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2 10:0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 则
(一)为适应课程改革、教研制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调动广大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校长,各级教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建立推进我省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的良好规范与机制,及时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教研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制订本办法。
(二)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以下简称教学课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解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工作关注实践创新、理论转化、模式应用、经验总结等。
(三)教学课题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倡导探索、创新、务实、高效的研究风气,强调广泛参与与群体合作。其基本特点为“小、快、实”。“小”:研究的内容以实际教学问题为主,选题角度适宜,切入点准确;“快”:研究工作群众性强,方法灵活,适时高效;“实”: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科学性,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
二、管 理
(四)成立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山东省教学课题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课题管理办公室。
课题管理办公室设在省教研室综合科,负责组织全省教学课题的立项申报与评审、中期检查、成果鉴定、课题验收、成果评优、成果推广、资料管理以及工作协调和定期公布课题指南等。
成立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评审验收专家组,具体分为普教学科、普教综合与管理、职教三个小组。评审验收专家组负责全省教学课题的立项评审、验收与评优,并参与中期检查和指导。
建立山东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专家库。列入专家库名单的人员,为全省教学课题成果鉴定工作的主要人选。
(五)采取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各市、县(区、市)教研室设立相应的教学课题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加强对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指导、沟通与协调。
(六)各级教研室应借助听课、调研、评估、会议等,对教学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七)各课题单位要大力宣传,充分动员,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群体研究,突出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研究与改革。加强对课题的日常管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三、

(八)申报条件
1.凡山东省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校长和各级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均可按本办法申报课题。
2.多人参与的课题主要负责人,有中学高级或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较高的研究能力有中学高级或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推荐书的内容包括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课题负责人同时必须是课题的主要研究者和牵头人。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对课题负责人政治表现、业务能力、研究条件等进行全面审核,签署明确意见。课题负责人一次只能主持申报一个课题。
3.原则上应根据《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指南》来选题。《课题指南》的内容,为申报者提示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基本反映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和推进方向,申报者要结合实际工作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行提出课题名称,选择研究内容。对《课题指南》未涉及的选题,申报者认为具有重要价值的,也可申报。选题要有针对性,内容要实,成果可直接应用,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市、县(区、市)教研室要对选题工作进行指导,以学科教学研究课题为主,把握学科类课题、综合类课题、管理类课题数量的必要均衡。
4.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能为研究工作提供必需的条件和时间。
(九)立项条件
体现形势发展和改革工作的要求,选题立意恰当、方向明确、有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可行,研究计划完备,成果形式适当,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条件。
(十)立项程序
1.课题负责人填写《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表》一式三份(申报表等各种表格可从山东教学研究网站下载,地址:www.sdjxyj.net)。

2.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组织初审推荐。
3.县(区、市)教研室审核后报市教研室。
4.市教研室审核后,将申报材料、本市教学课题申报情况汇总表及汇总表电子稿等,每年的11月底前报送省教研室教学课题管理办公室。联系人:王运贵、赵 亮,联系电话:0531-81758389,电子邮箱:sdsjxyjs@126.com;或者sdjxyj@126.com;
5.每年12月,在省教学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课题管理办公室组织评审验收专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家审阅,集体评议,公开立项省教学课题评审验收专家组将根据选题的价值、需求的重要性、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等确定一部分重点课题,以满足指导改革、推进改革的需要。对不符合申报与立项条件的,不予立项。
6.每年1月,下达立项课题,同时公布课题指南。
(十一)课题申报数,各市认真把关,适当控制。
四、研 究
(十二)开题。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尽快开题。


(十三)研究过程。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鼓励大胆创新,不固守陈规。以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为主,忌好高骛远、空泛和脱离实际。提倡群体合作研究,在保证足够骨干力量支撑和高质量研究结果前提下,关注研究的过程,以老带新,培育新秀。
(十四)研究工作提倡短期、高效、适时,研究的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确实需要的,可以适当延长。
五、


(十五)总 结
1.根据课题研究工作进展程序安排,一般应于每年的10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并着手结题工作。课题完成后,课题组应对研究工作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为论文和研究报告),准备课题成果打印稿若干份,同时准备好课题成果电子稿。
论文或研究报告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字数一般为5000-6000(确实需要的,可以延长)
2.填写《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并整理好成果鉴定所需的成套材料。向鉴定小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应包括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工作总结、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课题申报表复印件及必要的附件等。
3.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进行审核,做出初步鉴定意见并加盖公章。
4.经县(区、市)教研室同意后,向市(或省)教研室提出鉴定申请。
5.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还可以有: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建议型报告、著作、教学设计、课件等

