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凤凰网十大好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3 13:3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潇湘晨报旗下的《出版人》杂志和凤凰网共同举办的2012中国书业年度评选近日在北京尘埃落定。苏联-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专家金雁被评为“年度作者”,她的学术著作《倒转“红轮”》回溯俄国知识分子百年心灵史,被列入“2012年凤凰网十大好书”榜。
  活动中,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文化学者熊培云为金雁颁奖,三人就获奖的作品《倒转“红轮”》兴致对话,披露了写作过程中的内幕,并发生了不少文化碰撞。

  俄国知识分子想告别革命  
  熊培云:金雁老师这本书,有一些影响大家可能是不知道的,倒写体一下就流行了。有一个叫《倒转西游记》,讲如来佛祖派唐僧几个人去西方世界取经,猪八戒回了高老庄,沙和尚回了流沙河,孙悟空回花果山,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把这过去的时代还原出来,有告别过去的意思。
  金雁:我想是告别革命,这是俄国知识分子路标派的主题。他们想告别革命,实际上一直不成功。思想和制度设计是联在一起的,他们想发动革命的时候没有发动起来,但革命不期而至;而他们想告别革命的时候没有告别,那些理想主义者,那些有救赎精神的人,反而自己发生了蜕变。我在这本书的第七章和第八章追溯这里面的根源。

  高尔基:曾经的“海燕”  
  梁文道:您写到高尔基,大家说高尔基是整代苏联的代表人物,可不可以跟大家说高尔基?
  金雁:高尔基在俄国思想和历史地位上非常特殊,他当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对列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很多人一开始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看到作者是高尔基眼睛都要掉下来。高尔基曾经是“海燕”,是反体制的第一人,后来投靠了斯大林体制,这个转变之大,如果从思想体系上找根源的话很难找到。其实也不难,他曾说“文字的抗争我早就已经厌倦了”。当年他不想拥抱体制,但后来他要是不赞颂体制,这个体制也容不下他。

  中国知识分子应学习“讲真话”  
  熊培云:索尔仁尼琴的名言“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要重”最近在网上被转得非常多。我想,俄罗斯知识分子有很多像索尔仁尼琴这样坚守的。中国知识分子借鉴他们的哪些精神?
  金雁:索尔仁尼琴说过,“如果我不能讲真话,那么是一个时代的倒退。”我觉得这值得中国知识分子学习,把每个人的事情做好,我觉得中国就有希望。

  《倒转“红轮”》   
  作者:金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谈的主要是当年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在沙皇时期,他们对政权的态度是怎么样;革命时期,二月革命的时候他们怎么样反应,后来又有一批更激进的知识分子,怎样参与共产主义革命。到了十月革命,革命成功之后,有许多参与革命的知识分子却迅速的变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主持人)

  《乡关何处》  
  作者:野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以往很多人都描述过革命年代记忆里面的苦难、挣扎的成长,但是野夫写的那种力量,那种穿透力,写他的母亲等等,是我想任何读过的人都很难忘记。写作这本书最难的地方是写这个题材、写那个年代记忆的时候,作者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如何避免一不小心就滥情。 ——梁文道

  《大河尽头》  
  作者:李永平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是汉语世界的一道奇观,南洋浪子血液里喷薄的意象,隐含着亚洲历史凄迷的一页。自然的历险与人性的历险,殖民遗绪与原始想象浑然交织在一个惊心动魄的神旅之中。——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整个情节、结构只有一个,说起来就是个熟透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当年爱上一个女的,然后半天追不着,结果最后几十年到老了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梁文道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作者:周濂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为一本评论文章的结集,作者的评论完全没有牺牲掉一个该有的逻辑分析、哲理分析的严谨,但是又能够深入浅出的挖掘很多中国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文化心态问题。 ——梁文道

  《革命》  
  作者:杨奎松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奎松老师最厉害的地方,是在本书中讲述了中国的现代革命史:从国共之间的关系,从最初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到国共内战的时候、国共和谈的时候,到后来共产革命成功之后的关系,以及1949年建国后早期的一些状态。 ——梁文道

  《江城》  
  作者:何伟(彼得·海斯勒)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寻路中国》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报告文学已经让大家见识到作者何伟对中国的熟悉。这一次的《江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他会这么熟悉,因为他早年在重庆、长江边上、鸭绿江边上当英语教师。在那个过程里面他看到的是我们中国人意想不到的看自己的新鲜视角。 ——梁文道

