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必然走向:教研科研一体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2 11: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学教育科研必然走向:教研科研一体化
发表日期:2007年9月29日   出处:中山市三角中学    作者:黄银容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偏差
   
自从“科研兴校”这一理念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科研便下嫁到中小学,“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实际上,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往往会产生偏差:
   
一是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所谓的“有分量”的“标志性成果”上,坐而论道,最终导致把复杂的教育研究演变为简单的书斋研究,使整个教研实施成了“纸上谈研”。
   
二是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低。教研活动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商议教案的设计,或围绕各类评优、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科研因素荡然无存。即使有开展课题研究,也因为缺乏有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只能“摸着石头”进行探索,在课题的选定、方法的选择、运作的方式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结果是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科研实效低迷、徒劳无功。


二、矫正偏差的良策
要矫正中小学教育科研单纯的为科研而科研和低层次的教研这两种偏差,必须让教研上升到科研,科研下嫁到教研,教研科研一体,相得益彰。笔者认为,教研与科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研应该是创造性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把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行为。教研工作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立足于实践,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其次,要有理论做指导、做支撑,以科研带动教研。再次,以教研为载体,以“课题”为抓手,形成“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所谓“教研科研一体化”,是指教研与科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三、教研上升到科研的可能性、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可能性



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研究者具有以下的优势:

1
.研究主体科研潜能大,研究素材资源丰富。教师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蕴藏着巨大的科研潜能,而且还孕育着丰富的教育科研的金矿资源。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蕴含着教育规律,它们是学校科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特别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如何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如何构建活而实的课堂,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是现阶段学校科研命题的热点和亮点。


2
.与研究对象零距离接触。教育科研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教师相比较专家学者来说更了解和接近学生。教师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具有丰富的研究机会,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能。

3
.实验场所理想化。课堂是检验教育理论、教育假设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

4
.缩短成果转化期。教师参与科研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及时捕捉教育教学现实中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而且在于他们能够将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实践中。


(二)必要性与重要性
    教育教学是一项艰苦、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需要苦干、实干,更应巧干,更应向科研要效益。教育教学工作只有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特别是课题研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如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研究操作、资料分析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中小学创建“教研科研一体化”模式,能促使教师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教育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教师通过科研,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地加以总结,并使之升华为理性认识,以便具有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提高科学育人的水平。

可见,“教研科研一体化”能很好的解决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既有利于教师的教研出精品,上档次,又有利于教师摆脱那种“金玉其外”的“书斋化”研究。


四、如何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如何步入“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良性运作轨道?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我校的做法是每学期由教研室选购人手一册教育专著,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每月印发教育理论资料,推介优秀课堂实录;进行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专题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课堂观察、问卷编制、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研究设计、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要求教师不但要从理论专著以及专题培训中学习,还要在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这些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围绕专题谈学习体会,举行学术报告会;请专家学者来校作讲座、谈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趋势;组织课改论坛,让大家交流心得,各抒己见,使学习成为“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推动力。
(二)有务实求真、根植于实践的科研主题。时下,有些学校科研的选题贪大求全,好高鹜远。“跟从”别人的多,具有“个性”的少;追随热点问题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假”问题多,“真”问题少。从而产生了许多缺乏独特思想内涵的“泡沫论文”,造成许多重复、低层次的研究,白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无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科研离开了学校的实际,离开了教师的实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科研只有根植于自身的土壤,才有蓬勃向上的发展力。因此,选题必须遵循“小”、“准”、“实”的原则,以下三个角度可作为选题的切入点。

1
、在鲜活的实践中提取素材,寻找突破点。我校采用“问题”课题化的策略。
各科组在广泛调查、分析、探讨的基础上,确立在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最普遍、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到两个问题,并使“问题”课题化,采用集体或教师自由组合的形式,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和支撑,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去试行、验证、领悟,使教研充满浓厚的科研氛围,在实践的探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
、在现有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或者学校的办学经验,一旦注入科研含量,很容易促成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或者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
、在教学发展中寻找连结点。要以超前的眼光洞察教学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抢占教学科研的制高点。如我校的市立项课题《新课改理念下学科教学型式研究》就启动于2002年9月,与新课程实施同步,非常切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
    (三)集体教研活动要提高科研含量