(十六)鉴 定

1.原则上课题研究经过成果鉴定方能进入最后的验收。
2.以市教研室为主,省市两级教研室负责指导和组织成果鉴定工作。
3.一般采用聘请同行专家(教研员、高校专家和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通过会议、通讯、走访的形式进行鉴定。
鉴定专家小组成员3-5人,均须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小学高级);鉴定专家小组的组成,一般由市教研室从全省教学课题成果鉴定专家库(可从山东教学研究网站下载)名单中指定,或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提出鉴定专家人选,经市教研室同意后确定;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自己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的鉴定专家
4.鉴定人员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在认真通读研究成果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掌握成果全貌,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研究目标,结合课题组所在单位的鉴定意见和课题研究过程情况总结,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恰当、全面的鉴定意见,并在鉴定意见上签字。鉴定时,重点关注研究成果的价值,同时兼顾其形式架构。
5.经鉴定,专家意见不予结题但确有修改基础的成果,课题负责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修改,修改后组织二次鉴定。研究成果首次鉴定为“不合格”且没有修改基础,以及二次鉴定仍为“不合格”的,报省教学课题管理办公室撤销该课题。
6.成果鉴定截止时间为每年10月底
(十七)验 收
1.通过鉴定的课题成果完整材料(连同成果电子稿),在县(区、市)教研室审核备案并加盖公章后,送市教研室汇总、审验并加盖公章,由市教研室于11月底前送省教学课题管理办公室(与申报课题的截止时间一致)。
2.每年12月,省评审验收专家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集中审验。审验合格者,由省教研室发给《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结题证书》;同时,将其中的百分之五十评出一、二、三等教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由省教研室发给获奖证书。每年1月,在下达立项课题的同时,公布验收结果,颁发相关证书。
(十八)注意事项
1.课题应在计划的研究期限内及时结题。对因客观因素需要延期的,课题负责人必须在计划期限前提出书面报告(含情况说明和新的计划),逐级报省教学课题管理办公室备案。延期的时间最多一年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省教学课题管理办公室撤销课题: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研究成果质量低劣;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六、应 用
(十九)教学课题研究成果,除可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还可利用各级教研报刊和网站进行宣传;单项出版或发表;根据需要,可出版《山东省教学研究成果年度总鉴》;向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报告;利用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予以宣传。单独以论文形式发表或以著作形式出版的,应注有“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或 “山东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字样。
七、经 费
(二十)课题研究所需经费自筹解决。根据情况,省教研室给予部分课题一定资助。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未尽事项视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规定。本办法的解释权属山东省教研室。















山 东 省 教 学 研 究 课 题

申 报 表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写 说 明
1.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用钢笔认真填写。
2.在课题类别一栏,是具体学科的,填写“小学语文”、“初中数学”、“高中英语”、“中学历史”等;非具体学科的,如“课堂语言艺术研究”、“小学生课堂评价语言研究”、“初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填写“综合”;非学科教学的,如课程与教学管理、校本教研、招生考试改革、教师评价、“后进生”教育研究(“后进生”教育研究,如果是以教学方法为主,应为“学科”或“综合”;如果是以教育思想和管理举措为主,应为“管理”)等,填写“管理”。
3.多人参与研究的课题主要负责人如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小学高级职称),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含小学高级)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包括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组织能力等。
4.文字表述清楚,简明扼要。确实需要的,可以附页。
5.填写的内容要实事求是。
6.课题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对其申报资质和研究条件进行认真审核,然后签署书面意见。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类 别

成 果 形 式












负责人



性 别

民 族

出 生
年 月







专 业
职 称

研 究
专 长


最后学历

最 后 学 位








办公电话


手 机







邮 编


邮 箱














专业技
术职称
工 作 单 位
研 究
专 长
在 课 题 组
中 的 分 工


































































课 题 负 责 人 的 研 究 工 作 近 况









课题来源
课 题 名 称
批准时间
担任分工
完成时间














































论 文 或 著 作 名 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情况


开 展
教 学
改 革
情 况



对 不 具 有 高 级 专 业 技 术 职 称 课 题 负 责 人 的 推 荐 意 见


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称

电话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邮箱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





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称

电话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邮箱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





对 选 题 背 景、研 究 目 标 与 意 义 的 简 述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指南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具有山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课程标准的分析与实践研究
学科三维教学目标实施方法研究
课标教材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

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研究

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特点的研究
基于模块的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学生课程选择与学习计划制定的研究

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与效益研究
高中选修课程开设与教学管理的研究
高中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研究
新课程条件下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农村课程实施状况研究
课程资源建设
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研究
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
评价改革

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课程管理评价研究

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学生评价体系研究
档案袋评价法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理科实验考查方法研究

学生综合能力测试研究

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及其监督、管理机制的研究
高中课程模块学习的评价研究
开放式考试与开放性试题设计研究

中考考试命题研究

高考考试命题研究

课堂教学

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新课程教学原则研究
现代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教学模式转化应用研究

当代中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与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探究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落实新的教学方式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法指导研究

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基于网络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研究

教育与管理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策略、途径、方法研究

中小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与研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查与研究

新课程环境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
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与教育策略的研究
教研工作

学科教研组职能与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

新型听课、评课、备课方式研究

农村地区校本教研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教研员素质、作用、工作方法研究

新的课程环境下教研室作用研究

网络教研的研究

综合教研机制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
新时期教师素质研究

区域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标准与对策研究

教研系统开展教师培训的作用与途径研究

教研活动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及研训一体策略研究

创新型、研究型、发展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0:57 , Processed in 0.1429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