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访“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0 13: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访“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

2012年11月23日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好的科幻小说,能让人在下夜班的路上突然停下几秒钟,做一件以前很少做的事:仰望星空。”
刘慈欣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
开启科幻之门
  给器官坏死者移植别人的器官;用一个细胞克隆出绵羊“多莉”,甚至可以克隆出人类……作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这些现象也许不会令你感到新奇,但如果告诉你,在近两个世纪前,就有人预言了这一切,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近两个世纪前的英国浪漫派女性小说家玛丽·雪莱,在20岁时创作的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就预见到克隆人(科学造人)的可能,也预见到克隆人可能带来的灾难。
  这部写于1818年的小说,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又名《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科学怪人》。彼时,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代。人们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之时,也会有疑问和反思:科技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什么?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的发展而言究竟是利还是弊?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晴雨表的社会领域里,一种新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诞生了。
  玛丽之后,凡尔纳、威尔斯等科幻大师创作出了许多经久不衰的科幻小说,其影响力直至现在,而中国科幻文学的萌芽也起源于他们。
  从清朝末年起源至今,从最初担负着普及科学知识的功用,到表现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和探索,中国科幻文学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热销40万套,国内掀起了一股科幻热潮。而华裔作家刘宇昆分别于今年5月和9月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成为世界科幻最高双奖得主,并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介中国科幻文学。可以说中国科幻文学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契机。
  近日,刘慈欣与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签约,宣布将推出《三体》英文版,这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将走向世界。11月14日、18日,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三体》作者刘慈欣、世界销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开启科幻之门,审视中国科幻文学的过往与现在。
  2006年,当刘慈欣的《三体1:地球往事》开始连载时,他不会想到,这部作品日后将为他带来怎样的荣耀与声誉。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慈欣,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从1999年开始科幻文学创作,创下连续8年荣获“银河奖”(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的纪录。读者和评论家认为,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高到了世界水平”。
  截至目前,《三体》三部曲中文版已累计销售约40万套,这部近88万字的作品,以科学的理性与超凡的想象,创造了以“黑暗森林法则”为核心的宇宙社会学理论,并对群体人性进行了犀利剖析。
  《三体》故事的开端被置于文革的背景中,知识女性叶文洁的悲惨遭遇让她对人类感到绝望,于是通过探寻外星文明的“红岸工程”,邀请外星文明来“拯救人类”。4光年外,“三体文明”正在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世界苦苦挣扎。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在艰难的探索中,人类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并为了生存以“同归于尽”相要挟。最终,三体世界和整个太阳系都在“黑暗森林”打击中被毁灭。
  《三体》的出现,在科幻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位铁杆科幻迷用科幻的方式评价了这部作品:《三体》后,世界上的人将分为3种:没看过《三体》的;看过《三体1、2》而没看过《三体3》的;看过《三体》3的。
  这部捧得“银河奖”的小说被认为是实至名归,人们评价它为“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为中国科幻文学确立了一个新高度。而在科幻层面之外,这部小说也被不同的读者赋予了不同的隐喻。
  这些解读中,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是:《三体》是一部探讨权力与社会的政治小说。在《三体》中,宇宙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手,发现了其他的生物,猎手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他人即地狱。《新世纪周刊》的主编王烁在书评中分析:这种宇宙政治学是人类政治学的子集。“在现今地球上,它叫作现实主义政治学。”
  《三体》对人性的反思引起了读者以及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说:“《三体》将人类的灵魂暴露于冷酷的星空中,遥远的异世界如梦如幻,却像一面镜子,更深刻地映照出人类自身。《三体》是一部比现实更真实、比神话更空灵的科幻小说。”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更是不吝赞美,“刘慈欣近乎完美地把中国5000年历史与宇宙150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挑战令一代代人困惑的道德律令与自然法则冲突互存的极限。”
  面对诸多褒奖,刘慈欣表现得颇为冷静,他告诉记者,最初的创作“只是想写一个好故事”。
  他的写作从夜晚开始。静谧的夜晚,星际空间神秘而恢弘的场景在他笔下渐次缤纷。这个属于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世界,与白天那个平常的工程师刘慈欣的世界相距遥远。“好的科幻小说,能让人在下夜班的路上突然停下几秒钟,做一件以前很少做的事:仰望星空。”这是他对记者重复多次的句子,也是他对科幻文学真正的热爱所在。
  对话
  所有的想象都源于现实
  记者:《三体》系列被读者称赞“想象力超乎寻常”,“故事架构很宏大”,您写作《三体》的灵感来源于什么?
