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报纸编辑
2011年01月11日
《今传媒》杂志
摘 要:媒体竞争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报纸媒体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挑战。本文以如何做好报纸编辑为切入点,寻求报纸摆脱困境的途径。新媒体的出现,给报纸生存带来危机也带来发展新机遇,关键是要敢于摸索和实践。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编辑需重新定位,变被动为主动,做好报纸的“决策人”;整合网络信息,借力新媒体为我所用;强化自身优势,做好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创新丰富编排手段,强化报纸版面视觉功能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做好报纸编辑
一、引 言
随着时代变迁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时间、方式和来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报纸媒体受到很大冲击。在新的生存与发展阶段,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各家报纸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每个报纸编辑必须思考的问题。
面对新的严峻的媒介环境,盲目悲观、不思变革显然不可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来势汹涌的新兴媒体有它明显独特的优势,但事实就像泰勒?布鲁尔认为的,纸媒体还有空间,或许就是在切中新的媒介时代脉动基础上提供网络不能提供的东西,或者是颠覆性的视觉形式,或者是纸张质感的触觉,或者是报道内容的超级深度。报纸编辑只要与时俱进,立足实际,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将取得的成果及时反馈到办报实践中,仍有可能拓开新的生存发展之道。
二、角色转型 由被动把关走向主动策划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做好报纸的“决策人”。传统上报纸编辑的任务和功能是对来稿进行甄选和深加工,组拼版面,充当“加工厂”和“把关人”的角色,在地位上是被动的、从属性的。近年来,由于激烈的媒体竞争,媒体的传播观念逐渐由“传者本位”转向“受者本位”,读者意识和服务意识得以强化。编辑的任务、功能和地位也随之转变,现在编辑编和辑的容量和内容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扩展,延伸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当前新闻由单纯的报道事实转向新闻解读、新闻分析等,报纸对编辑的要求扩展到对新闻事件的宏观把握、解析和组织报道上。编辑要由后期干预转为提前介入,参与选题的拟定和报道的策划,并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为前方记者的采访提供建议和要求,把编辑的业务重心从版面制作转到提供个性、深度的新闻内容创造上来。在指导前方记者采访的同时,在后方及早谋划,根据前方情况调度版面,准备背景材料、制作相关图表,必要时配发相应的言论,要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整合信息,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和新闻效应。2007年2月25日,新华社发表一篇名为《破解12道民生“考题”》的稿件,没有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宏观的大问题作长篇、抽象的论述,而是独辟蹊径,巧妙地将每一个方面分别以考题题目、基本民情、破解进程3个层次进行剖析,新闻事实从具体人、具体事切入,把硬性政策和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联系起来,语言精练,好读易懂,列举政策没有空话、套话,结构别出心裁,凸显了信息的贴近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为读者喜闻乐见。
三、强化深度报道 整合稿件效应
当前媒介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眼球”的争夺,对受众的争夺。而这种竞争取胜的希望和突破口就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给受众提供的产品是有个性的、有特色的,不可替代的。目前激烈的媒体竞争和新媒体的迅捷,使得“人无我有”的重大独家新闻几乎不存在了,独家新闻的意义逐渐转向“人有我新”、“人有我深”。而做专题报道、深度报道正是报纸媒体的优势,报纸编辑必须加大重大新闻专题的策划力度,结合党和政府所关心的民生问题出奇招,在独家报道、深度报道上狠下功夫。要站在全局高度,多侧面、多角度地发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不断做出一系列有影响有深度的报道,办出报纸的个性特色和内涵,有效避免报纸的同质化现象,使报纸版面不断出新出奇,赢得读者青睐,以求在新闻竞争中打出漂亮的胜仗。
有了好的策划和新闻内容,报纸编辑还要根据自身报纸的定位要求,从新闻内容到写作方式,从版面安排到编辑方式,从观点展示到独家视角,加大稿件的编辑与整合力度,以期取得更大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灵活采取诸如新闻链接、配发言论、编读互动、热线接通等编辑手段,使稿件集合形成群体优势,更好地表达编辑意图,形成版面上的强势,产生“1+1>2”的效果。如《湖北日报》一篇关于对农民的第一生产力是科技的报道,有新闻事实的叙述,有群众的看法,有新闻图片佐证,还有记者的手记、感想,有关专家的点评等,就像一篇完整的调查报告,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种强势传播效果,在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哀悼日”很多报纸打破常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版面编排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令人耳目一新。