1
.要围绕教学实际的问题开展研究。
集体教研活动要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使教研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同时推广科研成果,使之在教研活动中加以落实运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研才不会陷于无研究的泥潭之中,才不会重蹈经验性实践活动的覆辙。

2
.要形成全员互动研究的态势。集体教研活动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学校要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只有增大教研中的科研含量,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要做深做透,既重成果更重过程

时下,有些学校和教师把课题研究仅仅当作是金漆招牌装点门户。表现为 “立项热情万丈、中间无声无息、结果空空荡荡”,搞课题成为玩过场。

    教育科研是科学,它需要“脚踏实地”。这“实”就包括实在管理、实在学习、实在行动研究。科研完全融入课题研究全过程,教师要在行动中设计方案、在行动中验证假设,在行动中反思调控,注重自主生成,注重交流协作,注重经验总结和升华。研究过程只有扎实、真实、朴实,方能取得成效。
    如我校的《新课改理念下学科教学型式研究》是在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了课改精神,广泛调查和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的前提下,才确立了课堂教学型式创新研究的方案与策略。课题组每学期有研究计划、总结,成员有子课题、实验班级、青年教师培养对象,要上研究课,作中心发言,撰写论文;每月学习理论资料,做理论试卷,填写《教研常规手册》;每两周至少进行一次课题组集体活动。并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调研以及研讨课的说课、上课、评课等活动,总结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每月出版《教研信息》,及时反馈研究情况,及时调整和再行动。其中,课堂教学型式创新的研究过程如下:

首先,科组内进行课例观摩,借鉴先进经验,然后围绕“如果让我来执教,我会这样处理这一环节……”这一话题进行研讨,各抒己见。最后,成员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的选取上基本达成共识。
其次,备课组内推出同类课型的、可比性强的研究课,反复实践验证。筛选、提炼、归并出最优的基本课型。
再其次,利用学校每学年举行的课堂教学大比武,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调控。因为活动汇集了各学科的精英,他们在赛场上所展现的是科组集体的智慧结晶,这样就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此外,我们还经常对所建构的课型进行评价和反思,反复验证研究成果的优劣。
    (五)让教师的教研成果上档次,出精品
    要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除了要求教师确立起“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正确科研理念外,学校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促使教师的教研成果上档次,出精品,具体做法如下:

1
.提倡教师写专题总结。将写经验总结改为写专题总结,教师就会有意识、相对集中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写出来的专题总结会有较高的质量。


2
.提倡教师写科研型的教学随笔。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随时记录自己所教学科应予采措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积累有一定数量后进行提炼、归并。

3
.撰写高质量的“教育一得”、“教学一得”。要求“一得”之见和“一得”结论符合规律,具有迁移价值,能形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有助于解决新问题。

4
.提倡教师做案例。教师可从身边的教育、教学的故事中撷取典型的、生动的、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对他人有所启迪的教育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和撰写。

5
.撰写有深度的反思记录。可以从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的预设与实际的差距、对后续教学的启示、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等问题入手写反思记录。高质量的反思记录可以更好地洞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揭示自己在实践中所应采用的而非应该尊崇的教学假定和教育理念。
    (六)建立健全保障“教研科研一体化”的相关制度

教研科研一体化”要得到良性发展,还须建立相应的制度。
首先是组织机构与职责制度。可建立“校长→教研主任→课题主持人(科组长)→课题成员(教师)四级“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责任与管理机构。做到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其次要建立和健全约束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此外,是经费投入保障和全过程建档管理。
    总而言之,“教研科研一体化”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研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升华,形成理论、规律,上升到科研。与此同时,把在科研中学到的理论、掌握的方法、策略,指导教研活动,在教学中验证其真伪与优劣。教研与科研犹如火车之两轮、飞机之两翼,任舍其一,都无法奔驰和飞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4:50 , Processed in 0.0689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