  刘慈欣:我的灵感来源于经典的三体问题,即研究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至今无人能解。由此我想到,假如在一个恒星系里有三颗恒星在做不规则运动,且这个恒星系的一颗行星上存在着文明,这个文明会是怎样的状态。于是就构思出了三体星系和三体文明。这是一种传统的科幻小说构思方式。即在一个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幻想出一个虚拟的世界,然后展开故事。
  记者:《三体》视点扩大到对整个宇宙规律以及发展方向的思考和探索,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文学作品都是源于生活,以想象力见长的科幻文学是否也是以现实做基础?
  刘慈欣:和其他文学一样,科幻文学也是有现实基础的。如果《三体》仅仅有第三部的宏大架构,而没有前两部的现实做基础,它也不会取得成功。生动的想象力是科幻小说的特点,但是所有的想象必须来源于两个现实基础:一个是人的社会现实,即社会生活、人性、政治等各方面的现实,任何科幻小说都无法离开我们的生活发挥想象力。另一个现实基础是科学,科幻小说都是在科学所发现的大自然的规律、现象,以及科学所描绘的宇宙图景的基础上,进行推论和想象,科幻小说并不是虚无缥缈的。
  记者:《三体》系列中对人性的深刻反省,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讨论,这是你写这部小说想要传达的观点吗?
  刘慈欣: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没有想要传达任何观点,只是想写一个好故事。也许读者可以在《三体》系列中提炼出一些明显的观点,比如对人性、对主流价值观的思考,但这并不是我刻意为之。
  记者:科幻文学因科学发展而起源,我们也可以从科幻小说中了解到一些科学知识,科幻文学的存在是否有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刘慈欣: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科幻文学确实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而存在。从清末到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两次科幻文学发展浪潮中,中国的科幻写作都是以科普读物甚至儿童文学的形式出现,包括《小灵通漫游未来》。但今天的科幻文学更加注重文学性。科幻文学的本质和内核,是展现大众对未来和未知世界的梦想,它是人类好奇心和进取心的展示。就像阴雨天仍感觉到太阳的存在一样,科幻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思维方式或情结,如对宇宙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人类终极目的的追问,对基于理性的自然之美的追求,都是其他类型幻想文学所不具备的,这也是科幻的灵魂之所在。
  记者:《三体》系列销量已经达到40万套,步入了畅销书的行列,您说过,如果科幻小说成为畅销书,科幻文学才有希望,您现在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乐观一些了吗?
  刘慈欣:现在很多读者开始关注科幻文学,也有更多的出版社愿意出版科幻小说,这些现象令人鼓舞,但我不敢对科幻文学的发展前景太乐观,因为在多媒体时代,整个以文字为载体的叙事文学都在衰落,当然也包括科幻文学在内。
  记者:好莱坞很多科幻大片都取材于科幻小说。您是否希望《三体》被改编成电影?
  刘慈欣:我希望《三体》能够拍成电影,但电影的容量有限,如何抓住《三体》的核心,表现《三体》的意境,而不仅仅是造成视觉刺激,是一个难点。
  记者:很多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您一人将国内科幻文学提高到了国际水平,《三体》推出英文版,将打开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大门。您怎么看?
  刘慈欣:美国每年有2000多部科幻小说出版,《三体》系列英文版在那样大的市场中的表现如何,这是一个未知数。我希望中国出现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家,创作出更多受读者欢迎的、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品,并让更多的科幻小说以影视的形式出现,这样才能真正扩大中国科幻文学的影响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9:15 , Processed in 0.0948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