真实,但思想情感可以是非常健康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剧本《大话西游》是一部优秀的虚拟之作,通过“月光宝盒”让人物在时光隧道里任意来回,把爱情的生离死别演绎得光怪陆离,而其情感以及感受的真实性却是不容置疑的。
  (三)虚拟作文的写作状态
  以往,作文训练总是被处理得过于严肃认真,常常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并且约束太多,从选题到构思到结构的编排到行文的速度到主题的阐明等等,都要符合作文的“规矩”,在这些规矩下,写作者变得谨慎,变得中规中矩,放不开思路,学生对这样的写作深感痛苦与不满。按照心理学中的观点,兴奋、快乐、满意这些积极的情绪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促使人积极地活动,而当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能与潜能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写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写作者的创作能力。
  而虚拟写作的状态往往是没有任何约束的,作者的心态完全开放,不受任何人支配,少了些循规蹈矩多了些轻松自在,是一种完全自主的表达。
  写作是需要热情与兴趣的。在怀了满腔的热情、带着浓厚的兴趣、用“心”观照生活的人的眼里,现实世界里那些常人看来一成不变的周遭境况、物象,便犹如有生命一般活跃而充满机趣,那些普通生活里的烦琐人事在他们的眼里总变得意味深长,趣味无限,往往能于常人无所用心处独具奇思,于常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流程中有独到的发现与体验。这样的人往往心智活跃聪颖,感觉敏锐,思维敏捷,且常怀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倡导并践行“玩玩写写”的作文教学理念,深受教育界的好评,其教学深受学生喜欢。因为这种“玩玩写写”的作文教学首先让学生有一种良好的作文状态,学生可以在游戏状态下进入作文训练。虚拟写作追求的状态就是“玩”,是一种“游戏表演”状态。只有处在这样的状态下,写作者的思绪才能在特定的情境中放飞。
  (四)虚拟作文的语言方式
  虚拟作文在词句运用、结构和文法表达等方面,服从于个性化表达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作文对语言规范(程式化)的传统要求。
  传统的写实作文教学,结构的编排方式也是写作的训练点之一:并列式、总分式、时间推移式、空间转换式等等。这样的训练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更不能把它视为唯一。
  虚拟作文在结构上突破了这种程式,记叙文不光只用三阶段(发生发展结果),议论文不再只用简单的总分总结构等,作文结构应完全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灵活变化。如第三届全国小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中的《班主任和我》,用“A面”、“B面”的碟片形式“制作”,把两者的关系形容得真切动人,极具创意,结构上几乎已经找不到固定的模式的痕迹。
  传统写实作文对语言的要求很严,用词必须准确,句子成分必须完整,标点符号必须规范正确等等,总之文法上的要求极高。而虚拟作文的语言不重文法,力求精彩丰富有个性,力求能完全寄托情感的表达。如“我是你五百年前的老公五百年后你因为我而放弃现在这段感情我千辛万苦到这里来和在这儿做的所有事情全是为了你白晶晶我想念你我真的想念你我太——想念你了”(《大话西游》),这样的语言在传统作文中是绝对不可以的——它没有标点,无法划分主谓宾,无法简单归入单句或复句等,它几乎不讲究语言规范。但在虚拟作文中却可以,而且在这里似乎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足够表达情感。再如 “我说的全是肺腑之言,你想听胃里的话也成”,这样富有个性而俏皮的语言在传统写作中是较罕见的,这类语言无意中体现出了现代人特殊的心理和表达方式。
  三、虚拟作文的教育价值与教学建议
  一种写作训练的样式是不是具有教育价值,是考量我们作文教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写作样式都适合中小学生的写作训练。那么,重视虚拟作文是否存在教育的偏向,会不会带来教育问题?
