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羽:人·文·画的和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 13: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羽:人·文·画的和谐

2012年02月13日
来源:文艺报
  韩羽是1931年生人,他的家乡在山东聊城。他和我的父母亲是早年的同事,于新中国成立前在同一个系统共事,又于新中国成立后同在河北省文化局的大楼里办公,十年动乱时一同去了河北省隆尧县唐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我称他为韩羽叔叔。
  “都说我的画和字难求,其实不是难求,是难写难画。谁都能糊弄,但自己糊弄不了自己”
  韩羽擅长漫画和中国画,还是著名的杂文家。虽然韩羽早就是有名气的艺术家了,可如果不了解他,而单从表面上看,看不出他的真正身份。他的性格就像他的漫画一样诙谐风趣;他的形象也像他的文字一样质朴清澈。韩羽的文学功底深厚,文笔洗练而生动,诗文典故、妙言趣语常贯穿于他的文字当中。他为自己题的四句打油诗不但反映了他的真性情,也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外表:“眉眼一无可取,嘴巴稀松平常,唯有脑门胆大,敢与日月争光。”这最后一句指的是他脑门大又亮。
  我小时候对韩羽并不太熟悉,虽然常听父亲提起他,在干校的时候也常见到他,可那时候我年龄小,大人们多是被管制的对象,不管你以前是局长、处长还是作家、艺术家,在我看来他们没有什么差别。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个夏季的傍晚,我在铁凝家玩时遇到了韩羽,他一进门就冲着我说:“呦,这不是老梁的闺女吗?怎么瘦了?在干校的时候可比这会儿胖。”我望着这个满口乡音(他和我父亲的口音是一样的)、陌生的“熟人”,想不起他是谁,一时间我陷入了窘境,呆呆地望着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时铁扬叔叔和铁凝几乎同时告诉我说,这是画家韩羽。我这才恢复了常态,腼腆地朝他笑一笑。回想他进门后那副潇洒的模样,便可猜出他是铁扬叔叔家的常客。
  后来看了美术片《三个和尚》,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印象。孩子们很难忘记,当年在为数不多的美术片中,有那么三个开始没水吃、后来又有水吃的和尚。影片展现了他们从没水吃到有水吃的思想转变过程。尤其是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这三个有趣的人物,更是给人以视觉享受的快乐。所以这“三个和尚”也成了韩羽绘画的代表作。
  上世纪最后一个春节,在费正夫人陪同下,我去看望了韩羽。我想我的变化一定很大,这一次不是我不认识他,而是他不认得我了。我看到的依然是那个淳朴快乐的老头儿,那个知识渊博的艺术家,那个一口鲁音的乡里人,让人倍感亲切。
  人称韩羽身上有种无羁无缚的真性情,活泼泼地再现着“魏晋风度”。比如他那不与时人同、我行我素、不改初心、素面朝天的贤士风范,还有他怪异的个性、厚道的为人、质朴的品格和过人的才华,以及他的土话连篇和不修边幅的孩子气,都是他的性情所致。他写过一副对联,说是:“琴棋书画堪称大雅,柴米油盐未能免俗。”求雅而不避俗,好俗而不失雅,才是韩羽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吧。
  出门上街,韩羽总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楼下的一位女士见到他推着自行车往外走,忙迎上去说道:“您这么大人物还骑自行车,真让人想不到,您真是太伟大啦……”为这个话,韩羽偷着乐了半天。事后他对朋友说:“骑自行车就伟大了?我也想坐轿车,可惜没那个条件呀!”他的外表像个野老村夫。冬天那身棉,夏天那身单,朋友来了谈笑风生,赤诚相见。曾在报社门口被门卫误认为是前来上访的农民。来北京出差,区委会的工作人员将他看做了收废品的老头儿。他的粗布衣衫,他的土头土脑,掩盖不了他的满腹经纶。韩羽成名之后,许多人求他的字画儿,而他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是绝不送人的,所以他的画儿要翻来覆去好多遍才肯出手,他为自己辩解道:“都说我的画和字难求,其实不是难求,是难写难画。谁都能糊弄,但自己糊弄不了自己。”可一旦有了满意的书画作品,他倒舍不得送人了。
  “我爱人民币,我更爱我的事业”
  韩羽喜欢书,据说他把书买回来怕摸脏了,要赶紧包上书皮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橱里供起来,而去朋友家借人家的书来读。韩羽从小在农村长大,是顶着高粱花子的艺术家。进入文艺队伍之后,他刻苦钻研,不仅能写会画,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关于书法绘画写文章,他自有一套理论,他说:“我最佩服一个铁匠师傅的话,烧红了的铁,千万不能用手摸。”
  看韩羽的画儿,画的多是戏曲人物。著书和写字、画画儿不同,文字是可以复制的,而画儿一张就是一张。据说某美术馆要高价收藏他的画儿,几次上门求购,韩羽说:“没见我正在写书吗?”美术馆人说:“名画家不画画儿,是聪明人干糊涂事,您写一本书才得几个钱?”韩羽说:“眼下我喜欢写书。”美术馆人说:“看来您真不喜欢钱,多少人要买您的画儿,您总是没有。您多画点儿不就有了?”韩羽说:“钱可是好东西,我岂能不喜欢?不过有句大家熟知的话——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我套用一下——我爱人民币,我更爱我的事业。”