  《比较的幽灵》  
  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于1936年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出生。他是当代人类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人类学。他的成名作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或被译成《虚构的共同体》,是民族主义的经典作品。《比较的幽灵》就是进一步谈民族主义的问题。 ——梁文道

  《正能量》  
  作者:理查德·怀斯曼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本能排除负面情绪、传递正向能量的心灵成长之书。向读者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杨海峰(京东商城图书音像采销部总监)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作者:郭凯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为什么有价值?因为他既不是任何人,又是每一个人。套用作者自己的话,叫做“非脸谱化人物”。——侯思铭(经济观察报·书评版编辑)
  (摘自《潇湘晨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13:33:23 | 只看该作者
让心沉静 回味无穷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 斌
  何为一本好书?我认为,一本能够为读者带来思考和回味的书就是一本好书,它能够让读者的心沉静下来,让思想自由翱翔,能让读者去回味,之后会心一笑。
  其实,在今天,提供给读者的图书产品比过去丰富很多,在过去是“有什么书”,在今天是“看什么书”,由此可见,读者的选择性比之前多很多。那么,在品种繁多的图书面前,如何选择是读者面临的问题,也是图书出版一方在出版、发行、营销等系列工作中所需要思考的新课题。例如图书的推介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专业化意见?这些都需要思考研究。打一个比方,选择图书就像选择食品一样,要注意营养搭配。
  我每天都会看大量的图书,这些图书既有工作所需的图书,又有自己兴趣爱好所致的图书,经常是同时看多本书。事实上,我个人兴趣会更偏向于历史类图书。如刚去世的朱维铮所著的《重读近代史》和张鸣所著的《重说中国近代史》都是我最近在阅读的图书。(采写/赵 欣)
  让阅读融入生活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海明
  阅读是我的一大兴趣爱好,也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遇到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讲是一件幸事。由于受母亲熏陶,我自小就喜爱读书。一杯茶,一首曲子,几本书,伴我度过了很多惬意时光,也收获了很多知识。
  我习惯带着问题去阅读,泛读和精读两种状况都在我的生活中体现。我会去阅读各类图书,有时候会因为阅读而忘记了时间。其实,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读书。我认为功利性阅读并非不可取,读书本是一种学习,人的学习自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基于此,我很重视阅读,我期望我们的员工亦热爱阅读。在公司,我提倡公司出版的每一本经典书,如目前我在阅读的《放一些禅在工作中》,我就倡导全公司的人都去读。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阅读体会,但是都要在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下去阅读。(采写/赵 欣)
  读书需要方法和指导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 谢寿光
  我最近看的书,更多的还是社会学专业类的图书。在最近阅读的图书中,我推荐詹姆斯?F?霍利菲尔德等人著《通往民主之路》,这本书探讨了除主流欧美国家之外,拉丁美洲、亚洲、东欧以及非洲国家采取民主转型的路径,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这个时代的阅读我想主要分为几大块。第一,我称之为浅阅读,这是当今大多数读者采取的阅读方式 。第二种阅读是与自身的专业有关,在这个领域中,更多的就是反复阅读一些专业经典,包括阅读一些学术期刊中的专业文章,阅读的过程就是专业探讨的过程。再深层次的阅读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关于阅读质量很低这一观点我并不赞成。那些真正去阅读的人,阅读质量与原来相比是有很大提升的。之所以说现在阅读质量低,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可读的东西太多,诱惑太多,读者不知道如何挑出可读、值得读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指导相当重要。第二,在浅阅读、大众跟风阅读的前提下,阅读更要有自身的方法,要形成个性化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不改变阅读质量的。(采写/戴园园)
  原创精品是当下的出版之道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 阮海洪