  (一)虚拟作文的教育价值
  网络背景下的虚拟世界确实存在着两面性,它可以丰富人的精神活动,引领人的想象力,享受精神高度的自由;它也可以让人远离真实的世界,使思想与精神像断线的风筝失去控制,使人的行为失去道德的规范而做出一些有害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举动。但是,虚拟世界就像现实世界一样存在着,人们对虚拟世界的向往与渴求与生俱来。上帝及其他的理念系统就是一个虚拟世界。世界上有人对上帝的信仰,有人对其它某一种远大理想的追求,就是一种证明。当然,这种信仰与追求必须以有利于人类繁荣、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为前提。
  当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能表现虚拟世界并能实现创造理念时,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已不是两个绝然分离的存在,而是以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方式存在着。教育如果还囿于现实世界而无视或排斥虚拟世界的存在,那么我们就很难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
  当下的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时代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受虚拟文化浸淫很深,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虚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接受传统的作文训练时,更喜欢采用虚拟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文教育适度满足当下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有利于提升作文教育价值,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合当今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的一代新人。
  (二)虚拟作文的教学建议
  虚拟作文以灵性的语言抒写真体验,即“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和体察生活。这些长处是传统写实作文所无可比拟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虚拟都是值得称道的,也不是提倡所有的作文都采用虚拟的形式。“不能让孩子为了写作文而去想像(虚拟),就像不要让孩子因为题目是快乐的而去装出快乐的样子”,虚拟作文只是作文另类形式的新尝试,在写实作文难于足够表露写作者强烈真实的情感时,将其寄托于虚拟表达或许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虚拟作文的写作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导向,否则容易造成对作文教育新的扭曲。
  第一,在作文课程内容的规划上给虚拟作文一席之地。由于虚拟文化的巨大作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必定受到影响并有所表现,作文教育理当顺其自然,乘势而为,把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纳入到作文教育之中。作文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那种以道德说教来束缚学生作文训练的做法应当摒弃。
  第二,尊重学生的表达自由,适当引导学生以虚拟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虚拟表达训练中注重作文思维、作文情感、语言运用等作文素养的训练。虚拟作文的思维空间往往是开放性的,所以,在重视虚拟表达的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三,在积累生活(这里指大生活,包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拓展内容选择的时空。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虚拟和想像都要以现实为基础的,除了在大自然和社会信息中感受时代的脉搏外,更应提倡在网络空间接受新事物,树立新观念,从中丰富原有的单一生活。这是虚拟作文中现实与虚拟兼容的前提条件。
  第四,把学生引入轻松的环境,诱发游戏般的写作状态。即使身在书桌前,也要让思想作一次快乐旅行,想到哪记到哪;边玩边写或者玩后即写,“在游戏中,儿童的精神是欢乐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过后写文章,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12]也可听音乐说话写话,边作画边作文等,兴趣激活了,思维活跃了,文字就变得如行云流水一般。
  第五,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话。“忘记了自己语言的人是痛苦的,被迫用别人的语气、思路去说话也是痛苦的,正如走路一样,如果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走路的姿势不好看,总去模仿别人走路的样子,他最后连路也不会走了。”所以,启发和保护学生富有创意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当强烈的表达欲望与语言的规范产生冲突时,不必太重文法。
  注释:
  [1]陈志良.虚拟: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N].光明日报,2001,1:18.
  [2][6][7][8] 尹祖华等编著.小学生新潮作文组合[M].重庆等,全国九家教育出版社,2002.
  [3]沈祖芸.与作家王安忆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2,4:2.
  [4]乔华等编著.小学创新作文名师点评[M].重庆等,全国九家教育出版社,2002(07):105,109.
  [5]余华.活着[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8.
  [9]Mark.Twain.邓利蓉译.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M].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2002.
  [10]唐锋卢.对思想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文化反思[J].教师之友,2003,(01).
  [11](13)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12]朱玮.作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J].小学语文教师,2003,(3).
  (朱水根 浙江省嘉兴学院 314200 ;刘月月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3142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3:39 , Processed in 0.0984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