  难怪作家徐光耀说韩羽怪,不只因为他的字怪、画儿怪,人也怪。
  那次见面,很高兴地得到了他的一部获奖作品——1997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味丛书《韩羽小品》。他郑重地用钢笔把着扉页的边儿写下了一排小字:“送给宾宾——韩羽。” 初读他的小品集时,略感其风格与其人的性情相辅相成: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再读小品集时,仿佛无处不见三个和尚的身影,无处不见韩羽的音容了。
  “什么都怕玩儿命,你只要敢玩儿命,它就‘狗熊’了”
  十年动乱期间在干校,时逢冬季,人们每天除了学习、积肥之外,没有欢乐,没有希望,无路可逃,人们就在这压抑、无奈的状态下苦熬时光,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韩羽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弄来颜料绘制《西游记》人物,或者是给我们这些随父母去干校的孩子们做玩具。现在想来,或许他从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安乐?他在三合板上画个人形,用手弓子把人形锯下来,描线涂色,再上一层透明漆,出来的人物活灵活现。这时,作家梁斌总是坐在房前晒太阳,眯着眼睛打盹儿,他一会儿走过去瞧瞧正在创作中的《西游记》人物,走回去继续打盹儿,过会儿又走过去瞧瞧,再回去晒太阳打盹儿,每天这样谁也不说话。有一天韩羽的美术同行说话了:“我看,你又快挨批斗了。”
  与唐庄“五·七”干校摽了整整5年的韩羽是最后一批离开那里的。校友们陆续被分配了工作,如同逃出了炼狱。我的父母也在1973年去新的单位报了到,而韩羽一直没有个落脚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成了嫁不出去的丑丫头。到了第5个年头,连工宣队的人也急了:难道要让我们陪你一辈子?韩羽当然更着急:没有落脚之地,岂不成了“孤魂野鬼”?直到1975年,慌不择路,阴差阳错地,韩羽被弄到了一个工艺美术专科学校里。他称自己是“秃子充和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知是老天爷和我开玩笑,还是我和老天爷开玩笑。”那一年,韩羽45岁正当年,可是“学院派”们问:“他一个画漫画儿的,来这里干什么?”“他会画素描,画石膏,画长期作业吗?” 又有人说了:“人家是全国美协会员,来摆老资格还是有的嘛。”甚至有原来的同行幸灾乐祸地说:“听说咱们的韩羽要去教水彩了,哈哈哈哈!”
  听了这些话,韩羽脊背发冷,他非得出出这口气。怎么出?只能玩儿命干!开始时,好心的领导让韩羽和另外一位老师合教一个班。韩羽心里明白,这又不是说相声,哪有两个老师同时在一个讲台上讲课的?无非是怕他把课给讲砸了。于是头一个学期里,韩羽就在这课堂上跑起了“龙套”。学生们私下里议论道:“这个上了岁数的老师这么上课,真逗。”
  终于盼到了暑假,韩羽怂恿着教水彩的老师一起去西陵写生,他亦步亦趋认真当起了小学生。锲而不舍的玩儿命精神终于有了成效,最后连科班出身的老师也“移樽就教”了。然而,当教员除了会画还得有会说的本事,韩羽弄了一本《怎样画水彩画》的小册子精心琢磨。结果是,别的教员讲水彩课是照本宣科,韩羽讲水彩课是把色相、色度、固有色、环境色、冷暖等等的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关系,一律用辩证的方法来讲解。人们说:“看人家韩老师讲水彩都讲出政治来了。”
  韩羽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什么都怕玩儿命,你只要敢玩儿命,它就‘狗熊’了。就说这水彩吧,说道儿也多着呢。整体观察啦,对比与统一啦,夸张手段啦,颜色性能的熟练掌握啦……无论哪个环节弄不对了,你就玩儿不转。可话又说回来,色彩不就是素描加冷暖?素描的黑白灰与色彩的冷、暖,色相、色度的对比。不管你怎么样翻来转去,它总有一定之规可循。不像创作之‘言征实而难巧’也。”然而正是在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短短几年中,促成了他艺术思想的转变。
  韩羽创作的戏剧人物画儿和他的讲课形式一样,常给人以轻松随意的感觉,实际上这是韩羽深谙中国艺术精髓的具体体现。他以绘画中“线”的抒情功能突出了绘画语言的主体地位,使他的作品最大限度地贴近了百姓观众。
  韩羽于工艺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期间,不再局限于以往绘画得从属于临时、具体、直接的政治任务的概念了。而“以文载道”则成为他坚守的信念。在绘画上,他沉浸于《红楼梦》《聊斋志异》、戏曲画儿的创作之中。
  “紧要关头没想到我是‘领导’,现了‘群众’的原形”
  从干校回来后的韩羽一直住在保定市。1983年的一天,他接到石家庄一位朋友的来信,信里告诉他,有消息要任命韩羽为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总编辑。他看完信笑了笑:吃饱了没事干,跟我开这样的玩笑。继而又一想:开玩笑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家还要搭上8分钱的邮票。韩羽嘀咕起来:真的当了官儿,画画儿怎么办?本来画画儿的时间就嫌不够用。可是既当官儿就有当官儿的事,怎容你再一心一意地去画画儿呢?