  现在正在读我社出版的《寻找失踪的民国杂志》。该书作者韩晗先生,亲自查询多家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文献馆藏,并采访到邵洵美之女邵绡红、傅雷之子傅敏、老作家黄宗江等见证人,获得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第一手资料。书中谈到的九种民国期刊,均是当时的文坛泰斗、学界巨子所创办或者主编的,为何最后停刊?是社会的人文衰落,是读者的有眼无珠,还是经营不善?这对我们做文化产业,特别是出版行业的人来说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我要向读者推荐我社即将出版的《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一书。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与价值观问题的书,该书通过解读三百年来传统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的艰难博弈,深度剖析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始末,辩证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传承濒临中断的根本原因,并从原生态民族文化入手,重拾民族文化的精髓,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体系。
  通过我们调研发现,目前读者的阅读热情和阅读需求还是很高的,遗憾的是有思想、有价值的原创图书还是太少了。大量跟风书、编撰书、低层次运作的书充斥着市场,造成了读者阅读质量不高。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当下,“浅阅读”成了数字阅读方式的首选,因为它们不深刻、没思想,读者也可以不用思考地去读,满足阅读的快感而已。但我们认为,真正的好书还是需要手捧实体的图书,去细细品读、思考、感悟的。为此,我们专门注册了“佳思漫”图书商标,组建了专门的团队,运作有思想、有价值、有内容的原创图书,希望为读者提供一批真正的好书。(采写/崔 立)
   阅读关键在于兴趣
  湖南艺文新童话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艺文
  近来我在看日本作家妹尾河童的一本书,叫《窥视厕所》,这是作家“窥看”系列中的一本,是很有意思的书。此书“窥视”了近50个名人家庭的厕所,从这个每人都必不可少、却又有点羞于启齿的地方,捕捉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印记。
  美国灵性作家丹?米尔曼的《唤醒内在的智慧》,是一部涤荡灵魂的作品,非常适合当下承受着生活工作较大压力的人们阅读。它能帮助我们去调节身体、心智和情绪的平衡,并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获得心灵的平和。尤其是心气较为浮躁、烦闷的朋友,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
  对于年龄稍小的读者,我推荐我的一部作品《魔法小公主》,正好近期也出版了最新的一季5~8册。这套书是适合7~12岁孩子阅读的梦想启蒙型新童话,这套书是适合7~12岁孩子阅读的梦想启蒙型新童话。
  阅读关键还是在于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培养出更好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阅读并不讲究量的宽泛,更多的是对质的理解。理解才能灵活的运用,才能把所看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当然,阅读也讲究一定的技巧,在开始阅读前仔细浏览简介、目录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这样有利于自己对主题的掌握;在阅读时看到好的、有感觉的段落、语句可以摘抄下来,扩大自己的文库,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会有“信手拈来”能力;全书阅读完后不要急于放下,而是要细细回味书中让人沉迷的文字所带来的内涵与魅力;最后,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写下阅读笔记,那将最好,因为这样会大大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多元化阅读成主流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 林全
  我目前读的都是和专业相关的书籍,我读书没有一定的系统类别,并且一般不会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近期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我向读者推荐有关钱学森先生的一些书籍,有《钱学森年谱》、《钱学森力学手稿》等。
  我认为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阅读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当下的阅读更加多元化,不论你是手捧一本纸质书还是在电脑和手机上阅读,这都是一种阅读形态。就我个人而言,阅读的方式也和过去有所不同。过去我每天都会读一些纸质书,在晚上休息之前拿起书看一会,现在有了iPad,我更多的时候是用它来进行阅读。
  现在我国图书出版的量比过去增加了很多,但是质量却不如以前。现在的编辑也与以前不一样,以前一个编辑一年看不了几本书,如今的编辑工作量非常的大,编校质量也有所下降。 (采写/崔 立)
  讲故事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
  新世纪出版社社长 孙泽军
  在业余时间,我喜欢阅读《大秦帝国》,因为口碑比较好,虽然不是学历史的,但喜欢读一些杂书。我们的图书中《小巫教你讲故事》一书比较好,排行榜上很靠前,小巫是北大毕业的家教专家,曾到美国学习,他最早提出以母乳喂养和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早教。他教年轻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故事也分了好几类。我以前从没有深刻了解,讲故事对小孩的未来这么重要。西方很多领袖都很注重给孩子讲故事,这本书让人开窍。每个月仅网店就有7000~10000册的销量,小巫的讲座也很受欢迎。(采写/原业伟)