四、善于借力 巧用网络信息
如今的网络实际上已成为信息的一个集散地,其新鲜、海量的网络信息给报纸提供了近乎无限的资源。报纸编辑要学会巧妙利用新媒体,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善于从网络信息中发现新闻线索。不少最早出现在网络上的线索,最终都转化成了报纸上的报道。如2009年湖南考生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从网站论坛发现线索并关注、报道的。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数量庞杂、泥沙俱下,充满不确定性,这使得如何选择、选择之后如何处理就成了当前报纸编辑面临的新课题。2006年,一张成群的藏羚羊与一列长长的火车同时在青藏高原上飞驰的照片,先后被全球200多家媒体采用,还获得了央视《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吸引了众多眼球。可最后曝出的真相却让人们大跌眼镜——照片为PS合成图片。假新闻给报纸带来的危害极大,在引用网络信息时,报纸编辑务必保持头脑清醒,认真分析反复甄别,尤其对一些敏感话题更要小心对待、严格把关,切不可被虚假信息迷惑,以讹传讹。
在如今的媒体市场上,报纸已经从一家独大的“卖方”转变为由消费群体挑选的“买方”。报纸编辑必须彻底摒弃过去“高高在上”、“我编什么你看什么”的意识,进而牢固树立一切从受众角度考虑问题的思想,潜心研究受众心态,知晓他们的所喜所爱,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并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为他们烹制色香味俱全的“精神佳肴”。在各种社会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业全方位展示传播内容、加强与读者互动的需求日益迫切,报纸和网络互动、报纸与读者互动已成报纸发展趋势。在全方位地体现报纸的互动性,变新闻的“灌输式”传播为“交流互动式”传播上,许多报纸想方设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努力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合肥晚报》开设了“有事Q我”专栏,上午有读者用QQ发出的提问,下午的报纸上便可见到记者及时采写的回音。今年“两会”期间,《新京报》、《南方日报》都采用了刊登网上点击率高、具有代表性的网友博客和网论的方式,配合“两会”的新闻报道,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丰富了报道内容,吸引了受众。
五、创新编排手段 丰富编辑方式
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冲击影响,当前报纸版面编辑手段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现代报纸版面设计不是新闻加艺术的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化和装饰版面,而是建立在视觉承载、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一个报纸版面,如果不能在尽短的时间内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那版面的编排就不能算是成功。不管是图片的处理、图片说明的制作,还是题目内容的拟定、标题形式的处理,都应该符合快速抓住读者眼球的原则要求。大量图表、漫画、三维图画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就说明了这一点。报纸编辑要在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又能满足受众需求,有审美性,有特色性,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增强报纸的竞争力。
在编排模式上,报纸编辑要注重借鉴、吸纳新兴媒体的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编辑方式。这方面一些都市类报纸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当下报纸中运用比较普遍的新闻链接就是报纸对网络媒体的一种借鉴和内化,开辟了报纸内容解读的新形式。其在交代背景、解释关键词、类同事件的横向对比、同一新闻事件的纵向挖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报纸写作上的线性思维和解读上的时空观念。风靡一时的导读与索引版也充分借鉴了网络新闻的首页形式,带来报纸阅读的一场革命。2006年9月,《广州日报》推出封面式导读与索引版,以大标题大图片以及各版面精彩内容撷英,抢抓读者眼球,开全国平面媒体的先河,当年发行量增长了10%。很快,不少报纸跟风而上。
六、结 语
当然,报纸最终能否得到长期稳定的市场认同,根本还取决于它提供的内容是否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应避免过分夸大和强调“形式美”,使形式脱离内容或有悖于内容。
没有挑战就没有突破。身处信息爆炸竞争日烈的新媒体时代,好的报纸编辑,必须以开放、学习的姿态,兼容并蓄,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和使用新技术能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广阔的知识视野,努力使自己成为所属编辑领域的行家里手,在报纸编辑工作中大胆尝试摸索,不断推陈出新,让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活力,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辟出一片新天地。
(冯 丽 陕西教育报刊社,陕西 西安 710016)
参考文献:
[1] 赵林云.网络时代报纸版面编辑策略初探[J].编辑之友,20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