  是去当官儿,还是画画儿?一时掂不准哪头儿轻哪头儿重了。
  这时的韩羽已经50多岁了,还不是共产党员。被人领导了半辈子,眼看着就走鸿运了,这是他没想到的事。过了一段时间,事实证明朋友的消息是准确的,韩羽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到了石家庄对那朋友说:“你和上边熟,替我说说,领导工作我可干不了。”
  韩羽还是觉得,画画儿这头儿更重要。可是他的朋友说:“这话我不能替你去说,还得你自己去说。”于是韩羽找到了河北省文化厅的厅长和书记,说自己画了一辈子的画儿,从没当过领导,干不了。结果还是白费了口舌。
  总编室下设画册组、连环画组、单幅画组、挂历图片组、摄影画报组。到处一片繁忙景象,总编却显得挺悠闲。韩羽只好泡杯茶,点支烟,抄手坐在办公室里。开始那几天还不觉得烦,可没过几天他就受不了了。心想:这日子还长着呢,这样下去可不行,保定的家里还有《红楼梦》《聊斋志异》的插图等着我画呢!要不就拿到这儿来画?又一想,恐怕不行。整个出版社里十之八九都是画画儿的,人家该说了,总编画画儿,我们也画画儿,这不都成画画儿的啦?来了没干别的,光画画儿了,这不是找挨批吗?
  刚调到河北美术出版社任总编辑不久,就赶上单位组织社里的职工去工人文化宫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韩羽第一个上了停在社门前的大轿车,找了一个靠窗通风的位置坐下,待人们陆续来齐了坐稳了之后,大家催促着司机开车,而组织者说:“车不能开,总编还没来呢。”韩羽听罢此话,便气愤地说道:“什么狗屁总编,架子这么大,让整车的人等他一个人。”这时大家还不认识韩羽,也跟着这老头儿一起骂起了总编。车下边的组织者听到了韩羽的声音连忙上车招呼他下来,告诉他,下面的小轿车已经等他半天了。这时韩羽才知道自己就是挨骂的总编。车上的人见此情景前仰后合地大笑不止。这件事被传来传去,传说成韩羽与群众打成一片。而韩羽笑道:“哪里是‘打成一片’,我是抢好座位去了,是积习难改,紧要关头没想到我是‘领导’,现了‘群众’的原形。哈哈哈……”
  笑话归笑话,韩羽一系列的成就总是给人带来惊喜。他的画作和著作不断地获得国内外大奖。由他设计的《大街上的龙》的封面获得了1980年全国书籍封面优秀作品奖;《离婚》的插图获得1981年全国插图优秀作品奖;水墨书《武松打虎》获得第十一届布尔诺国际实用美术展览铜牌奖。由他设计的动画片《三个和尚》《超级肥皂》的人物造型获得文化部奖、首届电影金鸡奖、国际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麦丹国际儿童电影节银奖等。他创作的水墨漫画和书法作品入编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出版著作有《韩羽画集》《中国漫画书系·韩羽卷》《闲话闲画集》《陈茶新酒集》《韩羽杂文自选集》《杂绘集》《韩羽小品》等,其中有作品获得了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和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十几年前,出于爱好和工作的需要,我弃医从文,也开始写文章、编书、写书了。没想到转来转去又转到了从小生长的“文化圈儿”里,因此我和韩羽又多了些许文字上的往来。我把刚刚出版的个人文集送给他请他批评指正,他看过了就说:“写得好!”我收到他寄给我的大作,那可就不仅是一个“好”字能够囊括我满心的感受了。
  (梁宾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5:30 , Processed in 1.0910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