  阅读多元化不断发展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经理 许久文
  我最近在读连横的《台湾通史》,我对台湾的历史十分关注。台湾历史有太多可以说,而且这本书也是对社会热点的一个阐述。如果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推荐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秦文君撰写的《王子的长夜》。这本书是秦文君的最新作品,其中关于勇气,爱心,友谊等关键词,一定会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这些年,阅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我个人身上也有所体现。传统纸质阅读逐步向多元阅读手段发展。比如说手机阅读,已经成为我们阅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我身边也有很多人有电子阅读器,利用上下班、出差过程中进行阅读。这种阅读的多元化会逐渐从成年人向儿童转化,很多出版社也正在朝向互联网、数字方面进行转化,但往往还是投入大、产出小。但是这依然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采写/戴园园)
  多读有品质的作品
  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 颜小鹂
  我近期看了几本书,全都是儿童文学方面的。也主要是国外的,有《小矮人》《战马》和《肯尼与大怪龙》。这些都是世界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及优秀之作。《小矮人》是一本将幻想真实化的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关于“小矮人”世界的知识手册,更是一本探索真相的科学思维类读物。读完之后,你肯定有一段短暂的时间,处于虚幻与现实之间;《战马》这是一个人与动物的故事。从马的视角讲述了战争的残酷,讲述了一位少年和多位与马有缘的人和战马之间的故事,情节平实且感人至深。
  我向读者推荐《肯尼与大怪龙》。这是美国作家汤尼?迪特利齐自写自画的一本书,是向《柳林风声》和《骑士降龙记》作者格雷厄姆致敬的书。他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骑士降龙记》的情节、人物,只不过是把他们全部都换成了动物——小男孩变成了兔子肯尼,照样是一个爱读童话和自然常识书的孩子。骑士乔治的变化大一点,变成了一只老獾,在小镇上开了一家书店。大怪龙是一条爱作诗、爱读书、爱吃甜品的龙。迪特利齐当然不会百分之百地照搬这个一百多年前的老故事,他赋予了它许多现代人的新观点。
  其实阅读是很个人的行为。我觉得既然要花时间去阅读,就要读读那些有品质的、能给人以思考的作品,或者是美好的、伤感的能触及人情感和灵魂的读物。那些一晃而过,快餐式的浅阅读作品,我是没有兴趣的。我喜欢晚上回家后,能有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是属于阅读的。(采写/刘 佳)
  图书要博览
  化学工业出版社副社长 杨建忠
  对我来说,读书不仅是一件可以充实提高自己的事情,更是一种生活享受。对读书的认识态度会从本质上决定读书的效果。读书不能没有目的,但决不能功利。以功利的态度去读书,很难使你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更难让你养成“读书”的习惯。
  古人把读书比作“挖井”,不能在挖得深度不够之时便换到另一处重新尝试,即读书必须要“深入”。但在这一点上,我却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读书首先要“博览”,其次才是“精读”。没有“博览”,一个人将很难具有足够的知识面,也自然谈不上发掘出适宜自己“精读”的图书来。
  但要真正做到享受读书的快乐,并通过读书丰富和提高自己,则必须要“精读”,并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对于诸如《论语》、《沉思录》、《营销管理》、《傅雷家书》等等这些融入了中外各领域大家思想的经典名著,不仅需要我们去精读,甚至还需要去读多遍。(采写/原业伟)
  阅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德
  我最近在阅读的是一本老书——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张居正是我国著名的改革家,明朝万历时期的一代名将。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来读,首先因为这是一本名著,以前我也读过,现在是在重读。而我本身对明朝历史有很大的兴趣,而张居正本人的经历对现实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更多地关注儿童阅读领域的图书,给父母家长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推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这本书有一定的专业性,通过这本书父母可以了解到有哪些好的图画书值得给孩子买来阅读。同样性质的另外一本书也是我想推荐给父母的,是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这本书看起来有点专业,但事实上非常大众,家长、父母、老师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会辨别哪些是好的图画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经历着数字化的冲击,与十年前的阅读有非常本质的区别。首先,阅读方式在发生着改变,其次,整个国民阅读的倾向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也是我们出版人要面对的现状。之前,读书是有品质的,是一件高雅的事,但是现在整个出版品种爆炸,图书内容的重复率非常高。阅读面向的是普通老百姓,大量通俗读物也因此诞生。此外,阅读分化也是一个现象——小众型的经营阅读,和大众型的低水平通俗阅读。这是出版人目前需要面对、调整、引领的。(采写/戴园园)
