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 15:5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陆  静



80年前,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80年来,生活教育理论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在当前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题生活中继续显示出蓬勃的生命活力。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这些理论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一、关注学生
生活即教育”,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生活的现状,了解他们对生活的需求,尽力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满足或回应学生多方面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真诚的帮助和优质的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体会他们的表情,当他们出现困惑时,教师要及时询问,耐心解答;当他们有所领悟时,教师要马上鼓励,激发兴趣;当他们提出异议时,教师要乐意倾听,积极引导。
如,在《溶解》一课教学中,老师提出----“现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糖水啊?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了计策来: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 “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 “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教师不是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评价或赞赏有加:“你考虑得很仔细,比老师还想得好……”或委婉引导:“你想得真好,只是还可以说得更准确些。”或激励评价:“你说得虽然不够完整,但踊跃发言,精神可嘉……”这种适时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并在渴望中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出奇迹,真正尝到成功的快乐。
二、开放教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就是根据“生活即教育”的原理实行的一种开放的教育思想,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会的机会。”除了科学书上的研究课题以外,让学生提出一些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开放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机会。
    1、课时时间不限。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如果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探究活动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应根据教学需要,一节课可以提前,也可以安排两课时,有必要可以安排更长时间。

    2、实验室开放时间不限,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根据自己开展科学探究的需要,在其他时间也可以去做实验。

3、评价时间和次数不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一次或多次来完成。在评价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做二次、三次或更多次,直至成功,这样做能鼓舞学生的勇气,树立探究的信心,坚定学生探究成功的决心。
 三、坚持实践
 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与并改“知行”之名为“行知”。科学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以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要求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中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现和感受生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真正提高,教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自主时间和空间。教师能放手的一定要放手,能让学生自主的一定要让他们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不代替学生学习,“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
总之,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实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科学教学中的真实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7:31 , Processed in 0.1423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