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的绝对侧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8 14:5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的绝对侧面
——邱华栋小说“社区人系列”一瞥
“社区人系列”是邱华栋的一本由系列短篇构成的长篇小说,眼下分为《来自生活的威胁》、《可供消费的人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个系列中,他描写了发生在北京的一个郊区中产阶层人士居住的社区人的系列故事。在结构上,章节与篇什之间互相有一些联系,也许可以叫做糖葫芦小说或者橘瓣式小说,由系列小说构成的一个整体。这样的小说,过去有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和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还有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和巴别尔的《骑兵军》。这样的系列小说在结构上看似相对松散,但是却表达了一个意念,描绘了一个群体,或者抒写了一个地域的人文图景。
在这本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北京郊区的新型社区里,邱华栋十分敏感地发现了这些中产阶级人群的家庭问题和“情感痛点”,以及他们的不如意,故事也是有趣的、紧张的甚至是离奇的:有几年之内就把所有的钱折腾光的富翁;有单亲母亲面对自己未婚先孕的未成年女儿的慌乱;有音乐家和他的懂音乐的狗的故事;有网络爱情的悲惨结局;有令人羡慕的成功夫妻之间生活的阴暗面;有心理学家逼疯了自己的舞蹈演员妻子;有飞行员和蛙人的完满爱情;有艺术家和他的马的生死离别;有弱智儿童的纯洁短暂的生命;还有社区童军的一次暴露人性复杂的野外行军,有夫妻因为寻找代孕人导致家庭分崩离析的,等等。邱华栋用他相当精到的叙事手段,用40个片段短章,描绘了当下中国城市人分出阶层之后,内心和外部生活的复杂性,其中夹杂着对人性的探索,和作者强烈的悲悯之心。这本书可以说是直接继承了美国当代作家约翰·契佛、约翰·厄普代克、雷蒙德·卡佛的精巧的文学技巧和叙事风格,又与中国最具生长性的社会人群的内心观察完美结合,极具欣赏性和阅读性。
就当代中国的城市小说而言,王朔和邱华栋或许是两个真正具有城市感觉的人。王朔生长于北京,他天然就是一个城市公民,邱华栋则从外省到北京,也许还是从一个小城市来到北京,城市对他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像邱华栋这样,实则是以异乡人的身份不断地面对城市,追问、质疑、拥抱、逃离。王朔对城市的书写,就是对他自己的经验和记忆的书写,他不记得城市,城市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个外在的空间,城市就是他的内脏,就是他贴身的服装。而对于邱华栋来说,城市永远是一个外在场所,一个他每时每刻都意识到的一个“他者”和异在,不断地追问和质疑,使得邱华栋竭尽全力走进城市深处,也就使他成为全力书写城市的人。而这两册“社区人系列”几十篇小说,则是他不断地寻找北京人新的发展变化的图谱式的最新写作。
的确,过去的小说家,不管是王朔还是其他任何作家,没有人像邱华栋这样在小说中大量运用城市代码,他高频率地描写城市外表,那些豪华的宾馆写字楼、光怪陆离的卡拉OK舞厅酒吧按摩院、混乱的人流、蛮横的立交桥、庞大的体育场、午夜的街道、囚笼一样的公寓等等……这使邱华栋的小说始终披着一件绚丽的外衣。这并不是简单地对城市外表进行环境描写,这些显著的城市外表本身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中心环节,构成了小说审美意趣的主导部分,就像19世纪的浪漫派文学对大自然的描写一样,没有这些关于自然景致的描写,浪漫派的作品几乎难以独树一帜。
对于邱华栋来说,这些城市外表既是他的那些平面人生存的外在的他者,又是此在的精神栖息地。邱华栋与其他作家不同,他的城市是具体的,客观的,实际存在的北京。城市在邱华栋的叙事中,不再是冷漠的异在,就是我们经验可以触及的现实实在。这使邱华栋的小说叙事具有现实直接性,他所表现的生活,那些故事,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裸露出来的新现实。年青一代作家面对的“现实”,不再是主流意识形态预先给定本质的现实,而是我们经验直接面对的日常生活。当然,任何人的个体经验都有相对性和局限性,邱华栋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商业中产知识分子。这与王朔的那些城市痞子不同。这些人受过高等教育,有些在新闻或文化部门,有些弃文经商,这使他们成为当今中国一个特殊的族群——商业知识分子。这些人吃饱喝足后开始考虑生活的意义,开始寻求逃离城市束缚的价值取向。邱华栋选取这类人为表现对象,当然是依据他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从中获取双重的效用。这些可以享用现今城市所有的消费场所——而这正是当今中国城市的显著标志;另一方面,这些人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文化基础可以使他们思考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从邱华栋的叙事一举两得:既表现城市最新的面目,令人愤恨的外表;又表现出他作为叙事人对城市生存状态的深入浅出的思考。
“社区人系列”中邱华栋的一些小说,在叙事上,显示出他的笔力还有瘦硬清俊平和的一面,没有多余的描写,没有华丽的铺排,它只是彻底地呈现生存事实。这种叙事方式造就了非主体化的人物与物质世界的直接连接方式,极力压抑主观视点,剔除人物的自我意识和反思性的心理活动,邱华栋的这部小说只有裸露出来的坚硬的事实,它们拒绝意义,拒绝阐释。与其说我(们)在关注它,不如说那些生活中存在物在注视我们,还有什么比这种注视更让人感觉到绝对的力量呢?(陈晓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0:00 , Processed in 0.0664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