  浮躁时代更应推崇深阅读
  出版人、评论家 孙建江
  现在正在重读台湾学者齐邦媛《巨流河》(台湾天下远见版)。这本书前段时间读过,这次重读仍感触良多。这是一部跨越时间(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跨越空间(从辽宁巨流河到台湾哑口海)的厚达600面的大书。家国个体如此紧密缠绕,无从回避只能面对。幸也好不幸也罢,时代使然。很惆怅,很温暖;很淡定,很执著。佩服作者节制、内敛以及不自我美化的叙述。
  如果向读者推荐一本书的话,我推荐任溶溶的《我成了个隐身人》(浙江少儿社版)。这是作者任溶溶继《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后又一重要童诗集。作品集中展示了任溶溶强调NONSENSE(有意味的没意思)的诗学追求。任溶溶认为,NONSENSE是一种童趣,有人觉得它没意思,那只是有些大人觉得它没意思而已,儿童可绝不这么认为。在这本诗集中,我们尽可以品味儿童文学的纯粹性。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这是人所皆知的。各种阅读或许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浅阅读当然可以存在。它也有着自己的时效性功能。但在一个市场化了的、浮躁的时代,我以为,我们更应推崇深阅读,推崇有文化品质、思想内涵、历史观照的阅读。惟其如此,我们才不至于迷失阅读的方向,进而在阅读中寻找久长的快慰、心灵的甘泉、生活的信念以及人生的憧憬。 (采写/刘 佳)
  科普要趣味促进阅读
  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 肖 叶
  我的阅读主要是在飞机和火车上读书。我们科学普及出版社以少儿图书为主,阅读都饶有兴趣。最近做的最好的一本书是《闪电球探长》,在德国本土发行400万套,是侦探小说,供小学和初中生阅读的,在出版的时候,我们在小故事之后,加了一些科学探案的科普题。在网上做互动,1月份的时候,作者来到中国,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和消费者见面。深圳将图书内容做成了人偶剧,用趣味方法促进孩子阅读。深圳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北京孩子不同,非常活跃,互动很踊跃,作者在互动过程中非常高兴。今年8月份中德建交40周年,央视的青青姐姐将带着阿尔法和小宝等童星到德国汉堡作者的家乡探望。(采写/ 原业伟)
  让孩子亲近阅读
  儿童文学作家 谭旭东
  这几年,我给孩子主编多套亲子阅读书,还亲自给小读者写童话、小散文和小诗,就是想通过这些来召唤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谭旭东纯美亲子阅读书系”这套桥梁书里的童话,就是我特意给女儿写的,也是在亲子阅读中得到的灵感。
  关于儿童阅读,我写过很多文章,为什么要提倡儿童亲近阅读呢?不外乎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给孩子读书,将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培养他们对文字的亲近。
  第二,阅读是情感的基础。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的过程。
  第三,阅读是童年的快乐。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观察的毫不相关的人。更确切一点来说,一个人的形成是从他的早期就开始了,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蒙台梭利的话告诉我们,对童年的影响会持续一生,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会让人一生快乐和幸福。爸爸妈妈给孩子读书,和孩子一起阅读,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幸福的种子,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开出快乐的花朵并结出美德的果实。(采写/刘 佳)
  因为爱书所以从事出版
  意大利地中海香柏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王韶华
  我现在正在看一本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短篇集《名侦探守则》,还没有读完,但是非常好看,总是被自己的笑声打断。我非常喜爱的一本书是意大利著名作家Bianca Pitzorno的小说《树上的家》(casasul albero),该作家的作品非常丰富,这本书是我的最爱。作品是一本给儿童写的小说,可是她也非常触动我们这些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的心。这位作家还是今年安徒生大奖的5位提名作家之一。作品是意大利文,但是应该很快在国内出版了。
  我因为爱书所以会进入这个行业。喜欢的书可能会读上很多遍,有时甚至把书翻破。抱着一本喜爱的书,蜷在家中沙发的一角,有时像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不读完就没有办法在心里放下。不过最近电子阅读正在越来越多,如果说纸质图书,尤其是大部头,就像一顿大餐,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一定的空间来享用的话,那么电子阅读就像在国外喝咖啡,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来一个,尽管随意,但是让我们的生活更流畅。(采写/吴雨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07 , Processed in 0.0663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